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上馬能戰下馬能謀:神探狄仁傑還會帶兵打仗?

  (1)再造唐室:武則天「鎮國之寶」

 

真正能體現狄仁傑是傑出軍事家的就是他在魏州刺史任上的事,也就是他智退契丹(中古中國東北地區的一個少數民族,在金庸的武俠書里常有提及)軍隊的猛事,也充分顯示了他的獨特軍事素質和才能,創造了孫子的那種「不戰而屈人之兵」的最佳軍事狀態。

公元696年10月,逐漸強大的契丹(唐朝亡國後的大遼國)攻陷大唐的冀州(今河北臨漳),河北震動,隨即陷入了極度恐慌之中。

國難思良將啊,為了穩定局勢,安撫老百姓受傷的心,武則天立馬起用狄仁傑為與冀州相鄰的魏州(今河北大名一帶)刺史,從這你就能理解為什麼她親侄兒的話也不聽,死保老狄的原因了,這是普通人沒有的戰略眼光啊,因為她不僅會玩男優,還能玩政治,這就叫做戰略眼光,因為國家非常需要老狄這種嫉惡如仇、剛直不阿又能量非凡的猛人,如果殺了他,那麼就相當於做了令親者痛仇者快的蠢事,和自斷屋樑屋毀人亡沒有什麼兩樣,都是愚不可及的事情,這對於從小就精於政治的武女皇簡直就是低級錯誤,她會犯嗎?因為她也知道武承嗣除了在朝中興風作浪搞政治陰謀外,要這個寶貝侄兒帶兵打仗簡直就是鬧著玩,她心裡亮堂著呢(這可能也是她沒有把寶貝女兒太平公主嫁給武承嗣的原因之一吧),不然她也不能連續執政近50年了,老太厲害著呢。

當然,雄才大略的狄仁傑也不是吃稀飯的,可以預見的是,他絕對不會辜負武老太和老百姓的厚望,不辱使命,我們有充分理由相信他老人家能做好工作。

果然,老狄一到職,立即改變了前任長官獨孤思庄盡驅百姓入城,繕修守具的「堅壁清野」的戰法(抗日戰爭時也多次用了此種戰法,以利和強大敵人作「持久戰」,此一時彼一時也),讓百姓返田耕作,他說:「賊猶在遠,何必如是。萬一賊來,吾自當之,必不關百姓也。」也就是說老百姓應該幹啥幹啥去,小小契丹何用如臨大敵,我自有辦法擊退他們,何況他們還沒有打到我們這裡,離這還遠著呢,怕他個啥,有本事就來和我老狄轟轟烈烈地拼個魚死網破,自此老百姓心稍安。

老狄原本就威名遠揚,契丹軍隊一聽到老狄親自出馬來戰,都有點害怕,聞之立馬引眾回歸契丹,也使魏州避免了一次血光之災,也算是「運籌帷幄之間,決勝千里之外」的典範了,揮手之間戰事消弭得無影無蹤,果然是沒開戰就奠定了勝局,簡直就是《孫子兵法》里「不戰而屈人之兵」的翻版,你說他不是傑出軍事家又是什麼?有道是,下等將領靠勇武上等將領靠腦子,此是真諦。

於是,當地老百姓又學寧州人道路引頸歌頌他,又克隆寧州人立碑以記他的大恩大德。

立了這麼大的功,而且幾乎不用任何成本就能「空手套白狼」,賞罰分明的武老太當然不會忘記賞賜他。不久,狄仁傑升任幽州都督,算是地方官中的最高級別了。自從老狄在軍政方面取得了前所未有威振八方的巨大成就之後,武媚娘也更加把老狄當作治國棟樑來加以保護,她親自賜給他紫袍、龜帶,還破天荒在紫袍上寫了「敷政木,守清勤,升顯位,勵相臣」十二個金字,以示對他的最大褒獎和充分肯定,也算是一種另類「免死金牌」,試想能讓武女皇親自提詞嘉獎的有幾人?我們的狄國老就是一個。

神功元年(公元697年)十月,狄仁傑被武則天招回朝中,官拜鸞台侍郎、同鳳閣鸞台平章事,加銀青光祿大夫,兼納言,又一次當上了宰相職務,從此成為了輔佐武則天安邦治國的左右手,也可以說是權傾朝野,打一個噴嚏都影響政治風向的大哥級人馬。

此間他為緩解民眾疾苦,上疏勸諫息兵疏勒四鎮和廢除安東,讓人民能休養生息,太后好像並不聽他的。

此時,狄仁傑已年老體衰,離辭世還有3年時間,時間不饒人啊。正因為時日不多,他更感到自己身上的那付重擔的份量,於是又不顧個人安危,日以繼夜地為國家大事操碎了心,就在他去世前兩年,還成為了恢復唐室的中流砥柱人物,發揮了巨大作用,可謂是為大唐流盡了最後一滴血。

據史載,公元698年,曾三番五次要害死老狄的奸雄武承嗣聯合他的親戚武三思,多次遊說武媚娘立太子,這個當然是要立姓武的為太子啦。也深得武媚娘寵信的武承嗣多次派人遊說甚至乞求請立武承嗣為太子,而武媚娘也覺得武承嗣等人的「自古天子未有以異姓為嗣者」很有那麼一點道理,所以經常在立兒子還是侄兒為皇帝接班人的問題上犯迷糊,那種猶豫不決、首鼠兩端比李世民要立哪個兒子做太子時還甚,因為她是史上第一女皇帝,所以立太子也會碰到了前所未有的新課題,一切都有「開天闢地」的意味。所以說做第一個女皇帝確實是比較煩,一切沒有先例可尋,這就讓她想破了頭。

在這種關係到大唐命數的大是大非面前,歷來精忠報國的狄國老,絕對也沒有袖手旁觀(比如以前的老狐狸李勣)的可能,於是在這種危難關頭方顯英雄本色,最終他也利用了自己在朝中的巨大影響力力挽狂瀾,聯合李昭德(也就是杖殺四大酷吏之一的侯思止的猛人)、吉頊等人不斷有理有據地勸說武老太,最後玉成了「立子不立侄」的英明決定,並使不可一世的武承嗣於此年憂憤含恨而死。也因此說老狄是「唐室砥柱」,當然是以事實來說話,不是空穴來風。

在此之前,大臣李昭德和吉頊曾數次請求武媚娘繼續立李旦為皇嗣,武媚娘不從。就連武媚娘的最紅男寵張易之,問足智多謀的狄仁傑如何才能自保平安時,老狄也力主張易之遊說太后迎回廬陵王李顯才可以免禍。

當時,武則天已經有意讓武三思做太子,於是讓宰相們都說說自己的意見,基本上也算是一種「走過場」的形式罷了。當時很多宰相都不敢據實作答,也玩了一次李勣的「耍滑頭」,就是一個「拖」字,因為搞不好不對武老太的脾氣的話,自己的政治前途就堪憂,甚至於岌岌可危了,於是一個個在官場混來混去滑如泥鰍的老滑頭們選擇堅決不答。

到了狄大炮發言,居然不假思索就反對武三思立為太子。他認為武三思沒有當太子的才能,對國家也不利,武則天忙問其故。在朝中享有盛名又敢言的老狄也不含糊,他說:「臣觀天人未厭唐德。比匈奴犯邊,陛下使梁王三思募勇士於市,逾月不及千人。廬陵王代之,不浹日,輒五萬。今欲繼統,非廬陵王莫可。」意思是說,比如招募軍隊抗敵,武三思搞了超過一個月還沒有招募到一千人,臨到廬陵王招募,不到10日就招來了五萬人,誰高誰低還用說嗎?狄大炮此言一出,武老太雖然知道有道理,不過是她親手廢了兒子李顯的皇帝位子的,如果把他怎麼送出去又怎麼迎回來,這個武媚娘的面子當然有點掛不住,這不等於自己打自己的嘴巴嗎?於是立馬大怒,也不顧國老顏面如何了,即刻揮手說散會,以免越說下去自己越被動。

過了很久,武老太又借故提起立太子之事,說什麼發夢打雙陸(遊戲牌名),怎麼都勝不了,真是奇了。狡猾大大的老狄立即借題發揮,說皇上雙陸不勝是因無子也(打牌打棋沒子誰都會輸的吧,太貼題啊)!這個太厲害了,簡直就是一箭雙鵰,做武老太的部下很久的老狄當然了解武則天,這叫做機不可失時不再來,分析推理能力極強的狄仁傑正好從母子親情的角度十分貼題地地勸說武媚娘:「立子,則千秋萬歲後配食太廟,承繼無窮;立侄,則未聞侄為天子而附姑於廟者也。」也就是說兒子當然比侄子親,立子可配食太廟,立侄沒聽說過姑姑可以配於太廟的。武則天道:「此朕家事,卿勿預知。」武老太又想以大欺小抽身而去,叫老狄不要干涉她的「家事」(其實這既是家事也是國事,封建社會「家天下」也,家即天下),以便順水推舟把嚴肅的國事遮掩過去,搞了一個「障眼法」。

狄仁傑立即抓住這一明顯漏洞大做文章,沉著冷靜又義正詞嚴地(果然是鬥智斗勇)說:「王者以四海為家。四海之內,孰非臣妾?何者不為陛下家事!君為元首,臣為股肱,義同一體。況臣位備宰相,豈得不預知乎?」也就是點出了武則天的家事即是國事的淺顯道理,讓她無路可退。最終,聰明伶俐的武則天立即頓悟(嚴格來說也不是頓悟,她只不過是在頑強地保護她的大人面子而已),雖然不大情願也只能聽從了狄仁傑的意見,親自迎接廬陵王李顯回宮,立為皇嗣,就這樣唐祚得以維繫下去,沒有變成姓武的,江山從此不變色也。

李顯恢復太子地位,令中外人士非常高興也大受鼓舞。這個恢復唐朝國號的豐功偉績永遠鐫刻上了老狄的大名。狄仁傑由此被歷朝歷代政治家、史學家甚至於民間譽為有「再造唐室」之功,以忠臣義士的光輝形像隆重載入史冊,並將永遠活在人民心中。

 

  (2)上馬能戰,下馬能謀

 

公元698年秋天,被小李連根拔起、大傷元氣的突厥佬又逐漸恢復國力,並有點「雄起」跡象,游牧民族的那種驍勇剽悍的掠奪習性又表露無遺,可能是要為艱難過冬備點豐厚乾貨吧,反正他們不管三七二十一突然大舉進犯趙、定等州,一路燒殺搶掠,死傷無數,給唐朝造成了非常大的邊患,等於是不宣而戰。

面對搶劫成性的瘋狂突厥佬,武老太也還是能戰的,迅速組成討伐方面軍,由太子作為討伐軍總司令,老狄成了副總司令,浩浩蕩蕩出征突厥,又「複習」了一次李世民的對突厥之戰。當然,由於剛剛履新的皇帝接班人不能成行,已經垂垂老矣又老當益壯的老狄,實際上也成了此次征討的最高統帥,由於任重道遠,為此武則天還親自為老狄送行,勉勵他敢打敢拼為國家再立新功,不辜負廣大人民群眾的殷切期望,到時她一定親自為他大擺慶功酒云云,也從側面說明了武女皇為什麼對他那麼器重了,一個文武全才馬上能戰下馬能治國的奇才,又對皇帝忠心耿耿沒有二心,沒有一個真正的有為皇帝不倚重不喜歡的,除非他是昏君。

最終,不僅能辦案也能打仗的老狄也不辱使命,迅速擺平了東突厥的這次掠奪戰爭,東突厥的有為可汗墨啜(這小子曾因助大唐平定契丹,而得大唐恩德迅速崛起)一聽到大名鼎鼎的老狄率部來戰,立馬萌生退意,在逃回之前把剛剛掠奪到手的兩州萬餘男女全部殺掉,所以遇上古代超級猛男老狄的東突厥軍隊也算走了霉運,突厥佬不僅不能享受「勝利果實」,還只能屁顛屁顛地撒丫狂奔,逃回他們的漠北老巢,只恨老娘少生了他們兩條腿,屁滾尿流的樣子,害得老狄的十萬虎狼之師想追都追不上,干架的機會都沒有,逃命的人強調速度特別能跑,突厥佬不是號稱能征善戰嗎?原來也最善於逃跑也。

這次老狄又是不戰而勝,戰事算是暫時平息了,不過戰爭留下的創傷還有待撫平。於是老狄又被任命為河北道安撫大使,讓他去撫平戰爭所造成的百孔千瘡。當時河朔之人因為受突厥佬脅迫,被迫當了「偽軍」,做了「認賊作父」的齷齪事,突厥佬開溜之後也很怕大周政府秋後算帳,於是也紛紛開溜,或藏入山林或千里流竄,場面混亂。

面對人心惶惶的不利局面,老狄又引經據典地上書說服上司實施既往不咎的懷柔政策,而不是「格殺勿論」的鐵腕政策,也就是「人主所務,弗檢常法。願曲赦河北,一不問罪」,網開一面,一無所問,全部赦免被突厥驅使行役的無辜人士的「罪行」(心胸特別闊大的人才有如此大度),讓人心安定下來,也使大家樂於回鄉參加生產勞動,休養生息。

然後,老狄又施行仁政開倉賑糧、扶貧助困,對穩定局勢十分有幫助。後來據說還修驛路以濟旋師(要想富先開路啊),並嚴禁部下侵擾百姓,強調三大紀律八項注意,做到秋毫無犯,違者必斬。經過老狄的治國「大手筆」一揮,很快恢復了河北的安定團結政治局面,迅速恢復到戰前水平,「率土歡心,諸軍凱旋,得無侵擾。」

 

老狄,想說愛你很容易,因為你確實是政治天才,難怪書中的很多聖賢都一一和你對得上眼,你果然是英明領導也,千古奇人啊。

凱旋歸來之後,名滿京華的老狄又名正言順地升了官,做內史(中書令,宰相級也),反正立了殊功的老狄要什麼有什麼(當然他不是那種伸手要權要錢的人),武女皇對他恩寵有加,這一點從哪裡得到印證呢?她巡幸三陽宮,「王公百僚咸經侍從,唯仁杰特賜宅一區」,反正在武女皇面前,文武百官誰也別想耍威風,就老狄除外,可以讓女皇為他搞特殊化(被特殊),當然以厲行節約為最大天性的他也從來「不領情」,甚至不惜在朝廷之上抗旨,爭個面紅耳赤,有時候武老太爭不過他,也只能忍氣吞聲,果然不是一般女人也,大氣度啊。

反正她是把老狄當作國寶級人馬來愛護珍惜,入朝不用向她行禮,連朝中大臣要和老狄閑聊都被老太阻止,告訴他們說除非是軍國大事,不然不要有事沒事去打擾他老人家,可謂是皇帝的高瞻遠矚和女人的善解人意全都調動起來呵護國寶了。

老狄不僅不搞腐化,甚至於還反過來阻止武女皇搞「腐化」,體恤民情的他從來都是艱苦樸素的人民好公僕,代表人民利益的最先進分子。這就體現在他多次阻止武媚娘大興土木的良苦用心上。

老狄死之前的那年夏天,武媚娘到三陽宮避暑,有好事的胡僧馬上屁顛屁顛地跑過來套近乎,然後「熱情」邀請武媚娘參加安葬舍利也就是佛骨的儀式,以兜售其奸,一生和佛教結下不解之緣的武女皇當然不會拒絕,甚至是吐飯響應。

這個就得從武媚娘信佛的歷史淵源講起了。

我們知道佛門本就是武女皇的「圖騰」之地,李治從感業寺接當時十分落魄的她回宮的時候,也正是她否極泰來的人生轉折之點。及至她要挖空心思找個理由稱帝的時候,也是授意她的好侄兒武承嗣偽造聖石假借佛意來大造輿論的,一當上女皇又立馬把李唐皇朝「尊道為先」改為尊佛為先,佛教順理成章成為了國教,也正是因為武媚娘使唐朝和尚地位大大提高,甚至可以稱是空前的,有專門的僧官,很多佛祠也橫空出世,多過米鋪。

武則天也是一個虔誠的佛教徒,她本人曾親自出馬組織參與佛教經典《華嚴經》的翻譯,為佛教文化的光大發揮了很大作用,西安的大雁塔就是由她和她的丈夫李治,為保護玄奘從西天取來的經書而建起並加高,最高時達到10層(古代的著名建築,沒有現代機器建起的10層是何等的雄壯,從某種意義上可堪比埃及金字塔也),現在還成為中國著名景觀。

最重要的是,她本人也是一個精通佛理的人。她所寫開經偈一首:「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現在還傳誦不衰,成為佛教著名偈語。

在此種時代背景和特殊人生經歷下,當然沒有誰會吃了豹子膽要壞了女皇帝的雅興,恭賀還來不及呢,除了有豹子膽的老狄除外。

反正,常懷千歲憂的老狄絕對不會讓胡僧愚弄武女皇,不管三七二十一就攔住了她的馬頭,忙奏道:「佛者,夷狄之神,不足以屈天下之主。彼胡僧詭橘,直欲邀致萬乘所宜臨也。」武則天是何等聰穎之人,從小就足智多謀好玩手腕的她一點就通,她也知道成事在天更是謀事在人,而且她是一個控制欲很強的人,佛只能為我所用而不能被人所制。

打個比方說,如果要玩一個「貓捉老鼠」的遊戲的話,武老太絕對是要當抓老鼠的好貓的,她不可能糊裡糊塗地當一個任人擺布的「冤大頭」,於是立馬調轉馬頭不玩了,中道而還,免除了一次不可知的政治或物質的損失。

公元700年秋天,秋高氣爽又是收穫季節,當久了皇帝的武老太可能有點頭腦發熱(皇帝沒有確定任期嘛,最多是現代用工合約的「不定期」,可長可短),特別想搞個政績或「獻禮工程」什麼的,於是便想大興土木搞個周年大慶的重點工程什麼什麼的,最後熱衷佛事的武媚娘還是決定花費上百萬的巨款建造浮屠大像,一拍有點熱的腦袋,就先下令天下僧尼先來湊「份子錢」(古代皇帝也是攤派聖手啊),果然是近水樓台先得月(噎),誰教當時和尚地位高都有浮財呢,得先吐也(炒股都得獲利回吐呢),直到幫助建成為止。這個也沒有誰敢跳出來唱對台戲,除了老狄。

對此種動不動就幾百萬的超大工程(比如現代某省某市的那個「白宮工程」),不管是誰出錢,都會是勞民傷財的事,而且不是事關國計民生的奢華佛事工程,從來愛民如子的老狄當然會嗅出其中的奢侈氣味來,也沒有不反對的道理。

於是,老狄不顧年老體弱,又發揮他那種超強政論家的博古通今、縱橫捭闔的視野(書到用時方知讀得多的大好處),引經據典對武老太的昏招加以系統辯駁,反正他就是強烈反對建造大像,認為這是窮奢極欲,不恤生民,言辭十分尖銳,最後他還義正詞嚴地反詰武媚娘說:「咸以為如來設教,以慈悲為主,下濟群品,應是本心,豈欲勞人,以存虛飾?當今有事,邊境未寧,宜寬征鎮之徭,省不急之費。設令雇作,皆以利趨,既失田時,自然棄本。今不樹稼,來歲必飢,役在其中,難以取給。況無官助,義無得成,若費官財,又盡人力,一隅有難,將何救之!」

大意也就是說,如來設教就是以慈悲為懷普渡眾生的,而不是為了「面子工程」而反過來奴役百姓,現在又是多事之秋,邊患未了,更應該省吃儉用以備國之大事,如果不顧當前形勢,強征民力做勞役粉飾太平,很多人就會趨利而丟耕,糧食欠收的話,來年就會發生饑荒,如果由國家資財大包大攬,更是勞民傷財,到時一方有難,你用什麼來賑濟他們?這不是把國家置於危險之中嗎?

說到這種嚴重的地步,好像一建起大佛像國家就像冰島一樣要破產的樣子,基本上也就是兩種結果,一是碰到昏君的話可能被殺掉,碰到李世民那樣的明君可能就是終止工程計劃甚至獎賞進諫言的人。

最後,算是明白事理的武老太也只能忍痛割愛,「面子」也不要了,罷此勞役,讓獻禮工程「胎死腹中」,也為國家節省了大量人力物力。

老狄,果然是愛民典範也!

這也是老狄為人民做的最後一件大好事,這年九月(應該是農曆,那時還沒有公曆紀元)他終於油盡燈枯,為革命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把自己的全部貢獻給了大周人民,死得其所重於泰山,也是大周政府的重大損失,他終於能在天國好好休息了,於他來說確實是太勞累了,為國家為社稷。武媚娘為失去一個國家棟樑而悲痛欲絕,為他舉行了隆重的追悼會,廢朝三日,淚眼昏花精神恍惚地喃喃私語:「朝堂空也。」大有一種天塌下來的味道,那種依依不捨、悵然若失溢於言表。

古代超級巨星狄仁傑就這樣在人間謝幕了,斗天斗地斗人斗不了病。


推薦閱讀:

這位猛將打仗出工不出力,害死了兩位主帥,最終被崇禎秘旨斬首

TAG:轉載 | 狄仁傑 | 神探狄仁傑 | 打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