扎克伯格要捐450億美元,與其捐給窮人,不如捐給富人?

Max,不知扎克伯格夫婦為什麼給上周誕生的寶貝女兒取這個名字,難道是因為喜歡《破產姐妹》里那個滿口黃腔但心地善良的大波妹Max嗎?順便說一句,馬師傅我的英文名也叫Max,看來叫Max的人胸懷都很大。

因為小Max的降生,扎克伯格夫婦宣布:將捐贈兩人持有的99%的Facebook股份,價值450億美元。這可真是一份大禮,無論對Max或者全世界都是如此,世界將因為這450億美元而朝著更美好的方向更進一步,而Max,這個小寶貝,儘管她目前懵然無知,未來一定會因為父母的這個義舉而受益良多——一個註定此生毫無匱乏之虞的孩子,學會愛、責任、給予和奉獻,也許是這輩子最重要的事情。

在致小Max的公開信中,扎克伯格夫婦深情寫道:

「Max,我們愛你,也意識到有責任,讓你和所有的孩子生活在更好的世界。我們希望你的生命力也同樣充滿你給予我們的愛、希望和快樂。我們等不及讓你看看,你給這世界帶來了什麼。」

希望扎克伯格衡量女兒對世界的改變時,別拿自己當標準:他已經把這個世界改變的夠多啦——不過沒能改變中國,小Max應該以此為突破口。不過,在此之前,由於《社交網路》這部電影的影響,我對扎克伯格印象並不怎麼樣。電影里的小扎,是個技術天才,也很有商業天賦,但對待朋友和合伙人,卻有些腹黑和冷酷無情。

但是,文藝作品是會騙人的……看看扎克伯格的慈善紀錄,就會發現他其實很慷慨,樂善好施。據BI中文站,小扎夫婦到目前為止共捐獻善款16億美元。最近的捐贈包括:承諾5年內向灣區貧困社區捐款1.2億美元用於支持教育、向舊金山綜合醫院捐款7500萬美元、向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捐贈2500萬美元幫助對抗埃博拉疫情、向紐瓦克公立學校捐贈1億美元。

而且,他26歲時就簽署了「捐贈承諾」——這是由沃倫·巴菲特和蓋茨夫婦在2009年3月發起的一項公益行動,「比爾·蓋茨和梅琳達·蓋茨,還有我,正在呼籲數百名美國的有錢人宣誓,至少將他們50%的財產捐給慈善事業。」「捐贈承諾」行動獲得了許多富豪的響應,美國媒體估計光算美國國內,捐贈額就將達到6000億美元。

當然,要改變世界,錢不嫌其多,巴菲特和蓋茨走出美國,在世界各地趕飯局,希望說服富豪們加入「捐贈承諾」計劃。中國的馬雲等富豪就是巴菲特們的目標之一,但是,根據目前公開披露的信息看,尚無一位中國富豪加入「捐贈承諾」行動。

中國富豪為什麼不願意「裸捐」?只要不裝華僑,馬上可以列出很多答案:道德水準不高——這在某種程度上是事實;制度不支持——在中國,企業給慈善機構的捐款不能抵稅,而且還得繳稅,這毫無疑問挫傷了中國富豪的行善熱情;民間慈善組織尚待發展,而官方慈善機構的信譽一塌糊塗,企業家想捐錢也不放心。另外,在慈善文化上,中國雖然不能說落後矇昧,但從王石在汶川地震遭遇圍攻、馬雲在天津爆炸時被網友逼捐等事件來看,顯然並不成熟——做慈善看似容易,其實步步驚心。

不過,我想特地拎出來的,是馬雲給出的獨特觀點。2010年,蓋茨和巴菲特來中國開慈善飯局,鼓動中國富豪加入「捐贈承諾」行動,馬雲當然在受邀之列。據媒體報道,吃飯之前,馬雲先把兩人叫到一個房間里,開了一個小會。會議的結果是:蓋茨和巴菲特認同了馬雲的觀點,在晚宴上對「裸捐」閉口不提。

兩位全球商界的泰山北斗之所以被馬雲說服,據馬雲事後回憶,是因為這段話:「你今天來到了北京和上海,或是深圳、廣東,不代表真正的中國的經濟情況。改革開放30年來,中國的企業家資源是有限的。

所謂企業家資源,可以從兩個角度來理解,一是「企業家(的)資源」,馬雲指出,「企業家的第一責任應該把錢花在投資上,創造更多的就業,創造財富,這是第一責任。如果不把這個做好,我們今天這樣的年齡就把錢捐掉了,而且很多企業家還不搞清楚,還不知道什麼叫錢,還沒有花過突然就捐掉,這個對中國沒有好處。」在目前中國的現實情況下,把數額巨大的個人財產裸捐給慈善機構,並非效率最高、作用最大、效果最好的資源配置方式

從另一個角度看,「企業家資源」也可以理解成「企業家這種資源」。和錢相比,優秀企業家的稀缺程度顯然更高,人絕對比錢更珍貴。沒錢了央行可以增發四萬億,但馬雲這樣的企業家卻無可替代,難道能克隆出一個馬雲,或者3 D列印出一個他嗎?作為稀缺資源,企業家未曾將精力投入於生產、創新,革新商業模式、重塑商業文化,而是忙於慈善活動,這即使不是一種「浪費」,起碼也是沒做到資源利用最優化。

這番話,馬雲沒有明言。這話也沒法由他來說,說出來,就是道德不正確,就會造成軒然大波。所以,他發出了這樣無奈的喟嘆:

今天你不會理解,我也不期望大家理解,等你有一天理解的時候,你就知道花錢比掙錢——難太多了!

馬雲不說,但有人敢說。論影響力,這人還在馬雲之上。他就是谷歌CEO拉里·佩奇。

2014年,佩奇在接受採訪時表示,自己的數十億美元身家,在百年之後不會捐給慈善機構,而寧願交給那些夢想改變世界的人,比如埃隆·馬斯克,特斯拉公司的創始人。他認為,馬斯克提出的讓人類移居火星的計劃令人很受鼓舞。也許在若干年後,當溫室效應最終摧毀我們的地球家園的時候,這一移民計劃會成為人類的「諾亞方舟」。

佩奇說,「這對人類來說就是最大的慈善事業。」

不僅如此,佩奇還發布推特,鼓勵人們把錢捐給那些能夠成就偉大事業的公司,而不是捐給慈善機構。錢需要花在刀刃上,在佩奇眼中,這個刀刃顯然不是濟貧行善,而是商業創新。

我寫這篇文章,並非全然認同馬雲和佩奇的觀點,也希望讀者不要將他們的觀點極端化,認為他們「拔一毛以利天下,不為也」。事實上,這種苗頭已經出現了,有新聞標題這樣寫:「馬雲與扎克伯格相差600個王健林」,事實上,在文中也提到,馬雲的捐款數達到了145億元。馬雲和佩奇,阿里巴巴和谷歌,都在慈善事業上不吝投入,這個我就不贅述了,有興趣的話可以查查他們的捐款記錄。

我想說的是,就像一個正常社會中政治天然分成左右兩派一樣,在企業家和慈善事業的關係這個問題上,也同樣存在相異的兩派,仔細審視雙方的理念、邏輯和行動,都有合理的成分,也有不合時宜之處。兩者的關係,絕不是你死我活,如果在這個問題上形成了觀念的「大一統」,那麼無論是慈善事業還是企業經營,都只會舉步維艱。進步就產生於兩派的互相競爭、參詳對照之中,有時候是這一派推動進步,有時候是另一派。正如羅素所言:參差多態乃是幸福的本源——不僅企業家做慈善如此,萬事亦然。


推薦閱讀:

八個字的排列組合,決定你是富人還是窮人
南方報業網-出版社-《窮人不是天生的》
富有的窮人
有錢人跟窮人殺價,窮人一句話讓他啞口無言…
難怪你沒錢,窮人和富人的思維原來相差這麼大

TAG:窮人 | 富人 | 美元 | 扎克伯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