亟待研究政黨變革的深層邏輯|政治觀

亟待研究政黨變革的深層邏輯

2012年11月05日11:17  人民論壇雜誌 評論

  周淑真

  世界各國執政黨興衰成敗之間存在著內在機理和普遍規律,中國共產黨作為當代世界最大的政黨,在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長期執政,必須重視和遵循這些規律

  2012年的中國和世界發生了很多事情。歐債危機——特別是希臘、西班牙等國債務危機使國家瀕臨破產,這是政黨政治「過度的民主」所造成的,政治選舉導致民主的「短視化」。而中國的社會矛盾激化等問題,是民主政治發展滯後所造成的,可以清楚地看到,當前中國民眾急切地盼望「肅貪、治亂、共富」,特別是「反腐敗」這桿大旗有巨大號召力。

  我們必須承認,辦好中國的事情關鍵在黨。在中國共產黨長期執政的歷史條件下,建設什麼樣的黨、怎樣建設黨、黨如何治國理政,始終是一個重大理論和實踐課題,新政治觀的核心始終是政黨政治理念的變革。

  適應變化與時俱進則強 拒絕變革停滯僵化則亡

  政黨的確立和發展是現代國家發展的一個重要條件。從近代世界發展來看,300多年來,世界各國政黨林林總總,生生死死不計其數。據2010年統計,目前全世界204個國家和地區中,除20多個君主制或政教合一的無政黨國家外,絕大多數國家和地區都存在著政黨,大大小小政黨共有6200多個。從各國歷史來看,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政黨的組織結構、意識形態、選民基礎或者階級基礎都處於發展變化之中。適應變化與時俱進則強,拒絕變革停滯僵化則亡,成為一條不可抗拒的規律。

  而在世界各國政黨政治發展過程中,「作為一種政治觀念、渴望和意識形態,民主幾乎贏得了現代意義上的普遍影響」。與民主相聯繫的原理、原則、態度和習慣建構的各種政治制度、規範、政治行為,構成政治民主的基本要素,它與專制相對立,是人類社會千百年來形成的政治文化遺產,成為普遍認可的價值觀念。「民主形式和機構」,如選舉、議會、內閣和總理是處理議事日程、作出政治決定最為方便的工具。民主的制度形態儘管不同,但為絕大多數國家的政黨所採納。民主作為一種政治形態,其核心始終是政治權力問題。

  世界各國執政黨興衰成敗之間存在著內在機理和普遍規律,中國共產黨作為當代世界最大的政黨,在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長期執政,必須重視和遵循這些規律。

  如不能實現自我轉型 改革將缺乏足夠的空間

  當然,當代中國的政黨政治有著自己獨特的形態。近代歷史發展使我國在政黨政治方面走上了與西方國家不同的發展道路,歷史賦予了中國共產黨執政地位,黨成為國家政治的中心力量,並對國家的內政外交、經濟文化和社會發展負有全面責任。

  西方國家的政黨以議會為主要舞台展開權力與利益的角逐和分配,不論哪個政黨執政,它所需要做的主要是運轉「國家機器」,而不是設計製造「國家機器」,任何執政黨的下台都無損於「國家機器」,甚至不影響「國家機器」的運轉。而我國卻不同,中國共產黨不但是現有「國家機器」的最初設計者、製造者,同時是運轉「國家機器」的操作者,也是「國家機器」的維護者,更是修繕者與改進者。黨不但肩負著政治領導職能,同時還執掌國家政權,對經濟發展、人民幸福、民族復興負總責。如果說其他國家執政黨承擔的是有限責任,中國共產黨則承擔著無限責任。

  回顧過去,黨在長期奮鬥中形成了自己政治、組織等方面的獨特優勢,這種優勢為改革開放成就的取得提供了制度保障,以快速的經濟增長和綜合國力的提升為標誌,鑄造了世界政黨史上偉大的豐碑。同時我們必須認識到,以暴力革命和武裝鬥爭奪取政權是革命黨的主要特徵,中國共產黨是世界政黨歷史上最成功的革命黨。革命黨在完成建立新國家政權的任務後,必然面臨著不斷轉型。因為政治邏輯常識告訴我們,革命黨成功之後,事實上成為這個國家唯一的執政黨,它不可能繼續以「革命黨」的姿態和「階級鬥爭」的方法從事建設。「文化大革命」十年動亂的沉痛教訓和「無產階級轉專政下繼續革命理論」,失去理性和價值支持的權力對社會造成的災難,從反面深刻說明了這個道理。雖然從新世紀以來,黨在思想理論上重視由革命黨到執政黨的轉型,認識到自己所處的歷史方位,但革命黨的思維模式和政黨理念或多或少依然影響著我們。對解釋社會現實缺乏說服力,精神建構方式脫離實際,社會矛盾的錯綜複雜與理論解釋的無力蒼白形成鮮明的對比。

  執政黨如何認識危機以及如何面對危機實現自我變革,已成為中國解決社會危機的關鍵。執政黨如不能實現自我轉型,則改革將缺乏足夠的空間;改革如缺乏足夠的空間,則會引起劇烈的社會震蕩。而社會的劇烈震蕩往往多以非理性的方式進行,屆時無論執政黨還是整個社會,都將付出巨大的代價,這是中國人民所不願看到的。因此以執政黨新的變革,促進中國民主政治發展,是現在中國應對危機、走出困境的唯一出路。今日中國的當務之急是認真研究政黨變革的深層邏輯,從思想理念到制度形式,逐漸增加民主的成分和含量,實現從革命性政黨向民主性政黨的變革。

  生來變革世界的政黨通過變革自身就能繼續引領時代

  政黨政治理念變革,是政黨面對已經並正在繼續發生的社會變化所造成的各種問題,在思想理論、組織結構、運行機制等方面主動或被動地作出的反應,是政黨在新的歷史環境中尋求繼續生存所進行的選擇。在這方面有過成功的經驗,在新的歷史條件下,作為全球最大的執政黨,中國共產黨新的變革應表現在:

  一是在思想觀念上從堅持「專政」轉向重視民主的價值。以人的尊嚴、人生價值為基礎的民主政治,包含平等、公義、理性、協商等原則的內涵,應體現在制度安排和政策主張上。執政黨應根據時代的發展和社會政治生態的變化調整自己,對已有的理論和原則依據進行全面分析和重新詮釋。

  二是在形象上以建立廉潔政治為目標,嚴懲貪腐。腐敗的「基本形式是政治權力與財富的交換」,權力不受監督必然產生腐敗,高度腐化的社會必然充滿憤懣和不安。改變腐敗嚴重的現狀,必須充分發揮現有制度的作用,使各項制度切實運轉起來,如各級人民代表大會的人大監督,各級政協和民主黨派的民主監督,執政黨內的監督、輿論監督,實現司法公正。必須徹底改變千方百計規避監督和把這些機構作為擺設的心理。在具體做法上,除嚴格執行現有預防和懲處腐敗案件的各種制度法規外,也應採用各國通行的政府官員的財產申報制度等預防腐敗的有效做法。30多年的改革開放事業,使整個國家和社會面貌有了根本性的改變,但腐敗不除,「攻守之勢異焉」。認清各種危機之間的關聯性和內在邏輯,讓權力切實得到監督,才能重新找到那些中下層民眾需求的精神動力。

  三是必須認識對自身組織進行改造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以更符合時代的組織結構和構成體系,以黨內民主的各項制度機制的實踐和創新,創造出活力健全的肌體。一個政黨的影響和能力不是總與黨員的人數成正比,蘇聯共產黨垮台就深刻說明了這一點。執政黨的組織建設應以權力結構得到改善為出發點,同時應重視黨員的權利與義務,使願意為黨的事業衝鋒陷陣的人的積極性和進取心得以發揮。而在制度機制上,要改變現在某些帶有「官本位」色彩的作法和規定。

  執政黨需要新的動力、思想和遠見,回應時代,以更開放、更加多元化的方式面對大眾,這是政黨政治理念變革的核心價值。這樣黨就能保持奮發有為的精神狀態,喚起改革攻堅的巨大勇氣。生來變革世界的政黨通過變革自身就能繼續引領時代。

  (作者為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博導)


推薦閱讀:

鄭志剛與劉強東的聯手,「藝術x科技」這是一場怎樣的商業變革?
在大變革時代尋找慈禧
【藝海拾珍】中國治玉工藝簡史(十) 清代治玉變革

TAG:政治 | 邏輯 | 變革 | 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