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6期:上課之前,老師先作一次「小白鼠」
第556期:上課之前,老師先作一次「小白鼠」
通識教育學院
(西安歐亞學院)
謝小慶按:中山大學邏輯與認知研究所副所長熊明輝教授曾說:「在全國的批判性思維研究和教學中,985院校看華中科技大學,地方院校看汕頭大學,民辦高校就要看西安歐亞學院。」確如熊老師所說,歐亞在審辯式思維(critical thinking,又譯為「批判性思維」)教學方面進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而且在2014-2016年主辦了三屆「批判性思維視野論壇」。這裡介紹了歐亞學院講授批判性思維課程的老師備課的一些情況。本文摘編自《西安歐亞學院》和《Eurasia全人教育》兩個微信公眾號。
「批判性思維」讀書會是由人文與藝術課程中心發起,黃鑫老師主持,通識教育學院對批判性思維感興趣的老師共同參與的讀書沙龍活動。不僅在於為更好地建設《批判性思維》課程,同時也通過在讀書會中彼此參與、討論、學習,來提高教師們的批判性思維素養,為課程建設培養優秀教師團隊。截止目前,本學期讀書會已經成功舉行兩次。
《批判性思維工具》並不是一本宣揚所謂成功學的「雞湯秘笈」。該書的作者理查德·保羅是批判性思維方面公認的世界級權威、批判性思維中心和批判性思維基金會的創始人、美國「批判性思維國家高層理事會」主席,在批判性思維領域有卓越的建樹。而《批判性思維工具》是批判性思維領域的經典著作,被譯成法語、德語、西班牙語、義大利語、土耳其語、希臘語、波蘭語、日語、泰語、韓語與中文出版。且看我們是如何「玩轉」這本「枯燥的」經典工具書的。
「批判性思維是一種對思維方式進行思考的藝術,該藝術能夠優化我們的思維方式。它包括三個緊密聯繫的階段:分析思維階段、評估思維階段、提高思維方式階段……」
如果你以為這樣讀完一本書上的文字就是我們的讀書會,那你就out了。我們批判性思維讀書會的正確打開方式是這樣的:審視這張圖,組團編個故事吧,可武俠、可魔幻、可苦情亦可韓劇。
然後呢,故事並沒有結束,請用批判性思維的8要素分析一下故事的邏輯結構,再用批判性思維9標準衡量一下你的思維要素質量吧。最後我們再分享一下批判性思維對自己的思維影響,並且尋找一下通過學習而發現的自己的思維BUG。
你會說我們套路太深,騙你說當編劇,到頭來卻讓你「自我反思」、「自我批評」,去親手揭露自己思維中的BUG。但這也正是我們值得炫耀的地方。作為兼論證與方法闡釋的工具書,《批判性思維工具》的艱澀與深奧不言而喻。對於學習者而言,要理解它的理論本身就很艱難,更不用說要從內部打破自己的思維習慣,訓練一種新的習慣了。所以,我們嘗試換個思路,換一種做法,顛覆傳統的灌入式讀書和學習方法,嘗試一種新的,參與式、體驗式的讀書方法乃至延伸為教學方法。把理論融入到情境中、實踐中,在實踐中嘗接受理論,培育習慣,從而讓老師們方便講授,讓同學們易於理解。
我承認我們套路很深,但不可否認,在這一過程中,你不僅學到並且練習了那些「枯燥的」知識,而且全程很歡樂,你並沒有像參與傳統灌輸式課堂或讀書會那樣酣然入夢。——這就是我們所做的,讓你成為一個歡樂的批判性思維者,願意去接受改變。
我們每周堅持批判性思維分享會,原因很簡單。「人是會思考之蘆葦,因其草木,所以孱弱,而唯有思考,令其強大」。我們希望每個接受批判性思維訓練的人,都因其理性而強大。我們希望呈現給學生有趣而不失深度的批判性思維課,所以,我們就當了「小白鼠」。每一次分享會,我們都當做一次示範課來探索。我們想讓大家看到,在這件事情上我們的決心——我們是認真的!
於是:
再也不用擔心說話沒條理了;
再也不用擔心寫文章沒思路了;
再也不必反覆同樣的錯誤;
再也不用擔心吵架沒論據了;
再也不用擔心做事沒條理了;
再也不用擔心出行不會計划了;
再也不用擔心選擇恐懼症了;
······
學習批判性思維,我們只是想雕琢自我,除去那些慣性的、惰性的、錯誤的思維習慣,訓練並習得那些有用的,有益的思維方式。效果很好判斷:你的生活經得起理性的考察,而你的幸福能得到自己的認可。
我們想炫耀的,你們感興趣的,我都已經告訴你了。下一次批判性思維讀書會,你約不約?
別人思考或許在於現象本身,而批判性思考者思考思考本體。和批判性思維的精神一致,歐亞通識教育學院人文與藝術中心開展的關於《批判性思維》的讀書分享里,也一改一般讀書會低參與、一言堂的形式,讓思想碰撞思想。
《批判性思維》課程作為歐亞通識教育學院的DNA課程,希望帶給學生的是一種全新的思維培訓方式,而課程的本身也應該如它的名字一樣,不斷地質疑和改進自身,講授課程的老師也需要這樣的學習和訓練。所以通過讀書會,老師間不斷的探討、提問、質疑和再學習,以期設計出符合歐亞學院現狀、更加優秀的《批判性思維》課程,這就是此次讀書會的初衷和目標。
《批判性思維》課程在歐亞進行得比較早,在業界也獲得了一定的認可,但不能忽視的是,批判性思維理論正在不斷地更新和升級,新一代的95後、00後大學生又成為我們新的授課對象,大量的年輕教師也加入到我們的授課團隊,面對以上的變化,我們的批判性思維課程不能止步不前。於是,這門課究竟該如何講?批判性思維如何在各個學科中得以體現?我們能否緊跟著學術的趨勢與時俱進?我們的學生對這門課程又有著怎樣的接受度?這些問題再次成為我們不得不思考的面對的困境。
帶著這樣的疑問,讀書會便應運而生。
批判性思維本身就是研究思維方式的藝術,它的學術定義是:通過一定的標準評價思維,進而改善思維,是合理的、反思性的思維,既是思維技能,也是思維傾向。最初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蘇格拉底。
本期讀書會的閱讀和拆解內容為《批判性思維工具》一書的緒論和前三章。這些章節主要介紹了批判性思維的定義、好的批判性思維者的九種思維特質、批判性思維的發展歷程、認識大腦的三個基本機制。
此次讀書會,我們採取了新的讀書模式。
首先,本次讀書會的主持人介紹了讀書會的目標和要求,並對本書及作者理查德 · 保羅先生做了詳細的介紹,同時,說明了美國學界批判性思維的主要流派。
其次,參與讀書會的教師被分成兩組,就之前布置的閱讀任務,進行個人分享。分享的內容如下:
帶著以上的問題,老師們各自發表的自己的見解。當問題變得具體的時候,邏輯也就能夠清晰地呈現了。每個老師對於閱讀的同一本書都有著完全不同的角度和切入點,聯想到的經歷和體驗也更是各不相同。
正是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面對思維方式本身,當每個人講出自己的邏輯和見解的時候,其實也就是在分享自己思維的過程。
當每一位老師分享閱讀心得,展現自己思維成果的時候,其實也就是在實踐書籍內容,對自己的思維方式進行定位,認識自己思維邏輯的方式和進程。由此我們也能感悟到,學生要怎麼去認識和實踐,怎麼反思、定位和重構自己的思維方式呢?如果僅僅只是每個人關起門來閱讀苦澀的書籍內容,是完全無法有這樣直觀的體驗和收穫的。
閱讀內容分享之後,各組老師們又接到了如下的任務:
讀書會的後半部分是分組繪製自己的學習成果,將對以上問題的思考進行分享。
同樣的,每一位老師對於批判性思維的認知不同,那麼他對於想要傳達給學生的精神和方式也就不同。
第一分享小組認為,我們的批判性思維課堂首先應當向學生展示「謙遜」、「勇氣」、「正直」、「換位思考」、「堅毅」、「自主」等思維特質;其次教師應當在課堂上以身作則,採取翻轉課堂、學生討論和教師引導、聯繫生活實際等方式,並採取程序驅動的方法及檢驗方法,來喚醒學生的自我意識,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老師扮演著「好導演」的角色。第二小組分享認為:應該向學生傳遞批判性思維的概念、好的批判性思維者的思維特質、批判性思維的發展歷程等;之所以傳授這些內容的原因為基於大腦的三個機制反推,以及符合人類的認知發展規律;具體操作中應尋找學生興趣點、案例生活化等。我們發現,同樣的閱讀資料,產生了不同的授課重點和授課方式。這會不會讓老師們產生困擾?
但結果恰恰相反,這些不同和分歧讓老師們非常興奮。一方面,他們從各自的展示中看到了自己思維的局限和不足,另一方面也學習到了彼此的教學理念和方法。
這次讀書會讓我們能夠看到的是一種全新的讀書分享形式,讀書不再變得孤獨和封閉,真正成了思考者思想碰撞的平台。而對思維本身進行研究的最好方式,就是展現自己的思維過程。今天的讀書會完全做到了,也讓大家從互動中收穫良多。
那今後對於學生,我們能否也可以採取這樣的互動參與的方式進行教學呢?批判性思維的傳授是不是應該在學生的參與和探討中進行的呢?批判性思維者本身是不是應該首先學會質疑和追問呢?
通過今天的讀書會,很多老師表示對於批判思維也有了全新的認知和判斷,同時對未來的批判性思維教學也有了新的思考和理解。新的讀書形式,帶來了新的體悟和感知。
正如《批判性思維工具》篇首有云:心靈自有所歸屬,天堂或地獄只一念之間。
推薦閱讀:
※曝光一個騙子:黑客?極客?騙子!
※茶葉的初相:一群茶小白眼中的普洱生茶
※我寫的C++程序為什麼不能實現完整輸出1-1000?
※有小白鞋的時候,你穿大衣的質感都變好了
※請問我的python反應是正常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