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論◎我讚美並寄情於老年

  無論對誰來說,人都要從少年走向青年,再從青年走向中年,之後進入老年。誰也不能只少不老,誰也不能只盛不衰,誰也不能只生不死。這是人生的定律,誰也無法改變,誰也無法躲避。

  正因如此,作為老年人,一是要勇於面對老年,二是要樂於面對老年,三是要善於面對老年。因為年高而悲觀或嘆息,都是不必要的。

  我讚美老年。

  老年人經歷過少年時代的苦讀,經歷過青年時期的拼搏,經歷過中年期間的奉獻,他們的皺紋中凝聚的是經驗與智慧,他們的銀髮上閃現的是老練與成熟。

  老年人辛勞一生,他們為多少個孩提的成長付出過心血,為多少個家庭的幸福流淌過汗水,為社會多少項事業的輝煌播撒過智慧。

  更有多少老年人為了後代的繁衍,為了家庭的安康,為了社會的進步,或積勞成疾,或捨生忘死,或遭遇風險,獻出了寶貴的生命。

  我們閉目想一想:沒有今日之老年,哪有今日之少年;沒有今日之老年,哪有今日之幸福;沒有今日之老年,哪有今日之盛世!

  我也寄情於老年。

  少年時要忙於讀書,青年時要忙於生計,中年時除了要把自己獻給祖國,還要為兒女而奔波,只有到了老年,他們才能真正把自己還給自己。

  老年人經歷的事情多,積累的經驗也多,無論在政治上、思想上還是生活上,其成熟度,都是青年人和中年人無法相比的。

  老年人會身衰,但身衰未必就是心衰;老年人會多病,但正因為多病會更加珍惜有限的生命。老樹發新枝是常有的,老樹結碩果也屢見不鮮。

  古今中外許多人,雖到了耄耋之年,仍作出了常人難以想像的貢獻。

  美國大發明家愛迪生81歲時獲得了第1031項發明專利。德國文學家歌德82歲時完成了文學巨著《浮士德》。我國科學家竺可楨83歲時完成了《中國近五千年來氣候變遷的初步研究》一書,受到中外學術界的高度讚譽。唐代名醫孫思邈百歲高齡還寫出了著名醫著《千金翼方》,至今廣為流傳。經驗表明,一些剛過60歲的低齡老人,其智力和創造力將進入一個新的高峰期。不少諾貝爾獎獲得者都超過了60歲,據統計,1902年至1983年,有11位75歲以上的老人摘取了此桂冠。2005年度中國科技最高獎的兩位得主也都是高齡老人:葉篤正院士生於1916年,吳孟超院士生於1922年。

  我們不能苛求老年人再作出多少更大的奉獻,但誰又能斷言他們不會作出超乎前人的貢獻呢?

  人生有朝陽,也有夕陽,但朝陽與夕陽之間的差別也就那麼一點點。一個人老氣橫秋,即使18歲也與夕陽西下不無兩樣,反之,如果始終能夠保持精神上揚,即使80歲也可謂朝陽東升。在朝陽與夕陽的問題上,我們應當記住一句話:「從地球的另一面看,西下之夕陽恰是東升之朝陽。」由此我們也就應當明白一個道理:黃昏也是啟航時,老年亦是人生的黃金時期。

  歷史上,多少英俊天才連50歲也沒有活到。夏完淳死時只有17歲,王弼死時僅24歲,王勃死時28歲,賈誼死時32歲,王實甫活了45歲,曹雪芹也只活了48歲。在古代,能活到60歲就是一種幸運,能活到70歲就算作是人間稀事。但在今天,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發展,人活70歲、80歲已是平平常常的事情。所以,不管你今天是60歲、70歲、80歲還是90歲,都值得天天快樂。


來源/大美楓林、《快樂老年》

作者/袁志發

原標題/不管你今天是60歲、70歲、80歲還是90歲,都值得天天快樂。

責編/占華 

製作/蘭宇、躍升

版權聲明:【閱讀公社所使用的文章、圖片及音樂屬於相關權利人所有,因客觀原因,如存在不當使用的情況,敬請相關權利人隨時與我們聯繫及時處理。】


推薦閱讀:

測試性格類型,學會恰當讚美
試著去「讚美」,給她不一樣的感覺
如何讚美出一個好老公
讚美母親的詞語

TAG:讚美 | 老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