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往事|國泰:歷任山東巡撫中的巨貪

作者 | 任寶禎

清代山東巡撫系列

自康熙五年(1666年),巡撫周有德開始入住珍珠泉大院以來,清代總共有一百一十餘位巡撫在這裡居住過,但其中在濟南近代史和珍珠泉大院建築史上有一定影響的代表人物有以下13人,分別是:周有德、佛倫、國泰、畢沅、鐵保、閻敬銘、丁寶楨、周恆祺、張曜、毓賢、袁世凱、周馥、孫寶琦。

在清朝乾隆年間,曾發生過多起貪污大案,而山東巡撫國泰貪贓枉法一案,涉及朝廷命官、地方大員三十餘人,震驚朝野,轟動一時。國泰亦因貪贓枉法臭名昭著,被濟南百姓所唾罵。

國泰,姓富察氏,滿族鑲白旗人。監生出身,襲刑部郎中,放任山東布政使,因善於逢迎行賄,又結交朝中寵臣和遭珅,遂於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升任山東巡撫。

國泰本為一紈絝子弟,其父文綬曾任陝甘總督,故而國泰自幼便生長在錦衣玉食的富家之中,養成了飛揚跋扈、不可一世的性格,清人洪亮吉在《跋簡州知州毛大瀛所致書及紀事詩後》一文說「國(泰)性暴戾,妻子仆隸皆若一日不可共居。」「國(泰)盛怒時,或至撲妻子,刃仆隸。」就這樣一個連其妻子、隨身奴僕都到了不能與他共居一日之地步的人,卻堂而皇之地坐上了「山東巡撫」這把金交椅。

清朝旗人的裝扮

國泰就任山東巡撫後,很快便和大學士于敏中之弟、山東布政使於易簡勾結在一起,借納貢之名,橫徵暴斂。史載「國泰紈絝子,婪索諸屬吏,征賂諸州縣,數輒至千萬」,致使官民深受其害,山東各州縣倉庫虧空。國泰的所作所為,引起眾多非議。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春,御史錢灃上疏彈劾國泰與於易簡。錢灃奏報:國泰貪縱營私,勒索屬員,遇有升調,惟視行賄多寡而定,以致歷城等州縣虧空或八九萬兩或六七萬兩之多。布政使於易簡亦縱情攫取賄銀,與國泰相等。錢灃的上疏,一時震驚朝野。

乾隆皇帝弘曆在接到御史錢灃的上疏的當天,立刻指派尚書和珅及左都御史劉墉、工部右侍郎諾穆親為欽差大臣,馳驛前往山東「秉公據實查辦」;隨後,弘曆又對軍機大臣下諭,提出了查審國泰一案的方針和辦法,由六百里加急將諭旨傳至和珅等人。同時,責令由山東按察使升任湖南布政使的葉佩蓀,將在山東任內時之「所有見聞,國泰等如何貪縱營私之處,逐一據實迅奏」。(見《清高宗實錄》)。

乾隆皇帝

和珅、劉墉、諾穆親3位欽差大臣及御史錢灃接聖旨後,隨即離京前往濟南。據清人錢泳《履園詩話》記載:「當是時,和坤柄國,而國泰素奔走其門下者,人皆為先生(錢灃)危。及抵山東境,而和已早授意於國泰彌縫。惟劉墉深知其弊,常與先生密商。」事態的發展正如《履園詩話》所述,和珅在前往濟南的途中,就將情況秘密通知國泰。國泰趕忙向商人勒借銀兩,補充庫銀數量,掩蓋虧空情形。和珅一行到達濟南後,立即前往歷城縣盤查倉庫。在盤查庫銀時,和珅只抽視了幾十封銀,便認定數量和冊籍所載相符,沒有虧空,下令返回住處。但御史錢灃提議暫時將倉庫封存。原來,錢灃在差役們抽銀驗視時,發現驗證的銀子銀色不對。回到住處後,錢灃立即派人訪問偵查,了解到是巡撫勒借商人銀子,冒充官銀放入庫中。於是,錢灃便四處宣告,如果商人們不將被借銀數呈告官府,請求歸還,便將其銀沒收。第二天,3位欽差與錢灃一行,再到銀庫,打開庫門,查驗銀的顏色和每錠銀的數量,確實不對。這時,商人紛紛呈稟銀子被借的緣故和數量,將銀兩領回,從而查清了歷城縣虧空帑銀四萬兩的真相。國泰、於易簡也只好承認了勒索屬員的罪行。至此,和珅已毫無辦法,只好向朝廷據實奏報。

乾隆覽奏後大怒,連下四道上諭,宣布:國泰處以斬監候,秋後處決;押解於易簡至京面審;革國泰、於易簡等人官職。六月初,新上任的山東巡撫明興奏稱,通察山東各州縣倉庫,共虧空帑銀200萬兩,皆國泰、於易簡在任之時所為,已補銀五十餘萬兩,餘下欠銀於明年年底以前補齊。乾隆允准其奏,勒令國泰、於易簡二人於獄中自盡。一大批與此有牽連的官吏也紛紛免職,百姓為之大快。至於和坤通風報信之事,皇帝也就未予深究。至此,山東巡撫國泰貪贓枉法一案落下大幕。

珍珠泉

然而,像國泰這樣一個巨貪,其貪污的銀兩究竟藏匿何處呢?清代文學家洪亮吉在上述《跋簡州知州毛大瀛所致書及紀事詩後》一文中道出了其中的秘密:國泰所貪銀兩,除「乘夜運入司庫及運司首府首縣各庫,以補缺項」外,「然存金尚累累,公廨旁有珍珠泉,深丈許,遂異至泉側沉之。後撫臣明興浚池,尚得金數十萬。」原來,國泰怕撫署中的「積金」被欽差們查出,倉皇之中把它們統統沉匿到了撫署院中的珍珠泉池底,以致新任山東巡撫明興在疏浚泉池時,竟然挖出白銀數十萬兩之多。


推薦閱讀:

一筆一畫將內心的樣子描出,一如在瓷盤上作畫一般
山東GDP首超5萬億元
牡丹之都,山東省唯一的內陸港口城市:菏澤
備嘗艱難,乘風破浪的齊魯老字號濟寧玉堂醬園
膠東老故事(三)疙瘩湯

TAG:山東 | 往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