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我讀《論語》○47樊遲請學稼

我讀《論語》○47樊遲請學稼

樊遲請學稼,子曰:「吾不如老農。

 

」請學為圃,曰:「吾不如老圃。」樊遲出,子曰:「小人哉,樊須也!上好禮,則民莫敢不敬;上好義,則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則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則四方之民,襁負其子而至矣;焉用稼!」

【譯文】

樊遲請求孔子教自己學習種莊稼。孔子說:「我不如男老的農夫。」樊遲就又請求孔子教他們學習管理菜園,孔子說:「我是不如年老的管理菜園的人的。」樊遲出外做事離開屋子後。孔子對其他學生說:「真是只有一個小人的資格和氣質,這個樊須!在上位的日人喜好重視禮儀制度,那麼,老百姓就不敢不尊重你,在上位的人喜愛重視仁義,老百姓就不敢不服從你,在上位的人喜歡重視誠實信用,老百姓就不敢不說出真實情況,按你的要求在辦。如果能夠這樣去做,那麼,(在你管轄的地域之內)四方的老百姓就是用背帶把自己的小孩子捆在脊樑上也不敢懼怕艱難而踴躍地前來(為你服務)呀!在上位的日人哪裡會用得上自己去種莊稼呢?」

【分析】

先說「小人」。

在現在,在解釋《論語》中的「小人」這個詞的時候,普遍把它解釋為是行為低劣品德下流的人。如果在《論語》中孔子真是把「小人」看成是這樣的意思,,孔子是不會用「小人」來給樊遲下評語的,因為農夫和老圃在任何時候只能和沒有能耐地位低微聯繫在一起,決不會與行為低劣品德下流的人聯繫在一起。孔子在這裡用「小人」來評價樊遲,是因為樊遲要請學稼、請學為圃,可見,在《論語》中,孔子說的「小人」是不求上進當士當官的一般的地位低微的勞苦大眾。這和以後在長期中的口頭用語的意思是一樣的。下級見了上級稱「下官」或者「小人」。是表明自己的地位低,而不是品德低。這是自謙的稱呼。

這是閱讀〈論語〉時應當注意的,否則,就歪曲了〈論語〉的原來的意思。

下面說「上好禮,則民莫敢不敬;上好義,則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則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則四方之民,襁負其子而至矣;焉用稼!」禮,就是禮儀制度。禮儀制度就是等級制度,是下對上的絕對尊重。上掌握著政權,如果下不尊重上,就要受到嚴重的處罰,所以,老百姓就不敢不尊重在上者。義,是封建的統治與剝削,老百姓有供奉在上者享受的義務。在上者重視這個義務,如果老百姓不履行這個義務,當然在上者對老百姓就會不依不饒,處罰老百姓,老百姓敢不服從嗎?信,是在上者要求老百姓對他們的誠信,努力完成自己的義務,不能虛假,否則,在上者是絕對不會姑息的,會給以懲罰。在這樣的情況下,老百姓敢於不背著小孩子去為他們服務嗎?「而至」,是說就這樣來到的意思,不一定是投奔。因為是為在上者服務的,去服勞役的非常沉重,有願意投奔這樣的事情嗎?


推薦閱讀:

《論語》衛靈公篇第十五
《論語》共讀,一以貫之
《論語解悟》為政 第三章
論語鄭注講義之二
【儒】每天學一句《論語》《為政篇》(4)

TAG:論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