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朱棣長陵風水研究圖解

 十三陵是一個天然具有規格的山區,其山屬太行余脈,西通居庸,北通黃花鎮,南向昌平州,不僅是陵寢之屏障,實乃京師之北屏。太行山起澤州,蜿蜒綿亘北走千百里山脈不斷,至居庸關,萬峰矗立迴翔盤曲而東,拔地而起為天壽山(原名黃土山)。山崇高正大,雄偉寬弘,主勢強力。明末清初著名學者顧炎武曾寫詩描述這裡的優勝形勢:「群山自南來,勢若蛟龍翔;東趾踞盧龍,西脊馳太行;後尻坐黃花(指黃花鎮),前面臨神京;中有萬年宅,名曰康家莊;可容百萬人,豁然開明堂。」

   明永樂五年,即1407年,明成祖朱棣命江西風水術士寥均卿,為其卜選陵址,兩年後長陵開始營建,一直到明宣德二年,陵園殿宇主體建築太基本告成,耗費銀兩多達800餘萬兩,長陵也由此成為明朝帝陵中卜選最為精細,風水格局最符合風水學說的一座陵園。

長陵是用三元九星風水法卜選,定陵是用三合五星風水法卜選的。

卜選地師:廖均卿、曾從政

     明永樂六年,廖均卿公領旨,在禮部尚書趙翔等諸名師的協同下,堪輿北京黃土山(今十三陵)。自六月初一日開始堪輿,六月十日繪圖,十二日看來龍,至八月初一日,朝獻山圖,前後歷時兩個月。最後,由廖公拍板,書寫奏章,供朱棣皇帝親覽。 本

文轉曾從政(約1420年前後在世)江西省寧都縣會同鄉桐口人。曾文辿後裔。與廖均卿同時相度北京皇陵,授欽天監博士。

長陵(成祖)癸山丁向   艮龍過峽轉亥龍入首  五運建大家猜猜立什麼卦線最好?

亥龍入首立癸山丁向合三元龍法之陽來陰受,真龍必有天然向。

  據《興國衣錦三僚廖氏族譜》記載,明永樂五年(1407年),明成祖的徐皇后病故,明成祖早已想遷都北京,便將徐皇后棺材暫時安放於南京的皇宮內,命令禮部尚書趙紅等大臣,遍訪精通風水人士。 當時訪得江西贛州府興國縣三僚村的廖均卿,因他的先祖廖三傳是唐朝著名風水大師楊救貧的傳人,廖均卿被召傳南京後,先察看了在南京的孝陵風水之後,便到北京找風水寶地,察看了京西燕台驛、玉泉山、譚柘寺、香山,又察看了京北的陽山茶湖嶺和懷柔的洪羅山、百葉山,先後又察看了辛家莊、斧口、谷山、文家莊、石門驛、湯泉、禪峰寺,遍鑒了京郊之後,於永樂五年六月初一前往昌平黃土山(即後來的天壽山十三陵所在地)登高縱目,見該處風水絕妙,為他處所不及,便繪成地圖,於八月初一日到南京上朝,獻上地圖,並建議明成祖親臨黃土山觀察,希望明成祖「高張慧目,廣邁皇風」,並說,如將皇陵定於此處,則「玉燭清明,並三辰而永耀;金符浩蕩,亘萬古以長存:國祚無疆,邦家有慶」。

  明成祖聽了非常高興,決定初八日吉辰與各風水師一同往黃土山定穴位。當時還有另外兩名知名風水大師王侃、巫涯,他們也各自上了奏本。明成祖在比較之後,決定採納廖均卿建議。初八日半夜子時,明成祖將幾位風水大師召到面前,說王侃、巫涯所定穴位不對,廖均卿所定穴位最好,當時賞賜了廖均卿金劍一把、銀鋤一張,讓他去點穴,隨及開挖了金井(就是埋棺材的穴位),同時,明成祖下令將黃土山改名為天壽山,便高高興興回南京去了。

  到了永樂八年,明成祖又召見諸位風水大師,問天壽山皇陵的穴位工程進展如何?眾大臣奏道,廖均卿戲弄朝廷,他挖傷了地脈,穴位湧泉不止。明成祖就問廖均卿這是怎麼回事?廖均卿說,這是真龍的聚處,穴法無偏,只要皇帝親臨其處,泉水立即停止。明成祖一聽覺得很是神奇,便叫大臣們看了一個好日子,帶了文武官員和廖均卿等人從南京出發前往北京天壽山。但明成祖到了穴位之處,看見泉水依然在噴,龍顏大怒,責問廖均卿為何戲弄於他。廖均卿不慌不忙回答說:我還沒有喝山呢,只要臣幾聲一喊,把羅盤下地一照,泉水便會立即停止。明成祖說,那就依你所奏,快快喝山。廖均卿當即擺好架式,向山上喝道:「山家二十四向,土地、龍祖、天星、地曜、二十八宿,祖師楊救貧、曾文山,廖禹公,今廖均卿為永樂聖主立萬年之基業,千載之皇陵,萬里山河皆歸聖主,現在皇帝御駕親臨,著令泉水立即停止,如改違抗,是為逆天大罪,必受天譴。」

  說來也怪,廖均卿還未喊完,金井內的泉水果然立即停止。明成祖龍心大悅,正待賞賜,卻見廖均卿又奏到,泉下三尺,有石盆一個,石鯉魚一對,請萬歲立即下令開挖,明成祖當即下令往下探挖,挖到三尺,果然挖出。這時,明成祖不斷說道:「神了!神了!廖均卿非凡人,誠乃仙風道骨,喊山山應,喊水水止,真乃朕之奇遇也。」隨即下令賜廖均卿欽天監五品靈台博士官。

因環境變遷,沒有實測來去水數據,但看衛星地圖結合砂盤推算:先天辛水來,後天未水來,出水口正好在丙。

砂盤看水法,右水倒左出丙

長陵(成祖)癸山丁向   艮龍過峽,亥龍入首   滿天燕子飛翔,松林也長得特別好,說明幾百後還充滿生產,確是風水寶地。

  明長陵為十三陵之首,永樂皇帝和皇后徐氏的合葬墓。是永樂皇帝建北京皇宮(故宮)的第三年(公元1409年)自建的「壽宮」。陵園規模宏大,用料嚴格考究,施工精細,工程浩繁,營建時日曠久,僅地下宮殿就歷時四年。

     永樂皇帝—明成祖—朱棣,在位22年。朱棣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四子,明洪武三年封燕王,十三年就藩北平(今北京),建文四年奪得帝位,次年改元永樂。在位期間,他下令從南京遷都北京,締造了象徵中國封建皇權的紫禁城,同時下令纂修《永樂大典》、浚通大運河、派遣太監鄭和下西洋,在中國歷史上產生了重大影響,是中國一位頗有作為的皇帝。

     關於長陵的選址,也與朱棣對風水學的篤信有關。1408年,朱棣的皇后徐氏去世,他便派人到北京尋找陵地。據說,最先選在口外的屠家營,但因皇帝姓朱,「朱」與「豬」同音,豬家要進入屠家,一定會被宰殺,這叫「犯地諱」,不能用。接著,又選在昌平縣西南的羊山腳下,但後面有個「狼兒峪」,豬旁有「狼」,更是危險,也不能用。後來,又選上京西的「燕家台」,但「燕家」和「晏駕」是諧音(皇帝死了叫「晏駕」),不吉利,也不行。也有人選在京西的潭柘寺,那地方景色雖好,但山間深處,地方狹窄,沒有子孫發展的餘地。經過一二品高級官員帶著風水先生足足跑了兩年,終於找到了一個滿意的地方──昌平縣北10公里的天壽山(原名黃土山)。關於長陵,嘉靖皇帝曾讓"風水狀元"——廖文政實地點評過。廖文政評價曰:「長陵勢如萬馬自天而下,四山拱位,穴法天然,奪天下之正氣,為萬世之鴻基。」龍真穴的於此可見。

     長陵陵園平面布局為「前方後圓」形制。「前方」是三進深院落:第一進深院落大門為陵門,單檐歇山頂宮門式建築,門內明朝時東建有神廚,西建有神庫,神廚前有碑亭一座,神廚、神庫均毀於清朝中期,碑亭尚存;第二進深院落大門為祾恩門,據《太常續考》等文獻記載,天壽山諸陵陵殿名為「祾恩殿」,殿門名之為「祾恩門」,始於嘉靖十七年(1538年),是世宗朱厚熜親易佳名。其中,「祾」字取「祭而受福」之意,「恩」字取「罔極之恩」意,門內即祾恩殿,面闊九間進深五間,重檐廡殿頂。祾恩殿是供奉帝後神位和舉行祭祀活動的場所。長陵祾恩殿是明代帝王陵中唯一保存完整的帝王祭祀殿堂,殿內有60根金絲楠木柱,當中4根直徑在1米以上,是我國保存最好的楠木大殿,十分珍貴;第三進深院落大門為欞星門,門內有兩柱牌樓門和石几筵。「後圓」即指永樂帝的陵墓,它由寶城、寶山、方城、明樓組成。寶城狀如圓形城堡,寶城圍起來的土山為寶山,寶山下為玄宮。寶城正前方建方城,方城之上為重檐歇山頂明樓。明樓是每座陵墓的標誌,也是每座陵墓中軸線上的最高建築。原碑刻著朱棣原來的廟號「太宗」,後來世宗嘉靖七年(1528年)改太宗為成祖,但沒能換石碑,只是用木雕鑲在成祖的石碑上。明樓內立「聖號碑」碑首為「大明」,下刻「成祖文皇帝之陵」7個字。長陵陵園還轄有東、西井。東井在德陵饅頭山的南面,西井在定陵西北。「井」內葬有被賜死的殉葬宮妃。

穴山寶頂的放水口

王侃等風水術士們紛紛把自己的想法寫成奏本,呈送給永樂皇帝,只有廖均卿沒有呈上奏本。他想出個風頭,大家都退朝了,才上奏永樂皇帝說:「臣看黃土山形,就像一個銅鑼一樣。銅鑼敲在中間聲音才響亮,地下宮殿也應該定在銅鑼形地的中央才好。」

 初八日半夜子時,明成祖將幾位風水大師召到面前,說王侃、巫涯所定穴位不對,廖均卿所定穴位最好,當時賞賜了廖均卿金劍一把、銀鋤一張,讓他去點穴,隨及開挖了金井(就是埋棺材的穴位)。

銅鑼穴其實就是平貪結穴。貪狼作穴是乳頭。

   還有的古書記載,山東甯陽人王賢,曾夢到一位奇人,對他說:「讀我的書,你可以做大官,穿上紅袍;不讀我的書,只能當小官,穿綠袍。」後來,在道上他拾到一本書,就是看風水的書。他認真地讀,於是精通了風水術。後來卜選長陵,地方推薦了他,他因此參與了長陵卜吉。據傳,他見陵前有個小土丘,就對永樂皇帝說:「這個土丘應該去掉。否則,後代皇帝不是正宮(指皇后)所生。」說也奇怪,自英宗朱祁鎮開始,果然都不是皇后親生的。


推薦閱讀:

八字破六親研究
周六研易01:深入研究甲木選用法
【獨角獸】公司研究:哪些優質個股受到資金「青睞」
郭耀華研究二戰後新泛伊斯蘭主義的發展與挑戰(一)
詳批(c型)?八字研究精論??(二十五)

TAG:風水 | 圖解 | 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