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約前340年~約前278年),漢族,戰國時期楚國丹陽人,今湖北宜昌秭歸縣人,羋姓屈氏,名平,字原;又自雲名正則,字靈均。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後代。主張聯齊抗秦,提倡「美政」。 屈原是中國最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之一,也是我國已知最早的著名詩人和偉大的政治家。他創立了「楚辭」這種文體(也就是創立了「詞賦」這一文體),也開創了「香草美人」的傳統。《離騷》《九章》《九歌》 《天問》是屈原最主要的代表作。《離騷》是我國最長的抒情詩。後世所見屈原作品,皆出自西漢劉向輯集的《楚辭》。 屈原早年受楚懷王信任,任左徒、三閭大夫,常與懷王商議國事,參與法律的制定,主張章明法度,舉賢任能,改革政治,聯齊抗秦。同時主持外交事務。主張楚國與齊國聯合,共同抗衡秦國。在屈原努力下,楚國國力有所增強。但由於自身性格耿直加之他人讒言與排擠,屈原逐漸被楚懷王疏遠。前305年,屈原反對楚懷王與秦國訂立黃棘之盟,但是楚國還是徹底投入了秦的懷抱。使得屈原亦被楚懷王逐
出郢都,流落到漢北。屈原被逐出郢都,流放期間,屈原感到心中鬱悶,開始文學創作,在作品中洋溢著對楚地楚風的眷戀和為民報國的熱情。其作品文字華麗,想像奇特,比喻新奇,內涵深刻,成為中國文學的起源之一。前278年,秦國大將白起揮兵南下,攻破了郢都,屈原在絕望和悲憤之下懷抱大石投汨羅江而死。他死時大約六十二歲,正是農曆五月初五。
傳說屈原死後,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涌到汨羅江邊去憑弔屈原。漁夫們划起船隻,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有位漁夫拿出為屈原準備的飯糰、雞蛋等食物,「撲通、撲通」地丟進江里,說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人們見後紛紛仿效。一位老醫師則拿來一壇雄黃酒倒進江里,說是要葯暈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大夫。後來為怕飯糰為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展成棕子。以後,在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就有了划龍舟、吃粽子、喝雄黃酒的風俗;以此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1953年是屈原逝世2230周年,世界和平理事會通過決議確定屈原為當年紀念的世界四位文化名人之一。 長沙嶽麓山三閭大夫祠聯曰: 何處招魂,香草還生三戶地;
當年呵壁,湘流應識九歌心。 ——秦瀛題 (按:三戶地出自《史記》,指楚地,《招魂》、《九歌》都是屈原的作品,香草是屈原在《楚辭》中經常用來比喻賢臣的事物,「呵壁」出自王逸的《天問序》:「屈原放逐,憂心愁悴……因書其壁,呵而問之,以泄憤懣。」是指屈原在流放途中憂心憂慮,呵壁問天。這副對聯是長沙嶽麓山的三閭大夫祠中,悼念屈原的一副楹聯,用了很多典故雙關,是屈原悼聯中的上品。)
痛飲讀離騷,放開今古才子膽;
狂歌吊湘水,照見江潭漁父心。
湖南汨羅玉笥山屈子祠聯曰:
上官吏,彼何人,三戶僅存,忍使忠良殄瘁? 太史公,真知己,千秋定論,能教日月爭光。 ——李元度題(按:上官:姓氏,一說是官階,左徒在大夫之列,故與上官同位,《史記·屈原賈生列傳》「上官、大夫與之同列,爭寵,而心害其能。……因讒之……王怒而疏屈平。」說明上官進讒言誣陷屈原;三戶:三戶之家,《史記·項羽本紀》:「楚雖三戶,亡秦必楚。」太史公句:《史記·屈原列傳》中司馬遷論,「雖與日月爭光可也」。聯語對仗工穩,上聯以反問語氣出之,下聯以感嘆詞句應對;上聯抨擊上官大夫,下聯頌揚太史公司馬遷是屈原的知音,對屈原作出千秋定論。)
江上峰青,九歌遙和湘靈曲;
湖南草綠,三迭重招宋玉魂。
——李元度題
哀郢矢孤忠,三百篇中,獨宗變雅開新格;
懷沙沉此地,二千年後,唯有灘聲似舊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