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匹夫而為百世師,一言而為天下法 ——孔子論「仁」

子曰:「巧言令色,鮮矣仁!」——《論語·學而》

【譯文】孔子說:「花言巧語,偽善的面貌,這種人,『仁德』是不會多的。」

 

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 ——《論語·學而》

【譯文】孔子說:「後生小子,在父母跟前,就孝順父母;離開自己房子,便敬愛兄長;寡言少語,說則誠實可信,博愛大眾,親近有仁德的人。這樣躬行實踐之後,有剩餘力量,就再去學習文獻。」

 

子曰:「人而不仁,如禮何?人而不仁,如樂何?」 ——《論語·八佾》

【譯文】孔子說:「做了人,卻不仁,怎樣來對待禮儀制度呢?做了人,卻不仁,怎樣來對待音樂呢?」

 

子曰:「里仁為美。擇不處仁,焉得知?」 ——《論語·里仁》

【譯文】孔子說:「住的地方,要有仁德這才好。選擇住處,沒有仁德,怎麼能是聰明呢?」

 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處約,不可以長處樂。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論語·里仁》

【譯文】孔子說:「不仁的人不可以長久地居於窮困中,也不可以長久地居於安樂中。有仁德的人安於仁[實行仁德便心安,不實行仁德心便不安];聰明人利用仁[他認識到仁德對他長遠而巨大的利益,他便實行仁德]。」

 

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惡人。」 ——《論語·里仁》

【譯文】孔子說:「只有仁人才能夠喜愛某人,厭惡某人。」

                        ——選自楊伯峻《論語譯註》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孔子這個人?
「言必信,行必果」是中國人遵循了多年的名言,但下句是「硜硜然!小人哉!」這名言我們到底該不該再去遵循?
儒家中的「安」是怎樣的一種狀態?
知其不可而為之是種什麼樣的體驗?
33、論科舉——孔乙己人生悲劇的根源不是科舉

TAG:孔子 | 匹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