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帖] 近體詩的押韻
鄰韻通押,無疑給我們寫近體詩用韻帶來很大的方便,但初學寫作還須具備有關韻部的一些基本常識。 首先是對《平水韻》的106個韻部,尤其30個平聲韻部,及每個韻部包括哪些常用字,有個大致的了解。 舊時學童學詩韻是和學對偶一起學的。學法很簡單-----背誦《笠翁對韻》(清李漁著)、《聲律啟蒙》(清車萬育著)、《訓蒙駢句》(明司守謙著)等韻對書。這些書以平聲30個韻部為綱,把作詩押韻常用的同一韻部的字,編成歌訣。譬如:在《一東》條目下有:"天對地,雨對風,大陸對長空。山花對海樹,赤日對蒼穹。雷隱隱,霧蒙蒙,日下對天中。風高秋月白,雨霽晚霞紅。牛女二星河左右,參商兩曜斗西東。十月邊塞颯颯寒霜驚戍旅,三冬江上浸浸朔雪冷漁翁。……"自小把這些背熟了,既懂得哪些詞兒可以相對,又記得風、空、穹、蒙、中、紅、東、翁等常用字屬東韻。現在要求像過去學童那樣背得滾瓜爛熟是很困難的,也不必要,但是,你要熟悉各韻部的常用字,讀這些書比讀《詩韻》有趣,因為後者如同辭典,讀起來枯燥無味,記不住,而且許多生僻字也用不著記。但是《詩韻》還是要購置一本的,以供查對。現在重印出版的《千家詩》,後面附有《笠翁對韻》,《聲律啟蒙》、《訓蒙駢句》也有重印出版的,有興趣,可以看看。 下面是《平水韻》30個平聲韻所包括的字數: 上平聲一東包括風、空、蟲、弓、東等174字二冬包括冬、鍾、松、龍、蛩等120字三江包括窗、江、缸、邦、逄等51字四支包括詩、兒、絲、鷥、縻等464字五微包括稀、飛、微、肥、衣等72字六魚包括虛、書、車、驢、魚等123字七虞包括珠、烏、鳧、須、朱等305字八齊包括溪、堤、雞、西、霓等133字九佳包括淮、崖、喈、鞋、諧等55字 十灰包括開、苔、台、萊、災等111字十一真包括真、麟、椿、人、秦等171字十二文包括文、軍、芬、薰、聞等97字十三元包括喧、源、暄、軒、魂等161字十四寒包括難、蟠、鸞、鞍、灘等123字十五刪包括攀、菅、顏、潺、刪等64字 下平聲一先包括天、川、田、弦、錢等235字二蕭包括驕、遙、謠、雕、消等183字三餚包括爻、蛟、蛸、哮、膠等107字 四豪包括刀、高、袍、醪、猱等110字五歌包括河、羅、歌、磨、荷等115字六麻包括麻、衙、鴉、茶、花等167字七陽包括長、香、王、塘、妝等270字八庚包括輕、聲、酲、生、行等190字九青包括青、燈、經、亭、星等90字十蒸包括升、鷹、冰、昆、燈等114字十一尤包括憂、游、牛、愁、頭等247字十二侵包括心、琴、砧、森、參等70字十三覃包括三、南、庵、藍、潭等96字 十四鹽包括嫌、蟾、尖、甜、簾等86字十五咸包括咸、緘、帆、喃、杉等41字上面每個韻部列出的五個字,不是韻書上排列的前五字,而是從《聲律啟蒙》上選摘出來的。這樣可以避開一些生僻字;同時可以選出一些同一韻部而古今讀音有差異的字。使讀者了解,有些字按普通話音讀,韻母完全一樣,卻不屬同一韻部;有些字按普通話音讀,韻母不一樣,卻屬同一韻部(吳、閩、粵等某些地方語中還保留些古音,可能屬同一韻部)。這告訴我們:學近體詩押韻,不能完全按普通話音、覺得差不多來押韻,不能靠查《新華字典》找同韻母的字來湊韻腳,而是要好好讀點韻書。詩寫完了,覺得押韻沒有把握,要查查韻書,看看是否合轍。 王力《漢語詩律學》根據這30個韻部各包括的字數多少,分為寬韻、中韻、窄韻、險韻四類: 1、寬韻: 包括四支、一先、七陽、八庚、十一尤、一東、十一真、七虞。作詩用這些韻,有較多的韻腳可供選擇。 2、中韻:包括十三元、十四寒、六魚、二蕭、十二侵、二冬、十灰、八齊、五歌、六麻、四豪。作詩用這些韻,有次多的韻腳可供選擇。 3、窄韻: 包括五微、十二文、十五刪、九青、十蒸、十三覃、十四鹽。作詩用這些韻,可供選擇的較少。 4、險韻: 包括包括三江、九佳、三餚、十五咸。作詩用這些韻,可供選擇的很少。上面所分寬窄,是按用韻從嚴的要求來說的。即無論絕句、律詩、排律,必須一韻到底,不許通押。古時和現在,都有些文人,故意用窄韻、險韻來作詩,以顯才華。對於我們初學的同志來說,知道這點常識就行了,無須深究。最重要的,是要弄明白哪些是鄰韻,哪些可以通押。所謂鄰韻,一般指詩韻排列次序相近而音又相似的兩韻,或兩韻以上,如上平聲的一東、二冬,四支、五微、八齊等,這些鄰韻可以通押;有些韻排列次序不相近,而音相似,如上平聲三江、下平聲七陽,上平九佳、下平聲六麻,也可以通押。這裡根據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詩韻.詩韻目錄》、《詩韻新編》及王力《漢語詩律學》,參照現代人作近體詩通押的情況,把可以通押的韻目試列如下: 1.一東二冬 2.三江七陽 3.四支五微八齊十灰(半)4.六魚七虞 5.九佳(半)十灰(半) 6.十一真十二文十三元(半) 7.十三元(半)十四寒十五刪一先 8.二蕭三餚四豪 9.五歌 10.九佳(半)六麻 11.八庚九青十蒸 12.十一尤 13.十二侵14.十三覃十四鹽十五咸 上面括弧中註明"半"的,表明該韻目一半與這(些)韻目通押,另一半與別的韻目通押。其實在前人和現代人詩詞中,6與11、13,7與14也常常通押。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詩韻新編》,在1978年修訂重印時,又將十八個韻部和十三轍相對照,指出哪些韻還可以通押,實際上只有十四個韻部,同上面所列鄰韻通押,稍有出入,大致相同。這本書無疑給初學舊體詩的人,帶來很大的方便。 作近體詩押韻很有講究,開始可先學簡單的,按《詩韻新編》的韻目押韻,以後再學複雜的,慢慢熟悉《平水韻》,逐漸按30個平聲韻目押韻,做到一韻到底,不用鄰韻,或者做襯韻詩。 古時有所謂"限韻",就是限定用某韻目的字做韻腳,或者固定某幾個字作韻腳。這種限韻詩主要是科考場的試帖詩;另外就是文人集雅作分韻詩、限韻詩等。科考早已進了歷史博物館;集雅做限韻詩也早已不時興了。但是"和詩"的遺風尚存---詩詞愛好者之間你來我往,一唱一和。和詩用韻有三種:一種是不用對方的原韻或原韻腳,如毛澤東的《七律 和柳亞子先生》、《七律 和郭沫若同志》,柳詩用寒韻,毛詩用陽韻,郭詩用餚、蕭、毫韻,毛詩用灰韻。第二種是用對方的韻腳,如毛澤東《浣溪沙 和柳亞子先生》,原作韻腳為"天"、"躚"、"園"、"闐"、"前",和作也用同樣的字依次作韻腳。第三種只用對方的同韻目中的字,如對方用東韻,和作也用東韻,可以全部不用對方韻腳字,也可以部分用,部分不用。如朱德《和毛澤東同志〈登廬山〉原韻》,毛詩的韻腳是"邊"、"旋"、"天"、"煙"、"田";朱詩的韻腳是"邊"、"旋"、"天"、"巔"、"前"。韻腳有兩個字不同,但都屬先韻。這種和詩用韻比第二種限制小些。後兩種都叫做"步韻"或"次韻"。 還有所謂"用韻",就是套用古人某首詩的韻腳作詩,實際上等於步韻和古人的詩。如聶紺弩1946年諷刺國民黨政府濫獵熊貓贈送美國,寫了首《吊熊貓》:"尤物人間何處尋,汶川四境柏森森。可憐弱土藏殊色,竟有強鄰慕好音。萬里和番天下計,一身報國女兒心。專機未發香先泯,頓使洋奴淚滿襟。"這首詩的韻腳全部套用杜甫《蜀相》一詩。如果步自己詩的原韻寫詩,叫作"疊韻";如果連疊幾次,就稱為"再疊"、"三疊"等。
下面講一講押韻要注意的幾個問題。前人作詩押韻有所謂八戒,這裡只把初學作詩時容易出毛病的幾點說說: 一是平仄混。初學詩的人往往用韻母相同而平仄各異的字押韻,尤其是現代語中讀平聲而古時讀入聲的字,如"石"、"國"、"激"、"昔"等字押韻。有的在不押韻的單句末尾用了平聲字,這都是不合撤的。辨四聲不但是學平仄的基礎,也是學押韻的基礎。 二是湊韻腳。就是在押韻的字眼上隨便拈一個押韻的字湊數,其意思與全詩毫不相干。這在順口溜、蓮花落和戲劇唱詞中是常見的,但如出現在格律詩中那就顯得俗氣了,並對錶情達意有妨礙。 三是出韻。有的人由於讀字發音不正確,或受方言影響,又不熟悉詩韻,作詩往往會出韻,例如有的方言中,"魔"、"謀"二字讀音差不多,可是它們在《平水韻》中分別屬五歌、十一尤,二者不通押;在《詩韻新編》中分別屬二波、十二侯,二者也不能通押。如果這兩個字在一首詩中同時作韻腳,那就出韻了,這也叫落韻。所以初學作詩時,凡叶韻用字,過去未見過先例的,須和韻書查對一下。 四是竄韻。有的人由於不知道異義、異音的同一漢字分屬不同的韻部,作詩就會竄韻。例如"分"字,若用在"新舊兩平分"句中,屬平聲十二文;若用在"你我有緣分"句中,則屬去聲十三問。所以作詩時,對押韻的字要好好辨認其字義和讀音。
五是倒韻。就是把一些習慣性搭配片語,前後顛倒過來遷就韻腳。例如:"花葩"、"嫩涼"、"崎嶇"等,不能為了押韻而把它顛倒過來,成為"葩花"、"涼嫩"、"嶇崎"。如果顛倒過來意思也講得通,對詩的表情達意沒有妨礙,不能算倒韻。如"明月"、"歸鳥"、"川流"、"堯舜"、"秦漢"等。 六是重韻、複韻。詩中出現過的韻字,再次出現,並用來作韻腳,叫做重韻。同義又同韻的字,如"芳"、"香"同屬陽韻,"憂"、"愁"同屬尤韻。這類字在同一首詩中作韻腳,叫做複韻。重韻和複韻在詩中出現,意思重複,顯得單調乏味,必須避免。 |
推薦閱讀:
※詩林學步(14押韻上)
※押韻六種格式
※Use experience for experiments to achieve expectation——英語押韻例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