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思維是一種情感思維
05-31
20 0 1年 3月理論 學刊 T er J u n l h oy r a oM a . 0 r2 1 0No 2 r No 1 2 . e . . S 0
推薦閱讀:
第2 期 總第 12 0期
論藝術思維是情感思維張 達( 中共山東省委黨校, 山東 濟南 202) 501 〔 要〕 藝術思維本質上應視為情感思維. 摘 這是美學作為一門科學建立以來, 人們關於藝術本質問題不斷思考 而獲得的必然認識.從藝術起源看, 藝術思維的發生乃是原始思維的混沌狀態被打破, 從而情感思維得以確立的結果; 從藝術創造看, 藝術思維活動也主要是一種情感活動.藝術思維作為情感思維, 其主要表現為: 審美情感是藝術 思維賴以形成的中介 , 審美情感是藝術思維賴以展開的邏樣依據, 審美情感是藝術思維獨創性的直接來源. 〔 藝術思維; 關鍵詞〕 情感思維 〔 中圖分類號〕0 1 〔 文獻標識碼〕 A 〔 文章編號〕02 9920)2 16 4 10-30 (010-01-0最近, 錢穀融先生談話錄" 《 讀到" — 藝術創作識的完善( 單就它本身來看)這就是美; , ……美學是是一種" 有情思維" , 戶] 裡面重提了錢先生 17 年 99《 文藝創作的生命與動力》 一文中的一個觀點:在我 " 看來, 形象思維作為一種藝術的特殊思維方式, 它的 特點正像藝術的特點一樣, 就在於它是飽含著感情 色彩的, 就在於它是一點也不能離開感情的, 我們簡 直可以給它另起一個名字, 可以把它就叫做 " 有情思 維"" .可能是由於受到當時歷史條件的限制, 那篇文 章沒有著力研究與闡發這一觀點, 這一觀點在那時 也沒有得到文藝理論界足夠的關注與回應. 如今, 這 一觀點終於受到重視, 說明人們對這一問題的認識 有了提高. 在我看來 藝術思維在本質上就是一種情感思 , 維.下面就是我關於這一問題的膚淺想法, 寫下來 , 以就教於大家.以美的方式去思維的藝術, 是美的藝術的理論.[ m] 2 他用" 感性認識" 強調藝術的" 不同於理性認識, 美" 用" 以美的方式去思維" 強調藝術思維不同於理論思 維, 這就第一次在近現代本體論哲學的基礎上確認 了藝術的獨特領地.維柯在《 新科學》 中也談到:詩 " 的語句是由對情慾和情緒的感覺來形成的, 這和由思索和推理所造成的哲學的語句大不相同,} a8 ;] 在凳
學剛剛建立的時候 , 西方的藝術理論家們已經明確 地意識到了藝術思維的獨特性, 意識到了藝術思維 與人的情感的特殊聯繫. 到了康德, 則把對這一問題 的研究向前推進了一大步.康德在《 判斷力批判》 一 書中, 將愉快的, 善的和美的三種不同事物所產生的 情感進行了區分, 認為" 在這三種快感之中, 審美的 快感是唯一的一種不計較利害的自由的快感, 因為它不是由一種利益( 感性的或理性的) 迫使我們讚賞 的.在他看來,一切利益都以需要為前提或後果, " "將人的情感同藝術創作, 藝術欣賞聯繫起來進 行思考, 雖然古已有之, 但真正突出地強調情感對於 藝術的作用和意義 , 則是人類社會進人近, 現代 以 來, 尤其是美學作為一門科學被提出以後的事. 在西方的古代美學和文藝學之中, 認為藝術是 " 模仿" 的學說一直佔據著統治地位.從哲學基礎來 所以由利益來做讚賞的原動力, 就會使對於對象的 判斷見不出自由.因此他說 :在對象中見到美, " " 就無須對它有什麼概念.4 "1 [康德的貢獻在於, 從根本性質上揭示了藝術思維" 不計較利害" " 的, 自由" 的 特徵, 從而劃清了藝術思維同理性思維的界限. 真正切中肯縈地意識到藝術思維同人的情感的 根本關係, 並把這種關係理論地表述出來的, 是俄國 作家列夫 · 托爾斯泰.他在其理論名著《 藝術論》 中 提出了關於藝術的兩個基本命題: 其一,人們用語 " 言互相傳達思想, 而人們用藝術互相傳達感情"其 ;看,模仿" " 說實質上是反映論, 認識論, 它所強調的 也是藝術的理性價值和認識意義.而鮑姆嘉通之建 立美學, 其要旨就正在對" 模仿" 說的認識論本質進 行反撥.他在《 美學》 里說:美學的對象就是感性認 "16 1萬方數據二,各種各樣的感情— 非常強烈的或者非常微弱 "的非 有 義 或 C不 道 ,常 的 者 ,常 意 的 i 足 的非 壞 或 非 f 微
常好的, 只要它們感染讀者, 觀眾, 聽眾, 就都是藝術 的對象.因此他說:在 自己心裡喚起一度體驗過的 " " 感情, 在喚起這種感情之後, 用動作, 線條, 色彩, 聲 音以及言詞所表達的形象來傳達出這種感情, 使別 人也能體驗到這同樣的感情, 這就是藝術活動. — 藝術是這樣的一項人類活動: 一個人用某種外在的 標誌有意識地把 自己體驗過的感情傳達給別人, 而情況下, 錢穀融先生能夠敏銳地洞察到藝術與情感 的本質聯繫, 提出形象思維就是" 有情思維" 的命題, 的確是難能可貴的.然而,有情思維" " 的提法, 又難 免讓人覺得有點拘謹. 在思維科學及心理學裡, 不乏 諸如" 動作思維"" ,大聲思維"" ,直感思維"" ,具體思 維" 等等稱謂, 都是意在強調思維的特徵和指向; 既 然藝術思維是以情感為特徵, 為指向的思維, 我們何 不就稱之為" 情感思維" 呢 別人為這些感情所感染, 也體驗到這些感情.s 7] f [值得注意的是, 托爾斯泰的《 藝術論》 醞釀寫作 於 18-19 年間, 83 88 與長篇小說《 復活》 的創作幾乎 是同時, 可以說是他在藝術上最為成熟的時期 , 是對 自己一生藝術經驗的總結與提煉.正是由於他把情 感對於藝術的意義強調得如此重要, 如此鮮明,藝 《 術論》 也被西方譽為" 藝術領域中真正的新大陸的發 現"然而, . 也許就因為是" 發現"有人便依然站在舊 , 有的反映論的立場上不予接受.普列漢諾夫在當時 就反駁托爾斯泰說 :不, " 藝術既表現人們的感情, 也 表現人們的思想, 但是並非抽象地表現, 而是用生動 的形象來表現.[在普列漢諾夫看來, f〕 7 6 托爾斯泰的 藝術觀忽視乃至無視" 思想"顯然是錯誤的, , 至少是 不夠全面的, 所以需要訂正和補充. 難道托爾斯泰真 的不懂得藝術" 也表現人們的思想,決不是這樣. " 他 的《 復活》 就表現了非常濃重的宗教思想, 他在《 藝術 論》 中也曾反覆強調藝術應當表現" 現代的宗教意 識"並認為" , 藝術所表達的感情的好壞, 往往就是根過去之所以會把藝術思維在本質上看作理性思 維, 當然是以哲學上的反映論, 認識論直接解釋藝術 的結果.而且, 為了支持這樣的解釋, 我們還常常說 它是馬克思主義的, 根據就是馬克思, 恩格斯都把藝 術看作意識形態, 上層建築里的東西.應該說, 這樣 的說法是有一定根據的, 然而卻很不全面. 翻開馬克思的有關著作, 我們會非常清楚地看 到, 只有當他把藝術同法律, 哲學, 宗教等等放在一 起, 議論到它們的共性的時候, 才說到它們的意識形 態性和上層建築性; 而當他把藝術同法律, 哲學, 宗 教等等區分開來, 單獨討論藝術的特性的時候, 則決 不僅僅局限於此.在《84 14 年經濟學哲學手稿》 中, 馬克思將人作為" 類的存在物" 同動物進行了對比, , 指出了兩者在許多方面的根本不同.他說 :動物只 "是按照它所屬的那個種的尺度和需要來建造, 而人卻懂得按照任何一個種的尺度來進行生產, 並且懂 得怎樣處處都把內在的尺度運用到對象上去; 因此, 人也按照美的規律來建造.[在《 )] 政治經濟學批判 P s · 導言》 馬克思則從" 中, 思維" 的高度區分出了人類 " 掌握世界" 的種種方式. 他說, 類似政治經濟學這樣 的掌握世界的方式 , 也即" 理論方法"其特徵在於 , " 把直觀和表象加工成概念"" ,整體, 當它在頭腦中 作為被思維的整體而出現時, 是思維著的頭腦的產 物, 這個頭腦用它所專有的方式掌握世界, 而這種方 式是不同於對世界的藝術的, 宗教的, 實踐— 精神據這種宗教意識來評定的.[那麼, ;〕 7 為什麼托爾斯泰卻說只有" 情感" 才是藝術的" 對象"藝術只是表 , 達" 情感" 呢 合乎邏輯的解釋只能是 : 托爾斯泰認 為, 只有" 情感的" 才能成為" 藝術的"情感才是藝術 , 的本質, 而思想則不是; 思想只有表現為情感並被包 含在情感之中, 才能進而化為藝術. 因此他極力提倡" 傳達從宗教 意識… …流露出 感情的 來的 藝術"] Q C s
托爾斯泰對於藝術本質的思考無疑更加深人而成 熟, 相比之下, 倒是顯出了普列漢諾夫的膚淺和幼 稚. 在托爾斯泰的身後, 克羅齊, 科林伍德, 蘇珊 · 朗 格等現代美學家, 文學理論家都十分看重審美情感, 他們的藝術觀顯然都承襲了《 藝術論》 的思想. 在我國古代, 由於儒家傳統的" 載道" 文藝觀始 終佔據著統治地位, 發展到近, 現代更是把文藝看作 " 為政治服務" 的工具 , 所以認為藝術思維本質上依 然是理性思維, 至多不過是形象思維者大有人在, 甚 至連形象思維也予以否認者亦不乏其人.在這樣的的掌握的.1兩篇文章中的相關藝術理論思想顯 ;o [ 〕然是有機地聯繫在一起的, 藝術作為人類掌握世界 的一種特殊方式 , 其根本特徵就在於對" 美的規律" 的運用, 就其本質而言, 藝術創作, 藝術欣賞, 並不體 現為認識而是體現為" 美的規律" .而" 美的規律" 的 核心是美感, 那麼, 從思維看, 藝術思維不正是一種 情感思維嗎 沿著這樣的思路, 我們起碼可以在以下 兩個方面看到藝術思維不同於理論思維的發生學依 據.17 1萬方數據首先, 從藝術起源看, 藝術思維的發生乃是因為原始思維的混沌狀態被打破, 從而情感思維逐步得 以確立的結果. 文化人類學的創立和發展, 已經為我 們提供了豐富的資料, 足以說明原始氏族人類的思 維即" 原始思維"是一種包含著多種思維因素和成 , 分的, 處於混沌狀態的巫術思維 , 它主要依賴原始氏 族堅定的巫術信仰和強烈的巫術情感來支持. 後來, 隨著勞動的逐步發展, 隨著人的勞動能力尤其是思 維能力的逐步提高, 人類逐步獲得了某些科學認識, 這些科學認識便以其清晰性打破了原始思維的混沌 狀態, 使其中蘊涵著的多種思維因素和成分逐步得 以分化和獨立, 這就是後來人類掌握世界的種種方 式.正如恩格斯所說 :愈來愈清楚的意識以及抽象 " 能力和推理能力的發展"t 是推動人的語言和勞 97 L, i動進步的強大力量; 從而,勞動本身一代一代地更 " 加不同, 更加完善和更加多方面.除打獵和畜牧外, 又有了農業 , 農業以後又有了紡紗, 織布, 冶金, 制陶 器和航行, 同商業和手工業一起, 最後出現了藝術和 科學 ; 從部落發展成了民族和國家. 法律和政治發展 起來了, 而且和它們一起 , 人的存在在人腦中的幻想藝術思維作為情感思維, 具體體現在哪些 那麼 , 方面呢第一 , 審美情感是藝術思維賴以形成的中介.
的反映— 宗教, 也發展起來了.C 如果說, 1 2 1 後來的宗教主要是繼承了巫術的信仰性因素的話, 那麼, 藝術則主要是保存了它的情感性成分; 這也正是它 們作為人類掌握世界的不同方式的主要不同之處. 其次, 從藝術創造看, 藝術思維活動也主要是一 種情感活動.這裡問題的關鍵在於如何看待藝術中 的情與理的關係. 如所周知, 藝術在本質上是主情而 不是主理的, 所以它雖不拒絕理性卻並不看重理性, 這大致就是兩者的基本關係.藝術創作 , 藝術欣賞, 從根本上說所應依靠的是情感而不是理性.曹禺在 《 雷雨 · 中談道:我並沒有顯明地意識著我是要 序》 " 匡正, 諷刺或攻擊什麼.也許寫到末了, 隱隱彷彿有 一種情感的洶湧的流來推動我, 我在發泄著被壓抑 的憤慈, 抨擊著中國的家庭和社會.然而在起首, 我初次有《 雷雨 》 一個模糊 的影像的時候 , 逗起我的興理性思維或曰理論思維, 是對於社會生活直接 的線性的因果抽象, 可以表述為: 社會生活— 理論 認識. 而藝術思維卻有極大的不同. 清代著名畫家, 文學家鄭板橋在講到畫竹時, 眼中之竹"" 用" ,胸中 之竹"" ,手中之竹" 來描述 自己的創作過程, 顯然強 調了" 胸中之竹" 作為" 勃勃"畫意" " , 的審美思維中介 的意義.聯繫中外許多作家, 藝術家的創作實踐, 例 如托爾斯泰受到路旁頑強生存的牛芬的觸發寫出了 中篇小說《 哈澤 · 穆拉特》白居易受到淪落天涯的 , 琵琶女的觸發寫出了長詩《 琵琶行》 等等, 我們可以 清楚地看到, 藝術創作決不像理論認識那樣, 是對於 社會生活的直接的線性的因果抽象, 而是必須以審 美情感灌注其間, 作為中介. 正是由於有了審美情感 的這種灌注, 才使得藝術創作之中有了虛構, 變形, 象徵, 荒誕, 超現實等, 也才使得藝木思維成為了不 同於理性抽象思維的發散性思維. 所以, 審美情感作 為藝術思維的中介並非可有可無 , 而是必不可少. 如果說藝術是對社會生活的一種" 反映" 的話 , 則可 以表述為: 社會生活— 審美情感— 藝術創作. 藝術思維為什麼必須以審美情感為中介呢 當然是由藝術同社會生活的特殊的審美關係所決定茵的.毛澤東在《 矛盾論》 里說: " 神話並不是根據具體的矛盾之一定的條件而構成的, 所以它們並不是現 實之科學的反映. 這就是說 , 神話或童話中矛盾構成的諸方面, 並不是具體的同一性, 只是幻想的同一
性.[正因為藝術" ,3 f〕 3 並不是現實之科學的反映"不 ,必依據" 具體 的同一性" 而必須依據" 幻想的同一 性"這才決定了藝術重情不重理的性質, , 從而也決 定了它離不開審美情感的中介. 許多作家, 藝術家在 談起 自己的創作原因時都會說, 是由於什麼人, 什麼 事感動了我, 福樓拜甚至說" 愛瑪就是我"郭沫若甚 , 至說" 蔡文姬就是我"這樣的事例都足以說明了這 ,個道 理 .趣的, 只是一兩段情節 , 幾個人物, 一種複雜而不可 言喻的情緒.曹禺所說的就正是藝術創造的一種顧 " 情而不顧理的通常心態,雷雨》 《 也正是靠著這樣的創作心態得以完成並獲得成功的. 後來, 曹禺也曾用 某種政治的理論認識去修改過《 雷雨》結果不僅沒 , 有能夠提高劇作的藝術水平 , 反而破壞了它的藝術 魅力.這也可以從另一面說明藝術重情而不重理的 基本特徵, 基本規律.18 1第二, 審美情感是藝術思維展開的邏輯依據. 過去, 曾經有人認為凡是思維就離不開概念, 就 必須遵循理性邏輯, 因此在理論思維之外亦不可能 有其它思維, 這樣也就否定了藝術思維( 形象思維) 的存在. 他們並不懂得, 雖然任何思維都需要遵循一 定的邏輯規律, 但藝術思維的邏輯卻不同於理論思萬方數據維. 理論思維需要運用概念, 判斷, 推理等, 以此來建 立 自己的邏輯秩序; 藝術思維卻不是依賴這些, 而是 依賴情感來建立自己的邏輯秩序. 換言之, 藝術思維 的邏輯是一種情感邏輯.藝術創作都要以某種情感 為基調, 都要按照某種情感的發展變化來結構情節, 敘述故事, 塑造形象等等, 道理就在這裡. 例如《 紅樓夢》 這部規模宏大的巨著, 就是建立 在" 小可無才補蒼天" 這樣複雜的感情基調之上的. 它的第五回通過賈寶玉神遊太虛幻境, 翻閱有關" 金 陵十二釵" 的各種冊子, 聆聽有關" 紅樓夢" 的警幻仙 曲, 暗示了作品中將要寫到的許多女子的悲劇命運, 暗示了包括她們與賈寶玉的關係在內的種種人物關 系, 所謂" 千紅一窟( "" 哭),萬艷同杯( " 悲)云云, 便 無一不是這種感情的寄託和表現. 可以說 , 這就是整 個《 紅樓夢》 的情感結構的總綱, 後面的所有描繪都 是依據著這種情感結構而展開的, 作品的情感邏輯 可謂既十分複雜又非常清晰. 在藝術創作中, 情感邏 輯不僅決定著整個作品的構思, 而且同樣決定著作 品細部的刻畫琢磨.比如魯迅寫那首悼念左聯五烈 士的詩, 他之所以將" 怒向刀邊覓小詩" 改作" 怒向刀 叢覓小詩"顯然也是出於強化情感的需要. , 第三, 審美情感是藝術思維獨創性的直接來源. 藝術思維是最講究藝術獨創性的思維.藝術的 這種獨創性來 自何處 有人認為來 自社會生活, 傷佛 生活本身就含有這種東西.其實這是一種對藝術的 誤解 , 誤解還是來 自反映論的藝術觀 , 以為藝術是對 於生活的認識. 因為既雲認識, 那當然就要向生活的 客觀本質性接近, 還要努力避免認識的主觀性, 所以 根據這樣的藝術觀, 至多可以看到獨特的藝術來 自 獨特的生活, 而不能在更具普遍性的意義上說明藝 術獨創性的來源. 事實上, 曹雪芹的見聞未必比當時 其他的許多權貴子弟更加豐富, 蒲松齡的經歷也未 必 比當時其他的讀書人更加曲折, 因而《 紅樓夢》 和 《 聊齋志異》 的獨創性大概就不容易用" 自生活" 來 解的老葛朗台, 果戈理筆下的潑留希金, 吳敬梓筆下的 嚴監生, 又各有各的面 目, 各有各的性情.這樣的藝 術獨創性, 顯然無法靠認識獲得, 因為認識具有趨同 性; 而只能靠感受, 靠情感獲得 , 因為只有感受和情 感才可以不拘客觀, 千差萬別, 千變萬化. 所以, 我們完全可以這樣結論: 正是作家, 藝術 家審美情感的品位和質量, 決定著文學藝術作品的
品位和質量; 只有那些能夠具備蘊涵深廣的審美情 感的作家, 藝術家, 才有可能使自己的作品獲得超卓不凡的藝術獨創性 . 但這並不神秘 , 就如蘇珊 · 朗格 所說 : 藝術中的情感, 不應是作家, 藝術家個人的情 感, 而應是整個人類的情感, 廣義的情感,亦即任何 " 可以被感受到的東西— 從一般的肌肉覺, 疼痛覺, 舒適覺, 躁動覺和平靜覺, 到那些最複雜的情緒和思 想 緊張程度, 還包括人類意識 中那些穩定 的情調"4 也正是在這樣的意義上, 0. 1 7 我們強調作家, 藝術家應該與廣大人民群眾血脈相連, 呼吸相通, 休戚 與共. 顯然, 這決不僅僅是指認識 , 對於藝術, 更其重 要的無疑是情感 , 是審美情感.參考文獻 :[〕 新疆大學學報》00 1見《 20 年第 1 期. [ ]3 [ [〕8 轉引自朱光潛《 ]7 [〕 2 [〕4 西方美學史) ) ( 下) 2737304244頁, 上, 第 9 ,3,6 ,4 ,4 人民文學出版社 17 9 9年版.[〕 5伍蠢甫主編《 西方文論選》 下卷第 42 3 3-43頁, 上海譯文出版社 17 年版. 99 [〕 6普列漢諾夫:沒有地址的信 · 《 藝術與社會 生活》 4頁, 第 人民文學出版社 16 年版. 92 [] K 84 9 馬克思:14 年經濟學哲學手稿》 5- 第 35 4頁, 人民出版社 18 年版. 95 [0 1 1]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 2 [2 《 1I1] 第 卷第 14頁, 3卷第 52 55頁, 民出版社 17 年 0 第 1 ,1 人 92
版.釋清楚. 毫無疑問, 社會生活對於任何人都是一種同樣的客觀存在 , 不會厚此薄彼 , 它必須作用於人 , 然[3《 1]毛澤東選集》 1 第 卷第 31頁, 民出版 3 人社 19 年版. 91後才能靠人去發現, 人的主體性才是決定藝術獨創 性的動因.例如同樣是描寫長江, 蘇東坡的" 大江東 去, 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就與李後主的" , 問君能有 幾多愁 , 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格調有別 ; 同樣是描 寫經霜的紅楓, 杜牧的" 霜葉紅於二月花"就與王實 , 甫的" 曉來誰染霜林醉 , 都是離人淚" 趣味迥異; 同樣 是描寫吝音鬼, 莫里哀筆下的阿巴貢, 巴爾扎克筆下[4 蘇珊 朗格:藝術問題》 1 · 1」 《 第 4頁, 膝守堯,朱疆源譯,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18 年版. 93作者簡介: 張達(95 14- )男, , 山東濟南人 , 中共山東省委黨校教授. 責任編輯: 王敏
推薦閱讀:
※開悟,一定要究竟
※貧窮不可怕,貧窮的思維才可怕
※思維|老闆如何讓豬上樹的問題!(徹底顛覆你的思維)
※【儘早理財的8個思維】(20140426)
※因為努力 還是天賦(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