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貨!一文了解「胰島素泵」院內設置及調整原則
Q:胰島素泵的工作原理是什麼?
正常生理狀態下,胰腺平均每 8-13 分鐘自動釋放胰島素,而胰島素的分泌又分成兩部分,一部分是為維持人體空腹血糖正常而分泌的胰島素,稱為基礎胰島素;另一部分則是為了降低餐後升高的血糖、維持餐後血糖正常而分泌的胰島素,稱為餐時或大劑量胰島素。
目前胰島素泵的兩種給藥方式分別是:「基礎量」和「餐前追加量」,而胰島素泵正是基於上述生理分泌模式進行設計的,其通過持續皮下輸注胰島素實現控制患者血糖的目的。
Q:和傳統的一天多次胰島素注射相比,胰島素泵治療的優勢有哪些?
減少胰島素吸收的變異;
平穩控制血糖,減少血糖波動;
體重增加較少;
注射方法簡便。
Q:院內泵設置與院外泵設置有何區別?
二者患者群體不同:院內以 2 型糖尿病患者為主,而院外以胰島功能絕對缺乏為主,如 1 型糖尿病、成人隱匿性免疫性糖尿病(LADA)、2 型糖尿病後期患者等。
日常生活行為不同:住院期間患者飲食和運動相對固定,而院外患者則尋求自由的進食和生活方式。
相關患教內容重點不同:院內調泵以患者掌握糖尿病基本知識和胰島素泵的操作為主,院外調泵則應過渡到培訓患者提高胰島素泵的使用技能為主。總體而言,院外泵設置的難度要高於院內泵設置。
Q:如何設置和調整胰島素泵的劑量?
胰島素泵的劑量調節主要分為如下三個步驟:1. 初始劑量設置;2. 基礎率設置;3. 血糖精細調節
初始劑量設置的主要原則
根據最新的國外胰島素泵調節原則,在給予初始劑量時,我們應同時考慮患者體重和起始胰島素注射劑量兩個因素。
沒有注射過胰島素的患者,可只考慮其體重及每公斤體重胰島素劑量的係數;已接受過胰島素治療的患者,則應該如下圖進行劑量的計算,最終劑量可綜合考慮兩方面劑量的平均數。
圖 1 為胰島素初始劑量設置表其係數選擇的標準與血糖水平高低、有無低血糖及胰島素抵抗程度有關。
圖 2 為係數選擇標準如果患者頻繁出現低血糖或血糖控制效果不穩定,醫生通常需要使用體重或既往劑量二者中較小值進行計算;
如果患者出現 HbA1c升高或正在考慮妊娠時,則使用體重或既往劑量值中較大的值進行計算;
另外需要特別說明的是:對於之前使用皮下注射胰島素,而現在換為使用胰島素泵的患者,要考慮到皮下殘留基礎胰島素對基礎率設置的影響,一般需要臨時減少基礎率設置,其之前使用的長效和中效胰島素的洗脫期分別為 24 小時和 18-20 小時。
基礎率的設置的主要原則
眾所周知,胰島素泵基礎率比率設置非常重要,它是實現血糖平穩和生活自由度的關鍵,良好的基礎率設置比大劑量降糖更有效率,其可謂有著四兩撥千斤之作用。
所以在設置過程中,應注意胰島素泵基礎輸注率和輸注時間段,應根據患者血糖波動情況及生活狀況進行設置。
比如,β細胞功能較好的患者,根據其β細胞功能有較強的自身緩衝能力特點,在設置胰島素泵時可用一段法,即 24 小時使用同樣的輸注量,當然這樣的患者僅用長效胰島素也可勝任,泵療法的優勢不明顯;
而β細胞功能差者,由於自身缺乏胰島緩衝能力,故可根據具體情況實行多段法。一般模擬正常人基礎胰島素分泌狀態,首選六段法,在此基礎上再進行精細調節。
血糖精細調整的主要原則
第一步:先看四前
即根據早餐前,午餐前,晚餐前和睡前血糖情況調整基礎率,與控制目標相比,高則增加基礎率,低則減少基礎率。
第二步:30 原則
在第一步基礎上細調基礎率,將四前與前一餐後相比,當血糖值升高超過 1.7 mmol/L 時則增加基礎率,降低超過 1.7 mmol/L 時則減少基礎率。
第三步:50 原則
這一步是細調大劑量。將患者血糖值同一餐前後對比,如果餐後血糖升高超過 2.8 mmol/L 則增加餐前大劑量,降低超過 2.8 mmol/L 則減少餐前大劑量。
需要特別注意的是:如果有低血糖發生,則先糾正低血糖。
Q:若患者需要切換成一天多次胰島素注射,有哪些注意事項?
需要考慮每段胰島素能夠覆蓋的範圍、作用高峰和持續時間;
選擇三短一長或者預混兩針的方案。若考慮使用預混兩針方案,則需患者自身具有胰島代償功能;
注意在規定時間段劑量的累加原則,即基礎率加大劑量即為該時間段內需要注射的胰島素總量;
還要注意,制定了初步方案後還要與之前使用胰島素泵的劑量及血糖控制情況進行對比,如果二者差別比較大,則需進行進一步地調整。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本文來自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內分泌科副主任醫師趙曉龍老師系列直播課程第一講。
預知更多精彩內容,掃下方二維碼關注「丁香智匯」回復「胰島素泵」,查看更多文章和直播回放。
推薦閱讀:
※在胰島素泵的使用過程中,胰島素劑量調整依據是什麼?
※風水戶型:房屋的缺角與凸角化煞與調整
※利吉避凶 2017年家居風水應當做何調整
※陽宅風水調整與化解(三)
※四大體式難度調整 | 水平不一的混合課堂要這樣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