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中國要富,農民必須富

專家解讀中央農村工作會議精神

中國要富,農民必須富(政策解讀)

本報記者 馮華

《 人民日報 》( 2013年12月26日   02 版)

  記者從25日召開的全國農業工作會議上獲悉:今年農業農村經濟形勢良好,實現了穩中有進、穩中向好。全年糧食總產12039億斤,比上年增加247億斤,增長2.1%,再上一個千億斤新台階,首次實現「十連增」;農民增收實現「十連快」,預計全年農民人均純收入比上年增加1000元左右,增幅連續4年超過城鎮居民。

  農民工資性收入佔比首次超過家庭經營收入

  農業部農村經濟體制與經營管理司司長張紅宇分析說,今年前三季度農民人均現金收入7627元,同比增長9.6%,增幅超過城鎮居民2.8個百分點,這意味著有望延續城鄉居民收入之比縮小的好勢頭。「2009年我國城鄉居民收入比達到較高的3.33∶1,去年縮小到3.10∶1,今年有可能再度縮小,這是最值得欣慰的。」

  農民收入主要由4部分構成:家庭經營收入、工資性收入、轉移性收入、財產性收入。今年農民收入的另一個特點是預計工資性收入佔比首次超過家庭經營收入,農民收入結構發生了重大變化。

  「以往家庭經營收入對增收的貢獻率是排第一位的,從今年的數據來看卻出現減弱的趨勢,工資性收入對增收的貢獻率首次超過50%。這說明工資性收入有望成為農民收入增長的主要源泉。」張紅宇說。

  再來看財產性收入和轉移性收入。2013年中央財政「三農」支出預算為13799億元,用於支持農業生產、增加農業補貼、促進農村社會事業發展等方面。今年前三季度財產性收入同比增長23.2%,轉移性收入同比增長17%。「財產性收入和轉移性收入儘管在農民收入中的份額不高,但增長態勢明顯,增收潛力非常大。」張紅宇說。

  農民富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程國強表示,在看到農民收入連年增長的好形勢的同時,也要看到城鄉收入差距仍然較大、農民總體收入水平仍然較低的現實。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進程中,農民增收成為短板。「解決好農民富的問題,實際上就是完成農村小康建設的根本性任務,也是做好農村工作的關鍵。」 

  「農民收入事關重大,農民收入也事關全局。農民持續增收,既調動和保護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也為我們戰勝各種風險挑戰,保持國民經濟平穩較快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張紅宇分析說,2012年我國農民人均純收入7917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565元,絕對收入差距達16648元。十八大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標,這其中的關鍵就是提高農民收入。

  而從拉動內需的角度來看,鼓起農民的錢袋子也意義重大。程國強說,農民是最龐大的消費群體,農村是最具有潛力的消費市場。只有農民增收、農民變富,這樣龐大的消費群體和潛在的消費市場,才能轉變為現實的購買力,拉動經濟增長。

  「農民收入提高了,才有條件去改善提升農業生產條件,才有能力投向農業基礎設施建設,這對於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促進國民經濟健康發展的意義都非同一般。」張紅宇說。

  挖掘農民增收潛力,增值、增效、增渠道

  那麼,如何實現農民富的目標?

  專家建議,要在工業化、城鎮化的背景下,挖掘農民增收潛力,增值、增效、增渠道。重視農民的家庭經營收入,通過發展現代農業、培育新型經營主體、促進土地流轉等,來增加農民的務農收入。發展優勢特色產業,支持優質安全農產品生產,增加農業經營收益。發展農產品加工業和休閑農業,培育農民收入新的增長點。積極推進農村二三產業轉型升級和農民創業,探索建立農民創業融資新機制。

  同時還要為農民增收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讓轉移出來的農民工同工同酬,收入隨著工業利潤的增加實現同步增長。

  在增加農民的轉移性收入方面,程國強建議,隨著國家財政的增長,一方面要增加總量,著眼點放在提高農民特別是低收入農民的直接補貼、低收入保障等;另一方面則要優化補貼的結構和方式,增強農業補貼的針對性、指向性和有效性,促進農民多種糧、種好糧。

  「未來還要通過深化改革,增加財產性收入。」張紅宇說,三中全會明確提出,允許農民對承包土地的經營權抵押、擔保,就賦予了土地承包經營權新的權能,也在一定程度上能緩解農民融資的難題。慎重穩妥推進農民住房財產權抵押、擔保、轉讓的試點,則是為了探索農民增加財產性收入的渠道,這對發達地區、大城市郊區、勞動力外出轉移較多的地區都有較大意義。

推薦閱讀:

中國男士穿衣土?民國時髦天團表示不服!
中國單身人口達到2億  第四次「單身潮」來了?
身家不及馬雲,捐出的大樓遍及整個中國,只有李嘉誠才能跟他相比
讀《中國人的性格歷程》
作者:紐約客 | 來自:紐約文摘鐵打的房子,流水的媳婦? 婚姻法新解衝擊中國婚戀觀

TAG:中國 | 農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