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比劉邦與項羽
一比出生。
項羽出身於楚國貴族家庭,世世代代做楚國的將軍,封地在項這個地方,所以以項為姓氏。叔父是項梁,項梁的父親就是楚國名將項燕,曾與秦國大將王翦鏖戰,最後自殺。 而劉邦則出身卑微,並非名門大族。《高祖本紀》中劉邦父曰太公,母曰劉媼。太公就是老頭子的意思,劉媼就是劉家老太太的意思,這是沒有辦法知道其姓名卻又非得寫出個姓名來的辦法。由此也可見,劉家的社會地位低下。二比理想。 項羽少年時期讀書不成,去學劍術,又不成。他的叔父項梁很氣憤。但項羽卻說:「讀書只能記記名姓而已,學劍也只能對付一個人,我都不願學。我要學對待上萬敵人的本領。」於是,項梁教項羽兵法。項羽略知其意,不能全部掌握。(項籍少時,學書不成,去學劍,又不成。項梁怒之。籍曰:「書足以記名姓而已。劍一人敵,不足學,學萬人敵。」於是項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學。)項羽要學萬人敵,人生目標非同凡人,但又缺乏實現目標的具體行動。秦始皇出巡,項梁與項羽都去觀看。項羽說:「彼可取而代也。」項梁忙掩其口,說:「不能亂說,是要被殺頭的!」項梁認為侄子是個奇才。一個書不學,劍不學,兵法又不好好學的人,要做皇帝,不免有幾分狂妄和無知。此時的項羽才是一個毛孩子,也許他的貴族血統和滿腔的仇恨使然。 再看劉邦,身為亭長,有一次帶百姓到首都咸陽去服徭役,適逢秦始皇外出巡遊。劉邦見到了威風凜凜不可一世的皇帝,不由得發出一聲感嘆:「嗟乎,大丈夫當如此也!」這一慨嘆揭示了劉邦鬱積於心多年的激憤與慾望。是啊,我今天才明白了,我的人生目標原來是這樣的啊,人活在世上就得要像秦始皇那樣!劉邦僅僅是認識了什麼叫威風凜凜而已,給他這個閉塞的鄉下亭長開啟了一扇很大的窗戶,但並不能說,他就想取代秦始皇。 三比對亡秦的態度。 漢元年十月,劉邦已先於各諸侯到達霸上。此時,趙高已殺秦二世,立子嬰。子嬰素車白馬,頸系絲帶,封皇帝璽符節,降軹道旁。諸將欲殺秦王,劉邦制止,說:「開始懷王派遣我來咸陽,就是因為我能寬容人;況且人家已經投降,又殺之,不祥。」
項羽在救趙以後入咸陽,即對咸陽全城實施大屠殺,「殺秦降王子嬰,燒秦宮室,火三月不滅。收其貨寶婦女而東。」這個麻木和無知的青年自以為救趙有功,以殺人和放火為最大的樂趣。他知道殺已降,是一種不道德的行為嗎?不知道。他知道秦朝宮殿,是人民創造的財富嗎?不知道。他知道,這些財富既可以為秦朝所用,也可為自己所用嗎?不知道。他縈迴在心中的只有兩個字:「報仇!」並不是為人民而報仇,而是為六國舊貴族報仇。但是這個青年並沒有忘記享受,「收其貨寶婦女而東」,他要的是貨寶和婦女。從這一享樂觀看,他與秦二世相差無幾。可以肯定,這個人的上台,其殘酷性不會比秦始皇差。 四比對謀士的態度。 劉邦的最大特點是善於聽取別人的意見。作為一個最高領導人或最高統治者,有了這個品質,就是具有了最好的品質。 還軍霸上,劉邦是聽從的樊噲、張良計。 鴻門宴上劉邦與項羽相會,雖是一著險棋,其實工作已被張良做在前面了。項伯夜馳之沛公軍,要拉張良去投項羽,因為項羽四十萬軍駐鴻門,就要按范增的方略辦,對駐在霸上的劉邦「急擊勿失」。張良沒有背叛劉邦離去,而是拉來劉邦對項伯說:「我入函谷關,沒有為自己取得一絲一毫的利益,將吏民登記造冊,封閉倉庫,是為了等待項將軍回來。所以派兵守關,只是為了防備盜賊進入,出現非常事故。我是日夜盼望將軍到來啊,哪裡敢有半點反叛之心!希望你向項將軍說明臣下我不敢背叛項將軍的崇高德行。」(吾入關,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庫,而待將軍。所以遣將守關者,備他盜出入與非常也。日夜望將軍歸,豈敢反乎!願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項伯回到軍營對項羽說:「沛公不先破關中,公豈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擊之,不義也,不如因善遇之。」項羽許諾。如此的前奏曲,劉邦才逃過一劫。
漢,四年,楚急圍劉邦於滎陽,形勢非常危急。可是就在這時,韓信使者至,要求劉邦立他為「假齊王」。漢王大怒,罵道:「我困於滎陽,日夜盼望你來救我,你卻想著要立自己為王的事。」張良、陳平踩漢王的腳,對他耳語說:「你作戰不利,能禁止韓信稱王么?不如趁這個機會,就立他為王,並善待他,使他守土有責。不這樣,恐怕生變。」漢王醒悟,令張良往立韓信為齊王,征其兵擊楚。 定都長安,是聽從婁敬的。 漢六年,有人上書言韓信反。劉邦考慮,舉兵攻打吧,自己的部下恐不是韓信的敵手;不打吧,事態發展會不可收拾。劉邦又發出「如之奈何?」的慨嘆。這時,陳平說:「古時候天子外出巡獵,總是會盟諸侯。現在南方有一好去處叫雲夢,陛下假裝出遊雲夢,到陳這個地方會盟諸侯。陳,楚的邊界。韓信聽到天子出遊巡獵,必定若無其事地到郊外迎接。就在迎接之時,陛下趁機將他捉拿歸案,只需要一個力士就行。(古之天子巡獰,會諸侯。南方有雲夢,陛下弟出偽游雲夢,會諸侯於陳。陳,楚之西界,信聞天子以好出遊,其勢必無事而郊迎謁。謁,而陛下因禽之,此特一力士之事耳。)劉邦聽從陳平的計策,輕易地把韓信捉起來了。 對謀士的態度,項羽與劉邦相反,鴻門宴上,范增數目項羽,要他斬殺劉邦,不留隱患,但項羽根本不聽,從而坐失擊敗對手的良機。豈止不聽范增的,在楚軍把漢王圍於滎陽的有利形勢下,項羽還中了反間計。陳平以重金收買楚軍,使多人散布謠言:鍾離昧等為項王將,功大,但不得封王,欲與漢為一,以滅項王而分其地。項王果然不信鍾離昧等。楚使使者至漢,漢王假意擺上豐盛宴席,見到使者,卻裝著驚呀,說:「吾以為亞父派的使者,原來是項王的使者!」隨即撤去上等的佳肴,而以「惡草具進楚使」。楚使歸報,項王果大疑亞父。亞父急欲攻下滎陽,項王不肯聽。亞父聞項王懷疑自己,怒曰:「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為之!願請骸骨歸!」未至彭城,范增疽發背而死。重要謀臣離開項羽,劉邦消除了奪天下的一大隱患。 五比對人才的態度
對韓信的起用,關係到劉邦事業的成敗。劉邦被項羽封為漢王,委屈地來到漢中,人心渙散,失敗的陰影籠罩著漢軍。如何使得大家的情緒穩定,進而振作起來,人才至關重要。這時,蕭何向劉邦舉薦了韓信,要求重用韓信,將軍事大權交給他。韓信出身微賤,曾受胯下之辱,名聲不好聽,又背棄項羽而來。這樣的人可以信任嗎?從來沒有考察過的人可以重用嗎?任用這樣的人能夠使自己的事業起死回生嗎?這對劉邦是一個考驗。不能任用韓信,蕭何也會他去。在那樣的年代,群雄割據,有了軍隊就有了一切,就可以號令天下,交出了軍權,就是交出了自己的性命,劉邦肯幹嗎?劉邦明白,帶兵打仗非己所長,如果死抱住兵權不放,不任用非常之人,就難以衝出漢中,只能被動挨打,坐失良機。劉邦按照蕭何所求,毅然一次性的任命韓信為大將軍,置於全軍之上。這使得軍中瞠目結舌,大驚失色,深感意外。後來的勝利證明了這一任命的正確性。
任用蕭何鎮守關中也是一步險棋。劉邦長期四處賓士,居無定所,後方完全依賴蕭何,經濟命脈也掌握在蕭何手中,蕭何的屁股坐在項羽一方則項羽勝,坐在劉邦一方則劉邦勝。但是劉邦做到了推己之心於他人之心,推食食人,解衣衣人,因此也得到了蕭何的誠心相待,君臣一心。 劉邦還任用名聲不好聽的陳平,先為都尉,後丞相。 劉邦所重用的相當多的人都是從項羽那兒來的。韓信,提著劍跟從項梁渡過淮河,居戲下,無所知名。項梁死後,又屬項羽,羽以他為郎中。但韓信多次向項羽獻策,羽不用。漢王入蜀,韓信逃離楚王歸漢。 陳平曾跟從項羽破秦,賜平爵卿。其間發生了有一件事,楚王很是憤怒,陳平怕被誅,封存楚王給他的錢財和印章,派人至漢王那裡去報個信,自己帶著劍從田間逃跑,直到修武,便投降了漢王。(陳平懼誅,乃封其金與印,使使歸漢王,而平身間行仗劍亡。……平遂至修武降漢……)英布,原也是楚的一員重將。救趙之時,「懷王使宋義為主將,范增為末將,項籍為次將,英布、蒲將軍皆為將軍。」到了漢三年,漢王擊楚,敗於彭城,在淮南王的勸說下,英布暗中許諾叛楚歸漢。在項羽盡殺英布妻子之後,英布率「眾數千人歸漢」。
取得天下之後,劉邦和群臣討論為什麼項羽失敗了,自己勝利,高起、王陵說了一些原因,劉邦說:「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籌劃謀略,決勝於千里之外,我不如張良;在後方安定國家,安撫百姓,給前方軍隊輸送錢糧,我不如蕭何;率領百萬大軍,攻城拔寨,取得每一場戰鬥的勝利,我不如韓信。這三個人都是傑出的人才,卻能為我所用,這是我奪得天下的原因。項羽有范增這樣好的人才卻不能很好的使用,這是他被我擊敗的原因。」劉邦與項羽在從用人問題上的不同,竟如此之大。 六比面臨絕境的態度。 漢王劉邦多次面臨絕境,最嚴重的一次是滎陽之圍,劉邦先用了陳平的反間計,使得項羽把范增趕走,但滎陽之圍仍不得解,城裡糧食斷絕。漢王並沒有一籌莫展,繼續尋求解決方法。漢將紀信對漢王說:「形勢已非常危急,請讓我裝扮成你騙楚人,楚人以為我是漢王,你可以乘機逃出城去。」(事已急矣,請為王誑楚為王,王可以間出。)於是,兩千名披甲女兵夜出滎陽東門,楚兵四面攻擊。在大亂之中,裝成漢王的紀信,乘黃幄車,出城,左右說:「城中食盡,漢王降。」楚軍皆呼萬歲。而此時,漢王與數十騎從城西悄悄出門,走成皋。紀信為保劉邦而被燒死。 項羽一生所遇的絕境只有兩次,一次是自己有意製造的,「破釜沉舟」而成就大事業;另一次就是別人為他設計的「垓下之圍」。看他是如何表現的:沒有任何計謀可言,一是悲嘆,二是死拼。楚兵少且糧食盡,漢軍及諸侯兵圍之數重。項王夜聞漢軍四面皆楚歌,乃大驚:「漢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項王夜起,悶悶不樂,在帳中飲酒。有美人名虞,是楚王最寵愛的妃子;有駿馬名騅,是楚王最喜歡的馬。項王想想自己落得如此的結局,不由得悲從中來,自為詩曰:「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項羽左衝右突,或迷道,最終只剩下二十八騎,無計可施,自度不得脫,對他的左右說:「我為你們表演一場快決戰,三次,每次都能戰勝他們,斬將,砍旗,為你們解圍,讓你們知道,我的失敗不是因為我不會打仗,而是天亡我。」(今日固決戰,願為諸君快戰,必三勝之,為諸君潰圍,斬將,刈旗,令諸將知天亡我,非戰之罪也。)他的表演開始,確實憑他楚霸王的本領殺死了好多漢軍,但是漢軍何其多也,最終也未能為其左右解圍。他自刎而死,至死也不知道自己政權覆滅的原因。是天亡項羽嗎?使得楚政權滅亡的只能是項羽自己。
七比對都城的選擇。 項羽屠、燒咸陽後,即向東去。有人對他說:「關中阻山河四塞,地肥饒,可都可霸。」項王見秦宮室皆已燒殘破,又心懷思,欲東歸,說:「富貴不歸故鄉,如衣綉夜行,誰知之者。」於是,他定都家鄉彭城。 把什麼地方作為都城,項羽就這麼隨隨便便的決定了,比孩童玩家家還要簡單。為什麼不能定都「關中」?他壓根沒有想到關中地理位置的優越性,他也根本不知道秦得天下與秦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有關。其實關於長安的地理位置,戰國時期的好多著作都講得很清楚,項羽身為貴族,「學書不成」,恐怕不識字吧,連這一點都不清楚。也有可能,他覺得咸陽被他的一把大火燒得一敗塗地,還能做什麼都城呢?咸陽的老百姓都恨死他了,他也不好意思在咸陽蹲下去了。到哪裡去呢?誰不說俺家鄉好!還是彭城。況且,還有一段他發明的佳話呢,富貴了不返家擺擺威風,等於穿了好衣服在夜裡走,沒人看見。這是一種多麼幼稚的思維。可笑,大概只有五六歲的小孩會這麼想吧。更為可笑的是,對這種低級思維,他的周圍竟沒有一個人提出不同意見。也可見,這麼一個年青的傢伙在內部是如何的獨裁,說一不二。這種人,這種國家,還會有前途嗎? 劉邦本建都洛陽。有個叫婁敬的人對他說:「陛下建都洛陽,難道是要跟周朝比試一下興隆嗎?」劉邦毫不掩飾地說:「是的。」婁敬說:「陛下取得天下跟周朝是不同的。周朝的先祖從后稷開始,堯封他於邰,積累德政善事十幾代。……周成王即位,周公等人輔佐他,就在洛邑營造成周城,把它作為天下的中心,四方各地的諸侯來交納貢物賦稅,道路都是均等的。這樣君主有德行就容易靠它稱王統治天下,沒德行就容易因此滅亡。凡是建都於此的,都想要像周朝一樣務必用德政來感召人民,而不想依靠險要的自然形勢,讓後代君主驕奢淫逸來虐待百姓。在周朝鼎盛時期,天下和睦,四方各族心向洛邑,歸附周朝,仰慕周君的道義,感念他的恩德,依附而且一起奉事周天子,不駐一兵防守,不用一卒出戰,八方大國的百姓沒有不歸順臣服的,都進獻貢物和賦稅。到了周朝衰敗的時候,天下沒誰再來朝拜,周室已經不能控制天下。不是它的恩德太少,而是形勢太弱了。如今陛下從豐邑沛縣起事,招集三千士卒,帶著他們直接投入戰鬥,席捲蜀、漢地區,平定三秦,與項羽在滎陽交戰,爭奪成皋之險,大戰七十次,小戰四十次,使天下百姓血流大地,父子枯骨曝露於荒郊之中,橫屍遍野不可勝數,悲慘的哭聲不絕於耳,傷病殘疾的人們欲動不能,這種情況卻要同周朝成王、康王的興盛時期相比,我私下認為這是不能同日而語的。再說秦地有高山被覆,黃河環繞,四面邊塞可以作為堅固的防線,即使突然有了危急情況,百萬之眾的雄兵是可備一戰的。借著秦國原來經營的底子,又以肥沃的土地為依託,這就是所說的形勢險要、物產豐饒的『天府』之地啊。陛下進入函谷關把都城建在那裡,山東地區即使有禍亂,秦國原有的地方是可以保全並佔有的。與別人搏鬥,不掐住他的咽喉,擊打他的後背,是不能完全獲勝的。如果陛下進入函谷關內建都,控制著秦國原有的地區。這也就是掐住了天下的咽喉而擊打它的後背啊。」 劉邦又徵求大臣們的意見,大臣們都是山東地區的人,爭先恐後地申辯說,周朝建都在洛陽稱王天下幾百年,秦朝建都在關內只到二世就滅亡了,不如建都在周朝都城洛邑。劉邦猶疑不決。等到留侯張良明確地闡述了入關建都的有利條件後,劉邦當日就乘車西行到關中建都。 劉邦說:「本來主張建都在秦地的是婁敬,『婁』就是『劉』啊。」於是賜婁敬改姓劉,授給他郎中官職,稱號叫奉春君。 原來建都是這麼一件複雜的事,遠不是項羽考慮的那麼簡單。 八比建立國家制度。 項羽毫不猶豫地實行分封制,基本上全用舊貴族,一下子封了18個王。可以說他的國家是依靠舊貴族拼湊起來的大雜燴。秦始皇實行的郡縣制,有沒有可取之處,他可能想都沒有想。這個倒行逆施的青年,學書不成,只有力氣而已,恢復起舊制度來卻毫不猶豫。
劉邦實行的國家制度是郡、國並行。遠在楚漢戰爭中,劉邦為了打敗項羽,曾分封了韓信、英布、彭越這些重要將領。漢初被封的異姓王有8個。此外,他還封了功臣蕭何等140多人為列侯。從公元前202年到前195年,7年之間,漢高祖借口他們謀反,先後將幾個諸侯王殺去,並同時分封了一批劉姓子弟為王,想依靠宗族的力量作為皇權的羽翼。漢景帝時發生七國之亂,經過三個月就平定了。漢武帝採納主父偃的建議,頒布「推恩令」,把大王國分成幾個小諸侯國,大大削弱諸侯王的勢力。直至公元前112年,漢武帝借口諸侯王所獻酎金的成色不好,奪爵者一百多人,才基本上解決了諸侯王割劇的局面。也就是說,至此郡縣制才得以鞏固。由郡、國並行到到基本實行郡縣制,漢朝走了一條革新的道路。
推薦閱讀:
※項羽自刎烏江之後,手下的五位大虎將最終下場怎麼樣?
※古戰場怎麼才能以一敵十甚至敵百?說說古代軍事家以少勝多的秘訣
※項羽帳下五虎大將個個不一般為何成不了大事*
※起初被項羽打得屁滾尿流的劉邦為何能扭轉乾坤?據說是因為張良
※第一戰神項羽手下五大將,誰最厲害,誰對項羽幫助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