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國商務禮儀大全
1949年10月6日,朝鮮即同中國正式建立了大使級外交關係。
(二)社交禮儀 朝鮮人在公共場合非常注重禮儀。與外人相見行鞠躬禮,並且同時問候對方「您好!」在行禮時,通常不準頭戴帽子,手提物品。在一般情況下,主人要先向客人施禮,晚輩、下屬要先向長輩、上級施禮。對方也必須鞠躬還禮。朝鮮人有著尊老、敬老的良好傳統。在朝鮮民間,晚輩在拜見長輩時,有時要行跪拜禮。在日常交往中,朝鮮人習慣稱乎職務、職稱。 「金」、「李」、「朴」、「崔」、「鄭」合稱「朝鮮五大姓」。(三)服飾禮儀朝鮮人日常活動一般都穿西裝。在節日和喜慶之時,他們則有穿著本民族服裝的習慣。婦女通常都穿短襖、長裙。男子的民族服裝有襖、褲、坎肩、長袍,等等。歷史上朝鮮人所穿的民族服裝一向以白色為主。故有「白衣民族」之稱。朝鮮也因此被人稱作「白衣之國」。(四)餐飲禮朝鮮主食是米面,其中米飯、打糕、冷麵、餃子湯最受歡迎,是待客時的上佳之選。朝鮮菜肴大多偏辣、偏酸。烹調忌油膩,不放糖、花椒等佐料,名聲最大的朝鮮菜有泡菜、烤牛肉、人蔘雞,等等。朝鮮人大都愛吃狗肉。朝鮮人一般都愛喝酒,日常飲料則為涼白開水或清茶。朝鮮人主要的飲食禁忌是,不吃鴨子、羊肉或肥豬肉。朝鮮人的餐具講究冬用銅碗,夏用瓷碗。用餐的時候,講究尊老的朝鮮人,一定要先給長輩盛飯,長輩先動筷子。朝鮮人對金達萊花(即杜鵑花)有著特殊的感情,認為是其民族的化身,並且象徵著繁榮昌盛,幸福永存,因此將她作為國花。對於木槿花,朝鮮人也極為昵愛,認為她象徵著堅毅不屈。因此,也有人說朝鮮的國花是木槿花。朝鮮人最欣賞的動物,是熊和虎。前者,被視為其民族的祖先。後者,在民間則被當作山神。過去,朝鮮人普遍崇拜太陽神,認為白色代表陽光,所以他們對白色厚愛。
朝鮮人很不喜歡「4」這個數字,因為它的發音與「死」類似,被視為只會預示著厄運。朝鮮人遞接東西以用雙手為佳。在他人面前,不得吐痰、擤鼻涕、掏耳朵。韓國一)基本概況韓國的正式國名是大韓民國。它位於亞洲東北部,總面積為9.9萬平方公里,人口一千多萬,全部單一韓族人,首都首爾,主要宗教是佛教,官方語言是韓語,亦即朝鮮語。韓國作為國家的名稱,乃出自其歷史上李氏王朝時高宗李熙於1897年所定之國號「大韓」。韓國國慶日8月15日。1992年8月24日,韓國與中國正式建立了大使級外交關係。(二)社交禮儀在正式交際場合,韓國人一般都採用握手作為見面禮節。韓國婦女一般不與男子握手,而往往代之以鞠躬或者點頭致意。韓國人在不少場合有時也同時採用先鞠躬、後握手的方式;同他人告別時,若對方是有地位、身份的人,韓國人往往要多次行禮達三五次之多。個別的韓國人甚至講一句話道別,行一次禮。L一般情況下,韓國人在稱呼他人時愛用尊稱和敬語,稱呼對方頭銜。
韓國人非常講究預先約定,遵守時間,並且十分重視名片的使用。(三)服飾禮儀韓國人們對社交場合的穿著打扮十分在意。在交際應酬之中通常都穿著西式服裝。邋裡邋遢、衣冠不整的人,和著裝過露、過透的人一樣,都是讓人看不起的。在逢年過節或某些特定場合,韓國人往往會穿自己本民族的傳統服裝:男子上身穿襖,下身穿寬大的長襠褲。或加上一件坎肩,甚至再披上一件長袍。韓國婦女則大都上穿短襖,下著齊胸長裙。光腳參加社交活動,是一種失禮的行為。進屋之前需脫鞋,擺放鞋子不準將鞋尖直對屋內。(四)餐飲禮儀韓國飲食以辣、酸為主要特點。主食主要是米飯、冷麵。他們愛吃的菜肴,則主要有泡菜、烤牛肉、燒狗肉、人蔘雞等等。韓國菜的品種並不太多,而且其中的絕大多數都比較清淡。韓國飲料較多。韓國的男子通常酒量都不錯,對燒酒、清酒、啤酒往往來者不拒。韓國婦女則多不飲酒。韓國人通常不喝稀粥清湯,認定只有窮人才會如此。韓國人一般都不吃過膩、過油、過甜的東西,並且不吃鴨子、羊肉和肥豬肉。(五)習俗禁忌韓國人大都珍愛白色,崇拜熊虎。以木槿花為國花,以松樹為國樹,以喜鵲為國鳥,以老虎為國獸。不要將其稱為「南朝鮮」、「南韓」或「朝鮮人」,而宜分別稱為「韓國」或「韓國人」。韓國人的民族自尊心很強,他們強調所謂「身土不二」,反對崇洋媚外,倡導使用國貨。在韓國,一身外國名牌的人,往往會被韓國人看不起。需要向韓國人饋贈禮品時,宜選擇鮮花、酒類或工藝品。但是,最好不要送日本貨。在接受禮品時,韓國人大都不習慣於當場打開包裝。
韓國民間仍講究「男尊女卑」。男女一同就座時,女人應自動坐在下座,並且不得坐得高於男子,女子不得在男子面前高聲談笑等。日本(一)基本概況日本的正式國名是日本國,位於亞洲東部,總面積為37.78萬平方公里,人口約1.252億,由大和族、阿伊努人、朝鮮人和華人組成。大和族是日本的主體民族,它約佔日本全國總人口的99%。首都是東京。主要宗教是神道教和佛教。神道教是日本固有的宗教。崇拜象徵著太陽的所謂「天照大神」。日本的國語是日語。. 日本國名的含意是「太陽升起的地方」,即「日出之國」。日本的國慶日,即日本在位天皇誕辰之日, 9月29日。1972年9月29日,中日兩國政府發表聯合聲明,中日實現邦交正常化。(二)社交禮儀日本人通常以鞠躬作為見面禮節。在鞠躬的度數、時的長短、次數等方面還有其特別的講究。行鞠躬禮時手中不得拿東西,頭上不得戴帽子。日本有時還一面握手一面鞠躬致敬。一般日本婦女,尤其是日本的鄉村婦女,只是鞠躬。
在日本鄉村民間,送別親友往往還會向對方行跪禮或搖屐禮。婦女所行的為跪禮,即屈膝下跪,男子所行的搖屐禮,手持木屐在空中搖動。日本人與他人初次見面時,通常都要互換名片,否則即被理解為是不願與對方交往。在交際場合,日本人的信條是「不給別人添麻煩」。因此,忌諱高聲談笑。但是在外人面前則大都要滿臉笑容。日本人認為這是禮貌。(三)服飾禮儀日本人在交際應酬中對穿著打扮十分精心。在商務政務以及對外的場合,通常要穿西式服裝。而在民間交往中,他們有時也會穿和服,配布襪、木屐或草屐。歷史上日本曾等級森嚴,和服的色彩、圖案、款式、面料乃至穿著方法,無一不與穿著者的地位、身份相關。日本人衣著觀有四條:第一,日本人認為衣著不整齊便意味著沒有教養,或不尊重交往對象。第二,到日本人家裡作客時,進門前要脫下大衣、風衣和鞋子。第三,作客時,切勿未經主人許可,而自行脫去外衣。第四,參加慶典或儀式時,不論天氣多麼熱,都要穿套裝或套裙。(四)餐飲禮儀日本飲食一般稱之為和食或日本料理,可歸納為「五味」、「五色」與「五法」。「五味」為:春苦、夏酸、秋滋、冬甜,澀味。 「五色」是:綠春,朱夏,白秋,玄冬,再就是黃色的廣泛運用。所謂「五法」指烹飪方法:蒸、燒、煮、炸、生吃五種。日本人的飲食禁忌為:不吃肥豬肉和豬的內臟,也有一些人不喜歡吃羊肉和鴨肉。日本人非常愛喝酒,人們普遍愛好飲茶。日本人在用餐時,有「忌八筷」之說:其一,是忌舔筷;其二,是忌迷筷,即不準拿著筷子在飯菜上晃來晃去;其三,是忌移筷,即不準夾了一種菜又夾另一種菜,;其四,是忌扭筷,即不準將筷子頭反過去,吞在口裡;其五,是忌插筷,即不準將筷子插在飯菜里,或是把它當作叉子,叉起飯菜吃;其六,是忌掏筷,即不準用筷子在飯菜里扒來扒去;其七,是忌跨筷,即不準把筷子跨放在碗、盤之上;其八,是忌別筷,即不準用筷子當牙籤用。(五)習俗禁忌
櫻花是日本的國花,荷花則僅用於喪葬活動,菊花在日本是皇室的標誌,盆花和帶有泥土的花,則被理解為隱含「紮根」之意。晶瑩剔透的水晶,是日本的國石。日本人很喜歡獼猴和綠雉,並且分別將其確定為國寶和國鳥。同時,他們鍾愛鶴和烏龜,認為二者都是長壽、吉祥的代表。一般而論,日本人大都喜愛白色與黃色。厭惡綠色和紫色。在日本,綠色與紫色都具有不祥與悲傷的意味。日本人有著敬重「7」這一數字的習俗。可是對於「4」與「9」卻視為甚為不吉。日本人很愛給人送小禮物。日本人覺得注視對方雙眼是失禮的。因此,他們絕不會直勾勾地盯視對方。印度(一)基本概況印度的正式國名是印度共和國,位於南亞次大陸,總面積為297.47萬平方公里,人口現為9.38億,由印度斯坦族、旁遮普族等10大民族和其他幾個小民族組成,主體民族是印度斯坦族,佔總人口46%,主要宗教有印度教、伊斯蘭教、基督教、佛教、錫克教、耆那教等。印共有179種語言,印地語為該國國語,英語則為官方語言。首都是新德里,源自「德里」,意為 「山崗」、「高地」等多種含意,為紀念公元前100年重建該城的古印度王公拉賈·德里命名。印度國名,源自「信度」河。古印度「信度」表示河流,、現則泛指整個南亞次大陸。印度國慶日是1月26日。1950年4月1日,印度與中國正式建立了大使級外交關係。(二)社交禮儀
印度交際應酬禮節繁多:合十禮、擁抱禮、貼面禮、摸腳禮、舉手禮等。也流行握手禮。印度人迎接嘉賓往往要向對方敬獻用鮮花編織而成的花環。印度人以往對等級、地位、身份極其關注。印度所特有的種姓制度分為四個等級:其一,「婆羅門」,即僧侶;其二,是「剎帝利」,即名門、貴族;其三,是「吠舍」,即平民;其四,是「首陀羅」,即賤民。此外,還有 「不可接觸的賤民」,叫作「哈里真」。傳統的種姓制度廣遭非議,但影響猶在。(三)服飾禮儀印度人著裝樸素、清潔,但各民族各異。印度斯坦族男子一般著裝:上身 「吉爾達」,即寬鬆圓領長衫,下身穿 「陀地」,即以一塊白布纏繞在下身、垂至腳面的圍褲。在正式活動中,則在「吉爾達」之外再加外套。婦女著紗麗。由一大塊絲製長巾披在內衣之外。印度教徒戴白色船形帽,伊斯蘭教徒戴伊斯蘭小帽,錫克教徒包裹頭巾。印度婦女在前額上點 「吉祥痣」,過去是表示婦女已婚,而今則用於裝扮。(四)餐飲禮儀印度人主食有大米及麵食,烹調方式有炒、煮、燴三種,喜加入各種香料,尤其是辛辣類香料。印度食素者特別多,而且社會地位越高的人越忌葷食。根據教規,印度教教徒和錫克教教徒不吃牛肉,伊斯蘭教徒不吃豬肉,耆那教徒則既忌殺生,又忌肉食。印度人用餐習慣右手抓食。(五)習俗禁忌印度的國花為荷花,國鳥為藍孔雀,國樹為菩提樹,國石為珍珠。印度人崇拜藍孔雀和黃牛,舉國敬牛、愛牛,不打牛、不殺牛、不使用牛皮製品。
虔誠的印度教教徒有早睡早起的習慣。每年封齋三天,白天不可進食。印度教教徒還認為「入河沐浴,可消罪過」。在印度南部的一些地方,人們慣於以搖頭表示同意。印度人忌諱白色,忌諱彎月圖案,忌諱送人百合花。 巴基斯坦(一)基本概況巴基斯坦的正式國名是巴基斯坦伊斯蘭共和國,位於南亞次大陸西北,國土面積約為79.6萬平方公里,人口現約為1.335億。首都為伊斯蘭堡,意為「伊斯蘭教之城」。巴基斯坦名稱源於波斯語或烏爾都語,含意是「清真之國」。在民間被理解成 「純潔的土地」之意。巴基斯坦憲法規定伊斯蘭教為國教。總人口的96%信仰伊斯蘭教,其中遜尼派的影響最大,信徒達該國穆斯林的一半以上。巴基斯坦國慶日是3月23日。1951年5月21日,巴基斯坦同中國正式建立了大使級外交關係。(二)社交禮儀巴基斯坦人見面通常要先說一句「真主保佑」,社交活動中所行的見面禮節主要是握手禮。巴基斯坦人與故舊久別重逢擁抱對方時,先將頭靠左邊擁抱一次,接著再向右邊擁抱一次,最後還要再向左邊擁抱一次。巴基斯坦婦女與親屬見面時,除行擁抱禮以外,還要互吻對方的面頰和額頭。巴基斯坦穆斯林還會向熟人或來客行「按胸禮」:向對方躬身點頭,口頌「真主保佑」並用右手按住左胸,以此表示祝福。
巴基斯坦人有用花環歡迎嘉賓的習俗。巴基斯坦的國花是茉莉花,原產於巴基斯坦,全國廣為種植,也是交往中的最佳禮品。巴基斯坦人喜愛綠色、金色、銀色和其它艷色,喜愛穆斯林象徵吉祥幸運的新月和星星。新月和星是該國國旗圖案主體。(三)服飾禮儀巴基斯坦人嚴格恪守伊斯蘭教教規穿著打扮,男子一年四季大都穿著淡色寬鬆的長衫、長褲。夏天不穿背心短褲,但可穿涼鞋或赤腳。天冷之時,通常披毯子禦寒,卻不喜歡穿棉衣或是毛衣。巴基斯坦婦女日常穿著寬大長袍。出門在外必戴面紗,喜歡染指甲、趾甲,佩戴首飾。佩戴鼻環,便是已婚的標誌。參拜清真寺時,須著裝嚴謹,進入清真寺須脫鞋。黃色的服裝為僧侶專用。(四)餐飲禮儀主食是麵食和大米,如粗面烙餅和抓飯。副食主要為牛肉、羊肉、雞肉和雞蛋,豆製品。烹調以煮、炸為主,有生食蔬菜之習。口味偏甜、辣,不喜過咸。巴基斯坦人平日愛喝奶茶、牛奶和酸奶。在進餐往往以冰水佐餐。巴基斯坦人用餐時喜歡用右手抓取食物。正規宴請則使用刀叉。(五)習俗禁忌巴基斯坦人飲食禁忌為不吃豬肉、自死亡物、動物的血和非按教規宰殺之物,不吃母雞、甲魚、螃蟹、海狗、禾花雀,不吃魚肚和海參。不飲用酒和含有酒精的一切飲料。巴基斯坦人認為黑色象徵著消極。「13」和「420」代表災難與厄運。巴基斯坦人往往星期五不辦公。不歡迎的禮品有酒、豬皮或豬鬃製品、帶有女性圖片的書刊和雕塑,等.孟加拉(一)基本概況孟加拉的正式國名為孟加拉人民共和國,位於南亞次大陸東北部的恆河和布拉馬普特拉河三角洲上,面積147570平方公里,人口1.35億,由20多個民族構成,其中孟加拉族佔98%,孟加拉語為國語,英語為官方語言,信奉伊斯蘭教的人口佔88.3%,伊斯蘭教為國教,首都達卡。孟加拉國名源自其主體民族孟加拉族。孟加拉獨立日和國慶日是3月26日。孟加拉於1975年10月4日與中國建立正式外交關係。(二)社交禮儀, 孟加拉人在介紹男子時,習俗規矩是握手,再說聲「阿巴多」(Abador)或「薩拉姆·阿里克姆」(Salam Alikim);男子被介紹給一位女子時,不得與她握手,但應祝她「阿巴多」或「薩拉姆·阿里克姆」;男女之間即使相識一般也不握手。女士多舉手過額以示問候,男士點頭致意即可。 人們相互致意一般不稱呼名字,總要稱對方為某某先生某某夫人等。由於宗教信仰不同,孟加拉人姓名差異很大。穆斯林一般採用阿拉伯名或用波斯語取名。孟加拉人互相交往表達習慣是:向左搖頭則表示贊同、尊重或認可;點頭則表示不同意。孟加拉國花為睡蓮,國鳥喜鵲,國獸孟加拉虎,國果菠蘿蜜。(三)服飾禮儀孟加拉人信奉伊斯蘭教,按教規穿著打扮,男子一般著寬鬆長衫長褲,穿涼鞋或赤腳。婦女日常穿著寬大長袍,戴面紗,喜佩戴首飾。黃色的服裝為僧侶專用。參拜清真寺時,須著裝嚴謹,進入清真寺須脫鞋。(四) 餐飲禮儀孟加拉國人的主食是米飯,多食魚肉(不吃無鱗魚)和新鮮蔬菜,還喜歡吃牛肉、羊肉、螃蟹等。孟加拉人十分注意清潔,廚房內各種炊具擺放整齊乾淨。每逢星期五,不要在眾目睽睽之下吃東西。齋戒期間,白天不能在眾人面前抽煙。(五)習俗禁忌按伊斯蘭教教規,孟加拉穆斯林禁酒,禁食豬肉,每天禱告五次。孟加拉人一般認為左手是髒的,因此忌諱用左手拿、遞、接東西。斯里蘭卡(一)基本概況斯里蘭卡正式國名為斯里蘭卡民主社會主義共和國,位於南亞次大陸南端印度洋,西北隔保克海峽與印度半島相望,面積65610平方公里,人口1900.7萬,由主體民族僧伽羅族(佔81.9%),泰米爾族(佔9.5%)等構成,僧伽羅語、泰米爾語同為官方語言和全國語言,上層社會通用英語。居民76.7%信奉佛教。斯里蘭卡物產豐富,被譽為「印度洋上的珍珠」、「寶石之國」和「獅子國」。首都科倫坡從中世紀起就是世界上重要的商港之一,素有「東方十字路口」之稱。斯里蘭卡國花為蘭花, 國樹為鐵木樹, 國石為貓眼石。斯里蘭卡獨立日是2月4日。1957年2月7日斯里蘭卡和我國建立外交關係。(二)社交禮儀斯里蘭卡人喜歡社交,樂予助入,友善謙卑。大多數人信仰佛教,相見或告別時,一般雙手合十,表示敬意、歡迎或歡送。接待客人時常為客人戴上花環。斯里蘭卡受英國文化影響,保留不少英國習慣,如講禮貌,會談或會議之前有向客人獻茶的習慣。在農村,等級觀念依然很強。斯里蘭卡人非常喜歡鮮花,特別是蘭花等五彩繽紛的鮮花。斯里蘭卡人喜歡大紅色、白色、咖啡色、黃色、天藍色、草綠色和黑色,而且還喜歡帶有宗教和古代神話色彩的顏色和圖案。烏鴉在斯里蘭卡彼視為神鳥和吉祥物,因而受到人們的敬仰和崇拜。(三)服飾禮儀斯里蘭卡人注重裝扮整齊,男於上身喜穿短袖衫,下身著「紗籠」(即由兩塊布拼成的筒裙,從胸口一直拖到腳面)。平日人們把它折成兩折,在腰前打個活結。幹活的時候,把「紗籠」從挎下撩起,掖在腰間,好象一條短褲,十分方便。大多數婦女喜歡穿一種薄如蟬翼、色彩艷解的民族服裝——「紗麗」。為了參加一次慶典或其他重要活動,婦女們往往要花2、3個小時來穿「紗麗」。一條質量上乘的「紗麗」,價值幾百或上千盧比,最好的要上萬盧比。 (四)餐飲禮儀斯里蘭卡人一日三餐,相隔時間較長,早餐在6點半左左,午餐在1點鐘以後,晚餐在9點鐘以後。大米是斯里蘭卡人的主食,愛吃帶有辣味的萊餚。斯里蘭卡許多生活習慣類似印度,喜食雞肉,菜多放咖哩、辣椒、椰子油,味道辛辣且濃烈,喜歡用麵包果、芭蕉花、茄瓜等材料煮成小碟的咖哩拌飯。民間一般習慣用手抓食進餐,米飯一般盛在盤子里或芭蕉葉上,加上各種小菜,再澆上一種豆汁或椰肉湯,用手捏合拌勻送入口中。飯桌上一般為每人準備一碗清水和一杯冷開水(在農村中往往是生水)。清水用來飯前、飯後洗手,冷開水一邊吃飯一邊飲用。但上層和外交場合使用刀叉。斯里蘭卡是當今世界上的第三大茶葉生產國也是最有名的紅茶加工國。斯里蘭卡沒有英國人在茶中加奶的習慣。(五)習俗禁忌在參觀佛教寺院時,進院必須脫鞋襪和脫帽,赤腳而入,一般人進寺廟時應買幾朵潔白的睡蓮獻給神像,以示誠意。斯里蘭卡人問候僧侶常是跪在地上合十問候,以此來表示敬意。到斯里蘭卡人家作客,如果發現室內設有佛壇,須馬上脫鞋襪,脫帽。馬來西亞(一)基本概況$ n3 I/ q6 R% X" P! A0 l馬來西亞的正式國名為馬來西亞,位於東南亞南端,總面積有32.98萬平方公里,總人口約為2010多萬,其中馬來人佔二分之一以上,馬來西亞籍華人和華僑則佔三分之一左右。除此還有少量的印度人和巴基斯坦人。首都是吉隆坡,馬來語的本意是「泥濘的河口」。在馬來語里,「馬來」一詞帶有「黃金」之意。「馬來西亞」這一名稱,意即「黃金之國」。馬來西亞以伊斯蘭教為國教,全國總人口的一半以上都信奉伊斯蘭教。馬來西亞的官方語言是馬來語,英語和華語則是通用的語言。馬來西亞的國慶日是8月31日。1974年5月31日,馬來西亞與中國正式建立了大使級外交關係。(二)社交禮儀馬來西亞不同民族採用不同的見面禮節。馬來人的常規作法是向對方輕輕點頭,以示尊重。馬來人傳統的見面禮節,是所謂「摸手禮」。它的具體作法為:與他人相見時,一方將雙手首先伸向對方,另一方則伸出自己的雙手,輕輕摸一下對方伸過來的雙手,隨後將自己的雙手收回胸前,稍舉一下,同時身體前彎呈鞠躬狀。馬來西亞的華人與印度人同外人見面時,則大多以握手作為見面禮節。馬來人通常只有自己的名字,而沒有固定的姓氏,兒子以父名為姓,父親則又姓祖父的名字。馬來西亞的國花為扶桑花,在馬來西亞叫作「班加拉亞」。(三)服飾禮儀長袖襯衣「巴迪」被稱為馬來西亞「國服」,多以蠟染的花布做成,多在正式交際場合穿用。在一般情況下,馬來族男子通常上穿「巴汝」,下身則圍以一大塊布,叫作「沙籠」。馬來族的女子,則一般要穿無領、長袖的連衣長裙,圍以頭巾。在社交場合,馬來西亞人可以穿著西裝或套裙。馬來西亞人的服飾偏好紅色、橙色和其他一些鮮艷的顏色。他們認為黑色屬於消極之色,黃色也不適於作為服裝之色。受伊斯蘭教影響,馬來人對綠色十分喜愛。去馬來西亞人家裡作客,進門前必須首先脫下鞋子,並且摘下墨鏡。(四)餐飲禮儀馬來西亞以伊斯蘭教為國教,飲食習俗禁酒,喜歡飲用椰子水、紅茶、咖啡,等等。馬來西亞的穆斯林不吃豬肉,不吃自死之物和血液。不使用一切豬製品。通常吃米飯,喜食牛肉,極愛吃咖喱牛肉飯,並且愛吃具有其民族風味的「沙爹」烤肉串。馬來西亞的印度人不吃牛肉,但是可以吃羊肉、豬肉和家禽肉。馬來人一般十分好客,他們認為:客人在主人家裡若不吃不喝,等於不尊敬主人。平常用餐時只用右手抓食食物,左手被視為「不潔之手」,禁用其取食食物或飲料。只有在十分正規的宴請中,馬來西亞人才以刀叉進餐。(五)習俗禁忌馬來西亞的習俗禁忌:第一,伊斯蘭教的教規教義在馬來西亞具有法律效力,並為人民所嚴格遵守。第二,馬來西亞馬來人不僅人口最多,政治影響最大,社會地位也最高,他們的語言與宗教亦分別成為國語與國教。馬來人的禮儀習俗在社會生活中居於支配地位。此外:其一,不要觸摸被其視為神聖不可侵犯的頭部與肩部。其二,不要在其面前翹腿、露出腳底,或用腳去挪動物品。其三,不要用一手握拳,去打另一隻半握的手,這一動作在馬來西亞人來看是十分下流的。其四,與其交談時,不要將雙手貼在臀部上。其五,不要當眾打哈欠。 柬埔寨(一)基本概況柬埔寨正式國名為柬埔寨王國,位於中南半島南部,面積181035平方公里,人口1340萬,由主體民族高棉族(佔80%)等20多個民族構成,高棉語為通用語言,與英語、法語同為官方語言。佛教為國教,90%以上的居民信奉佛教。首都金邊。柬埔寨國慶日是6月24日(1991年6月24日柬埔寨停火日)1958年7月19日柬埔寨和我國正式建交(二)社交禮儀柬埔寨人喜愛紅色、藍色,認為紅色象徵吉祥和喜慶,藍色象徵光明和自由。 柬埔寨人質樸、友善,很注重禮節禮儀方式。最常見的禮節是合十禮,即雙手合掌於胸前,稍微俯首,指尖的高度視對方身份而定,對國王、王室成員、僧侶還行下蹲或跪拜禮。社交場合也流行握手禮,但男女間仍以行合十禮為宜。柬埔寨人歡迎貴賓,有敬獻花環的習俗。柬婚俗是男子「嫁」到女方家。婚禮的全部儀式都在女方家中進行,婚禮由村中最有聲望的老者主持。(三)服飾禮儀柬埔寨人衣著單薄、樸素。民族傳統服裝主要有:紗籠,是柬埔寨人的傳統便服,只在家中穿,用絲綢、方格布或印花布做成,將布料縫成一個筒形,穿時把紗籠筒疊成兩層;筒裙,可在公開場合穿;緊身衣;水布,是柬人必備之物,可圍脖子,還可纏頭或系腰間當汗巾,現常作禮物送給貴賓。柬埔寨人一般穿拖鞋或赤腳。在柬埔寨的風俗里,白色象徵著死亡,所以人們忌諱穿白色的褲子和紗籠。(四)餐飲禮儀柬埔寨人以大米為主食,以魚蝦為主要副食,喜吃富有刺激性味道的蔬菜,如生辣椒、蔥、姜等,還喜食生菜、生肉和蝦醬魚露。柬埔寨城市裡的居民多數也習慣吃中餐,以中國廣東、雲南菜的口味為主,一般愛吃微辣帶甜味的菜肴。用餐時,習慣將腳向後席地而坐,不用桌子和椅子。一般習慣用右手抓飯吃。柬埔寨人大多信奉佛教,養成了「過午不食,尊重鳥獸」的習慣。他們不願殺生,不多食動物肉。 (五)習俗禁忌到寺廟和僧侶住所時,忌把鞋子帶入門內,若違犯此規,柬埔寨人稱之為「拍蒲」 ,認為犯了罪孽。他們認為「星期六」是鬼魂妖魔喜歡的日子,很不吉利。忌諱用左手傳遞東西,認為左手是極不潔凈的。他們認為頭是人的神聖部位,不容隨意觸摸,否則是對他們的極大不敬。認為孔雀是一種不祥之鳥,不願見到孔雀及其圖案。菲律賓(一)基本概況菲律賓的正式國名是菲律賓共和國。位於亞洲的東南部,國土面積為29.97萬平方公里,人口7000萬,分為80多個民族。其中馬來人約佔85%,華人50多萬及少量的印度尼西亞人和阿拉伯人。人口的90%左右信仰天主教,國語是菲律賓語,亦稱他加祿語。英語與菲律賓語並列為官方語言。首都是馬尼拉。含意是「有靛藍的地方」。國慶日是6月12日。1975年6月9日,菲律賓同我國建立了正式的大使級外交關係。(二)社交禮儀菲律賓人天性和藹大方,善於交際。會面禮節是握手。對長輩是極其尊重,晚輩對長輩要恭恭敬敬地欠身鞠躬,有的則會上前輕吻對方的手背,以示敬重之意。年輕姑娘見到長輩時,往往會上前輕吻對方的兩頰為禮。由於天氣炎熱,菲律賓的穆斯林有時在室外不戴帽子,相互見面往往會行「摸手禮」。但不戴帽子的穆斯林致意時,必須先用左手捂住自己的頭部,以示敬重。受西方文化的影響,在菲律賓的上流社會中,「女士優先」十分流行。在鄉村婦女的地位依舊很低。菲律賓人非常好客。歡迎嘉賓通常會敬獻茉莉花編成的花環。由於在歷史上有相當長的一段時期菲律賓曾是西班牙的殖民地,故菲律賓人的姓名大都是西班牙式的。(三)服飾禮儀正規場所,有身份的菲律賓人都講究穿著本國的國服。男子所穿國服名叫「巴隆·他加祿」。菲律賓女子所穿的國服叫作「特爾諾」,由菲律賓前總統阿基諾夫人身體力行推廣。平時菲律賓男子愛穿色彩鮮艷的寬鬆上衣,下身則圍以長至踝部的沙籠,頭上系一塊手帕,並且要在右邊打結。菲律賓婦女則往往愛穿白色或淺色裙式棉布長衫。菲律賓人多愛穿拖鞋。在對外交往中,菲律賓人穿西裝。(四)餐飲禮儀菲律賓人主食以米飯為主,副食為肉、蛋、禽、海鮮、蔬菜等等,菲律賓烹調趨向於清淡。但用餐時,絕大多數卻慣於在菜肴里多放調味品,尤其是那些香辣的調味品。.在日常生活之中,菲律賓人不分男女老幼,都十分愛喝啤酒。不少愛嚼甘蔗、檳榔,伊戈羅人平時還喜歡咀嚼煙葉。許多菲律賓人習慣用叉和匙並用進食,上流社會流行刀叉進餐。廣大鄉村依舊習慣右手抓食食物。在宴請活動中邀請方務必要多次進行邀請,以示誠意;在主人第一次敬酒或為客人上菜時,客人務必表示謙讓,客人不要在主人落座前就座。(五)習俗禁忌菲律賓人最喜歡茉莉花,被確定為國花,並被視為革命和自由的象徵,還是表達愛情的信物。菲律賓的國樹、國果和國石,分別是納拉樹、芒果和珍珠。紅色與茶色被菲律賓人視為不祥之色,白色則受其珍愛。菲律賓人喜歡在登門拜訪時贈送一些禮品。工藝品、酒類、糖果、水果等等。接受禮品時,菲律賓人通常是不會當場打開包裝。菲律賓人認為,「13」這一數字是厄運、災難的象徵,因此對它諱莫如深。他們還認為,人的左手是不幹凈的,所以不可以之接觸他人。拜訪菲律賓人時,進門前脫鞋,不要窺視主人的卧室和廚房。印度尼西亞(一)基本概況印度尼西亞的正式國名是印度尼西亞共和國,位於亞洲東南,橫跨赤道,國土面積約為190.5萬平方公里,人口2.15億,由爪哇人、巽他人等100多個民族構成,爪哇人佔47%,華人佔3%左右,印尼89%的國民信奉伊斯蘭教,為世界上穆斯林人數最多的國家,但政教分離,國語是印度尼西亞語,英語是通行語言,首都是雅加達。「印度尼西亞」國名出自希臘語「水中島國」。 印度尼西亞獨立日為8月17日。1950年4月13日,印度尼西亞便同中國建立了正式的大使級外交關係,1990年8月8日,兩國正式恢復了外交關係。(二)社交禮儀印度尼西亞人和善,容易接近,講究態度謙虛,與人相見彼此握手為禮。有時會採用傳統的見面禮:用右手按住自己的胸前,然後相互問好。通常不宜詢問印度尼西亞人的姓名,印尼人姓名有長有短,其長度往往與他們的富裕程度成正比,窮人只有一個名字,中層人士多有兩個名字,而富人則會有一長串名字;印度尼西亞人男子有互稱「兄弟」的習慣,婦女往往互稱「姐妹」;跟有身份的人打交道最好以其正式頭銜相稱。印度尼西亞人很重視在社交活動中與他人互換名片。前去拜訪他們時,切記在見面之初主動奉上自己的名片。不然的話,就有可能長時間被對方所冷落。(三)服飾禮儀印度尼西亞人的穿著打扮屬於樸素保守型,講究乾淨整潔。平時男子穿蠟染長袖衫,下身裹以沙籠,頭戴無沿小帽;女子一般身穿沙籠,配以與沙籠色調一致的披肩或腰帶。在商務或對外交往中,印度尼西亞男子常穿白襯衫、長西褲,並配以領帶;女子一般會穿深色的外套,並配以裙子。(四)餐飲禮儀印度尼西亞人以大米為主食,副食則主要為牛肉、雞肉、鴨肉、魚肉和蝦等。印度尼西亞穆斯林的飲食嚴守教規。他們不飲酒和其他一切含有酒精的飲料,不吃豬肉、自死之物、動物的血和未誦安拉之名宰殺之物。用餐時用右手抓取食物享用,絕對不用左手取食。印度尼西亞日常飲料有紅茶或咖啡。參加印度尼西亞人的宴請注意:一需等主人宣布開始;二用餐不宜說話過多;三不要對菜肴提出某些特殊的要求;四用餐完畢應當在盤子里餘下少許食物。(五)習俗禁忌印度尼西亞國花是茉莉花。印度尼西亞人有敬蛇之習。他們將蛇視為「智慧」、「本領」、「德性」的象徵,對虎非常崇拜,甚至將其稱為「祖宗」。印度尼西亞人認為人的頭部神聖不可冒犯,故不要撫摸印度尼西亞小孩的頭部。作客就座雙腳平放在地,不可翹腳。推薦閱讀:
※看「皮相」不看「骨相」?且看商務人士的穿衣準則
※移動商務蓬勃發展,銀之傑董事張學君躋身億萬富豪
※商務美國簽證,面簽問題都有哪些
※商務宴請注意上酒的細節
※孫八一的商務風才不是你以為的假正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