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科醫生一直堅持的「養胃習慣」, 剛照做3天胃就舒服了

親友相聚,大吃大喝;早餐不吃,晚餐大補;加班加點,廢寢忘食……在快節奏生活的壓力下,胃是人體最容易出現問題的器官之一。

點擊載入圖片

有人自詡為「鐵胃」,其實胃非常脆弱。數據顯示,中國有腸胃病患者1.2億,消化道潰瘍發病率10%,慢性胃炎發病率30%,是當之無愧的「胃病大國」。

在全球六大高發癌症中,消化道相關腫瘤就佔了5個,包括胃癌、肝癌、食管癌、腸癌和胰腺癌。

權威專家從細節入手,教你如何拯救受傷的胃。

受訪專家

北京京清華長庚醫院消化中心主任 姜泊

北京清華長庚醫院消化中心主治醫師 任渝棠

中國中醫科學院研究生院教授 楊力

消化科醫生從來不做9件事

多數的胃腸疾病都是我們不經意間的習慣導致的。消化科醫生提醒,這9件傷胃最深的事應該避免。

1

趁熱吃

中國人慣趁熱吃,長此以往,食道和胃的黏膜都會發生慢性損傷,引發癌變。此外,燒烤、火鍋等過燙食物也容易誘發消化道病變。

點擊載入圖片gif動態圖片

2

吃飯太快

如果進食過快、食物沒有煮爛、進食黏稠食物,極易引起胃潰瘍、胃炎等胃腸道疾病。

日本岡山大學一項研究發現,與細嚼慢咽相比,狼吞虎咽會導致發胖風險增加至少3倍。

因此,建議正餐吃飯時間至少20分鐘,每口飯盡量嚼爛嚼軟再咽;不必糾結每口飯該嚼多少次,有意識地放慢速度即可。

3

暴飲暴食

飲食過量會擾亂胃腸道正常的消化吸收節律,胰腺在短時間內分泌大量消化液,導致胃脹不適,甚至是急性胃擴張、急性胰腺炎,嚴重者可導致胰腺癌。

點擊載入圖片gif動態圖片

細嚼慢咽,慢慢體會飽的感覺,七八分飽後放下筷子;

三餐固定時間吃,以免「飢不擇食」;

心情低落時,建議讓注意力分散10分鐘,或者小口喝水或茶等飲品,避免「情感性進食」。

4

纖維攝入不足

充足的膳食纖維能夠促進腸道蠕動和吸水膨脹,防止便秘,縮短有害物質在腸道的停留時間。

而2010~2012年中國居民營養與健康狀況監測結果顯示:中國居民每人每日膳食纖維攝入量不足11克,遠低於推薦量20~25克。有研究表明,膳食纖維攝入量與腸癌發生率呈負相關。

並非只有口感粗糙的食物中存在膳食纖維。大麥、豆類、胡蘿蔔、柑橘、燕麥等也含有豐富的可溶性纖維,也能減緩食物的消化速度,平衡餐後血糖,降低膽固醇水平。

點擊載入圖片

5

壓力和焦慮情緒

胃腸道可謂最大的「情緒器官」,胃腸道功能受神經、內分泌系統協同支配、調節,其擁有的神經細胞數量僅次於中樞神經,對心理刺激十分敏感。

處於焦慮、憤怒、憂傷、緊張等不良情緒下,會出現食欲不振、上腹部隱痛、反酸、燒心、便秘等癥狀。陷入嚴重焦慮、抑鬱情緒時,不妨求助心理醫生。

6

缺乏鍛煉

長期缺乏鍛煉會導致食慾減退、胃動力不足,易誘發胃、結直腸炎症和腫瘤。

保持胃腸道健康,要讓自己多動動,選擇感興趣的體育運動,如氣功、太極拳、步行、慢跑、騎自行車等,每周鍛煉3~4次。

7

多人共餐

國人沒有分餐的習慣,一盤菜無數雙筷子夾來夾去,很容易導致幽門螺桿菌交叉感染。

約半數中國人感染幽門螺桿菌,歐美人由於習慣分餐制,所以該菌的感染率明顯低於中國人。

飯前便後一定要洗手,聚會用餐時提倡使用公筷,從菜盤中撥出自己需要的分量。

8

過度飲酒

臨床觀察發現,1/3~1/2的胃癌患者有長期飲酒史,尤其以喝白酒為主。

點擊載入圖片gif動態圖片

酒精會對胃黏膜造成損傷,黏膜被長期反覆刺激,不斷經歷損傷、修復、再損傷的過程,就會導致慢性炎症,最終為腫瘤發生埋下禍根。

因此,如果不得不喝一點,盡量喝酒精含量低的酒。喝酒時,不妨配些小菜,如肉皮凍等,這類食物膠原蛋白含量高,會在胃中形成一層保護膜,可減緩酒精傷害。

9

濫用藥物

生活中,有些人一有個頭疼腦熱就亂吃止痛藥、消炎藥,但這些藥物會直接或間接地損傷胃黏膜,引起炎症和潰瘍。

因此,生病時不要自行用藥,不要擅自停葯、換藥、增減藥量,應及時諮詢相關醫生,遵醫囑服用藥物。

TIPS

胃對食物很挑剔,生、冷、硬、酸、辣等刺激性食物會影響胃的工作,7類食物盡量少吃。

1.冷飲

2.腌菜

3.煙熏和油炸食物

4.寒涼的果蔬

5.生冷的海鮮

6.辛辣刺激的食物

7.甜膩多脂的食物

老祖宗推薦5大養胃食物

其實,在很早的時候,我們的祖先就意識到了養胃的重要性,並對一些能夠養胃的食物做了記載。

南瓜

據《滇南本草》和《本草綱目》記載:南瓜性溫,味甘,入脾、胃經。也就是說,南瓜對於養護脾胃很有好處。

點擊載入圖片

從現代營養學的角度分析,南瓜含有豐富的胡蘿蔔素、B族維生素、維生素C和鈣、磷等成分,是健胃消食的高手,其所含的果膠可以保護胃腸道黏膜免受粗糙食物的刺激,適合患有胃病的人食用。

而且,南瓜所含成分還能促進膽汁分泌,加強胃腸蠕動,幫助食物消化。南瓜烹飪方法多樣,可蒸食、熬粥或煲湯。

小米

中醫認為,小米味甘性平,入腎、脾、胃經,《本草綱目》也有小米「治反胃熱痢,煮粥食,益丹田,補虛損,開腸胃」的記載。

點擊載入圖片

從營養方面來看,小米特別出色的地方,是它的鐵和維生素B1含量優於小麥、大米和玉米,特別適合孕婦、哺乳期女性食用。

小米的膳食纖維含量在粗糧中偏低,口感細膩而容易消化,也適合6個月後的嬰幼兒食用。

小米可單獨熬煮成粥,也可添加大棗、百合等熬成營養粥品,還可以和大米一起煮成「二米飯」。

紅薯

《本草綱目》、《本草綱目拾遺》等古書記載,紅薯有「補虛乏,益氣力,健脾胃」的功效,使人「長壽少疾」。

點擊載入圖片

現代研究表明,紅薯中含有大量膳食纖維,能幫助刺激腸胃蠕動和消化液的分泌,保護腸胃。

此外,紅薯富含大量的胡蘿蔔素,對兒童以及老人的視力都有益處,並且還富含鉀、鐵和維生素B6等營養素。紅薯可以直接煮食,也可用來熬粥。

山藥

中醫認為,山藥性平、味甘,歸肺、脾、胃、腎經。

歷代古書對山藥的平補作用均有記載,《本草綱目》中提到,山藥益腎氣、健脾胃。據記載,慈禧為健脾胃而吃的「八珍糕」中就含有山藥成分。

點擊載入圖片

從現代營養學的角度分析,山藥含有澱粉酶、多酚氧化酶等物質,能促進消化、改善胃腸功能。

山藥吃法多樣,可將山藥與大米、小米、紅棗等熬成雜糧粥,也可將山藥研細磨粉後與米粉混合,熬成糊糊喝,還可將山藥蒸熟後製成藍莓山藥食用。

中醫認為,生薑汁味辛、性溫,入肺、胃、脾經。生薑在中藥中常用以治療噁心、嘔吐,對胃病患者很有幫助。

點擊載入圖片

現代藥理研究表明,姜富含的姜辣素能刺激消化道的神經末梢,引起胃腸蠕動,增加唾液、胃液和腸消化液的分泌,從而健脾胃、增食慾。

姜除了用作調味料外,還可以用來泡水喝。


推薦閱讀:

堅持「抗糖化」一個月,我終於總結出簡易版《戒糖法則》
也有人說喜歡我,但沒見誰堅持過
堅持黨的領導是社會主義法治的根本要求(2)
這3類人越努力越失敗
每天捏捏手上這位置 堅持60天有奇效

TAG:習慣 | 醫生 | 舒服 | 堅持 | 消化 | 消化科 | 養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