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的原生態太極拳那裡找(上)
神秘的原生態太極拳那裡找(上)
時尚太極拳叢中沒有「太極拳」
從上世紀六十年代開始,在中華大地仍至世界各地,曾刮過一場轟轟烈烈的「太極拳」風。筆者稱它是「時尚太極拳」風。始發自上海,先衰也在上海。歷時半個多世紀,直至2008年北京奧運會後基本敗落。大風過後一片殘枝敗葉,留下上千種形形式式自稱是「太極拳」的拳派。那個「太極拳」,因為自稱是「拳」卻不能技擊。定位到「操」,又非要歸屬「拳」的名下,不倫不類。沒有固有的拳性,沒有「拳標」,沒有「國標」。一切都處於無政府狀態,人人都可以任意拓展。運動全民大泛濫,濫及之整個武術界。過後回頭再看看那些拳派的狀況;都是依拳套路樣式快拳慢打排操是也。冠上「太極拳」名,附上隨意編寫的本家宗傳身世故事,自封N代傳人,大功告成。有能耐的掛金匾,立牌坊,辦校招生,出刊物,設網站,舉辦地區運動會,拍電影立傳。太極王子滿天飛,還有太極碩士、博士。活動能力有限的,就在小範圍內自舉旗幟,立門,廣收徒弟自成一派。要求更高的還提出「申遺」,欲入史冊。若要問他們?太極拳的技術標準是什麼?誰都不敢正面回答。若問原生態的太極拳應該是啥樣的?紛紛都稱本家是正宗太極拳。將它們一一排隊過濾甄別。驚奇的發現其中竟然沒有一個是史傳的原生態太極拳。以訛傳訛,糊弄天下成千上萬武術愛好者。拳、操不分的低級錯誤,讓中華民族文化蒙羞。其實國家體育總局看得很清楚。早就將時尚太極拳排除在體育項目序列之外。
明朝晚期間江湖上就有太極拳
本世紀初,筆者在史書上發現;中國在明朝晚期間,江湖上就有太極拳出現。著名代表人物有三,張三丰、王宗岳、張松溪。對於太極拳的功夫也有文字記載,南方張松溪有關文載說「得其一、二足勝少林。」北方王宗岳在他的「拳論」中講「耄耋能御眾。」那個朝代;人們已對太極拳有研究,有實踐,有技術標準,有完整理論。所以講太極拳遠在明朝就是一個成熟的拳種。只是難懂、難學、難傳。是極少數人群掌握的對抗性競技的小宗拳。名聲卻很響,「北有嵩山少林,南有武當太極」。在歷史長河中,多是在民間自生自滅,少有文獻記載。我們現在任務就是要在民間尋找、挖掘、並把它整理出來。這是一項不能多得的武術類非物質文化遺產。
時尚太極拳僅是古為今用的健身拳操
在過去的半個多世紀里。曾有許多專家出版過許多有關太極拳理論書籍。筆者拜讀過其中主要部分。發現這些書籍都是教人如何慢練拳套路。唯缺沒有對太極拳本身的研究。在武協隊伍里也很難發現有明朝太極拳現在的繼承人。按國際奧委會審理運動項目的原則審視,以太極拳拳經典理論剖析研究五式等時尚太極拳。即陳、楊、吳、武、孫五式等自稱的太極拳。發現它們雖然都冠以「太極拳」名,是各地「武協」當家項目。名氣很響,故事很多。其實僅是將祖上的外家拳傳統的幾個或者幾十個拳架(招術組合),連接編排成套路,練習時按編排動作,快拳慢動的拳套路操。因為沒有技擊或者競技功能。不是「拳術」。就不應掛上「拳」類。何況冠上「太極」之名。更與非物質文化遺產沾不上邊。應該是古為今用創新的健身拳操。是群體健身運動形式之一。
對於時尚太極拳,查查它們的拳套路原型。發現它們的原型都是地方上很有名氣的,力量型、攻防兼有的外家拳。陳氏太極拳的原型是暴發力見強的炮捶拳。上個世紀六十年代前,他們武族只知自己練的是炮捶拳,還不知太極拳是何拳?其族人陳鑫寫過一書,題為「陳氏太極拳圖說」。講的是「八法推手」。被人拿來作為炮捶拳變身太極拳的根據。可是作者生前不敢拿出來示眾,臨死前囑後人燒掉。分析一下可以認定它僅是自己對太極拳探討的不成熟的半成品。楊氏太極拳原型是楊露禪出拳見血的「綿拳」。是一個優秀的地方外家拳派。傳至楊澄甫一代,正值民族武術冷落期。職業拳師楊澄甫為適應市場需求,開創套路拳操,更名太極拳。以廣開生路養家糊口。此後將「綿拳」也說成是「太極拳」,實是廣告包裝所為。其他幾式原型情況類同。現實的狀態是將操與拳兩個不同性質的技藝共用一個「太極拳」名稱自稱。這是連小學生都不會犯的低級知識錯誤。他們卻不以為然,視而不見,聽而不聞,講而臉不紅。有違「奧運」原則。更有顛覆中國數千年漢字,漢語之嫌。
陳氏太極拳是力量型炮捶拳的包裝轉身
現在的在朝人士一致稱;中國太極拳首創是陳氏太極拳。宗人是清朝初期,距少林寺一百多里的河南溫縣陳家溝村人,回鄉老軍官陳王廷。歷史事實的鐵證告訴我們,在陳王廷之前,明朝就有張三丰、王宗岳、張松溪等三位太極拳家存在。陳氏太極拳的原型出自陳家溝村的炮捶拳。是北京較有名氣的力量型拳術。陳氏武族在上世紀六十年代前,一直認為自己是力量型的,剛柔相齊,攻防兼有的炮捶拳。直至進入六十年代陳家傳人陳照奎,被上海的體育宮主任顧留馨邀請到上海,協助他推廣拳操,方才知道自己被動成太極拳傳人。於是炮捶拳本身經整理包裝,華麗轉身成「陳氏太極拳」。它首套完整拳套路是顧先生編排的。第一本名「陳氏太極拳」的拳書作者之一也是顧先生。顧先生為了抬高拳操的身價,編造故事說炮捶拳就是首創太極拳。真是活天下之大稽。今天的陳氏武族後人更加肆無忌禪,將中國拳術功夫精華都納入陳氏太極拳的範圍。花樣反新,無所不包。搏擊散打、摔跤、擒拿、硬氣功、軟氣功、健身操等等均歸其中。
「八法推手」不是獨立拳種
「八法推手」項目,過去一直被宣傳是太極拳武術搏擊形式。所以各門派都要求學子先學拳套路,後練「八法推手」。但是經「中國武協」組織全國專業運動員十餘年比賽實踐證明;它不是具獨立特性的拳術。僅是訓練武術一種手段。2001年以後就終止比賽了。「八法推手」與時尚太極拳沒有因果關係,各有各的練法,互不相干。筆者認為它是近身競技和肌肉靈敏反應的訓練手段。亦是當年習慣體力勞動的農民,曲解王宗岳在中原傳教的非力量型的太極拳的技術要求而產生的變異產物。這也可解釋為什麼「推手」運動在近代歷史中只有中原地區才有流行的原因。
原生態太極拳的定義
研究張、王、張經典太極拳論文,可以發現太極拳應是非力量型的另類拳術。有要求對手輕柔粘貼的非脫手的規則的競技拳術。是純防禦拳術,不存在先發制人或者後發制人的戰術技法。競技形態上無招無法,無拳套路。所以不存在這個式,那個派不同體系的拳門。有的是大同小異的訓練方法,殊途同歸。有「犯者應手立撲」,「耄耋能御眾」弱御強競技武功。
太極拳始於道教,它的技術背景不是生死搏殺的武士、俠客。恰是一群肩不能挑,手不能提的弱體能道士群體,它們習慣尊重「自然」,修身養生煉「氣功」的生活狀態。從這樣群體中產生的拳術,必然是符合他們的道教自然信仰,不殺生、不犯事戒律和道士群體質。不能接受常規的攻防兼有殺傷力的力量型拳法。按太極陰陽理論;有陽必有陰。武術界有陽性、剛性的力量型拳術,必然有陰性、柔性的非力量型拳術。於是人們創造出獨特的不用力,不攻擊,純防禦的陰性太極拳。筆者認為太極拳的定義;尊重「自然」修身養生之餘,活學活用太極陰陽法則,採用輕柔粘貼非脫手接手形式,純防禦原則,發揮人體內功和內功技巧,不必用力方式的競技拳術。能達到弱御強,以靜制動,犯者應手立撲,不會直接至人皮肉傷害的競技效果。集養生氣功、競技、娛樂為一體。它的出現讓愛好者群體找到有競技樂趣,又能鑒定自己養生氣功修鍊的水準的方法。這樣就不難理解張三丰遺言:欲天下豪傑延年益壽,不徙作技藝之末也。的真實願望。2015.5.10
推薦閱讀:
※看道 | 勇哉!一個人的堅守!——高定石老師拍攝記
※細菌耐葯與人體微生態
※略論軟硬體的生態
※擺脫束縛,用心感受自然
※生態廟首:詩意的棲息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