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基礎知識
05-31
第四屆第五屆課堂教學大賽光碟3折特價……2009年十大教育話題
□ 據文獻記載,我國有典有冊的歷史起於殷商時期。
□ 「若網在鋼,有條而不紊」、「予若觀火」,這些比喻出自《尚書》中的《盤庚》。 □ 《左傳》的記事止於魯哀公二十七年。 □ 將神話形象西王母改造為雍容文雅的女性形象的作品是《穆天子傳》。 □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出自《論語》中的《子罕》。 □ 戰國時期與儒家並稱為顯學的是墨家。 □ 提出「通天下者一氣」觀點的先秦思想家是孟子。 □ 下列人物中,曾遊學稷下的學者是荀子。 □ 晚周諸子中,對儒家經典傳授起過重要作用的人物是荀子。 □ 為古代議論文基本樣式奠定了基礎的是《荀子》。□ 被清人喻為「後世彈詞之祖」的作品是《成相》。
□ 據文獻記載,「楚辭」這一名稱最早出現在漢武帝時。 □ 「悲莫悲兮生別離,樂莫樂兮新相知」,出自於《九歌》。 □ 「目極千里兮傷春心,魂兮歸來哀江南」,出自屈原的《招魂》 □ 西漢作品《士不遇賦》的作者是董仲舒。 □ 指出「賦家之心,包括宇宙」說法的是司馬相如。 □ 揚雄指責漢武帝「游觀侈糜,窮妙極麗」的作品是《羽獵賦》。 □ 揚雄《太玄賦》屬於騷體賦。 □ 抒情小賦的先驅是《歸田賦》。 □ 與《服鳥賦》同屬一個作者的作品是《治安策》□ 認為當時局勢可謂「可為痛哭者一,可為流涕者二」的西漢政論文是《陳政事疏》(《治安策》)。
□ 西漢文景之際,被稱為「智囊」的是晁錯。 □ 被劉勰喻為「辭剛而義變,文移之首也」的西漢文章是《移書太常博士》。 □ 被明代張溥稱為「司馬遷、楊惲之徒」的兩漢之際的作家是馮衍。 □ 《遺黃瓊書》的作者是李固。 □ 司馬遷為繼父業被任作太史令,是在漢武帝元封三年。 □ 「貶天子,退諸侯,討大夫,以達王事而已矣」,這句話出自《史記》的《太史公自序》。 □ 《吳越春秋》的作者是趙曄。 □ 我國古代第一首有案可查的文人五言詩是班固《詠史》。 □ 下列作家中,不屬於「建安七子」的是楊修。□ 建安時期的重要作家,除了「三曹」、「七子」外,還有繆襲。
□ 魏晉時期,「改造文章的祖師」是指曹操。 □ 下列作品中,被後人喻為「詩史」的作品是《蒿里行》。 □ 後人以「筆姿輕俊,能轉能藏」評價曹丕的作品 □ 曹植詩歌中,被稱為「轆轤體」的作品是《贈白馬王彪》。 □ 被曹丕評為「體氣高妙」的作家是孔融。 □ 魏晉之際,開創我國五言古體抒情古詩體例的作家是阮籍。 □ 「興高而采烈」、「師心以譴論」,指的作家是嵇康。 □ 西晉「善為哀誄之文」的作家是潘岳。 □ 郭璞的代表作是《遊仙詩》。□ 劉宋時期山水詩的代表人物有謝靈運、顏延之和鮑照。
□ 「文章當從三易」提出者是沈約。 □ 宮體詩始於南朝梁代的蕭綱。 □ 「徐庾體」指的是宮體詩。 □ 「一洗《玉台》之陋,頓開沈宋之風」的南朝詩人是陰鏗。 □ 「雜花生樹,群鶯亂飛」,這兩句出自《與陳伯之書》。 □ 屬於駢體文的作品是《哀江南賦序》。 □ 《洛陽伽藍記》的作者是楊炫之。 □ 南朝各種民歌的代表作是《西洲曲》。 □ 藝術上代表南北朝小說最高水平的是《搜神記》。□ 「新亭對泣」的故事屬於軼事小說。
□ 魯迅說「記言則玄遠冷雋,記行則高簡瑰奇」指的是《世說新語》。 □ 「文變染乎世情,興廢系乎時序」,出自《文心雕龍》。 □ 「暗牖懸蛛網,空梁落燕泥」,這兩句詩的作者是薛道衡。 □ 隋朝有「斗酒學士」之稱的詩人是王績。 □ 初唐時有「秤量天下」之稱的詩人是上官婉兒。 2 文學基礎知識 □ 沈宋對文學發展的貢獻主要在律詩。 □ 為初唐「五律之冠」的詩人是杜審言。□ 陳子昂《感遇》詩所模仿的作家是阮籍。
□ 下列作品中,不屬於王維創作的是《宿建德江》。 □ 盛唐邊塞詩人最富於浪漫主義特色的是岑參。 □ 「子美之後,定當推為巨擘」的詩人是劉長卿。 □ 被稱作「五言長城」的詩人是劉長卿。 □ 被稱作「詩囚」的詩人是孟郊。 □ 「有如黃河魚,出膏以自煮」,指的是孟郊。 □ 提出「先立言而後體物」的古文家是劉禹錫。 □ 晚唐最有成就的駢文作家是李商隱。 □ 《唐風集》的作者是杜荀鶴。□ 《笠澤叢書》的作者是陸龜蒙。
□ 「唐三百年中,不愧直言敢諫者」,指的是劉賁。 □ 唐代通俗詩派的開創者是王梵志。 □ 詞濫觴於六朝,正式形成於中唐時期。 □ 「鴻漸於陸,夫征不復,婦孕不育」,這句歌謠見於《周易》。 □ 保存神話材料較多的古書有《山海經》、《楚辭》、《淮南子》。 □ 《詩經》「風、雅、頌」中,「風」的意思是樂調。 □ 《詩經》「風、雅、頌」中,「雅」的意思是夏。 □ 詩經中的頌讚詩有:《生民》、《公劉》、《緜》、《皇矣》、《大明》。 □ 詩經中的非敘事性頌讚詩有:《文王》、《思齊》、《文王有聲》、《假樂》、《卷阿》。 □ 詩經中的怨刺詩有:《民勞》、《桑柔》、《節南山》、《小弁》、《北山》。 □ 詩經中的婚戀詩有:《關雎》、《桃夭》、《木瓜》、《野有蔓草》。 □ 《尚書》重於記言,《春秋》重於記事。 □ 《春秋》的記事止於魯哀公十四年。 □ 《春秋》的編寫體例是編年體。 □ 《左傳》和《國語》的作者,司馬遷認為是左丘明。 □ 「艷而富」的是評價《左傳》的特點。 □ 《左傳》最突出的是民本思想。 □ 《左傳》辭令的特點是委婉巧妙。 □ 先軫這一人物出自《左傳》。 □ 《戰國策》的成書時代是西漢後期。 □ 《戰國策》的編寫體例是國別體。 □ 「辯麗橫肆」是評價《戰國策》的特點。 □ 《論語》是語錄體散文。 □ 今天見到的《論語》是在魯國《論語》的基礎上,參考齊國《論語》和古文《論語》而形成的,共有二十篇。 □ 墨家的主張有尚賢、尚同、非攻等。 □ 論證問題提出「三表法」的人是墨子。 □ 提出「知人論世」、「以意逆志」文學見解的思想家是孟子。 □ 先秦諸子散文中,成就最高的是《莊子》。 □ 莊子《逍遙遊》中的「聖人無名」中的「聖人」是用許由來舉例。 □ 標誌著先秦諸子散文慢慢成熟的著作是《荀子》。 □ 《荀子》的散文已經發展為完整而詳密的宏篇巨制,除《成相》外,其餘各篇都是獨立成篇的專題論文。 □ 「世異則世異」、「事異則備變」出自韓非《五蠹》。 □ 「聖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論世之事,因為之備」,這句話出自韓非《五蠹》。 □ 標誌著先秦諸子散文完全成熟的著作是《韓非子》。 □ 《呂氏春秋》是由呂不韋及其門客編著的。 □ 李斯作有《諫逐客書》、《論督責》、《獄中上書》。 □ 司馬遷和班固認為《離騷》篇名的含義是遭遇憂愁。 □ 王逸認為《離騷》篇名的含義是離別的憂愁。 □ 揚雄指出「童子雕蟲篆刻,壯夫不為也」的作品是《法言吾子》。 □ 除了《太玄賦》外,揚雄還有《逐貧賦》、《反離騷》。 □ 《答客難》的作者是東方朔。 □ 劉向奏議中最著名的是《諫營延陵過侈疏》。 □ 東漢論說文的代表是王充,其代表作是《論衡》。 □ 《史記》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包括「本紀」十二篇,「表」十篇,「書」八篇,「世家」三十篇,「列傳」七十篇。 □ 《漢書》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斷代史。 □ 《封禪儀記》的作者是馬第伯。 □ 「三曹」是指曹操、曹丕、曹植。 □ 「建安七子」包括孔融、陳琳、王粲、阮瑀、徐幹、應瑒、劉禎。 □ 鍾嶸稱曹操「曹公古直,頗有悲涼之句」,敖陶孫說:「魏武帝如幽燕老將,氣韻味沉雄」,概括了曹操詩歌沉雄、悲涼的詩風。 3 文學基礎知識 □ 建安文學的核心人物是曹操,以樂府古題寫時事,開創了樂府詩歌創作的新風。 □ 曹操擅長寫四言詩。 □ 曹丕的代表作是《燕歌行》,是現存完整的最早的一首七言詩。 □ 曹植是第一個大力寫五言詩的作家。 □ 鍾嶸《詩品》評價「言在耳目之內,情寄八荒之表、厥旨淵放,歸趣難求」的作品是阮籍《詠懷》。 □ 阮籍的論著代表作是《大人先生傳》。 □ 魏晉之際,曹操以外的另一位四言高手是嵇康,代表作是《贈兄秀才入軍》十八首。 □ 嵇康的論著有《太師箴》、《管蔡論》,最著名的是《與山巨源絕交書》。 □ 西晉初年的作家有傅玄、張華。 □ 太康時期的作家有三張(張載、張協、張亢)、二陸(陸機、陸雲)、兩潘(潘岳、潘尼)、一左(左思)。 □ 潘岳、陸機並稱為「潘陸」。 □ 「太康之英」是指陸機。 □ 西晉成就最高的詩人是左思,《詠史》八首是其代表作。 □ 「洛陽紙貴」指的是左思《三都賦》。 □ 劉琨的詩歌中,僅存的三首是《扶風歌》、《答盧諶》、《重贈盧諶》。 □ 郭璞的《遊仙詩》被劉勰喻為「挺拔而俊矣」,「景純艷逸,足冠中興」,被鍾嶸喻為「文體相輝,彪柄可玩」,「詞多慷慨,乖遠玄宗」,「乃是坎凜詠懷,非列仙之趣也」。 □ 東晉玄言詩的代表是孫綽、許詢。 □ 東晉成就最高的詩人是陶淵明。 □ 陶淵明的三篇辭賦是《閑情賦》、《感士不遇賦》、《歸去來兮辭》。 □ 陶淵明四十二歲告別官場,回到田園。 □ 《陶淵明集》八卷的編纂者是蕭統。 □ 劉宋時期山水詩的代表作家是謝靈運、顏延之和鮑照,世稱「元嘉三大家」。「元嘉之雄」是指謝靈運。 □ 「才秀人微」的作家是指鮑照,其風格是豪放俊逸。 □ 《四聲切韻》的作者是周顒。 □ 「文章當從三易」的提出者是沈約,其內容是「易見事」、「易識字」、「易誦讀」。 □ 提出「好詩圓美流轉如彈丸」創作主張的是謝朓。 □ 宮體詩的代表人物有:粱代的蕭綱、蕭繹、徐離和徐陵父子、瘐肩吾和瘐信父子;陳代的陳後主及其「狎客」江總、孔范等人。 □ 謝惠連的辭賦代表作是《雪賦》。謝庄的辭賦代表作是《月賦》。 □ 江淹的辭賦代表作是《別賦》、《恨賦》。 □ 蕭綱的辭賦代表作是《晚春賦》。蕭繹的辭賦代表作是《採蓮賦》、《蕩婦秋思賦》。 □ 北朝散文名著:顏之推《顏氏家訓》、酈道元《水經注》、楊炫之《洛陽伽藍記》。 □ 南朝樂府民歌主要保存在郭茂倩《樂府詩集》中,包括吳聲歌曲、神弦曲、西曲歌。 □ 北朝各種民歌的代表作是《木蘭詩》。 □ 《李寄斬蛇》屬於志怪小說。 □ 王嘉的《拾遺記》屬於志怪小說。 □ 《搜神記》屬於志怪小說。 □ 曹丕《典論論文》是我國最早的一篇文學批評專著,提出了「文以氣為主,氣之清濁有體,不可力強而致」的觀點。 □ 西晉時期,最有代表性的文學批評著作是陸機《文賦》。 □ 《詩品》所論的範圍主要是五言詩。 □ 主要生活在北朝,晚年才入隋的詩人是盧思道。 □ 隋唐之際,成就最高的詩人是王績。 □ 魏徵的代表作是《諫太宗十思疏》。 □ 上官儀的主要貢獻是律體詩的建立。 □ 「文章四友」是指李嶠、蘇味道、崔融、杜審言。 □ 「初唐四傑」的詩文,內容上有較大開闊。聞一多所評,是由宮廷詩走向市井,從台閣移至江山與塞漠。 □ 「吳中四士」是指賀知章、張旭、包融、張若虛。 □ 有「孤篇壓倒全唐」美譽的詩人是張若虛。 □ 王維詩的特點是「詩中有畫,畫中有詩」。 □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出自王維《使至塞上》。 □ 李白詩歌的特點是浪漫主義、清新自然。 □ 李白擅長的詩體是樂府體、歌行體、絕句、五律。 □ 典型化的描寫是杜甫詩歌特色。 □ 杜甫的詩歌眾體皆備,眾體皆佳。擅長新樂府和律詩。 □ 「元白詩派」,以白居易、元縝為代表。 □ 「韓孟詩派」,以韓愈、孟郊為代表。 □ 韋應物、柳宗元並稱為「韋柳」。 □ 韋應物、劉長卿並稱為「五言雙壁」。 □ 李賀也是苦吟詩人,他因愛寫「鬼詩」被戲稱「鬼才」,他的詩堪稱「騷之苗裔」。 □ 孟郊―詩囚、劉禹錫―詩豪、李賀―詩鬼、李白―詩仙、杜甫―詩聖。 □ 與白居易同時對樂府詩作出貢獻的還有李紳、元縝、張籍、王建。 □ 白居易的詩歌包括諷喻詩、閑適詩、感傷詩、雜律詩。 □ 白居易感傷詩的代表是《長恨歌》、《琵琶行》。 □ 元稹在《樂府古題序》中提倡用「即事名篇,無復依傍」方式創作新題樂府詩的杜甫。 □ 《遣悲懷三首》的作者是元稹。 □ 元稹的懷古詩中,最著名的是可與《長恨歌》並提的長詩《連昌宮詞》。 □ 「古文」作為一種文體的概念,是散文的革新運動。興起於武則天統治時期,陳子昂為其前驅;發展於安史之亂前後,蕭穎士、李華、獨孤及、元結等做出了重要努力;繁榮於貞元、元和年間,韓愈、柳宗元為其領袖;衰微於晚唐,杜牧、孫樵、羅隱等為餘響。 □ 韓愈提出了「惟陳言之務去」、「惟古於詞必己出」、「不蹈襲前人一言一句」的文學主張。 □ 《三戒》這部寓言的作者是柳宗元。 □ 杜牧的詩歌的風格是「豪俊爽逸,清麗明快」。 □ 李商隱師承極廣,包括:屈原、阮籍、杜甫、韓愈、李賀、六朝詩歌。 □ 李商隱的詩主要有關心現實、抒寫愛情兩類。 □ 擅寫愛情,以七言近體見長的晚唐詩人是李商隱。 □ 皮日休散文的代表作是《鹿門隱書》。 □ 羅隱散文的代表作是《讒書》。 □ 唐傳奇中,反映愛情的有《任氏傳》、《柳毅傳》、《李娃傳》、《霍小玉傳》、《鶯鶯傳》。 □ 唐傳奇中,反映豪情俠義的有《虯髯客傳》、《紅線傳》、《無雙傳》、《聶隱娘》、《崑崙奴》。 □ 在歷史題材的唐傳奇中,比較有名的是陳鴻的《長恨歌傳》和《東城父老》。 □ 中唐以後,填過詞的作家有:韋應物、戴叔倫、張志和、王建、白居易、劉禹錫。 □ 中國文學史上第一個以詞名家的人,為唐代詞人之冠的是溫庭筠。 □ 韋莊詞與溫庭筠齊名,並稱「溫韋」。 □ 《秦婦吟》的作者是韋莊。 □ 南唐詞的主要代表人物是馮延巳和李璟、李煜父子。 □ 李璟的代表作是《攤破浣溪沙》。 □ 李煜的代表作有《望% 4 回復:文學基礎知識 古文史一的串講 第一編 先秦文學 1.《呂氏春秋·古樂篇》所載的葛天氏之樂,不但有歌八闋,而且還有舞姿。P16 2.古代神話材料散見於古書當中,保存材料較多的有《山海經》、《楚辭》、《淮南子》等。P21 3.*《詩經》的思想內容。P34-50(多出知識點) 4.名詞解釋:賦、比、興。P52 ①賦:「賦者,敷陳其事而直言之也」。賦從本質上講就是直接描繪,直接抒情,直接鋪敘。在《詩經》中使用賦法較多的是雅、頌。 ②比:「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即比喻,使被說明的事物更生動、具體、形象的表現出來,給人以鮮明深刻的印象。 ③興:「興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辭也」。即借句起興。《詩經》中大多數詩是借「外物」來起興,所借之「物」與所詠之辭或無聯繫,或有聯繫,有的甚至起到比的作用。 5.我國有著悠久的史官文化傳統,早在殷商時代,朝廷就有了記載史事、掌管典籍的人員,甲骨文中稱為「史」、「尹」、「作冊」等。《尚書·多士》中說:「唯殷先人、有冊有典。」這些「冊」與「典」即是記錄下來的各類歷史資料。P57 6.*《尚書》是我國最早的歷史散文集。《尚書》即上古之書,是一部古代歷史文獻彙編,相傳戰國時有百篇,但已經亡佚大半,漢初經師傳授的《尚書》用漢代通行的隸書記錄下來,稱作今文《尚書》,共28篇,包括虞、夏、商、周之書。P57 7.*《春秋》本是當時各國史書的通稱,現在所見到的《春秋》是一部魯國的編年史,相傳孔子加以修訂,後被儒家當作經書。《春秋》按年代順序記載了春秋時期的重大事件,上起魯隱公元年,下至魯哀公14年,共242年的史事。P60 8.*《國語》是一部按國別記載的史書,大約成書於戰國初年,是戰國早期人根據所掌握的各國史料所編訂,以記言為主。P60 9.《左傳》原名《左氏春秋》,思想是民本思想。 10.《左傳》的藝術特點。P67-73(重點掌握) ①精彩細密的敘事。②個性鮮明的人物。③微妙巧妙的辭令。 11.《左傳》中辭令的特點。P71-73 辭令指《左傳》中的人物在公開場合互相應對的話,大部分是外交場合,也有禮節性、儀式性的公開場合,是貴族之間的對話。 ①《左傳》辭令的基本特點是委婉巧妙、典雅從容。 春秋時期,貴族文化高度發達,社會盛行重禮尚文的風氣,大夫進諫,行人應對,都講究辭令之美。因此人們在外交場合應對中就表現出溫文爾雅的風度,表現出貴族的文化修養。(試舉例說明) ②在論辯方式上,《左傳》中的辭令往往原引典章,依理而論,用道義的力量使人折服。 春秋時期,在正是場合,禮仍是規範人們行為和國家關係的公認準則,違禮失信就會冒天下之大不韙。因此當時貴族之間、國家之間講話都是以禮作為依據。(與《戰國策》完全不同) ③有些辭令直率有力,以鞭辟入理的分析見長,如《燭之武退秦師》。 12.*《戰國策》是一部戰國時期的史料彙編。西漢後期的劉向校理群書,加以整理,去其重複,得33篇,按國別分為東周、西周、秦、齊、楚、趙、魏、韓、宋、衛、中山12國策,定名為《戰國策》。P73 13.《戰國策》辭令的特點。P77-81(由於時代的不同,與《左傳》有所不同) ①遊說辭令是《戰國策》中最引人注目的內容,這些說辭縱橫馳騁,辨麗恣肆而又淺顯生動,富於形象性。為了打動人心,往往無所顧忌的分析形勢,指陳利害,甚至不惜張大其辭,危言聳聽。 ②在語言方面,《戰國策》的辭令詞藻富麗,準確傳神,句式錯綜變化,造成淋漓酣暢的氣勢和鏗鏘有力的節奏。 ③擅長運用比喻和寓言。 14.《戰國策》中有許多的寓言故事:畫蛇添足、鷸蚌相爭、狐假虎威、驥服鹽車、南轅北轍等。P79 15.諸子散文出現於戰國時代,諸子百家包括儒家、墨家、道家、陰陽家、法家、名家、縱橫家、農家、雜家、小說家等眾多的學派,其中縱橫家的《戰國策》,儒家的《論語》、《孟子》、《荀子》,墨家的《墨子》,道家的《老子》、《莊子》,法家的《韓非子》是最有代表性的作品。P85 5 回復:文學基礎知識 16.《論語》是一部記載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書,是語錄體散文集。今日流傳下來的《論語》是在魯《論語》的基礎上,參考齊《論語》和古文《論語》而形成的,共20篇。P87 17.孔子之後,與儒家學派相抗衡,在當時並稱為「顯學」的,是墨翟創立的墨家學派。P91 18.*《墨子》的基本思想主張:墨子自稱奉行大禹之遺教,為推行主張奔走辛勞,日夜不休。針對當時社會弊端,主張尚賢、尚同、兼愛、非攻等,並以實際行動反對攻戰。P92 19.孟子提出「吾善養吾浩然之氣」,是關於道德修養的觀點。所謂浩然之氣,通過「義」的積累而養成,它「至大而鋼」,「充塞於天地之間」,表現為崇高的無所畏懼的精神境界和心理狀態。P99-100(名詞解釋) 20.《孟子》的文章表現出高超的論辯藝術。P100-101(重點,簡答) ①在論辯中,孟子善於抓住對方心理,因勢利導,誘其就範。 ②在對話中,孟子始終掌握主動,使對方在不知不覺中接受自己的宣講。 ③通過設問,是對方暴露理論弱點,當找到突破口後,再發動猛烈反擊。 ④正面議論能夠圍繞中心觀點,嚴謹細密的展開論述,層層分析比較,步步深入,首尾相應,雖未獨立成篇,但已具備完整嚴密的論說文的雛形。 21.*《莊子》是諸子散文中成就最高的。 22.《莊子》提出了「通天下者一氣」,認為時間萬物都由氣的聚散變化而形成,就連人的生死也不例外。這種觀點是唯物主義的,在當時有代表性。P107 23.《莊子》的藝術成就。P109-116 ①哲理與詩意的交融。②異彩紛呈的寓言故事。③意出塵外的想像。④汪洋自恣的文章形式。 24.《莊子》散文中的哲理與詩意的交融。P109-110(重點掌握,簡答) ①莊子所追求的「逍遙遊」的境界本身就帶有藝術的特點,富於藝術魅力,可以說逍遙的境界就是藝術的境界。 ②莊子以藝術的態度體味人生,善於從生活中發現詩意。 ③《莊子》一書帶有強烈的抒情性。 25.*《荀子》是荀況的作品集,共32篇,由漢代劉向編定,原稱為《孫卿書》或《孫卿子》,經過唐代楊倞的訂正注釋,定名為《荀子》。P117 26.*《韓非子》是韓非個人的作品集,共55篇。P121 27.*戰國末期,出現了一部呂不韋及其門客集體編著的作品集《呂氏春秋》,成於眾人之手,融匯百家之說,被《漢書·藝文志》列入雜家。《呂氏春秋》思想上兼收並蓄,但仍以道家黃老學派的觀點為主流,書中非常強調統一的思想,是在全國統一前夜出現的一部帶有總結性的著作。全書共26卷,160篇,分為「12紀」、「8覽」、「6論」三部分。P125 28.《荀子》的散文已經發展為完整而詳密的鴻篇巨製,除了《成相》以下的8篇,其餘各篇都是獨立成篇的專題論文。《荀子》的這些文章奠定了我國古代議論文的基本樣式。P118-119 29.荀子有《成相》和《賦篇》兩篇韻文,清代盧文弨稱《成相》是「後世彈詞之祖」。P120 30.韓非是先秦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主張「世異則事異」、「事異則備變」、「聖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論世之事,因為之備。」P121 31.李斯的作品有《諫逐客書》、《論督責》、《獄中上書》。P126-127 32.楚辭名稱的由來。P130 「楚辭」是戰國後期楚國屈原等人創作的詩歌,是當時產生的一種富有南方地方特色的新詩體。楚辭這一名詞,據《史記·酷吏列傳》記載在漢武帝時就有,楚辭以單篇形式流傳,時間可能更早,直到西漢末年,劉向輯錄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散篇的「楚辭」才被編輯成書,定名為《楚辭》。從此「楚辭」稱為一部詩歌總集的名稱。 33.屈原的作品:《離騷》、《九歌》(11篇)、《九章》(9篇)、《天問》、《招魂》,共23篇。P133-134 34.屈原作品的藝術成就。P150-160(結合具體作品《離騷》加以分析) ①屈原的作品成功的塑造了一個純潔高大的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②屈原的作品具有濃郁的悲劇色彩和強烈的抒情性。 ③屈原作品最感人的因素是它的浪漫主義精神,善於把神話傳說與自己的思想感情結合起來。 6 回復:文學基礎知識 ④屈原的詩歌繼承和發展了《詩經》賦比興的表現手法,獨具特色。 ⑤在文學形式和詩歌語言的運用上極富開創性,創立了楚辭體,即騷體。運用長短不齊的句式,不分章,不限詩歌的長度,語言上大量運用楚地的方言。 35.《九歌》P136(名詞解釋) 《九歌》本是古代一首樂歌名,據《山海經·大荒西經》記載,是夏啟從天上頭來的,《楚辭》中的《九歌》並非指9篇歌曲,而是沿用了古《九歌》的名稱。 《九歌》是屈原在楚國民間祭神樂歌的基礎上加工創作而成的祭歌,共包括《東皇太一》、《雲中君》、《湘君》、《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東君》、《河伯》、《山鬼》、《國殤》、《理魂》等11篇。其中大部分作品是屈原在頃襄王時代被放逐到江南後創作的。 36.屈原之後的先秦楚辭作家還有宋玉、景差、唐勒三位。P163-168 ①署名宋玉作品現存13篇,《招魂》(應為屈原作品)《九辨》(後人沒有疑問、確信的作品)、《風賦》、《高唐賦》、《神女賦》、《登徒子好色賦》、《對楚王問》、《笛賦》、《大言賦》、《小言賦》、《諷賦》、《釣賦》、《舞賦》。 ②景差無作品流傳。 ③唐勒沒有完整作品於世。 第二編 漢代文學 37.漢代辭賦分為兩類。P188-190 ①騷體賦:與屈原一脈相承,都是抒情言志,自鳴「懷才不遇」的不平。 首倡者賈誼,作品有《吊屈原賦》、《服鳥賦》。董仲舒的《士不遇賦》。司馬遷的《悲士不遇賦》。馮衍的《幽通賦》。張衡的《歸田賦》。趙壹的《刺世疾邪賦》。 除上述作家,還有東方朔、劉向、劉歆、王褒、揚雄等。 ②散體大賦:除了師承屈原、宋玉外,還師承《詩經》的「雅」「頌」與戰國時期的縱橫有說之風。 具有代表性的有枚乘的《七發》,司馬相如的《子虛賦》和《上林賦》,揚雄的《長楊賦》和《羽獵賦》,班固的《兩都賦》,張衡的《兩京賦》。 38.名詞解釋:散體大賦。P190-191 除了師承屈原、宋玉外,還師承《詩經》的「雅」「頌」與戰國時期的縱橫有說之風。 ①賦家的作品是從戰國時期的縱橫學說發展來的,其文風與先秦諸子很有關係。 ②從形式上說,這類作品都篇賦巨大,文字鋪排堆砌,作者描寫任何一種場面都往往象是在構築一個立體的大沙盤,而且都假設上兩個或三個人,讓他們各自代表一方,互相攻駁辨難。 ③代表作家和作品包括:枚乘的《七發》,司馬相如的《子虛賦》和《上林賦》,揚雄的《長楊賦》和《羽獵賦》,班固的《兩都賦》,張衡的《兩京賦》。 39.枚乘的《七發》是漢賦發展史上一篇帶有轉折性的作品,顯著特點是誇張鋪敘。P193 40.*司馬相如的作品有《子虛賦》、《上林賦》、《大人賦》、《哀二世賦》、《諭巴蜀檄》、《難蜀父老》、《諫獵疏》、《封禪文》等。P194-196 41.司馬相如的賦的藝術特點。P195(簡答) ①結構宏偉,富麗堂皇。 ②講究繪聲繪形,有聲有色,。 ③極大的利用了中國方塊字在字形構造上的突出特點,在文章的字形排列上給閱讀者以強烈的視覺刺激。 42.揚雄的代表作包括《廿泉賦》、《羽獵賦》、《長楊賦》,騷體的《太玄賦》、《逐貧賦》、《反離騷》。P199-200 43.「童子雕蟲篆刻」「壯夫不為也」出自揚雄的《法官·吾子》。P200 44.張衡作品有《二京賦》和《歸田賦》。《歸田賦》與西漢初期的騷體賦一脈相承,是魏晉以後大行於世的所謂「抒情小賦」的先驅。P203-204 45.《史記》原名《太史公書》,共130篇,52萬字,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記事上起軒轅黃帝,下迄漢武帝太初年間,分本紀、世家、列傳、書、表五個部分。P246 46.《史記》的藝術成就。P258-267 ①《史記》為我們展現了一道豐富多彩的悲劇英雄人物畫廊。②強烈的抒情色彩。 47.名詞解釋:互見法P263-264 互見法是《史記》在寫作中處理材料、安排篇章的方法。為了保持人物形象的統一性,同時又能忠於史實,常常把一些不宜在本傳寫的材料安排到別的篇章中去。由於這種方法的自覺運用,使《史記》中人物形象的個性特徵更加鮮明。 7 回復:文學基礎知識 48.《史記》的人物塑造。P258-264(結合作品論述) 司馬遷筆下的人物都性格鮮明,同時也體現了作者理想。 ①注意細節刻畫,極力描摹人物的神情口吻。 ②善於通過矛盾衝突集中、尖銳的場面來表現人物。 ③善於通過渲染氣氛來烘託人物,增強故事的感染力。 ④特別注意人物形象的統一性。 49.《史記》的抒情色彩。P264-267(結合作品論述) 魯迅先生曾盛讚《史記》是「無韻之《離騷》」。 ①文章從始至終都帶有一種強烈的主觀色彩,這是《史記》文章充滿激情的最重要的原因。 ②有的作品通篇象一首抒情詩,如《伯夷列傳》、《屈原賈生列傳》就是這類篇章的代表。 ③有些作品有一個或幾個抒情段落,特意引入一些歌謠諺語,特別是讓作品人物「自己」即景作歌,突出的增強了文章的抒情性。 ④文章夾敘夾議,議論往往帶有強烈的抒情色彩。 ⑤語言總體風格是樸拙、渾厚、氣勢沉雄、雄深雅健。 50.《漢書》是我國第一部記傳體斷代史,分為12篇紀、8篇表、10篇志、70篇傳,共100篇,80來萬字。記事上起漢高祖元年,下至王莽地皇4年,共229年歷史。今天所見到的《漢書》是由班固、馬融、馬續、班昭陸續完成的。P275 51.班固的作品除《漢書》以外,還有散體賦《兩都賦》、騷體賦《幽通賦》、散文《答賓戲》、五言詩《詠史》,後人輯有《班蘭台集》。P274 52.*東漢趙曄的《吳越春秋》共分10篇,材料主要來自《左傳》、《國語》和《史記》,標誌著史傳文學向歷史小說發展的一種新趨勢。P288-291 53.*蔡邕的《蔡中朗集》中有碑銘誄文37篇,最有名的是為當時太學生領袖郭泰所作的《郭林宗碑》。P291 54.*東漢敘事散文包括一篇遊記《封禪儀記》,作者馬第伯。P292-293 55.樂府本來是音樂機關的名稱,正式成立於西漢武帝時期。由音樂機關保存下來的作品,後來被稱為樂府詩。在這些作品中有一部分是從民間收集而來的,被稱為樂府民歌,流傳下來的約有60來篇,主要保存在宋代郭茂倩所編的《樂府詩集》中。P296-297 56.漢樂府民歌的藝術成就。P302-305(簡答) ①生動的故事性。 漢樂府民歌特別注意故事的生動性,注意情節場面的描寫,如《孔雀東南飛》講述了劉蘭芝與焦仲卿的婚姻悲劇。 ②鮮明的人物形象。 漢樂府民歌中刻畫人物的手法多種多樣,有些是具有開創性的。如《陌上桑》誇張的描寫了各種人見到羅敷的不同情態,以客觀的效果突出羅敷的美麗。 ③句式自由,變化多樣。 漢樂府民歌中相當多的是雜言體和五言體,如四言體的《公無渡河》和《善哉行》,雜言的《戰城南》和《東門行》,五言體的《陌上桑》、《十五從軍行》、《孔雀東南飛》等,這些都直接影響了後來出現的四言樂府、雜言詩歌,推動了文人五言詩的發展,為建安時期五言詩歌的繁榮奠定了基礎。 ④語言樸實凝練,善於敘事言情。 漢樂府民歌基本採用口語,樸實自然,無人為雕飾。 57.*楚歌主要作品有:項羽的「力拔山兮氣蓋世」。漢高祖劉邦「大風氣兮雲飛揚」。的漢武帝劉徹的《秋風辭》、《瓠子歌》。梁鴻的《五噫歌》。張衡的《四愁詩》。P312-316 58.班固寫的《詠史》是我國古代第一首有案可查的文人無言詩。P317 59.《古詩十九首》最早見於《昭明文選》。蕭統為編選詩文集而收集東漢末年的五言詩,將一些內容風格相近,但都失去題目的無名氏作家的作品編輯成冊,叫做《古詩十九首》。現在看起來,這些作者 大概都是東漢末年的失意文人。《古詩十九首》的出現,標誌著五言詩時代的開始。P317 60.《古詩十九首》的藝術性很高,鍾嶸說它「文溫以麗,意悲而遠,驚心動魄,可謂幾乎一字千金。」劉勰評論說「觀其結體散文,直而不野;婉轉附物,惆悵切情,實五言之冠冕也。」P320-321 8 回復:文學基礎知識 古代文學史之隋唐一、隋和初唐: 隋和初唐文學的基本特徵是追求詞彩華美的形式主義文風和比較注重社會內容,思想感情的健康文風的激烈鬥爭 1、隋: (1)隋朝文風: 在隋文帝時,隨著政治的轉機,文學也出現了新的轉機。但是隨著隋煬帝登基,政治的腐敗,文學有陷入惡運。 秦梁文風又大肆泛濫。 (2)隋朝著名作家王績: 隋末唐初著名作家,其詩文主要內容:飲酒,田獵,游山,郊遊,賞心於田園風光,流連於閑適生活,抒發陶然自樂的性情, 暗喻對動亂社會的不滿。其風格也迥別於齊梁,感情真實自然,語言純樸無華。 2、初唐: (1)、初唐時期的政治背景和由政治引發的文學基本情況: 初唐時期的政治出於蓬勃上升期,統治者充滿自信,因而文風較松。這一時期很多作家都敢於面對現實,正視黑暗,揭露時 弊,諷刺權貴,抨擊腐敗。 (2)、初唐的文風: 唐初在這兩種文風的鬥爭中,真切健康,清新質樸的文風取得了最後勝利。 (3)、唐太宗和初唐的宮廷詩人: <1>、初唐的宮廷詩人以箴規,娛樂為詩歌的主要內容。其主要成就在於發展聲律學,使律詩走向定型。 <2>、沈全期:和宋之問並稱為沈宋。其主要成就在於,使律詩走向定型。 (4)、初唐四傑: <1>、初唐四傑是指:共同活躍在七世紀下半期的人物,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 <2>、貢獻:他們身上也體現著沿襲與變革六朝文風的兩種傾向,但與宮廷詩人不同的是,他們力求創新的精神與成就更強 大。在聲律,章法,藻飾方面雖不擺脫齊梁文風,但在氣骨,內容方面已大大超出齊梁。 <3>、文章的主要內容:邊塞詩、送別詩(王勃的《杜少府之任蜀洲》)、寫景詠物、諷刺。 (5)、陳子昂和其他詩人: <1>、陳子昂:陳子昂唐朝著名詩人。以《感遇》38首,和《登幽州台歌》為其代表作。陳子昂在革除六朝與鳳,確立盛唐之 音的過程中,起這比四傑更重要的作用,在文學史上有很高的地位。原因是:1、他比四傑更明確的批判了齊梁之風,為唐代 文學的發展指明了方向;2、在陳子昂的詩歌中少了幾分歌功頌德,多了幾分感慨社會人生,抒發個人情志的文章。 <2>、吳中四士:張若虛(《春江花月夜》),賀之章,張旭,包融。二、盛唐文學 (一)、盛唐山水田園詩派: 1、田園詩:中國歷史上頭一位田園詩人是陶淵明。 2、山水詩:山水詩興起於南朝。 3、盛唐山水田園詩派的成就: (1)、將山水與田園二者結合的更加緊密了,把田園的情趣和欣賞山水的優美加以融合,豐富了意境。 (2)、保留了陶淵明的純樸而更趨於優美,摒棄了謝靈運等人的艱澀和玄言的尾巴而更趨於清新。 4、主要詩人: (1)、王維: 王維世稱王右丞。他的詩歌成就最高的當數山水詩,這類詩風格多樣,而基調詩自然優美,清雅沖淡,「詩中有畫,畫中有 詩」是其詩歌的特點。王維的詩歌,不但多優美製作,而且也不乏壯美之篇,特別是與邊塞詩相結合,表現關塞風光 時,尤多次調。《終南山》、《漢江臨泛》。 (2)、孟浩然: 孟浩然的山水詩不僅作於鹿門隱居時,也作於漫遊中。這時他或求仕之心方切,或求仕失敗後非常痛苦,因而詩風也不再是一 味的優遊平坦,而是充滿強烈的矛盾心情。《望洞庭湖贈張丞相》(二)、盛唐邊桑? 1、岑參: 和所有的邊塞詩人一樣,岑參的邊塞詩表現了從軍表達了建功立業的雄心壯志,體現了盛唐詩人朝氣蓬勃、不畏艱苦、勇 往直前的健康心態。同時他的邊塞時還詳盡地描寫了軍旅生活,寫出了將士們的雄心壯志,也道出了他們的悲哀不平,既有對 火熱生活的歌頌,也有對恐怖遭遇的描寫,為讀者提供了富有傳奇色彩的新鮮內容。 岑參的邊塞詩最有特色的內容是對邊塞風光、邊地風俗的描寫,充滿了新鮮的異域情調和浪漫的傳奇色彩。酷熱嚴寒,火山 9 回復:文學基礎知識 黃雲,狂風大雪,莽莽平沙等都一一被他寫入詩中。 岑參的邊塞詩以壯麗恣肆的浪漫主義為主要特色,因而形式以自由的歌行體,尤其是善於表達更豐富思想感情的七言歌行體 最為擅長。 2、高適: 高適邊塞詩的最大特色和最高成就在於思想深刻,觸及到深層次的社會內容,現實意義比岑參詩歌強烈。他對下層士兵的思 想有更多的了解和同情,既歌頌了他們的勇敢精神,更體恤他們參獲得艱苦以及久戍不歸,有家難回的遭遇。更可貴的是他還 能通過對比,揭露將士之間苦樂懸殊的不平待遇,指出這是造成邊戰失利的重要原因。《燕歌行》。3、王昌齡: 《出賽》: 《出賽》歷來被公認為唐人七絕的壓卷之作。前兩句從無限悠久廣闊的時空著筆,道出了戍邊的悲劇,令人沉思。後兩句表 面揚古,實則諷今,意義也相當深刻。能把如此重大的題材和豐富的內涵,一氣呵成的壓縮在形象生動的18個字內,無任何直 露的痕迹,實屬不易。(三)、李白: 1、李白的創作時期: (1)、第一時期:居家讀書時期。 (2)、第二時期:為以安陸為中心的漫遊時期。 (3)、第三時期:供奉翰林時期。 (4)、第四時期:為以梁園東魯為中心再度漫遊時期。 (5)、第五時期:為安史之亂流落江南時期。 2、李白詩歌的思想內容: (1)、表現自己建功立業、奮發向上的雄心和懷才不遇、倍受壓抑的苦悶,抒發了知識分子的正義感、事業感、自信力和以 天下為己任的胸懷,揭示了這種理想在黑暗社會中必然破滅的悲劇,反映了他們對統治階級的失望與不滿。《行路難》 (2)、抒發了對理想生活的追求、歌頌。 (3)、宣揚對崇高人性以及人權的嚮往。《夢遊天姥吟留別》 3、李白詩歌的藝術成就: 浪漫主義是李白詩歌最突出、成就最高的特點。李白繼承了屈原浪漫主義傳統,並把這一風格推向了最高峰。這一特點體 現在李白各類作品中,即使在受到挫折時,其感情色彩也是悲憤中仍有昂揚。《將進酒》 (四)、杜甫: 杜甫在詩歌史上被人們稱之為「詩史」 杜甫的創作時期.htm杜甫詩歌的特點:沉鬱頓挫.htm(1)、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htm(2)、兵車行、石壕吏、新婚別.htm三、中唐文學: (一)、概說: 憂國傷時的憂患意識成為文學的基調。代替中唐詩昂揚奮發的進取精神。氣魄和氣象雖然不像盛唐那樣恢弘,但冷峻深刻卻獨 具特色。 (二)、李賀: 李賀詩歌的具體表現: 1、構思奇特,想像奇特,往往超出常人的智力和自然時空局限,充滿神秘色彩。 2、意象奇特,選材奇特,往往不取常情常景,而取光怪陸離以至荒誕不經的意象。 3、語言修辭奇特,經常選擇感情強烈或新生拗折的字眼,使用比較特殊的修辭手法,如通感。 (三)、白居易: 1、白居易在編定自己的詩集時,將詩歌分成四類:諷喻,閑適,感傷,雜律。 (1)、諷喻: 《買花》諷刺在統治階級帶動下,整個社會風氣都隨之墮落腐化。 (2)、反戰愛國思想: 《新豐折臂翁》描寫一個八十八歲老頭在玄宗征南詔時為了不白白送死而「偷將大石槌折臂」的悲劇。 (3)、白居易的其它作品: <1>、《長恨歌》: 長很歌既有對唐明皇的荒淫無過,楊貴妃以色取寵有所批判,特別是在詩歌開頭;又對他們之間忠貞不渝的感情有所同情,甚 至歌頌,特別是在他們的愛情發展成為悲劇以後。 <2>、《琵琶行》: 琵琶行刻畫了一個不幸的歌女形象,通過「同時天涯淪落人」的感慨抒發自己被貶之後的苦悶心情 <3>、兩首敘事詩的異同: 一是抒情與敘事的緊密結合,他們既是以敘事見長的敘事詩,又是以抒情見長的抒情詩。是中既有凄婉感人的情節,又有 真摯動人的情感。所不同的是:《長很歌》只要通過客觀描寫抒情,琵琶行主要通過主觀描寫抒情,這是因為《長很歌》畢竟 是通過傳聞寫稱,《琵琶行》是在一生矛盾劇烈的被貶之後寫成。 二是結構安排獨具匠心。從大結構上看,這兩首詩歌層次分明,一氣貫注,都以敘事為線索,穿插抒情,寫出了情節的發 12 回復:文學基礎知識 1、晚唐體尊崇的對象實際是賈島、姚合。 2、林逋,稱梅妻鶴子,有《林和靖詩集》。《山園小梅》「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 3、宋初最早提倡儒學復古和文體復古的代表人物是柳開。有《柳河東集》。 4、王禹偁有《小畜集》、《小畜外集》。 5、西昆派標榜學習李商隱。 6、歐陽修,字永叔,號醉翁,晚號六一居士。有《歐陽文忠公集》。 7、梅堯臣、蘇舜欽與歐陽修共同倡導詩文革新。梅堯臣,世稱宛陵先生,有《宛陵先生文集》。 8、前人比較二蘇文章,認為「大蘇文一瀉千里,小蘇文一波三折」(大蘇:蘇軾,小蘇:蘇轍) 9、晏殊,詞集名《珠玉詞》。其詞作是一種極端貴族化的審美趣味。王國維《人間詞話》曾說「昨夜西風凋碧樹」三句似「詩人之憂生」,又以之比喻「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的「第一境」。 10、晏幾道,字叔原,號小山,詞集《小山詞》 11、李清照在《詞論》中「變舊聲作新聲」的詞人是指柳永。 12、黃庭堅,字魯直,號山谷道人。「點鐵成金」《豫章黃先生文集》。 13、蘇門四學士:黃庭堅、張耒、晁補之、秦觀 14、呂本中編列了一張《江西宗派圖》,列黃庭堅為「宗派之祖」。宋末元初的方回又稱杜甫為江西詩派的「一祖」,黃庭堅、陳師道、陳與義為「三宗」。 15、周邦彥,字美成,號清真居士,詞集名《片玉集》。形成了自己縝密典麗的詞風。 16、李清照,自號易安居士,詞集《漱玉集》。堅持詞「別是一家」。 17、朱敦儒,字希真,詞集《樵歌》 18、范成大,號石湖居士。有《石湖居士詩集》和《石湖詞》。作品將記述農事活動,反映農民疾苦和描寫田園生活逸趣這幾種創作傳統融合在一起,成為古代田園詩的集大成者。他晚年在石湖所作《四時田園雜興》組詩六十首,是他田園詩的代表作。 19、朱熹是理學思想的集大成者。 20、葉適是與朱熹同時的永嘉學派的代表人物。 21、陸遊,年輕時從學江西派詩人曾幾。詩集《劍南詩稿》和文集《渭南文集》。陸遊的文章在南宋卓然為一大家,其中最具特色的是《老學庵筆記》、《入蜀記》以及《渭南文集》中的若干序跋記傳文字。 22、北宋宋祁的《宋景文公筆記》首先使用了「筆記」這一名稱。宋代筆記的內容大致包括史料佚聞、風俗掌故、學術考辨、詩文評析等幾類。 23、辛派詞人有陳亮《龍川集》劉過《龍洲集》和《龍洲詞》。 24、江湖詩人中成就較著的是戴復古和劉克莊。 25、姜夔,字堯章,號白石道人,有《白石道人詩集》和《白石道人歌曲》。其詩初學江西詩派。其詞被張炎稱讚「不惟清空,又且騷雅」。格律派。 26、吳文英《夢窗詞》 27、王沂孫,有《碧山樂府》 28、最早的詩話是歐陽修的「六一詩話」 29、元好問,編纂了金詩總集《中州集》和金史著作《壬辰雜編》。成為當時南北詩壇上最有力度的詩人。號:遺山 30、元雜劇大致可分為愛情婚姻劇、歷史劇、社會劇、公案劇、神仙道化劇等五類。《陳摶高卧》通稱「神仙道化」劇 31、元雜劇四大愛情劇:《西廂記》、《拜月亭》、《牆頭馬上》、《倩女離魂》 32、元雜劇中的水滸戲是公案劇。 33、散曲在金、元之交就被文人士大夫所採用,稱為「新樂府」 34、南戲產生於宋代。 35、關漢卿是使元雜劇形式最後定型的作家之一。 36、在角色體制上,雜劇一般分為四大類:一是旦,二是末,三是凈,四是雜。 37、有關元代雜劇作家、作品的著錄,首見於鍾嗣成的《錄鬼簿》。 38、從雜劇史的角度看,關漢卿是本色派、豪放派的開創者 39、、《西廂記》描寫崔鶯鶯和張君瑞的愛情故事,來源於唐元稹的傳奇小說《鶯鶯傳》。又名《會真記》。 40、馬致遠參加元貞書會。 41、白樸、關漢卿參加玉京書會。 42、元歷史劇《趙氏孤兒》作者紀君祥。 43、水滸戲中最著名的是康進之的《李逵負荊》 44、張可久,一生專寫散曲,有《小山樂府》 13 回復:文學基礎知識 45、明代李開先將喬吉與張可久相提並論,稱為「曲中李杜」 46、貫雲石,出自維吾爾族貴胄。 47、四大南戲——「荊、劉、拜、殺」(《荊釵記》、《劉知遠白兔記》、《拜月記》、《殺狗記》) 48、《劉知遠白兔記》是書會才人編的。 49、宋元話本小說通篇用通俗、生動的語言敘述,標誌著我國古代白話文體的正式出現,開始了我國文學語言上的一個新的階段。 50、《三國志平話》和《武王伐紂書》、《樂毅圖齊七國春秋後集》、《秦並六國平話》、《前漢書平話續集》,今人合稱 《全相平話五種》。講史話本。 51、《三國演義》和《水滸傳》奠定了長篇章回小說發展的基礎,也為後世長篇章回小說提供了歷史演義和英雄傳奇的兩種範例。 52、〈紅樓夢〉最終確立了八言回目的完整體例. 53、在永樂至成化間(明末),出現了以楊士奇、楊榮、楊溥為代表的台閣體. 54、茶陵詩派代表李東陽,做詩力主宗法杜甫。 55、朱權的《太和正音譜》,記錄元及明初的雜劇劇目,品評一些雜劇家的作品,列出北曲譜例曲,成為研究雜劇的重要文獻,影響較大。 56、王九思雜劇《中山狼》,主題與康海的《中山狼》相似。這本劇只有一折,開明代單本雜劇之先。 57、《四聲猿》是〈漁陽弄〉、〈雌木蘭〉、〈女狀元〉、〈玉禪師〉四個雜劇的合稱.作者徐渭。 58、、嘉靖、隆慶間,著名曲師魏良輔對崑腔進行了改革.經過魏良輔的改革,崑腔集中表現了南曲清柔婉折的特點,同時部分保存了北曲激昂慷慨的聲腔. 59、粱辰魚的《浣紗記》是首先用魏良輔改進的崑腔演唱的傳奇,為崑曲的傳播做出了貢獻。這種借生旦愛情以抒寫歷史興亡的方式,對後世傳奇有明顯的影響。 60、沈璟是吳江人,故被稱為「吳江派」,文學史上也稱作「格律派」。 61、除《牡丹亭》外,湯顯祖還寫了〈紫釵記〉、《邯鄲記》、〈南柯記〉,合稱《玉茗堂四夢》,又稱〈臨川四夢〉。臨川派。 62、白話小說就題材內容而言可分為世情小說、神魔小說、歷史演義和英雄傳奇等類別。《金瓶梅》、《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並稱為明代小說中的「四大奇書」。 63、《三寶太監西洋記》是神魔小說. 64、明後期擬話本小說最著名的集於是馮夢龍編輯的〈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恆言》,簡稱「三言」。此外有凌 初編輯的〈初刻拍案驚奇〉、〈二刻拍案驚奇〉,簡稱「二拍」。 65、李夢陽、何景明、徐楨卿、邊貢,王廷相、康海、王九思共同被稱為「前七子」,為文主張「文必秦漢,詩必盛唐」. 66、「後七子」是嘉靖、隆慶時期文學家李攀龍、王世貞、謝棒、宗臣、梁有譽、徐中行、吳國倫的並稱,而以李、王為首。 67、嘉靖間,反對前後七子的擬古主義,主張文章取法唐宋古文的作家有王慎中、唐順之、茅坤、歸有光等,他們被稱為「唐宋派」。 68、茅坤,所選《唐宋八大家文鈔》影響很大。 69、歸有光,著有《震川先生集》 70、以袁宏道為首的公安派就是受到李贄思想的直接影響。袁宏道,袁宗道,袁中道,他們三兄弟是湖北公安人,世稱「公安派」,袁宏道是公安派的主將。主張「獨抒性靈,不拘格套」。 71、「竟陵派」,其代表人物是鍾惺和譚元春。他們的主張:反對擬古,但強調從古人詩中求性靈,在詩文中開眼界,形成了這一派文學上「幽深孤峭」的藝術風格。 72、馮惟敏是明後期散曲家的代表。 73、在晚明融合「公安」「竟陵」之長而較著名的作家是張岱。張岱著有《陶庵夢憶》、《琅環文集》、《西湖夢尋》。 74、顧炎武參加復社被人稱作「一代詩史」。 75、魏禧《大鐵椎傳》. 76、王士禎,號阮亭,又號漁洋山人,是清初詩壇上「神韻說」的倡導者。 77、明末清初,以陳子龍為首的雲間詞派,標舉北宋歐陽修、蘇軾,兼尊南唐二主。 78、浙西詞派以朱彝尊為首;陽羨詞派以陳維崧為首。 14 回復:文學基礎知識 79、朱彝尊,他的詞標榜南宋,推崇姜夔、張炎。曾纂輯唐宋金元五百餘家詞為《詞綜》。 80、(醒世姻緣傳)是用山東淄博一帶的方言土語寫成的。 81、李玉是蘇州派的領袖人物,《一捧雪》、《千忠戮》、《清忠譜》 82、「家家收拾起,戶戶不提防」:「收拾起」指「傾杯玉芙蓉」首句(《千忠戮》),「不提防」指洪升〈長生殿。彈詞〉。 83、《水滸後傳》陳忱、《說岳全傳》編寫者錢彩,增訂者金豐。 84、《好逑傳》人物:鐵中玉、水冰心 85、<紅樓夢》初名〈石頭記〉,簡稱脂評本。程偉元和高鶚增補了後四十回。脂評本系統就被程本所代替,後四十迴文字,一般認為是高鶚所補。 86、<紅樓夢〉的研究,五四運動以前,最有影響的是「評點」和「索隱」兩派。五四以後,以胡適、俞平伯為代表的「新紅學」派是紅學研究中影響最大的流派。 87、汝珍的〈鏡花緣〉談才學和婦女問題 88、翁方綱,論詩主張「肌理」說,主張用學問做根柢,以增加詩的骨肉。 89、桐城派:在方苞、劉大 、姚鼐。方苞認為作文要講究義法。 90、彈詞《天雨花》作者粱貞懷是清代較早的一部彈詞。〈再生緣〉作者陳端生 91、子弟書是鼓詞的一個支流。 92、梅曾亮,字伯言,他成為桐城派後期的中心人物。 93、曾國藩,字滌生。為文於義理、考證、辭章外,還強調「經濟」,對桐城派文論有所推進,編選的《經史百家雜鈔》,時人稱之為「湘鄉派」。 94、宋詩運動,至同治、光緒年間,衍變為「同光體」詩派。代表作家有沈曾植、陳三立,陳衍等. 95、狹邪小說《品花寶鑒》,〈海上花列傳〉作者韓邦慶。人物對話全用吳語方言,充滿濃厚地方色彩,胡適推為「吳語文學的第一部傑作」。 《蕩寇志》作者俞萬春.《兒女英雄傳》作者文康. 96、「詩界革命」它的倡導者是夏曾佑、譚嗣同、粱啟超等人。 97、黃遵憲提倡「我手寫吾口」 98、梁啟超曾提出「詩界革命」、「文界革命」、「小說界革命」等一系列文學革命的口號,形成一種新體散文,號「新文體」。 99、漢魏六朝派,代表作家有王闓運;晚唐派,代表作家有樊增祥、易順鼎. 100、清末四大譴責小說:李伯元的《官場現形記》,吳趼人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劉鶚的〈老殘遊記〉和曾樸的〈孽海花〉。 101、〈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的結構,較〈官場現形記〉完整.全書雖仍無貫穿始終的情節,但以「九死一生」為主要線索,把其二十年「親見親聞」的人和事串聯起來,有了貫穿全書的人物。 102、南社發起人為同盟會會員陳去病、高旭和柳亞子。柳亞子著作今有《磨劍室詩詞集》。 103、柳亞子,陳去病等創辦了我國第一個戲劇刊物〈二十世紀大舞台〉 104、留日學生曾孝谷、李叔同、陸鏡若、歐陽予倩等,在東京成立了我國第一個話劇演出團體春柳社. 名詞解釋 1、西昆詩派(西昆體):宋代初年,詩人楊億編《西昆酬唱集》(西昆,指秘閣藏書之所,因《山海經》言昆崙山之西有群玉山,為先王藏書冊府),西昆詩體和詩派便由此而得名。《西昆酬唱集》全部為近體律詩,代表作家為楊億、劉筠、錢惟演。西昆派作家均是身居清要的館閣之士,詩的內容無外乎歌詠宴飲生活,詠物、詠史及泛詠男女情愛,創作追求用典豐縟,屬對工整,下字麗艷,音節鏗鏘;詩文標榜學習李商隱,其中楊億、劉筠以駢體文著稱。(西昆派多數作品缺乏真情實感,堆砌過甚,不免剽竊之譏。西昆派作家惟美風格固然是對宋初淺俗的白體詩風和缺乏文採的復古文風有所矯正,但其創作脫離現實,偏離傳統的文學標準,館閣氣十足、僅重外表精美的藝術趣味,註定了主導文壇的時間不會長久,但在北宋文壇仍有一定影響。) 2. 太學體:石介在反對楊億的淫巧之文時,不適當的將楊劉的文學追求視為威脅儒家思想的異端,他在主講太學期間,片面強調文體復古鼓勵了古文中陷怪奇澀的太學體的形成,後來歐陽修等人促使這一文體轉變. 15 回復:文學基礎知識 3. 陸遊閑適詩:陸遊閑適詩涉及山川景物農村風俗民生疾苦,內容廣泛;既表現對生活的,也表達了他所領略的宦海風波和人生憂患;主要代表作如:<游山西村>,從平淡的生活中品出了雋永的意味,深含哲理. 4、江湖詩派:在四靈之後,又出現了一批飄逸江湖的詩人。臨安書商陳起刊刻《江湖集》所錄詩人大部分或為布衣,或為下層官僚,身份低微,也有少數人曾官要職。他們相互酬唱,以江湖習氣標榜,因而被稱為江湖詩派。江湖詩人時時抒發欣羨隱逸、鄙棄仕途的情緒,也經常指斥時弊,譏諷朝政,表達不與當朝者為伍的意願。江湖詩人中成就較著的是戴復古和劉克莊。戴復古,號石屏,有《石屏詩集》、《石屏詞》。劉克莊,字潛夫,號後村居士,後人評其詞「與放翁、稼軒猶鼎三足」,「豈剪紅刻翠者比耶」。 5. 以禪喻詩:嚴羽提出「興趣」說,認為詩歌性質最終仍是「無跡可求」、「不可湊泊」,他在說明這種詩歌性質時採用的是「以禪喻詩」的方法。以禪喻詩的風聲開始於北宋蘇、黃等人,南宋時期更為流行。嚴羽改變了前人僅以參禪喻學詩「工夫」的作法,直接以禪境喻詩境,以參禪的「妙悟」喻對詩歌本質的領會。嚴羽認為詩的本質是不可言傳的,只能依*「妙悟」。這樣,他就把以禪喻詩的運用到詩的本質問題上,由此導出了後人的「詩禪等一」等論調。 6. 諸宮調:是一種講唱文藝形式,是在鼓子詞和賺詞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鼓子詞是用一個曲牌反覆演唱,賺詞用同一宮調的若干曲牌聯成套曲演唱,諸宮調則用同一宮調的曲牌組成套曲,再用若干宮調的套曲組成長篇,間以說白,來演唱故事。因而容量大為擴充,音樂變化更為豐富,敘述手段也有相應的提高,除旁述外,也有故事中人物的自白。諸宮調有南、北諸宮調之分,北諸宮調又稱「弦索」、「 彈詞」。 諸宮調的代表是《劉知遠諸宮調》和《西廂記諸宮調》。 7. 南北合套:在套數中將南曲和北曲的曲牌依一定的規則間用。每折戲的唱詞,一韻到底,平仄通押。演出時,通常一本四折都由正末或正旦獨唱,其他角色只有說白,一般沒有唱詞。 8、「鐵崖體」:元末文壇的泰斗是楊維楨,字廉夫,號鐵崖。他論詩主張寫個人性情,反對元初以來在宗唐風氣中出現的模擬弊端。他以古樂府見稱於時,其古樂府題目多新創,題材或翻新故事,或描寫世故,愛用古韻,詩風瑰奇綺麗,時稱「鐵崖體」,並因此形成「鐵崖派」。元中期詩家大多效法晚唐詩體,但又因才力薄弱無法追蹤前人反而墮入萎靡。楊維楨正為此而欲振起日益卑靡的詩風而特創「鐵崖體」。 9. 茶陵派:李東陽在成化,弘治期間,以台閣大臣的地位主持詩壇,獎勵後進頗有聲望,因李東陽是茶陵人故史稱茶陵派主要詩人有謝鐸,張泰彭民望等,強調法度音調師法杜甫,他們的作品或詠史書懷或憫民疾苦或感時傷世,都是真情實感的流露,對台閣體文風有所衝擊,對前七子有直接影響. 10. 「唐宋派」:嘉靖間,反對前後七子的擬古主義,主張文章取法唐宋古文的作家有王慎中、唐順之、茅坤、歸有光等,他們被稱為「唐宋派」。茅坤反對前後七子「文必秦漢」的主張,力主學習唐宋古文,所選《唐宋八大家文鈔》影響很大。「唐宋派」作家在文學上取得較突出成就的是歸有光,著有《震川先生集》。「唐宋派」作家的努力,對前後七子的復古主義文學有較大衝擊,在一定意義上為後來公安派結束復古主義在文壇的統治起了一點開拓作用。 11. 格調說:沈德潛提出的「格調說」,認為詩歌在內容上應該符合封建社會秩序,在表現上,應「溫柔敦厚」、「怨而不怒」、「哀而不傷」,要講含蓄、比興,只能「委婉陳詞」,不可「過甚」、「過露」。好詩的標準是「風雅」,是盛唐的詩歌,因此寫詩必須學古,必須有法度,也就是要「摩取聲調,講究格律」,由於他的努力,復古主義和形式主義之風瀰漫詩壇。 12. 三言二拍:是白話短篇小說,三言即馮夢龍的<警世通言><喻世明言><醒世恆言>,二排即凌濛初的<初刻拍案驚奇><二刻拍案驚奇>,他們反映了新的內容:商業活動;出現了新的意識:尊重婦女,還反映了廣闊的社會內容對後世白話小說影響較大. 16 回復:文學基礎知識 13. 立主腦:針對戲劇的演出李漁提出立主腦,即確立為全劇結構的一人一事它既是戲劇結構的主線也是作者立意的焦點,是內容和形式的統一,他提出傳奇只寫一人一事必須減頭緒而且要一韻到底從而保證了藝術的整體性. 簡答題 1、 歐陽修的文章風格。 1)平易近人,紆曲蘊藉。他繼承了韓愈散文文從字順的要求,而摒棄了其怪怪奇奇的作風,能寓雄健於暢達,在平常中見雋遠。2)在文體形式上,他的散文並沒有有意避免偶儷現象,而是適當地吸取駢文的有益成分,使散文更富於節奏感和情韻之美。同時,他也將古文筆法融入制誥表啟等駢文的寫作中,開啟了宋代四六文的新體式。 2、 柳詞描寫女性形象的特點。 1)柳詞所描寫的大多是身分更為確定的歌*。 2)柳永與她們接觸較多,理解並同情她們的遭遇和內心痛苦,因而除了一般地描摹她們的玉肌瓊艷、表現歡聚分離之外,柳詞還更細緻地寫到她們的身世經歷和心理活動。 3)一般來說,這些歌*形象是泛化的,並非某個特定對象,這表明這些詞主要是為投合一般讀者的欣賞要求而製作的。 3. 蘇軾詩歌以理趣見長的特點: 1)蘇詩中有不少以理趣見長的作品,詩人在寫景、詠物、記事之中,有意識地闡發某種生活哲理,表達對人生的思索。 2)蘇詩中所談的「理」,不是玄思或弔詭,而是生活中隨觸而發的感想,在習以為常中給人新的啟迪。 4. 簡述黃庭堅的詩歌創作主張. 1) 他有意放棄了白居易以來的詩歌諷諭傳統,很少在詩中議論時政,而將創作更多地轉向個人精神世界。 2)他又受到理學思想的影響,反對在詩中毫無節制地表現各種情感,要求以「養心治性」為根本目的。他的詩歌世界顯得不那麼豐富,使人感到詩人往往在故意迴避抑制自己的感情。 3)在內容上,他不想超越前代文學範本,而提出了「規模其意」的「奪胎法」、「換骨法」。 5. 關漢卿雜劇的藝術成就。 1)關漢卿以其畢生精力從事雜劇創作,並參加了演出實踐活動,促使雜劇藝術體制趨於完備。 2)關劇題材廣闊,無所限制,豐富多樣,從而極大地開拓了中國戲曲多方面的表現功能。塑造了一大批身分不同、地位不一、性格各異的人物形象。如堅強善良的竇娥等。 6. <梧桐雨>的思想傾向 1) 梧桐雨是一出歷史悲劇取材於白居易的<長恨歌>和陳鴻的傳奇小說<長恨歌傳>. 2) 白樸通過唐明皇的形象和遭遇,概括了一代王朝興亡的變化,不僅對亡國教訓的總結,更突出的流露出對時世陵替,人生變遷勝衰轉化的哀愁凄惻的情緒. 3) 對唐既有諷刺批評也有讚賞同情這構成了唐形象的複雜性也造成了作品內容的複雜性,作品借歷史故事來抒發作者深切的現實感受,融情入景高度渲染. 7. 馬致遠的雜劇在藝術風格上的突出特點。 曲文充滿強烈的抒情性,隨處滲透著作者的主觀感情,這就使他的雜劇具有濃厚的士大夫氣。他兼有關漢卿的豪放和王實甫的文采,文詞典雅清麗,灑落激揚,《太和正音譜》比之為「朝陽鳴鳳」。 8. <水滸>的情節結構特點 1) 水滸是在傳說故事的基礎上不斷加工而成的長篇章回小說,內容情節不斷增飾,由簡到繁 2) 全書的結構具有相對獨立與整體一致相結合的特點,書中情節的安排,主要的單線發展,每主情節又有相對的獨立性. 3) 各個相對獨立的人物故事又由聚義這條主線連接在一起,一個人物引出一個人物環環相扣. 9. 湯顯祖戲曲思想。 在戲曲方面,湯顯祖強調重視文學性,不主張拘泥於音韻格律。這表明湯顯祖在藝術的整體上更注重藝術家的創造精神和才情與個性,與因襲陳腐的創作習風大異其趣。湯顯祖對戲曲的演出也頗精通,曾親自指導藝人演出,為當地宜黃腔戲曲的發展做出了卓越貢獻。 10. 簡述顧炎武詩的特點。 一是現存的四百餘首詩歌中,十之八九寓有強烈的家國興亡之感,絕少世俗應酬之作,即便是擬古、詠史、寫景、唱和之作也是如此。 17 回復:文學基礎知識 二是他的詩取材頗為廣闊.晚明統治階級的腐朽墮落,清兵入關後殘酷的屠殺和剝削、漢族人民的苦難和敵愾,都在他的詩中反映了出來,因此被人稱作「一代詩史」。 三是他的詩歌風格雄渾悲壯,蒼涼沉鬱,語言卻又樸素自然,兼有杜甫和陶潛的優長,並帶有學者的氣質。 11. 蘇州派傳奇創作的三大特色。 1譏切時弊、關注現實的現實精神。 2事關風化、勸善懲惡的教化目的。 3「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平民色彩. 12. <桃花扇>中扇子的作用 全劇以侯方域和李香君的定情物桃花扇貫串始終.這柄桃花扇,原來只是愛情的象徵,但它一旦成為侯、李離合和南明興亡的歷史見證,便賦予人生理想的象徵意蘊。「桃花薄命,扇底飄零」,這本身就給理想帶上悲傷情調;而香君的桃花扇卻是「美人之血痕」點染成的,這就更染上了悲壯的色彩;最後張道士裂扇擲地,隱寓地透露出理想的破滅。 13、龔自珍詩的浪漫主義特色 龔自珍詩的主要藝術特色是形式多樣,境界奇肆,形象瑰麗,極富浪漫色彩。他繼承了屈原、李白兩位浪漫主義詩人的傳統,常常通過奇特的構思、新穎的比喻,構成鮮明生動的形象,奇麗壯觀的意境,以表達其自由奔放的感情.詩人還常想落天外,喜用「風雷」、「秋氣」、「童心」、「劍」和「簫」等等意象,以抒發自己深含的思想和感情。 論述題(請自己詳細論述,如果你想得高分) 1、 辛詞豪放特徵。(1-139) 1)辛詞的豪,與前人相比,一方面更為沉著,更具實在內涵;另一方面則更為恣肆,更加不受拘束。 2)豪放轉入深沉,使辛詞往往具有一種特有的意味和韌勁 2、 元雜劇興盛的社會原因。(1-188) 1)元代城鎮經濟的相對繁榮,為元雜劇的興盛提供了物質條件和群眾基礎。 2)元代政治對雜劇的興盛也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一方面,元代社會的民族矛盾和階級矛盾在元代初年比較尖銳;另一方面,元代初年恰恰是封建統治相對比較薄弱的時期。 3) 代文人社會地位低下,促使大批文人投身於雜劇創作,這對元雜劇的興盛起了關鍵性的作用。 4)大批著名演員的出現也是促使元雜劇興盛的重要原 3. 崔鶯鶯的形象特徵。(1-210) 崔鶯鶯是相國小姐,她深沉、含蓄,既有外在的凝重,又有內在的激情。封建家庭的教養,無法完全窒息她內心的青春情感。她不由自主的對張生一見傾心,月下隔牆吟詩,大膽地對張生吐露心聲,陷入情網之中而不能自拔,飽嘗著相思的痛苦。同時她也越來越不滿於老夫人的約束,並遷怒於紅娘的跟隨。老夫人當眾許婚,後來又出爾反爾,既賦於崔、張的婚事以外在的合理性,又賦於崔、張愛情以內在的合理性。正是這種內在和外在的合理性,成為鶯鶯敢於衝破老夫人的約束,決心對張君瑞以身相許的潛在動力。但是,衝破內在心理的樊籠畢竟比衝破外在人為的約束還在艱難,於是就有了鶯鶯的「鬧簡」和「賴簡」,其中鶯鶯所表現的「假意兒」,不僅是為了試探紅娘是否可*,張生是否真心,更重要的是披露出崔鶯鶯戰勝傳統的教養、女性的禁忌所應有的反覆和艱難。長亭送別時,鶯鶯既憂慮張生考試落第,婚事終成泡影,更擔心張生考取後變心,另就高門,自己被棄置,承擔著如此沉重的精神重壓。 《西廂記》深刻地揭示了崔鶯鶯的戀愛心理,即想愛而不敢愛,不敢愛卻不由得不愛;並且細緻地展現了她內心的強烈要求逐步壓倒、戰勝外部的壓抑、傳統的禁錮和心理的樊籠的全過程 4、《牡丹亭》浪漫主義特色。(2-70) 《牡丹亭》富有濃厚的浪漫色彩,其主要特徵,就是理想色彩非常強烈。 (1)湯顯祖把杜麗娘作為理想化的『情至」的化身來描寫,通過「夢而死」、「死而生」的奇幻情節,揭示出理想和現實的矛盾,表現了對封建禮教的衝擊,對人的真性情的憧憬與追求. (2)湯顯祖是飽含著深情寫作的。 (3)《牡丹亭》在情節結構上充滿離奇跌宕的幻想色彩。如《驚夢》等情節,都是只在幻想中才能存在的事物. 18 回復:文學基礎知識 (4)全劇具有濃郁的抒情詩的色彩,處處充滿詩的意境。許多曲詞將抒情、寫景、刻畫人物,緊密結合在一起,文采斐然,美不勝收,達到了傳神的境地。 5. <儒林外史>的思想內容: 1)儒林外史的思想內容大致可分為兩部分:1)對科舉制度的嚴峻批判2)表現作者對理想生活的追求. 2)對科舉制度的嚴峻批判是從三個方面進行的: ⑴①塑造了幾個科舉迷的形象,揭示科舉制度腐蝕人們靈魂的罪惡.其中范進,周進是代表,作者不僅寫出了他們被科舉折磨的如痴如狂的迂腐可憐形象而且還寫出了造成這種變態心理的典型環境② 塑造了一批舉業至上者,他們嚮往功名,推崇科舉但本身沒有痛苦的經歷.馬二先生,魯編修.魯小姐為代表.③ 以 夫和匡超人為代表的,他們原先的很淳樸的青年,後來中了八股的毒害而墮落. ⑵作品塑造了一批貪官污吏和土豪劣紳的形象從側面揭露了科舉制度的醜惡.這些人的科舉制度的得實利者,如王晦⑶刻畫了一些假名士,假山人他們在功名上不得志但也不好象周進范進那樣哭熬掙扎,而是投機取巧,混充風流名士,互相標榜,過著無聊的寄生生活. 3)作者對理想生活的追求.從四類人身上表現出來:⑴是敷衍大義時塑造的王冕,他是歷史典範人物的代表⑵杜少卿和沈瓊枝,在前者是作者的化身或寓有作者自己的影子⑶被作者認為是真儒賢人的虞育德庄紹光,遲衡山等人⑷自食其力置身於功名富貴之外的市井小民.(請詳述) 6. 賈寶玉的人物形象。(2-241) 賈寶玉是〈紅樓夢〉的中心人物,也是作者著力最多、寫得較為成功的人物,在他身上既有著作者的影子,也寄託著他對人生和現實的反思。 賈寶玉性格的特點,首先是對於錦衣玉食、安富尊榮生活的不滿、厭惡,乃至憤懣。第七回他感慨地說:「富貴二字,真真把人荼毒了」。封建貴族的沉悶生活,使他心中充滿了孤獨、寂寞和哀愁,也刺激了賈寶玉要求擺脫束縛的性格發展,並導致了他在思想和行動上對一系列腐朽的封建制度和教義的懷疑否定.如他對八股文深惡痛絕,不肯走當時一般貴族子弟「學而優則士」的「為官為宦」的道路,更不願同官場人物交際。他對於男尊女卑的觀念進行了大膽的挑戰,他說:「女兒是水做的骨肉,男人是泥做的骨肉」。賈寶玉的叛逆性格具有發展上的一貫性、連續性,以及思想上的嚴肅性和不妥協性。他同姐妹們的親疏遠近,是以思想上的親疏遠近為標準的。賈寶玉也是一個極其複雜的形象.他不滿意出身的貴族階級及其生活,卻並不知道什麼是更有意義的生活,因而常常陷入了矛盾、苦悶、無可奈何的境況之中。他向封建的傳統文化提出挑戰和懷疑,卻並沒有從理論上進一步否定孔孟之道,斬斷對寄生生活的眷戀。他追求高尚的愛情生活,卻多少也夾雜了紈絝習氣,從某種意義上說明了賈寶玉性格內涵的豐富複雜。 19 回復:文學基礎知識 《關雎》一詩出自《詩經》中的《周南》。 □ 「秋水伊人」這一意象出自《詩經?蒹葭》。 □ 全詩採用重章疊唱的表現方式的是《蒹葭》。 □ 《生民》出自《詩經》中的《大雅》 □ 《詩經》中祭祀后稷事迹的作品是《生民》。 □ 「退避三舍」這一成語出自《左傳》。 □ 《燭之武退秦師》中的秦伯是指秦穆公。 □ 「子產使都鄙有章,上下有服」,這句話中「服」的意思是制度。 □ 《鄭子產相國》中,子產不毀鄉校的原因是鄉校是鄉人議政的地方。 □ 「防民之口,甚於防川」,這一思想產生於西周后期。 □ 「防民之口,甚於防川」,這句話中「防」的含義是堵塞。 □ 「防民之口,甚於防川」的意思是禁止百姓發表意見比堵塞河川危害更大。 □ 《馮諼客孟嘗君》中,馮諼要求在薛地建立齊國宗廟的目的是為了鞏固孟嘗君的地位。 □ 《戰國策》最終編訂於西漢後期。 □ 「所貴於天下之士者,為人排患、釋難、解紛亂而無所取也」,這句話出自《戰國策》。 □ 《侍坐》一文中,「如會同,端章甫」中的「章甫」是指禮帽。 □ 《侍坐》中,「浴乎沂,風乎舞雩」中的「舞雩」是求雨的祭壇。 □ 《侍坐》中,孔子對弟子發言的態度是全都贊成。 □ 「為國以禮,其言不讓」,這句話中 「讓」的意思是謙讓。 □ 《公輸》一文的主旨是非攻。 □ 《逍遙遊》中的聖人是指許由。 □ 《逍遙遊》中的鷦鷯用來比喻滿足於自己的生活而別無所求的人。 □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與之俱黑」,荀子《勸學》中與這兩句話相對應的話是君子居必擇鄉,游必就士。 □ 「玉在山而草木潤,淵生珠而崖不枯」這兩句出自《勸學》。 □ 「守株待兔」這一成語的最初用意是諷刺盲目復古效法先王的人。 □ 「事因於世,而備適於事」這一思想出自韓非。 □ 司馬遷認為「離騷」的含義是遭遇憂愁。 □ 「余既滋蘭之九畹兮,又樹蕙之百畝」,這兩句中「蘭」和「蕙」是指屈原培養的學生。 □ 「固時俗之工巧兮,偭規矩而改錯」,這句話中「偭」的意思是背離。 □ 《湘夫人》中的帝子是指娥皇女英。 □ 屈原的《九歌》共有作品十一篇。 □ 「桑之未落,其葉沃若」,這兩句話出自《詩經·氓》。 □ 「夙興夜寐」、「信誓旦旦」這個成語出自《詩經·氓》。 □ 《採薇》出自《詩經·小雅》。 □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來我思,雨雪霏霏」,這幾句話出自《採薇》。 □ 《採薇》所反映的戰爭是周朝征玁狁。 □ 《採薇》一詩在結構上頗為獨到,呈現出思鄉、戰爭兩個主題。最後一章,將兩個主題消融在一片感傷的情緒之中。 □ 「師直為壯,曲為老」,這一先進的軍事思想產生於春秋時代。 □ 《戰國策?魯仲連義不帝秦》中,魯仲連幫助完趙國後所說的話是:「所貴於天下之士者,為人排患、釋難、解紛亂而無所取也」。 □ 《侍坐》出自《論語?先進》。 □ 《論語》是語錄體散文。 □ 《逍遙遊》中,通過藐姑射之山的神人來述神人無功;通過惠施的對話,言無用為大用,闡釋了至人無己。 □ 「越俎代庖」這一成語出自《莊子·逍遙遊》。 □ 「聖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這句話出自韓非《五蠹》。 □ 守株待兔的寓言出自韓非《五蠹》。 □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這句話出自《離騷》。 □ 「就重華而陳詞」中的「重華」是指舜的名字。 20 回復:文學基礎知識 一、先秦文學 1、《詩經》 詩經 組成 風:樂調 雅:正音 大雅:頌美 小雅:怨刺 頌:用於宗廟祭祀的舞曲樂歌。 詩經的作法 賦:直接描繪,直接抒情,直接鋪敘 比:比喻,使被說明的事物更生動具體。 興:引出詩人的聯想 2、先秦散文之歷史散文 (1)、《國語》 《國語》是一部按國別記載的史書。 (2)、《左傳》 《左傳》原名《左氏春秋》 (3)、《戰國策》 《戰國策》是一部春秋時期的史料彙編。 3、先秦之諸子散文: (1)戰國前期諸子散文: <1>、概說: 戰國前期的諸子散文大都成於作者身後,由其門人所編撰,他們或採用語錄體,或保留語錄體的痕迹。 <2>、《論語》 《論語》是一部記載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語錄體散文。書中作者極力維護西周以來的宗法等級制度,反對一切違法行為。 孔子:儒家學派代表人。 <3>、《墨子》 《墨子》是一部記載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語錄體散文。。 墨子:墨家學派代表人。 (2)、戰國中期散文: <1>、《孟子》 孟子在晚年和其弟子編撰了《孟子》一書。書中孟子的主要思想:仁政思想。 孟子:繼孔子以後的儒學代表。 <2>、《莊子》 莊子,名周,宋國蒙人,戰國時期散文家,哲學家,道家學派代表人物。莊子繼承老子思想,後世並稱其為老莊。 《莊子》藝術表現出對現實生活極端不滿,顯示出強烈的追求精神絕對自由,擺脫生活牽累的傾向。氣文章汪洋恣意, 想像奇幻,特別善於用語言和歷史故事說立,有濃厚的浪漫色彩。 莊子的思想內容:崇尚自然,擺脫束縛。 (3)、戰國晚期諸子散文 <1>、《韓非子》 韓非,出身韓國貴族,戰國晚期法家思想集成人物,也是出色的散文家。 其文章俊俏嚴刻,鋒芒畢露,說理透徹,詞義暢達,善於用寓言和歷史故事說立,形象性強,文章體制宏偉,氣度不 凡,標誌著先秦說理散文發展的高峰。 <2>、《荀子》 荀子名況,字卿,趙國人。趙國末期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先秦後期入學大師。 《成相》一篇,是用當時的民歌形勢寫成的。 《賦》是若干篇借詠物說理,且較早以賦名篇的文章。 《勸學》是《荀子》的第一篇,《勸學》是一篇全面論述治學之道的文章。 韓非子的思想: 韓非不相信仁義道德,認為人與人之間只存在著爾虞我詐的關係,他總是以冷峻嚴酷的目光去剖析現實,大膽暴露各種人物的思想行為,他敢於毫不掩飾的發表真實見解,善於摘決隱奧,切中時弊,發而為文,便有一種激切凌厲之氣。 3、楚辭 屈原:屈原,名平,字原,戰國時期楚國人。 屈原再民歌形式基礎上,創造了楚辭這一新的詩體。 九歌共11篇 二、兩漢文學: (一)、漢代的散文以及辭賦: 1、概說: (1)、漢代的散文上繼先秦,與戰國時代的散文一道共同構成了我國文學史的第一個高峰。 (2)、漢代的辭賦越來越不重視思想,而一味的在文字在形式上下功夫,爭奇鬥豔。 2、過程: (1)、西漢前期:(散文) <1>、賈誼: 賈誼,洛陽人,西漢初期散文家。由於其懷才不遇,最終抑鬱而死。 <2>、晁錯: 晁錯的思想: 在政治上主張削弱地方勢力,加強中央集權。 在經濟上主張重農抑商,發展農業生產。《論貴粟書》 在軍事上主張加強邊防,抵禦匈奴人的侵略。 (2)、西漢鼎盛時期。(散文) <1>、司馬遷: 司馬遷,西漢中期左馮翊夏陽人,我國偉大的史學家和文學家,年輕時曾到各地漫遊,後接替父親任太史令,不久開始 了《史記》的寫作。其間因為替李陵辯護,遭受腐刑。 《史記》共130篇,分為:10表,12本紀,8書,30世家,70列傳。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史書,記錄了從傳說時期的黃帝 到漢武帝時期3000年左右的歷史。 司馬遷的人生觀:力求傳名於後事,為了傳名不必死節。 (3)、西漢後期:(散文) (4)、東漢前期:(散文) <1>、班固: 班固:東漢前期人。由他寫成的《漢書》包括:12本紀,8篇表,70篇傳,共100篇。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短代體通史。 (5)、東漢末期:(辭賦) 東漢末期的辭賦以抒情小賦為主體。政治上異常混亂。 <1>、趙壹《刺世疾邪賦》 (二)、漢代詩歌: 1、漢代樂府民歌: 樂府本來是漢代掌管音樂的機構,後人把樂府所保留下來的歌辭也叫樂府或樂府詩。 樂府的內容: (1)、反映勞動人民生活的痛苦,揭露了官僚貴族的奢侈橫暴,展現了漢代社會尖銳的階級對立。《陌上桑》 (2)、反映了戰爭徭役給人民造成的深重災難。《十五從軍爭》 (3)、反映了青年男女婚姻戀愛方面的問題。《孔雀東南飛》 (4)、反映社會動亂給人們帶來的憂懼漂泊之痛。 2、《古詩十九首》: 是蕭統為編選這部詩文集而手跡東漢末年的五言詩時所收集到的這麼一些內容風格相近而又都失去題目的無名 氏作家的作品。 21 回復:文學基礎知識 文史之三國兩晉南北朝文學史 古文史之三國兩晉南北朝文學史 一、三國時期 1、建安時期的背景: (1)、建安時期的政治背景: 建安時期,再現戰國之士。統治者為了擴大自己的勢力,多能不拘一格的招攬人才。 (2)、由政治背景所引發的情況: 在這樣的社會氛圍中,文人不但表現了自我,而且極力充分表現自我,於是他們關注現 實,積極入世,追求建功立業,拯救天下。這一時期的文人,既有直面現實,樂觀向上, 積極進取的精神;又有生命短暫,福禍無常的感慨和功業難成的苦悶。 2、建安文人: (1)、曹操: 曹操:三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曹操這一生留下來的詩歌全部用樂府古題。 《觀滄海》: 詩中描寫了大海的廣闊,和抒發了自己奮發向上的精神和囊括四海的氣概。 《龜雖壽》: 抒發了作者渴望老而彌堅,建功立業的豪情壯志。 《短歌行》: 去日苦多。 周公吐浦,天下歸心。 (2)、曹丕: 曹丕,字子橫,曹操次子。 曹丕在詩歌創作方面雖然也有涉及政治、軍事以及宴飲歡娛的內容,但是其作品主要寫的 是男女愛情和遊子思鄉。 (3)、曹植: 曹植字子建,曹丕之第。 <1>、曹植的詩歌創作: 其詩歌創作方面主要分成兩個時期: 前期詩歌的重要內容之一是書寫自己的理想和懷抱。 《白馬篇》是這一時期的代表作 詩中塑造了一個身懷高超武藝,渴望能夠捐軀赴國難的遊俠兒形象。這一形象是及時 曹植自我形象的投影,詩中透露出詩人對自己才華的自信,也表達了建功立業的遠大 政治抱負。 後期則主要表現了壯志不得施展的苦悶,倍受迫害的無限壓抑和悲憤。 《贈白馬王彪並序》是這一時期的代表作。 通過這篇文章詩人抒發了曹丕迫害同泡兄弟的滿腔悲憤,表達了自己在岌岌可危處境 中的人生慨嘆。 <2>曹植的辭賦與散文創作。 《洛神賦》為其代表作。 本文描寫作者與洛神之間的愛情悲劇。雙方互相愛慕,但卻被迫分手,表現了愛情 的悲哀,同時也表達了作者對洛神這樣女子悲慘遭遇的同情。 (4)、建安七子: 建安七子包括:孔融,王粲,陳琳,阮禹,徐幹,劉楨,徐幹,應瑒。 <1>王粲: 王粲:少有異才,初依劉表,不被重用,後歸曹操,封為丞相。 A、《七哀詩》: 詩中生動地描述了軍閥混戰所造成的悲慘景象和人民的深重災難是漢末社會現實的真 實寫照。 B、《登樓賦》: 賦中書寫了作者登樓四望所引起的去國懷鄉之思,建功立業之望以及懷才不遇之情 二、晉朝文學 1、背景: 魏晉文學包括從齊王曹芳正始年間開始的魏後期文學和兩晉文學。曹魏後期,以正始文學 最具特色,最有成就。 2、正始文學: (1)、背景: 司馬家不僅造成政治恐怖,同時又虛偽的倡導名教,鼓吹「以孝制天下」,並以「不孝」 的罪名殺害了嵇康等一系列文人。在這種形勢下,不少人崇尚脫俗,談玄,進而標榜放 達任誕,或隱逸山林,或放浪形骸,以為免禍全身之計。政治上的恐怖,思想界玄學成 為主流,這是魏晉時期的文人及文學都產生了直接而深遠的影響。 (2)、主要作家: <1>、阮籍: 阮籍:阮籍早年有「濟世志」。但身處險境,使他的思想和政治態度變得十分複雜:他既 看到官場的黑暗和危險,清楚的意識到抱負無法施展,又不得不應付當權者的拉攏。思想 上也轉而崇尚老莊,對現實採取消極反對的態度。 <2>、嵇康: 嵇康,字叔夜。出身寒微,才華橫溢。面對黑暗政局,他不願意當官,崇尚老莊,服食談玄, 恬靜寡慾。但他並非真的遺事高蹈,他十分關注現實,公開反對司馬家。嵇康的散文大多理論 大膽,思想新穎,論辯充分,說理透徹,使氣騁辭,感情充沛,詞彩峻烈,鋒芒畢露。而又嬉 笑怒罵,揮灑自如。其文風,在清峻,通脫方面近於曹操和孔融,而又增加了孤傲,憤世的名 22 回復:文學基礎知識 士特色。 A、其代表作品是:《贈秀才入軍》 贈秀才入軍是嵇康送其兄嵇喜入司馬氏軍幕之作,其中既有對兄弟離別的痛苦與思念,也 有人生的慨嘆與追求。 B、《與山巨源絕交書》 《與山巨源絕交書》是一篇在政治上宣布與司馬氏絕交的宣言書,文中不僅以「必不堪者 齊,甚不可者二」為由,揭露諷刺當時黑暗的政治現狀和醜惡的世道人情,拒絕與司馬氏 合作,而且對虛偽的名教禮法,和維護名教禮法之士進行了猛烈的抨擊。 3、太康文學: (1)、背景: 西晉初年,有一段短暫的小康時期,但隨著社會的士族化,階級鴻溝加深,氏族文人更加 遠離社會和人民。他們缺乏建安文人建功立業的雄心壯志,也沒有正始文人對社會人生的深廣 憂憤,他們多沉迷於社會的表面繁榮,追求文學作品形勢的華美,推動了文學形式化氏族化的 進程。由於文學意識的自覺,文人自覺的追求作品的藝術表現,所以,這一時期的文學大潮是 趨於浮艷,詩尚雕琢,文崇駢儷,詞彩綺麗成為詩文的普遍特色。 (2)、主要作家: <1>、左思: 左思:出身貧寒。 《詠史》: 此詩既揭露了門閥制度的不合理,也抒發了自己強烈的憤慨和不平,用深沉的憤怒指責傳 統的積弊,確為諷世佳作。 4、東晉文學: (1)、背景: 晉室南渡,偏安江左,氏族文人沉迷享樂,意志更加消沉,以玄學自我迷醉的風氣日漸濃厚, 玄言詩逐漸統治了詩壇。 (2)、主要詩人: <1>、王羲之: 《蘭亭集序》: 王羲之在文中否認了老子的一死生齊彭殤的思想,認為後世通過這些文章也會得到同樣的 感受,這是魏晉時期士大夫的普遍思想,帶有濃厚的時代色彩。 <2>、陶淵明: 陶淵明的作品以及其主要思想: 陶淵明的詠懷詩: 《讀山海經》: 《讀山海經》十三首,借古代異書的神話故事來抒發自己的感慨。 陶淵明的田園作品: 田園詩是陶詩中最有光彩和特色的一部分,內容極其豐富。對田園優美自然風光的描繪,歌頌 田園生活自然風光的描繪,歌頌田園生活的自然純真,表達自己對田園生活的無限熱愛,曲折 的揭露現實社會的污濁黑暗。 《歸田園居》 《歸去來兮辭》 《桃花源詩並記》 三、南北朝詩文 (一)、南朝詩文: 1、南朝是指:宋,齊,梁,陳四個國家。 2、南朝文學特點: 為掩飾其內容的貧乏,也為了氏族文人自我的標榜和互相欣賞的需要,作家們就近權力去追求 形式的美。 3、南朝詩歌發展的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劉宋時期。這一時期是山水詩逐漸從玄言詩中脫胎出來,獲得獨立形態的時期。 (1)、謝靈運: 謝靈運:世襲康樂公,人稱康樂公。 他的山水詩多寫於被貶之後,在這些詩中,他以氏族文人的閑散優雅情調和富麗 精工的語言,描繪了永嘉等地的自然風光。 由於謝靈運一生不能忘懷於政治權勢,所以即使在他遊山玩水中也是如此,只不過 他常借玄言佛禮加以裝點而已。 《登池上樓》: 此詩先敘述官場失意的牢騷,次寫春日之美景,再寫離群索居之苦,寫景細膩, 抒情真實可信,應該說是一首有情有景的好詩。但後兩句,忽發議論,以周易中「遁 世無悶」的哲理自遣,看似曠達,實則及不自然,且不是自己的真情。 (2)、鮑照: 鮑照,字明遠,東海人。其妹鮑令暉是當時著名的女詩人。由於其一生倍受壓抑, 所以反映門閥制度下的社會不平現象,特別是對門閥制度下壓抑人才的問題表示強烈 的憤慨和抗議,就成為其詩中最主要的內容之一。 《擬行路難》: 詩中既有拔劍擊柱之憤,也有「弄兒床前戲,看婦機中織」的嬉笑之怒,既抒發了自己有 志難申,倍受壓抑的憤慨,也表現了自己耿直,孤傲,倔強的性格。深刻反映了自己與封 建門閥制度的尖銳矛盾和對立,唱出了時代的最強音。 南北朝樂府民歌 一、南朝樂府民歌: 南朝樂府是由當地的樂府機關採集而保存下來的民間詩歌創作 南朝民歌具有濃郁的上層社會享樂生活色彩。再加上南朝統治階級腐敗荒淫,享樂成風,他們設立樂府機關採集民歌,主要是為了滿足他們淫樂生活的需要。由於統治者唯以聲色娛樂為務,顧不但有意採集加工民間的情歌,而且還大力仿製。這就決定了南朝民歌中極少有反映下層社會人民的悲苦之音,而使情歌幾乎成為唯一的主體。 二、北朝樂府民歌: 戰亂幾乎是與北朝歷史相始終的一個最突出的社會現象,因此,社會的離亂,戰爭的殘酷,以及表現北方民族的尚武精神,是北朝名歌的主要內容之一。 23 回復:文學基礎知識 士特色。 A、其代表作品是:《贈秀才入軍》 贈秀才入軍是嵇康送其兄嵇喜入司馬氏軍幕之作,其中既有對兄弟離別的痛苦與思念,也 有人生的慨嘆與追求。 B、《與山巨源絕交書》 《與山巨源絕交書》是一篇在政治上宣布與司馬氏絕交的宣言書,文中不僅以「必不堪者 齊,甚不可者二」為由,揭露諷刺當時黑暗的政治現狀和醜惡的世道人情,拒絕與司馬氏 合作,而且對虛偽的名教禮法,和維護名教禮法之士進行了猛烈的抨擊。 3、太康文學: (1)、背景: 西晉初年,有一段短暫的小康時期,但隨著社會的士族化,階級鴻溝加深,氏族文人更加 遠離社會和人民。他們缺乏建安文人建功立業的雄心壯志,也沒有正始文人對社會人生的深廣 憂憤,他們多沉迷於社會的表面繁榮,追求文學作品形勢的華美,推動了文學形式化氏族化的 進程。由於文學意識的自覺,文人自覺的追求作品的藝術表現,所以,這一時期的文學大潮是 趨於浮艷,詩尚雕琢,文崇駢儷,詞彩綺麗成為詩文的普遍特色。 (2)、主要作家: <1>、左思: 左思:出身貧寒。 《詠史》: 此詩既揭露了門閥制度的不合理,也抒發了自己強烈的憤慨和不平,用深沉的憤怒指責傳 統的積弊,確為諷世佳作。 4、東晉文學: (1)、背景: 晉室南渡,偏安江左,氏族文人沉迷享樂,意志更加消沉,以玄學自我迷醉的風氣日漸濃厚, 玄言詩逐漸統治了詩壇。 (2)、主要詩人: <1>、王羲之: 《蘭亭集序》: 王羲之在文中否認了老子的一死生齊彭殤的思想,認為後世通過這些文章也會得到同樣的 感受,這是魏晉時期士大夫的普遍思想,帶有濃厚的時代色彩。 <2>、陶淵明: 陶淵明的作品以及其主要思想: 陶淵明的詠懷詩: 《讀山海經》: 《讀山海經》十三首,借古代異書的神話故事來抒發自己的感慨。 陶淵明的田園作品: 田園詩是陶詩中最有光彩和特色的一部分,內容極其豐富。對田園優美自然風光的描繪,歌頌 田園生活自然風光的描繪,歌頌田園生活的自然純真,表達自己對田園生活的無限熱愛,曲折 的揭露現實社會的污濁黑暗。 《歸田園居》 《歸去來兮辭》 《桃花源詩並記》 三、南北朝詩文 (一)、南朝詩文: 1、南朝是指:宋,齊,梁,陳四個國家。 2、南朝文學特點: 為掩飾其內容的貧乏,也為了氏族文人自我的標榜和互相欣賞的需要,作家們就近權力去追求 形式的美。 3、南朝詩歌發展的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劉宋時期。這一時期是山水詩逐漸從玄言詩中脫胎出來,獲得獨立形態的時期。 (1)、謝靈運: 謝靈運:世襲康樂公,人稱康樂公。 他的山水詩多寫於被貶之後,在這些詩中,他以氏族文人的閑散優雅情調和富麗 精工的語言,描繪了永嘉等地的自然風光。 由於謝靈運一生不能忘懷於政治權勢,所以即使在他遊山玩水中也是如此,只不過 他常借玄言佛禮加以裝點而已。 《登池上樓》: 此詩先敘述官場失意的牢騷,次寫春日之美景,再寫離群索居之苦,寫景細膩, 抒情真實可信,應該說是一首有情有景的好詩。但後兩句,忽發議論,以周易中「遁 世無悶」的哲理自遣,看似曠達,實則及不自然,且不是自己的真情。 (2)、鮑照: 鮑照,字明遠,東海人。其妹鮑令暉是當時著名的女詩人。由於其一生倍受壓抑, 所以反映門閥制度下的社會不平現象,特別是對門閥制度下壓抑人才的問題表示強烈 的憤慨和抗議,就成為其詩中最主要的內容之一。 《擬行路難》: 詩中既有拔劍擊柱之憤,也有「弄兒床前戲,看婦機中織」的嬉笑之怒,既抒發了自己有 志難申,倍受壓抑的憤慨,也表現了自己耿直,孤傲,倔強的性格。深刻反映了自己與封 建門閥制度的尖銳矛盾和對立,唱出了時代的最強音。 南北朝樂府民歌 一、南朝樂府民歌: 南朝樂府是由當地的樂府機關採集而保存下來的民間詩歌創作 南朝民歌具有濃郁的上層社會享樂生活色彩。再加上南朝統治階級腐敗荒淫,享樂成風,他們設立樂府機關採集民歌,主要是為了滿足他們淫樂生活的需要。由於統治者唯以聲色娛樂為務,顧不但有意採集加工民間的情歌,而且還大力仿製。這就決定了南朝民歌中極少有反映下層社會人民的悲苦之音,而使情歌幾乎成為唯一的主體。 二、北朝樂府民歌: 戰亂幾乎是與北朝歷史相始終的一個最突出的社會現象,因此,社會的離亂,戰爭的殘酷,以及表現北方民族的尚武精神,是北朝名歌的主要內容之一。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