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繇小楷五種
鍾繇(151—230),字元常,潁川長社(今河南長葛縣東)人。舉孝廉為郎,歷官侍中尚書僕射,封東亭武侯;魏國初建,遷相,明帝即位,遷太傅,人稱鐘太傅。工書,師法曹喜、蔡邕、劉德升,博取眾長,兼善各體,尤精於隸、楷。點畫之間,多有異趣,結體朴茂,出於自然,形成了由隸入楷的新貌。與張芝、王羲之齊名,並稱「鍾張」、「鐘王」。同張芝、王羲之、王獻之合稱書中「四賢」。《書法正傳》云:「鍾繇書法,高古純樸,超妙入神。」真跡不傳,宋以來法帖中所刻《賀捷表》《薦季直表》《宣示表》《還示表》《墓田丙舍帖》等,都出於後人臨摹。唐張懷瓘《書斷》稱鍾繇說:「真書絕妙,乃過於師,剛柔備焉。點畫之間,多有異趣,可謂幽深無際,古雅有餘,泰漢以來,一人而已。」
1 賀捷表
▲《賀捷表》又名《戎路表》《戎輅表》,東漢建安二十四年(219)鍾繇六十八歲時書,為得知蜀將關羽被殺的喜訊時寫的賀捷表奏。此系最能代表鍾書面貌的法帖。此帖尚未脫盡隸書筆意,但已屬楷體。《宣和書譜》說:「鍾繇《賀克捷表》備盡法度,為正書之祖。」徐邦達先生認為,此帖的書體即羊欣在《采古來能書人名》中所提到的「八分楷法」。此本選自《郁岡齋帖》。
2 薦季直表
▲《薦季直表》,鍾繇書於魏黃初二年(221),楷書,書時鐘繇已七十高齡。此表內容為推薦舊臣關內侯季直的表奏。原墨跡本於1860年英法聯軍焚掠圓明園時為一英兵所劫,後輾轉落入一收藏家手中,又被小偷竊去埋入地下,挖出時已腐爛,幸有一照片留存。明代刻入《真賞齋帖》《郁岡齋帖》,清代刻入《三希堂》,列諸篇之首。此本選自《郁岡齋帖》。
3 宣示表
▲《宣示表》筆法質樸渾厚,雍容自然。梁武帝蕭衍譽其「勢巧形密,勝於自運」。王導東渡時將此表縫入衣帶攜走,後來傳給逸少,逸少又將之傳給王修,王修便帶著它入土為安,從此不見天日。現在所能見到的《宣示表》只有刻本,一般論者都認為是根據王羲之臨本摹刻,始見於宋《淳化閣帖》,共十八行。後世多有翻刻。此帖較鍾繇其他作品,無論在筆法或結體上,都更顯出一種較為成熟的楷書體態和氣息,點畫遒勁而顯朴茂,字體寬博而多扁方,充分表現了魏晉時代正走向成熟的楷書的藝術特徵。此帖風格直接影響了王羲之、王獻之小楷面貌的形成,進而影響到元、明、清三代的小楷創作。此本選自《停雲館帖》。
4 還示表
▲《還示表》,又稱《還示帖》,小楷六行,傳為王羲之臨鍾繇書,曾刻於《淳化閣帖》。此帖最為引人注目的是點法精湛,點、橫、豎、撇、捺幾乎都可以用點來代替,使得這件小楷作品特別精幹凝練,含蓄蘊藉,空間分布由此而顯得開張洞達。橫畫不再一味地逆鋒,畫與畫之間多以尖接,使小字看上去也有大字的疏朗。撇、捺也多用點,不能用點的也不作強調。豎畫用側起斜勢的中鋒,變掉了《薦季直表》的平鋒鋪毫的隸法,也沒有了《賀捷表》的章草的撇、捺,脫去了隸書和章草的特徵,正式奠定了楷法的規則。此本選自《快雪堂帖》。
5 墓田丙舍帖
▲《墓田丙舍帖》單刻帖,又名《丙舍帖》、《墓田貼》,鍾繇書。宋米芾《書史》謂右軍(王羲之)暮年所書。今刻入匯帖者,均稱王羲之臨鍾繇書,小楷六行,共七十字。其用筆嫻熟,兼含行意。元趙孟頫《蘭亭十三跋》謂其與《蘭亭帖》絕相似,明時刻入《墨池堂》《快雪堂》等,刊入日本《書道全集》(三),上海藝苑真賞社有影印本。此本選自《停雲館帖》。
▲以上圖片選自山東畫報出版社2017年6月版《魏晉唐小楷集》。
推薦閱讀:
※【獨家視頻】崔寒柏:小楷就是點點戳戳
※免費文徵明小楷落花詩課程等你來(文末有報名方式)
※最全靈飛經自學手冊 | 看完這一篇,學會小楷靈飛經!(圖+文+視頻詳解)
※好漂亮的小楷,值得好好細品!
※練字第一天寫不好一個『青』字,問題在哪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