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際與口才的學問

笨嘴拙舌,詞不達意,會使人四外碰壁,寸步難行;巧舌如簧,口吐蓮花,會使你柳暗花明,左右逢源。

  「在家靠父母,出門靠朋友」;「朋友多了路好走」;學會如何與人交往是走入社會、走向成功的第一課。

  許多有能力的人常常因為不會交際和說話而失去被提拔的機會。

  與領導交流需要口才,與同事相處需要口才,求人辦事需要口才,談判簽約需要口才,化解矛盾也需要口才,口才就在我們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中。

  說話到位,事半功倍;人們常常免不了「以貌取人」,但更多時候是「以言取人」。

  本書在權威理論的基礎上.以豐富的事例深入淺出地闡述了練就交際與口才的基本要領,以及提升效果的技巧.並通過在職場、推銷、談判、戀愛、交友等交際場合中的實際運用,幫助讀者獲得高超的駕馭人際關係的能力和說話藝術。為人生成功鋪開金光大道。

 

 

 

上部 交際與口才的學問(基礎篇)

 第一章 行走天下的資本

 口才交際,成功階梯

 溝通能力,影響人生

 企業形象,口才體現

 有效公關,小心說話

 電話交談,電波傳情

 語言中肯,言之有物

 第二章 社會交際的禮儀規範

 社交規範,禮儀慣例

 稱謂得體,見面之道

 交際開始,介紹得當

 交談禮儀,注意禮貌

 恭維得體,縮短距離

 訪談會晤,風度翩翩

 第三章 交際場上的基本規則

 言而有信,交友準則

 充滿真情,以情暖人

 避免生硬,易於融合

 平時投資,急時受益

 傷人之語,背後不說

 第四章 成為口才高手的先決條件

  口才能力,自我解析

 語調節奏,引人人勝

 巧用修辭,化繁為簡

 魅力語言,點石成金

 善於傾聽,三思而言

 研究個性,學會看人

 第五章 交往要有靈活性

 分析形勢,方式靈活

 就地取材,話題多樣

 肢體手勢,第二語言

 機智幽默,化險為夷

 隨機應變,左右逢源

 成功交談,提升效率

 第六章 交際中常犯的錯誤

 鋒芒畢露,傷人傷己

 喜說人短,與人爭辯

 奉承過頭,弄巧成拙

 實話實說,有時欠妥

 無話不談,交友大忌

 送人禮物,勿犯禁忌

中部 交際與口才的應用(實戰篇)

 第一章 求人辦事的技巧

 求人辦事,學會客套

 要得人心,投其所好

 軟磨硬泡,意志堅決

 欲知其事,巧立名目

 事未辦成,亦應感謝

 透露隱私,獲取親近

 第二章 迎來送往中的應酬之術

 交際應酬,遵循原則

 接送有禮,拜訪有節

 公關陪同,禮儀致詞

 敬煙敬茶,講究修養

 請客還禮,送往迎來

 迎賓送客,酒桌考驗

 第三章 登門拜訪的禮節

 拜訪會晤,遵守規範

 即興聊天,獲取信息

 誠意談心,消除誤會

 推銷遊說,機變百出

 自我表露,把握分寸

 探望病人,也要講究

 第四章 談判場合的語言藝術

 談判高手,有備而來

 攻防奇招,搶佔上風

 以退為進,巧妙拒絕

 說服客戶,妙法不同

 趁熱打鐵,達成協議

 邊做生意,邊交朋友

 第五章 交往要會捧場

 祝賀得當,增進情感

 讚美對方,換取好感

  逢人短命,遇貨添錢

  做足人情,給足面子

  給人方便,己也方便

  投其所好,攻其心理

 第六章 職場口才藝術

  自我推銷,巧妙求職

  說服別人,耐心了解

 批評員工,不損自尊

 激勵下屬,如此簡單

 同事相處,貴在和諧

 平等相待,獲得信賴

下部 交際與口才的藝術(提升篇)

 第一章 說服勸慰,情至事成

  說服常規,輕易不破

  正面說理,良言相勸

 決定成敗,要素有三

 漸進說服,步步為營

 說服對方,妙用時機

 關鍵理由,一擊成功

 第二章 好口才,批評、拒絕也動聽

  批評有「道」,通曉禁忌

 「瞻前顧後」,消除陰影

 顧及場合,言近旨遠

 就事論事,不揭舊短

 善用拒絕,輕鬆破局

 公事拒絕,私事補償

 第三章 緊急情況應對策略

精選話題,小心「雷區」

應對提問,分析前提

話不投機,打破冷場

窘境難免,妙語得脫

面對緊逼,不落被動

化解怨憤,諷刺幽默

避實就虛,巧妙迂迴

息事寧人,巧打圓場

第四章 靠大樹、借人力的藝術

讀懂上級,適時表現

尊重上司,保持謙遜

取悅領導,設法立足

說話忌諱,小心分寸

區別對待,投其所好

適應上司,努力上靠

駕馭語言,社交自如

第五章 辯論口才

審題立論,掌握技巧

材料搜集,成就辯題

制勝要訣,靈活把握

邏輯嚴謹,滴水不漏

語言互動,彰顯功力

口才訓練,循序漸進

第六章 演講——成功人士的必修課

有備而來,從容自如

演講語言,通俗口語

切中主題,選對就贏

  成功演講,重在開場

絕妙結尾,餘音繞梁

競聘演講,彰顯「個性」

第七章 領導的口才藝術

體現素養,提高威望

點到為止,不要嘮叨

突出個性,擴大影響

言簡意賅,內涵豐富

出言有據,使人信服

把握機會,說服下屬

言語失誤,巧妙化解

 

 

 

窗體頂端

 

窗體底端

1.尊重隱私

  隱私,即不願告訴他人和不願意公開的個人情況。國內外的社交活動中均尊重個人隱私權,凡涉及個人隱私的一切問題,在交往中均應迴避,否則就會引起對方的不悅,自己也感到尷尬。

  由於習俗不同,許多民族都有其忌諱的話題。政治問題、宗教信仰、風俗習慣、個人好惡,等等,在交往中都不宜枉加非議。個人隱私、他人的短長、令人不快的事物以及低級趣味,也是不應選擇的話題。

  需要強調的是,在人際交往中,一旦發現自己選擇的話題不受歡迎,應立即轉移話題,不要毫不知趣地繼續下去。如因自己疏忽而選擇了令對方不快的話題,則應當道歉,這也是對對方的尊重。

  2.五不問

  在交往中,如何做到慎選話題,具體而言,一般應做到「五不問」:

  (1)不問年齡。

  現代女性年齡是保密的,她們希望自己永遠年輕,特別是外國女性,24歲以後就不願再如實告訴別人自己的年齡。

  (2)不問婚否。

  中國人愛談論彼此的婚姻狀況,這對其他國家民族的人們這可能是不禮貌的話題。

  (3)不問經歷。

  中國人之間交往,一般以詢問經歷來尋找共同的話題。對外國人卻不能如此,因為「經歷」問題既是對方的「老底」,也聚集著許多悲歡離合,一般應避開此話題。

  (4)不問收入。

  收入的問題是一個極為敏感的話題,不到很相熟的程度,最好是免談。為了消除經濟收入的不平等所造成的心理不平衡,創造一個良好輕鬆的語言環境,人們也不願意談這個問題。對那些能夠反映出個人收入狀況的化妝品和服飾的價格、汽車的型號、住宅的大小等等問題,也不宜觸及。

  (5)不問健康。

  外國人認為個人的健康狀況,也屬於隱私範圍。因此在與外國人特別是西方人的交往中,最好別打聽對方的健康狀況。更不要因見對方臉色不好而驚訝地說:「你是不是得了什麼病?」

  對於「隱私」的劃分,西方人同中國人有著不同的標準。同西方人相比,中國人熱情、友好、人情味濃。例如,詢問年齡、經歷,在大多數中國人眼裡不算干涉隱私。又如,熟人問你這身西服的價錢,他絕對沒有窺探你經濟收入的嫌疑。相反,在同中國人的交往中,恰當地過問某些所謂的「隱私」,聊聊家常,有時可以達到縮小彼此距離和出其不意的效果。

  3.社交中「不」的慣例

  在社交中,要注意分寸,明確多種「不」的慣例,才能隨心所欲不逾短,不犯禁忌。

  (1)不過分開玩笑。

  朋友之間相處,開玩笑是經常發生的事。但開玩笑要適度,不能違背禮儀。過度的玩笑常常會適得其反,引起不良的後果。

  (2)不要亂起綽號。

  綽號即外號,它是根據別人的特點而人為產生的。有的綽號,如稱中國女排名將郎平為「鐵榔頭」,稱英國前首相撒切爾夫人為「鐵娘子」等,這是一種帶褒義的美稱,這是包括本人在內都樂於接受的。但是有的是針對別人的生理缺陷而帶有侮辱性的綽號,這種專揭別人短處的綽號一定要忌起。

  (3)不隨便發怒。

  在社交場合中隨便發怒,會造成兩種不良的後果:

  首先對發怒的對象不友好,它會傷了和氣和感情,失去朋友、同事之間的友誼與信任。其次,對發怒者不利,一方面對本人的身體狀況產生不良的影響;另一方面對發怒者的形象有不良的影響,人們會認為他缺乏修養,不宜深交。

  在社會生活中,人們適應環境,並求得環境的認可和接受,也是一種本能的表現。它在社會交往中主要表現為與朋友、同事友好相處,不發怒或不發脾氣,並從多方面克制自己。要做到這一點,首先,遇事要冷靜思考;其次,要多為對方著想,站在對方的角度考慮問題,從中找出自己的缺點,以便更好地修正自己的看法;此外,對人要平和禮貌。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立的人格和獨特的個性,都有著各自的生活習性和興趣愛好,都有著不受他人干涉的生活領域。尊重他人,事實上也是在尊重自己。對人平和禮貌,可以表現自己的修養、風格和氣度,可以樹立起自己良好的威信,可以贏得更多朋友的信賴和尊重。

  (4)不當面糾正。

  中國人相處,講究待人以誠。遇到親朋好友做得不大對頭的事情,當面指出並加以糾正,才夠朋友。可是在涉外交際中,我們卻不宜這麼做。這是因為中外文化和習俗本身就存在著差異,國內是司空見慣的事,在國外卻未必盡然。

  簡而言之,「不得糾正」,就是對對方的舉止行為,不要輕易評論其對或錯,更不要對我們認為是錯的而當即去糾正。

  (5)不言而無信。

  言而無信,在社交場合中決不會有自己真正的朋友。

  朋友以誠相待。坦率真誠地與朋友交往,在關鍵時刻要幫助朋友排憂解難,與朋友建立起真正的友誼,相互信賴,友好往來。要記住自己的許諾。平時在社會交往過程中,一般不要許諾過多,但一旦許諾,便要記住,以便日後兌現。平時說話一定要恪守信用,絕不食言。對自己說的話,要具有責任感,要承擔責任和義務。

  (6)不惡語傷人。

  惡語是指那些骯髒污穢、奚落挖苦、刻薄侮辱的語言。這些語言和現代文明極不相稱,必須予以杜絕。

  有時,在對方脾氣一觸即發,可能會以惡語傷害自己時,最好迴避,使對方找不到發泄對象,並逐步消火。這雖是對對方的一種「妥協」,但它可證明自身的修養,也給對方以冷靜思考的機會,這對雙方都很有利。

  及時溝通,以消除彼此之間的矛盾。對有些人來講,惡語有時很難避免,這就要分析惡語的原因,最好的辦法,是在事情發生或有苗頭之後,雙方坐下來進行思想交流,以「有則改之,無則加勉」為指導原則,藉以消除雙方的誤解或矛盾,避免惡語的再度出現。

  (7)不熱情過度。

  中國人提倡關心他人比關心自己為重,外國人卻大都強調個性獨立,所以不可以把中國式的善意的關心和規勸施之於外國人,不然就會出力不討好。

  (8)不妨礙他人。

  在公共場合每個有教養的人都應當有意識地約束自己的行為,盡量不因為自己的行為舉止妨礙、打擾他人。

  在車站、機場、商店等公共場所,說話的聲音要小到不妨礙他人為宜,手勢也不宜過多。那種高談闊論、指手畫腳地談笑是對他人的妨礙,也是對他人的一種輕視。在大庭廣眾之下不要走路「咚咚」作響,步子要輕一些,遇急事,不宜慌不擇路、拚命奔跑,以免引起他人的不安。

  劇院和音樂廳的規矩相當嚴格。首先,必須按時到達,準時入場。如果遲到,看戲必須等待一幕演完,音樂會必須在奏完一曲後,來者方可入場。有時甚至要等到中間休息後,才能入場就座。

  在劇場觀看演出時,觀眾的熱情很高,尤其是看到喜愛的演員、歌星出場時,更是掌聲雷動。但也有個別觀眾遇到不喜歡的演員登台時,就喊倒好、鼓倒掌,甚至喊「下去吧」,表現出極低的素質,這是對演員和藝術的不尊重,也妨礙他人觀看。

  場內要保持安靜,特別是音樂會,在演出過程中,除了演奏的音樂聲外,應該鴉雀無聲。談話、品評、有時甚至翻閱節目單的沙沙作響,都會使鄰座的人不高興。咳嗽也要盡量避免。

  稱謂得體,見面之道

  和別人打交道,總是以稱謂開頭,它好像是一個見面禮,又好像是進入交往大門的通行證。稱謂得體,可使對方感到親切,交往便有了基礎。稱謂不得體,往往會引起對方的不快甚至慍怒,雙方陷入尷尬境地,致使交往梗阻甚至中斷。那麼,怎樣稱謂才算得體呢?這要根據對方的年齡、身份、職業等具體情況和交往的場合,以及雙方的關係來決定,不可能有統一的、固定的模式,要靠自己的經驗積累。

  1.不能隨便稱謂

  有這樣一個故事:過去,有個年輕人騎馬趕路,忽見一位老漢從這兒路過,他便在馬上高聲喊道:「喂!老頭兒,離客店還有多遠?」老漢回答:「五里!」年輕人策馬飛奔,急忙趕路去了。結果一氣跑了十多里,仍不見人煙。他暗想,這老頭兒真可惡,說謊騙人,非得回去教訓他一下不可。他一邊想著,一邊自言自語道:「五里,五里,什麼五里!」猛然,他醒悟過來了,這「五里」,不是「無禮」的諧音嗎?於是撥轉馬頭往回趕。追上了那位老人,急忙翻身下馬,親熱地叫聲「老大爺」話沒說完,老人便說:「客店已走過去了,如不嫌棄,可到我家一住。」

  這則流傳很廣的故事說明了一個樸素的道理:見了陌生的長者,一定呼尊稱,特別是當你有求於人的時候。比如:「老爺爺」、「老奶奶」、「大叔」、「大娘」、「老先生」、「老師傅」、「您老」等,不能隨便喊:「喂」、「嗨」、「騎車的」、「放牛的」、「幹活的」等。否則,會使人討厭,甚至發生不愉快的口角。另外,還需注意,看年齡稱呼人,要力求準確,否則會鬧笑話。比如,看到一位二十多歲的婦女就稱「大嫂」,可實際上人家還沒結婚,就會使別人不高興。

  2.職業區分稱謂

  有人在承德避暑山莊碰到這樣一件事情。幾個年輕人結伴去旅遊,這天他們從避暑山莊出來,想去外八廟,為了抄近路,兩個小夥子上前去問路,正遇上一個賣蛋的農家姑娘。一個小夥子上前有禮貌地叫了聲:「小師傅!」開始這姑娘沒有答應,小夥子以為她沒聽見,又高聲叫一聲,這下可激怒了這位姑娘,她嘴上也不饒人,氣呼呼地說:「回家叫你娘小師傅去!」兩個小夥子還算有涵養,壓了壓火氣,沒有發作。本來是有禮貌地問路,反倒挨了一頓罵,這是為什麼?後來才知道,當地的農民管和尚、尼姑才稱「師傅」,一個大姑娘怎願意聽你稱她「小師傅」呢?兩個小夥子遭到痛罵也就不奇怪了。

  我們在社會上看到一些青年人,不管遇到什麼人都口稱「師傅」,難免不使人反感。可見在稱呼上還必須區分不同的職業。對工人、司機、理髮師、廚師等稱「師傅」,當然是合情合理的,而對農民、軍人、醫生、售貨員、教師,統統稱「師傅」就有些不倫不類,讓人聽著不舒服。對不同職業的人,應該有不同的稱呼。比如,對農民,應稱「大爺」、「大娘」、「老鄉」;對醫生應稱「大夫」;對教師應稱「老師」;對國家幹部和公職人員、對解放軍和民警,最好稱「同志」。「同志」這個稱呼,本意是指志同道合者,在革命年代,一般把革命同仁戰友稱為同志,這便賦予了它的政治色彩。

  新中國成立後,人民內部和國家工作人員之間一般互稱同志,使人們感到一種親切感和信任感。現在,在新的歷史條件下,隨著改革和開放的深入發展,人們的社會交往日漸頻繁和複雜,人們相互之間的稱呼也就越來越多樣化,既不能都叫「師傅」,也不能統稱「同志」。比如,對外企的經理,對外商,就不能稱「同志」,而應稱「先生」、「小姐」、「夫人」等。再如,對剛從海外歸來的港台同胞、外籍華人,若用「同志」稱呼,有可能使他們感到不習慣,而用「先生」、「太太」、「小姐」稱呼倒會使他們感到自然親切。這種稱呼,在開放特區也逐漸為國內的一般工作人員所接受。比如,到沿海地區國營旅館或商店稱年輕的女服務員「小姐」,她們是歡迎的,在內地這類稱呼目前也漸漸流行開來。

  有位大學生一次到老師的家裡請教問題,不巧老師不在家,他的愛人開門迎接,當時不知稱呼什麼為好,脫口叫了聲「師母」。她感到很難為情,這位學生也意識到有些不妥,因為她也就比大學生大10歲左右。

  遇到這種情況該怎麼稱呼?還要看對方的身份。按身份,老師的愛人,當然是「師母」,這是舊稱,人家不願接受。最好的辦法就是稱呼「老師」,不管她是什麼職業(或者不知道她從事什麼職業)。稱呼別人老師含有尊敬對方和謙遜的意思。

  3.稱呼上級和領導要區別不同的場合

  在日常交往中,對領導、對上級最好不稱官銜,以「老張」、「老李」相稱,使人感到平等、親切、也顯得平易近人,沒有官架子,明智的領導會歡迎這樣稱呼的。但是,如果在正式場合,如開會、與外單位接洽、談工作時,稱領導為「王經理」、「張廠長」、「趙校長」、「孫局長」等,常常是必要的,因為這能體現工作的嚴肅性和領導的權威性和法人資格,是順利開展工作所必需的。

  在稱呼別人的時候,還要考慮自己與對方之間關係的親疏遠近。比如,和你的兄弟姐妹、同窗好友、同一車間班組的夥伴見面時,還是直呼其名更是顯得親密無間、歡快自然,無拘無束。否則,見面後一本正經地冠以「同志」、「班長」、「小姐」之類的稱呼,反倒顯得外道、疏遠了。當然,為了打趣故作「正經」,開個玩笑,也是可以的。

  4.注意親疏遠近和主次關係

  一般來說以先長後幼、先上後下、先女後男、先疏後親為宜。在外交場合,宴請外賓時,這種稱呼先後有序更為重要。

  1972年周恩來總理在歡迎美國總統尼克松的招待會上這樣稱呼:「總統先生,尼克松夫人,女士們,先生們,同志們,朋友們!」這種稱謂客氣、周到而又出言有序的外交家的風度,給人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是我們學習的典範。

  在向人打招呼時,要使對方有一見如故之感,最好的辦法就是稱呼他(她)的名字。美國交際家代爾?卡耐基說:在交際中最簡單、最明顯、最重要、最能得到好感的方法,就是記住人家的名字,使他有受到重視的感覺。

  有一位師範畢業生到某中學實習,在短短的一個月的共同生活中,他和學生們相處得很好。在實習結束的歡送會上,他沒有講故事,而是含著淚花一口氣背誦出全班48個同學的名字!當時同學們又驚訝,又激動,一個勁地鼓掌。在任教的老師中,他是最年輕的一個,也是時間最短的一個。然而他在同學們幼小的心靈中留下了永不磨滅的印象。後來,班上的一位學生也當了一所師範學校的教師,並且每年都當班主任,他也就學著那位實習老師的做法,新學年接班的第一件事,就是記住學生的名字,這辦法果然很靈,不出一個星期就和全班學生建立了感情,工作開展得十分順利。15年後的今天,仍然還有許多當年的學生和他保持聯繫。還有一位記人名字的能手,他是一所大學德育領域的專家,他能熟記全國各省市高校德育研究會的理事長、秘書長,以及全國幾百所大學德育研究室主任的名字,難怪他在全國高校德育界享有不小的名氣,工作也做得有聲有色。

  許多成功人士的經驗告訴我們,記住別人名字的多少與交往範圍的大小和事業的成敗成正比。一個政治家,記住幕僚的名字可博得擁戴;一個管理者,記住下屬的名字能指揮自如;一個教師,記住學生的名字可贏得威信;任何一個人,記住他所結識過的人的名字,都會受到對方的喜愛。這是因為,人都希望得到別人的尊重,而記住他的名字,是尊重他的最簡單的表示。

  遇見熟人,脫口叫出他的名字,顯得自然而親切。如果叫不出人家的名字,就會感到語塞,或稱呼失當,交往的大門就不容易打開。和陌生人第一次接觸,應先問問「您貴姓?」、「您怎樣稱呼?」要儘可能在不十分熟悉之前就記住他的名字。否則一旦很熟悉了還叫不出名字,這時再去問「您貴姓」,就有點問不出口了。

  交際開始,介紹得當

  有人說,介紹是一切社交活動的開始。這種說法是頗有見地的。因為人與人之間,都要從不認識到認識,爾後方能進行交際;就連嬰兒認識父母,也少不了反覆的介紹或自我介紹。可見,掌握一些必要的介紹用語,往往能使交際活動一開始就出現一種禮貌、和諧的氣氛,有助於達到交際的目的。

  介紹的對象,一般有三種:人、事、物。這裡,我們主要談談人與人之間的介紹活動與技巧。在這個範圍內,可以把介紹分為「自我介紹」和「居間介紹」。

 


推薦閱讀:

真誠,就是最好的交際
交際舞曲選
如何能讓自己變得善於交際
實在不知道聊什麼,就好好問問題吧
自傳苦盡甘來夕陽紅第十章第一節學跳交際舞

TAG:交際 | 口才 | 學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