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製造2025,靜態下的工業4.0冷思考


摘要:

李克強總理訪德開始談中德「工業4.0」,一些媒體對工業4.0解釋不全面,對民眾其實起了一定的誤導作用,核心內涵、 長期性和當前工業基礎上大力推進的必要性都沒有通過媒體全面反映出來,其實只有很少一部分人知道工業4.0的內在含義,更尚未把握其精髓。

從最初德國前兩年提出 「工業4.0」的概念,隨後李克強總理訪問德國時開始中德「工業4.0」合作,到今年工信部「2015年智能製造試點示範專項行動實施方案」的發布,以及 指導我國工業發展的綱領性文件「中國製造2025「即將推出,無一不對智能和先進位造方式的概念宣傳起到了大力推動的作用。

首先需要明確,工業4.0雖然是德國提出來的,但其實各個國家都在做類似的事情,我國提出工業化信息化兩化融合很長時間了,現在在提兩化深度融合, 目的、路徑和大多數內容與工業4.0是一樣的。要明確中國選擇發展工業4.0或者叫智能製造這條路一定是對的,它一定是未來工業的發展方向,而且將不僅在 工業領域產生影響,還會影響到未來人們的消費、生活方式,乃至社會的方方面面。其次,最近一個階段,政府、企業等各層面都通過媒體在熱炒工業4.0的概 念,這無疑對推動兩化深度融合走新型工業化道路是非常必要的,但是也有一些媒體對工業4.0解釋的不全面,對民眾其實起了一定的誤導作用,它的核心內涵、 長期性和當前工業基礎上大力推進的必要性都沒有通過媒體全面反映出來。應該認識到其實只有很少一部分人知道工業4.0的內在含義,更把握不到其精髓。

絕大多數企業宣稱的實現工業4.0的案例基本上只實現了企業內部的全面自動化信息化,即工業3.0,較為先進的企業可以實現自主的智能決策,但絕大 多數都不一定達到了全面自動化,更有甚者購買了幾套工業機器人或者安裝一條生產線就宣稱實現工業4.0,智能工廠和數字化車間僅僅是實現工業4.0的企業 基礎。還有不少媒體在對工業機器人、3D列印等相關智能製造企業或產品進行報道的時候都要加上工業4.0的字眼。

以上種種其實說明了一個問題,就是我們都不太了解工業4.0這個新生事物。最後,媒體熱炒這個概念給我們絕大多數人的一個錯覺就是:工業4.0很快 就要實現,而且只要與其相關就瘋狂投資。工業4.0是一種非常先進的生產方式,歸根結底是一個通過頂層設計整合各種技術手段來完成工業生產效率最大化的前瞻性戰略,距離最終實現還有相當長的道路,是需要企業、科研人員、政府通力完成的一項重要事業,尤其是我們國家面對大而不強的工業背景,實現起來比其他傳統工業強國還要困難。但不能因為它距離我們很遠就不發展智能製造,現在我國在具備了一定發展水平的基礎上進行推廣恰恰是最合適的。所以需要全社會對工業 4.0有個正確的、理性的認識。

在提出工業4.0概念的德國,工業4.0並不是一種與傳統割裂的革命性的東西,而是在他們國家企業全面實現自動化這個基礎上進一步發展的一個必然結 果。德國工業企業的生產過程的信息化自動化水平非常高,人對生產過程的干預很小。當他們每個企業的生產製造水平達到了相當高的高度後,企業內部已經非常高 效的基礎上,如果還要繼續發展並保持領先優勢,就不能只在企業內部考慮問題,企業內部也沒有多少可提升的潛力了,需要將相關企業連通起來實現資源的最優化 配製,這才是工業4.0提出的初衷,並不是一個革命性的生產方式,而是在他們優異生產水平基礎上進行的創新。總體來講,我們國家企業發展的時間不長,水平 不高,但各界人士尤其是媒體很喜歡將工業4.0描繪成革命性的生產方式,可在德國,它更像是在良好基礎上的一個傳承與發展。

回看我國工業基礎,記者在全國各地走訪調研時發現,在我國工業最發達的長三角、珠三角區域中,能夠完全實現企業信息化自動化的企業僅佔少數,在 京津地區和東北老工業基地也僅有知名外企和部分國家重點扶持的大型國有企業可以達到相應水準,我國其他區域雖有類似高水平生產企業但平均水平更低,全國范 圍內還普遍存在人才短缺、技術水平低和創新能力差等問題。所以我們國家工業基礎相較於德國、日本、美國等傳統工業強國落後很多,可納入先進生產方式的企業 基礎相當薄弱,我國若要實現工業4.0或者智能製造所暢想的工業美好未來,相比上述國家存在一個較大劣勢,就是他們已經全面實現了工業3.0,即以信息化 自動化為代表的第三次工業革命,相對於我們更容易實現。但並不代表我國需要先完成工業3.0再去推進工業4.0,由於信息、通信等各種技術日新月異,我們 可以也應該走一條與傳統工業發達國家不一樣的路子,即藉助新技術一邊在高水平企業間推進工業4.0,一邊完成落後企業的智能化信息化改造。除了工業基礎 外,工業4.0所涉及的智能電網、智能建築、智能家庭、服務互聯網、現代物流等諸多領域在我國的發展水平距離發達國家還存在較大的差距。總體來說,由於工 業和其他相關產業基礎薄弱的影響,使我國實現工業4.0要比傳統工業發達國家要困難一些,需要對實現過程的長期性和複雜性有個清晰的認識,對政府、企業、 媒體等各界而言要杜絕頭腦發熱和盲目投資。

當然我國也具備一些快速推進工業4.0的獨特優勢。首先,經過數十年的發展轉型,我國工業也確實具備了一定條件,總規模非常龐大,且優秀的企業基本 能夠支持與整個系統連接。其次,政府大力推動。近兩年國家層面的「智能製造試點示範專項行動」、「中國製造2025」、智能製造及細分領域的專項規劃等政策已經或將要陸續出台,李克強總理在2015年政府工作報告中著重提到「中國製造2025」,地方相關政策在先進位造/智能製造領域形成全覆蓋,政策優勢 已經形成。由於我國獨特的制度優勢,決定了我國可以更準確更高效的集中力量發展某一領域。再次,我國互聯網及基於互聯網的各類新興產業發展速度非常快,這對於工業生產與互聯網、移動物聯網、物聯網、大數據、雲計算等技術結合緊密的工業4.0來說,是一個相當大的技術優勢。同時,我國巨大市場所帶來的優勢。 2014年,我國僅裝備製造業產值規模就突破了20萬億元,佔全球比重超過三分之一,居世界首位。工業領域的巨大市場潛力也對工業4.0的實現具有重要推 動作用。最後,我國綜合國力穩步增強、產業環境加速完善、技術水平逐漸提升、善於整合資源的中國傳統思維模式等多種因素都有助於加快中國實現工業4.0的 步伐。

我國向工業4.0邁進的過程中有一些問題值得注意。第一,做好頂層設計,統籌規劃各種資源,避免重複或過度投資以及浪費。有計劃分步驟分階段的予以 推進,以試點推進全局,每階段設定主要工作內容與階段目標,防止盲目快進。理性應對,防止過度炒作導致的民間資金瘋狂湧入,控制投資風險和泡沫。第二,打好工業基礎,深化推進兩化融合,強化市場競爭,改造提升或淘汰落後產能。企業從自身角度出發,提高生產、庫存、管理、決策的信息化自動化水平。只有大多數工業企業發展水平達到一定高度後才擁有實現工業4.0的產業基礎。還應注意複合型人才的培養,提升服務在企業價值中的佔比,促進各行業各技術之間的交叉融 合等等。

總之,不論是叫工業4.0還是智能製造/先進位造,它一定是一個漫長而艱難的過程,需要政府、企業以及社會各界人士通力合作,將政策、資金、技術、 人才等要素最優分配,各種社會角色懷著堅定信念、立足於自身條件做好份內的工作,只有這樣,中國成為世界工業強國的夢想才能最終實現。

來源:ENI經濟和信息化網


物聯網智庫 整理髮布

推薦閱讀:

深度辨析 | 為何工業互聯網勢頭一度蓋過智能製造?兩者有何關係?#2017造奇回想#
為什麼世界不待見中國?
全球工業4.0的頂級盛會——2018漢諾威工博會攻略之一: 工業4.0粉絲們的盛宴
美國公布擬對華徵稅清單,全網首份人工精譯版發布!
深度好文 | 中國製造的激蕩四十年: 中國做對了什麼?

TAG:中國 | 工業 | 中國製造 | 思考 | 中國製造20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