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詩詞鑒賞題答題糾錯

古典詩詞鑒賞題答題糾錯

示例一:閱讀下面這首詩,然後回答問題。(8分)

                    詠素蝶詩

劉孝綽

隨蜂繞綠蕙,避雀隱青薇。映日忽爭起,因風乍共歸。

出沒花中見,參差葉際飛 。芳華幸勿謝,嘉樹欲相依。

註:劉孝綽(481-539):南朝梁文學家,彭城(今江蘇徐州)人。文名頗盛,因恃才傲物,而為人所忌恨,仕途數起數伏。

這首詠物詩描寫了素蝶的哪些活動?(3分)

【缺陷答案1】這首詩描寫了素蝶覓食,躲避天敵,戲耍花叢的活動。

【錯誤分析】學生答案中的「素蝶覓食」於詩中無根據,屬於無中生有;而詩中的「映日忽爭起,因風乍共歸」和「參差葉際飛」在答案中沒有呈現出來,屬於漏掉重要信息點。

【缺陷答案2】詩歌通過蜂、雀、日、風、花、葉等參照物,描寫了素蝶在樹叢中的生活習性、遊玩活動景象,忽現忽滅,美妙絕倫。

【錯誤分析】學生答案中對於素蝶的活動概括過於籠統,答非所問。

【缺陷答案3】這首詠物詩描寫了素蝶生活的規律,隨蜜蜂繞綠蕙,採花粉,避開雀鳥的捕殺,隱藏在青薇中,日出而起,日落而歸,在花叢中嬉戲。

【錯誤分析】學生答案中的「日出而起,日落而歸」是對詩歌內容的錯誤理解。

【參考答案】這首詩描寫了素蝶隨蜂悠遊,遇雀躲藏;映襯日光騰起,順著風勢返回;在花叢中時出時沒,於樹葉間上下翻飛。

【錯誤類型1】在解答有關詩歌內容方面的考題時,學生容易出現的問題是:答非所問、漏掉重要信息點、概括籠統、理解錯誤。

【解決對策】審清命題要求,一定要根據命題的具體要求來作答,問什麼答什麼,絕對不能任意發揮,寫些與設題無關的內容。

示例二:閱讀下面這首詩,然後回答問題。(8分)

夢中作①

歐陽修

夜涼吹笛千山月,路暗迷人百種花。

   棋罷不知人換世②,酒闌③無奈客思家。

【注】①本詩約作於皇祐元年(1049),當時作者因支持范仲淹新政而被貶謫到潁州。

②傳說晉時有一人進山砍柴,見兩童子在下棋,於是置斧旁觀,等一盤棋結束,斧已爛掉,回家後發現早已換了人間。

③酒闌:酒盡。

這首詩表現了作者什麼樣的心情?

【缺陷答案1】凄涼的夜色伴隨著悠然的笛聲,給人以悲涼之感,詩人走在幽暗的路上,不禁想起了遠方的親人和故鄉,表達了詩人對家鄉和親人的思念,但卻又不得不面對物是人非的事實,表現了遠在他方的憂傷與無奈。

【錯誤分析】學生答案中只體現了「無奈客思家」的心情,沒有表現詩人因仕途失意而對前途憂慮的心情,屬於漏掉重要信息點,主要是因為學生沒有關注注釋當中的背景材料。而「面對物是人非的事實」是對詩歌主題的把握不準確。

【缺陷答案2】表現了作者被貶之後,情緒低落,對不能為國家出力而感到無奈,同時又對國家表示擔憂。

【錯誤分析】學生答案中「對國家表示擔憂」是對該首詩的主題分析過了頭。

【缺陷答案3】這首詩表現了作者悲涼、思家的心情。

【錯誤分析】學生的答案概括籠統,沒有分析。

【錯誤類型2】在解答有關詩歌主題方面的考題時,學生容易出現的問題是:漏掉重要信息點、對詩歌主題的把握不準確、概括籠統沒有分析。

【參考答案】①因仕途失意而對前途憂慮和無可奈何的心情;

②希望脫離官場返回家鄉的心情。

【解決對策】讀詩要讀標題、讀注釋,它們對作品內容有提示或概括的作用,有時也會對理解全詩有著導向性的作用。或點明主旨,或表明詩人的情感基調。

示例三: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回答問題。

詠山泉          

儲光羲  

   山中有流水,借問不知名。映地為天色,飛空作雨聲。

   轉來深澗滿,分出小池平。恬澹無人見,年年長自清。

結合全詩,簡要分析「映地為天色,飛空作雨聲。」的妙處。

【錯誤分析】

【錯誤類型3】判斷失誤,不做具體分析,答題不完整。

【參考答案】:這兩句從聲與色的角度描寫了山泉的情態。山泉平緩流淌時,清澈見底,水面映照天光雲色。飛流而下時,水石相擊,如風雨之聲。山泉雖然無名,卻有映地照天,興風作雨的奇觀。這兩句與前兩句先抑後揚。前兩句寫山泉的平淡無名,為抑;這兩句彰顯泉流山中的奇觀,為揚。為詩歌最後兩句讚美山泉做了鋪墊。

【解決對策】

教學環節3:總結規律

1、讀詩要讀標題、讀注釋

2、審清命題要求

3、抓住關鍵字句,篩選重要信息

4、熟悉答題步驟:默讀全詩-→找出詩中寫景、寫物、寫人的詞語,弄清大致內容-→找出詩中反映詩人情感態度的詞語-→看標題或註解的提示-→細心審題,弄清題目要求-→全面思考,斟酌答題。

5、準確簡明地書寫答案

教學環節4:做練習,分析答案,提高答題的能力。

閱讀下面這首宋詞,然後回答問題。

關河令

周邦彥①

秋陰時作漸向暝。變一庭凄冷。佇聽寒聲②,雲深無雁影③。

更深人去寂靜。但照壁孤燈相映。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

【注】①周邦彥(1056-1121):字美成,號清真居士,錢塘(今 浙江杭州)人。②寒聲:指秋聲,如風聲、落葉聲、蟲鳴聲等。③雁:古人認為雁能傳書。

(1) 從上、下兩闕的首句看,這首詞是以什麼為線索來寫的?請簡要說明。

 

(2) 簡要分析作者在這首詞中所表現的心情。

 

答案1:是以時間推移為線索寫的。上闋寫的情景發生在日間「漸向暝」時;下闋寫作者難以入眠的情景已經推移至更深、人去、夜寂靜時。

解析:答出心情的,給2分;能簡析表現的,給3分。

答案2:作者在詞中表現了思家、孤寂的心情。上闋寫作者站在庭院等候親人的消息,但盼來的只是「無雁影」;下闋寫作者本想借酒澆愁,酒醒之後,卻愁上加愁,於是感嘆不已,使孤棲之愁更深一層。

解析:答出以時間為線索的給1分,能簡要說明的給2分。意思答對即可。

教學環節5:布置作業

閱讀下面這首唐詩,然後回答問題。

春日憶李白

杜甫

白也詩無敵,飄然思不群。清新庾開府,俊逸鮑參軍。

渭北春天樹,江東日暮雲。何時一樽酒,重與細論文。

註:庾開府、鮑參軍:指庾信、鮑熙,均為南北朝時著名詩人。渭北、江東:分別指當時杜甫所在的長安一帶與李白所在的長江下游南岸地區。論文:此處指論詩。

(1)   這首詩的開頭四句從哪三個方面對李白的詩作出了什麼樣的高度評價?(3分)

(2)   「渭北春天樹,江東日暮雲」一聯表達了什麼樣的思想感情?用了何種表現手法?(4分)

(3)   說說這首詩的構思脈絡。(3分) 

 

常見失誤原因分析及應對措施

1、(2011·肇慶模擬)閱讀下面的詞,然後回答問題。(7分)

鷓鴣天①·游鵝湖,醉書酒家壁

辛棄疾

春入平原薺菜花,新耕雨後落群鴉。多情白髮春無奈,晚日青簾酒易賒。

閑意態,細生涯。牛欄西畔有桑麻。青裙縞袂誰家女,去趁蠶生看外家②。

注釋:①辛棄疾作此詞時被罷官而閑居在江西上饒,年僅42歲。②外家:女子出嫁後稱娘家為外家。

(1)請從景與情的關係角度賞析上闋。(4分)

(2)下闋描繪了怎樣的農村景緻?(3分)

答案:(1)春天來了,白色的薺菜花開滿田野,土地耕好了,又逢春雨,群鴉在新翻的土地上覓食。詩人萬種思緒染白了頭髮,即使春天的美景也無法排解愁苦,只能借(賒)酒澆愁(1分)。作者借景抒情,以樂景寫哀情(1分,「樂景寫哀情」必有),恬靜而又生機勃勃的農村景象,襯托出作者內心的愁苦和無可奈何的情緒,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2分)。(景象1分,手法1分,情感2分)

(2)村民悠閑自在,生活過得井然有序,牛欄左右的空地上種滿了桑麻(1分)。春耕剛完,新蠶剛生,春播未及,不知誰家的年輕媳婦,穿著白衣青裙,趁著大忙前的閑暇趕著走娘家(1分)。寫出了農村的清新、恬靜、閑適(1分)。(分析解說2分,特點概括1分)

2、(2011·佛山模擬)閱讀下面的詩歌,然後回答問題。(7分)

德祐二年歲旦(其二)

鄭思肖

有懷長不釋,一語一酸辛。

此地暫胡馬,終身只宋民。

讀書成底事,報國是何人?

恥見干戈里,荒城梅又春!

【注】鄭思肖,南宋遺民。本詩作於元軍佔領下的蘇州,此時南宋已瀕於滅亡。

(1)簡析「暫」「只」二字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4分)

(2)「荒城梅又春」是對本詩主題的形象概括,試加以分析。(3分) 

答案:(1)「暫」是「短暫、暫時」之意,是說元軍佔領蘇州必不能長久,(1分)表達了作者對敵人的輕蔑之情。(1分)「只」為「僅」「只是」之意,(1分)強調了詩人對宋朝忠貞、堅定的態度。(1分)

(2)「荒城」寫元軍對蘇州佔領後荒蕪的景象。「梅又春」寫梅樹又開花了,也說明時間又過了一年。詩人借不願看到梅花在元軍的鐵蹄下開放表現出面臨國土淪喪,國家瀕於滅亡的悲傷、苦楚和未能為國盡責的慚愧,(1分)表現了對國家、民族的強烈責任感和堅貞不渝的民族氣節,(1分)還表達了驚醒世人,反抗元軍殘暴統治的期望。(1分)

3、(2011·巢湖模擬)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1)~(2)題。

朝耕

袁中道

荷鋤出茅屋,月色白如素。過林滴水聲,一天好霧露。

東方猶未光,燦燦動霞路。不覺叱牛聲,驚起雙白鷺。

(1)映襯(如動靜、聲色等)是古詩常用手法,試以此詩為例加以分析。(4分)

(2)全詩表現出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4分)

答案:

(1)①月色皎潔顯靜,出屋、經過樹林有滴水聲為動,動靜映襯;②霧氣露水、東方未亮顯靜,霞光燦燦、叱牛聲、白鷺驚起都為動,動靜映襯。③白如素的月色、東方霞光,與農夫叱牛、驚起白鷺聲交織在一起,聲色互相映襯。【評分提示】意思對即可,共4分。只要各舉出一例,答出「動靜」、「聲色」一個方面即可給2分。

(2)通過迷人的鄉村晨景和詩意的叱牛早耕圖景,表現了作者對安閑自得的農家、純樸清新的田園生活的嚮往(仰慕、讚美)之情。【評分提示】意思對即可,共4分。「圖景」佔1分,「思想感情」佔3分,圖景只要答出一個即可,思想感情如答到「對生活的熱愛」之類可給2分。

4、(2011·合肥模擬)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1)~(2)題。

尋   

王陽明

十里湖光放小舟,謾尋春事及西疇。

江鷗意到忽飛去,野老情深只自留。

日暮草香含雨氣,九峰晴色散溪流。

吾儕是處皆行樂,何必蘭亭說舊遊?

[注]意到:估計(我)到近旁。

(1)頷聯中「江鷗」的形象有何特徵和作用?(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王陽明的詩歌常將景、情、理三者融為一體,請結合本詩說明。(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4分)形象特徵:活潑可愛與頑皮,充滿情趣。(答對人有疑慮,也可)(2分)

   作用:寫出了景物(環境)的生動特徵,襯托出詩人的親近而不得的失落;表現了詩人對眼前春景的迷戀,對鄉村生活的陶醉。(2分)

(2)(4分)本詩前三聯依次描寫了湖水、田野、江鷗、野草、山峰、溪流等景物,融入了作者對春景的迷戀,對鄉野的熱愛。(2分)尾聯在尋春快樂之際點出對生活的感悟:只要融於自然,快樂到處都有。(2分)

5.(2011·長沙模擬)閱讀下面這首唐詩,然後回答問題。(7分)

十五夜望月

王建

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濕桂花。

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

 (1)《全唐詩》錄入此詩時,將「落」寫作「在」。你認為用哪個字更好?為什麼?(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詩評家認為這首詩妙在後兩句。請結合詩句,試從思想情感和表達技巧的角度進行賞析。(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落」字更好(1分),將無形的「秋思」形象化、動態化,新穎貼切(1分),彷彿那濃濃的秋思隨著銀輝灑向人間;而「在」字則平淡寡味,相形見絀多了(1分)。

 (2)詩人不採用正面抒情的方式直接傾訴自己的思念之情,而是用了一種委婉含蓄、情景交融的疑問句式(2分),明明是自己在懷人,偏說「秋思落誰家」把詩人對月懷遠的情思,表現得蘊藉深沉,其言外之意、弦外之音是說:在這「人盡望」的中秋之夜,秋思最深的恐怕只有我啊!(2分)

6、(2011·永州模擬)閱讀下面這首唐詩,然後回答問題。

闕題

劉眘虛

道由白雲盡,春與青溪長。時有落花至,遠隨流水香。

閑門向山路,深柳讀書堂。幽映每白日,清輝照衣裳。

(1)這首詩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是由哪些景物構成的?請簡要概括。(4分)

答:這首詩圍繞「暮春」描繪了一幅春意盎然,情韻盈然、意境幽美的畫面。由白雲春光、落花流水、柳樹書堂、幽光衣裳等景物構成。

(2)「時有落花至,遠隨流水香」主要用了什麼修辭手法?表達了怎樣的感情?(4分)

答:擬人。「至」和「隨」既賦予落花以人的動作,又暗示詩人也正在行動之中,從中可以體味出詩人遙想青溪上游一片繁花似錦的神情,透露出詩人的喜悅之情。

7. (2011·煙台模擬)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回答問題。(8分)

灞上秋居

馬 

灞原風雨定,晚見雁行頻。

落葉他鄉樹,寒燈獨夜人。

空園白露滴,孤壁野僧鄰。

寄卧郊扉久,何年致此身?

(1)詩歌第二聯描寫了怎樣的畫面?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4分)

(2)本詩的五、六兩句運用了什麼表現手法?試具體分析。(4分)

答案:(1)描寫了一幅凄涼冷清的畫面:秋雨之後,黃葉片片飄落;寒意陣陣,寄居孤寺的旅人獨對孤燈。(2分)表達了作者羈留異地的酸楚的鄉思之情和孤獨寂寞之感。(2分)

(2)襯托(反襯)的手法。第五句以動襯靜,以露珠滴落在枯葉上的響聲反襯出環境的寂靜,更加細緻地寫出了作者思潮起伏、長夜無眠的情狀;(2分)第六句以有襯無,以有一個絕跡塵世的僧人鄰居襯托自己的孤單無依,更加突出了詩人處境的孤單和心境的孤獨。(2分)

8.(2011·濟寧模擬)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回答問題。(8分)

徐州①

汪元量

白楊獵獵起悲風,滿目黃埃漲太空。

野壁山牆彭祖宅,塺②花糞草項王宮。

古今盡付三杯外,豪傑同歸一夢中。

更上層樓見城郭,亂鴉古木夕陽紅。

註:①徐州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南宋滅亡,元朝一統之時,詩人來到徐州寫下此詩。②塺(mò)是塵埃之意。

(1)此詩鍊字很有特色,詩歌前兩句哪個字用得最好?為什麼?(3分)

(2)這首詩用了什麼手法?表現了作者怎樣的感情?(5分)

答案:(1)「漲」字用得最好(1分),形象地描繪出黃塵由地面向上浮動,好似水漲的狀態,以動寫靜,增添了立體感(2分)。(或:「悲」字用得最好,奠定了全篇情感基調,是全詩的詩眼。)(共3分。意思對即可)

(2)用了借景抒情,融情於景的手法(2分)。表達了詩人故國不在的孤獨、凄涼和悲憤之情(2分)。詩人將國破家亡的悲憤之情融入到對風吹白楊、黃埃滿天、荒涼破敗景象的描寫之中(1分)。(共5分。意思對即可)

9.(2011·鄭州模擬)閱讀下面兩首詩歌,然後回答問題。(8分)

塞下曲

        盧綸

月黑雁飛高,單于夜遁逃。

欲將輕騎逐,大雪滿弓刀。

塞下曲

      許渾

夜戰桑乾北,秦兵半不歸。

朝來有鄉信,猶自寄寒衣。  

(1)這兩首詩的基調有什麼不同?分別表現了怎樣的思想感情?(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這兩首詩在寫法上有明顯不同,一首情景交融,一首僅用白描,卻都取得了很好的藝術效果。請對此作簡要分析。(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答案示例:盧詩格調高昂豪邁,許詩基調凄婉哀傷。

盧詩寫戍邊將士雪夜準備追敵的壯舉,表現將士們保家衛國奮勇殺敵的英雄氣概;許詩寫戰士夜戰喪生,親人不知,猶寄家信,表現戰爭的殘酷,寄託對戍邊戰士以及家屬的深刻同情,對戰爭的譴責。

 (2)答案示例:盧詩情景交融。烏雲遮月,一片漆黑,敵軍出逃,宿雁驚起,月黑風高的夜晚,為事件設置特定的背景。正當將士準備追敵之時,一場大雪紛紛揚揚,剎那間雪花落滿弓刀。此景場面宏大,氣勢不凡,渲染豪邁雄勁的氣氛。烘托將士奮勇殺敵的高昂情緒,給人留下豐富的想像空間。

許詩僅用白描手法,四句詩純是敘事,不發議論,不做渲染,而是選擇典型事件,簡單勾勒:桑乾河北一場夜戰,半數將士喪生未歸,次日清晨,親人猶寄家信,告知禦寒衣物已經寄出。寥寥幾筆,就把戰爭帶給人們的痛苦表現出來,平中見奇,耐人尋味。

10、(2011·海南模擬)閱讀下面這兩首詩,完成8~9題。

嘆疆場    隋代民歌

聞道行人到,妝梳對鏡台。

淚痕猶尚在,笑靨自然開。

到家   [金]劉汲

三載塵勞慮,翻然盡一除。園林未搖落,庭菊正扶疏。

繞屋看新樹,開箱檢舊書。依然故山色,瀟洒入吾廬。

(1)這兩首詩所寫內容都是喜歸,試分析兩首詩在表現喜這一情感時的不同之處。(5分)

 

(2)試對「依然故山色,瀟洒入吾廬」兩句進行賞析。(6分)

答案:⑴《嘆疆場》通過思婦聽到遠征的丈夫歸來的消息時梳妝打扮與之前以淚洗面的對比,表達了一種喜不自禁的心情。《到家》通過對歸家時的所見、所為、所感的描寫,融情於景,表達了詩人回家之後的喜悅心情。(答對一點給3分,答對兩點給5分)

⑵山色依然,寫出了喜悅之後的閑適。瀟洒是擬人手法,山色瀟洒地進入我的居室,寫出脫離世俗官場之後的欣慰。兩句詩寫的不僅是物境,而且是心境,寫出了詩人塵勞盡除後,心情由喜悅到安適的轉化。(6分,對具體詞語的賞析2分,擬人手法2分,對兩句詩總體的賞析2分)

11.(2011·石家莊模擬)閱讀下面這首唐詩,然後回答問題。(8分).

                                  關山月李白

      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長風幾萬里,吹度玉門關。漢下①白登②道,胡窺青海

  灣。由來征戰地,不見有人還。戍客望邊色,思歸多苦顏。高樓當此夜,嘆息未應閑。

  註解:①下:指出兵。②白登:山名,在今山西大同縣東詢奴曾圍困劉邦於此。

(1)這首詩的前四句描繪了一幅什麼樣的畫面?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請簡要分析整首詩所表達的情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詩人將巍巍天山、蒼茫雲海、一輪傾斜銀光的明月和掠過萬里關山的浩蕩長風這些物象組合在一起,(2分)描繪出一幅廣闊無垠的萬裡邊塞圖,(1分)表現出(營造出)雄偉壯闊而又蒼涼悲壯的特點(意境)。(1分)(意思對即可,共4分)

(2)詩人借戰士的思鄉和家人的思親,表達了對徵人的關切和對和平的嚮往。(2分)戰士望著荒涼的邊塞,愁容滿面,想像家中的親人在這清冷的月夜樓頭遠眺,思念著「我」這個也許不能生還的徵人,似乎還聽到一聲聲惆悵的嘆息,使得思歸之情更濃,關切之意更真,和平之盼更切。(2分)

12、(2011·商丘模擬)閱讀下面這首樂府詩,完成後面問題。

       柳枝詞  鄭文寶①

亭亭畫舸②系春潭,直到行人酒半酣。

不管煙波與風雨,載將離恨過江南。   

【注】 ① 鄭文寶(952~1012)字仆賢,寧化人。多才多藝,是宋初一位負有盛名的詩人,風格輕盈柔軟。②畫舸:彩繪油飾的船,也叫畫船。

⑴「春潭」是水,自然無法「系」住,那麼畫舸到底「系」的是什麼?請聯繫全詩,分析這樣寫的好處。(5分)

答:                                                                                                   

答案:「系春潭」指船繫於春日潭水邊的柳樹上。古人有折柳送別的風俗,「系」暗含題目「柳枝」的意思,因此船也就與贈別之情「系」在了一起。(3分)畫船、柳樹、春潭幾個意象構成了一幅靜謐優美的意境,用外物的靜反襯內心的亂,顯得詩味雋永,情致深婉。(2分)

⑵「酒半酣」、「煙波與風雨」、「載」對表達詩人的「離恨」什麼作用?(6分)

答:                                                                                                                          

答案:「酒半酣」寫「行人」與自己酒興未盡,還有許多話要傾訴,而畫舸就要解纜,不由得令人生怨,顯出難分難捨之情;(2分)「煙波與風雨」寫行人航程浩渺,路多艱難,表現詩人對朋友前途的關切;(2分)「載」字化無形為有形,使抽象的離恨成了可載之物,寫出了心頭離愁的沉重,形象可感,富有創意。(2分)

 

    在教學的過程中,學生在做詩歌鑒賞題的時候,出現的錯誤有很大的相似性,現總結如下,旨在希望學生在考試的時候不再犯類似的錯誤。

 

    第一,從注釋破解難點。對詩歌鑒賞題給出的注釋,學生關注不夠,在答題的時候沒有把它考慮在其中。

 

    例1.閱讀下面一首古詩,回答問題。

    貧女(秦韜玉)

    蓬門未識綺羅香,擬托良媒益自傷。

誰愛風流高格調,共憐時世儉梳妝。

    敢將十指誇針巧,不把雙眉斗畫長。

苦恨年年壓金線,為他人作嫁衣裳。

    註:秦韜玉:應進士不第,在宦官田令孜府中做幕僚,後來田薦其為工部侍郎。

 

    本詩題為「貧女」,寫的僅僅是一個貧女嗎?請結合全詩及注釋分析一下詩歌的立意,並指出其寫作方法。(不少於80個字)

    在這個題目中,如果我們不看注釋,這首詩的立意可以有多種理解,完全可以理解為通過這一女子反映了下層人民的生活苦難和地位低下,在具體的練習中有不少的學生就是這樣答的。注釋在考試中,除了對原作的解釋外,還是一個重要的出題點。在注釋中包含著重要的信息,像這道題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從秦韜玉的身世和經歷中,我們就應該理解出題者的意圖了,就是以貧女作比,暗示自己的身世和遭遇。

 

    第二,從題幹得到啟示。題干要求中的關鍵詞被遺漏。如例1中對字數的限定,需要多加註意,如果考試的時候,你的字數不夠,這就是一個明顯的減分點。再如,對題干中的「哪些」和「哪個」(或「哪種」),沒有分清,導致考試的時候,答題丟掉了得分點。

 

    第三,從題目認識對象,從作者了解背景,從原作找到根據。學生對作者本身沒有好好考慮,導致失分。

 

    例2.

山中問答

李白

問余何意棲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閑。

桃花流水窅然去,別有天地非人間。

    註:窅(yǎo)

 

    請結合李白的生平分析這首詩所抒發的感情。

    這是一首樂景樂情,詩意淡遠的寫景詩。詩人寫道:有人問我為什麼獨自居住在這偏僻幽靜的山林中,我只是笑了笑,沒有回答。因為我喜歡依山傍水、風景優美的世外桃源,你看那片片桃花瓣隨著潺潺的流水漂向遠方,我真疑似來到了人間仙境。

 

    在解題中,不少學生沒注意到李白這一關鍵點,所以,他們把答案寫為:抒發了作者要隱居的思想感情,錯誤的原因是沒有結合李白的生平。李白的一生的思想,是介於儒釋道三家之間,始終在入仕和出仕之間,所以,李白的一生是不會歸隱的,只是表現了對現實的不滿罷了。因此,雖然有的題目沒有出現作者的生平和經歷,但如果這是一位很著名的詩人,也要關注到作者的有關情況,否則,就要把題意理解答偏了。

 

    第四,從原作找到根據,從題幹得到啟示。有的學生在理解詩歌的時候,沒有對詩歌進行理解,就把詩歌當成了用典。

 

    我們再看例2,有的學生把詩中的「桃花」,看作是用典,認為這裡的「桃花」是用的《桃花源記》里的典故。這樣的理解其實仍然是沒有對題干進行認真分析。

 

    第五,從首聯找到特點,把握體式。有的學生把寫景詩中的意象盲目的當成象徵義。

 

    例3.全詩寫「雪」巧妙自然,別具一格,說說詩歌是怎樣寫「雪」的?

夜雪

白居易

已訝衾枕冷,復見窗戶明。

夜深知雪重,時聞折竹聲。

 

    這是一首寫景抒情詩,有的同學把它看成了托物言志的詠物詩。把詩中「竹」字,當成了象徵義,即清高和高潔的象徵。這樣,他們把詩歌的主旨理解為反映了社會對忠良的迫害,完全曲解了詩歌的原意。

 

    已訝衾枕冷」,先從人的感覺寫起,通過「冷」不僅點出有雪,而且暗示雪大。這裡已感衾冷,可見落雪已多時。不僅「冷」是寫雪,「訝」也是在寫雪,人之所以起初渾然不覺,待寒冷襲來才忽然醒悟,皆因雪落地無聲,這就於「寒」之外寫出雪的又一特點。此句扣題很緊,感到「衾枕冷」正說明夜來人已擁衾而卧,從而點出是「夜雪」。「復見窗戶明」,從視覺的角度進一步寫夜雪。夜深卻見窗明,正說明雪下得大、積得深,是積雪的強烈反光給暗夜帶來了亮光。以上全用側寫,句句寫人,卻處處點出夜雪。「折竹聲」於「夜深」而「時聞」,顯示了冬夜的寂靜,更主要的是寫出了詩人的徹夜無眠;這不只為了「衾枕冷」而已,同時也透露出詩人謫居江州時心情的孤寂。

 

    那麼,我們什麼時候才能確定詩歌用的意象的象徵義呢?我認為,一般情況下,在托物言志類的詠物詩中,意象才最容易成為象徵義,而其他類的詩歌中,意象一般不會是象徵義。

 

    第六,答題要全面、具體。學生在答題的時候,答題不全或不點題。

 

    答題的時候盡量做到全面、具體,做必要的分析。如例1中要求「指出其寫作方法」,不要僅答出比喻或雙關等手法,不做具體的分析,得分是很低的。其實,只要不是蒙的,那麼,你就對詩歌的寫作手法是理解的,結合詩句分析也就行了,得個理想的分數是理所應當的。再如例3題干中的要求是「全詩寫『雪』巧妙自然,別具一格,說說詩歌是怎樣寫『雪』的?」(因前面沒有用到這個題目,所以,在前面沒有寫出)有的學生在答題的時候,答出了在視覺和聽覺對雪的描寫,但沒有答出總括性的話語「側面描寫」,所以,給閱卷的老師們一種綜合能力不強的感受。因此,學生在答題的時候要盡量向前走一步。

 

    第七,做到不引文不答題。

 

    不少學生在做題的時候答得不到位,在這裡給大家一種建議,那就是不引文不答題。在答題的時候,把你的理解和詩歌中的關鍵字、關鍵詞或關鍵句放到分析中,這將極大地增強制訂的答案的規範性。

 

古詩詞試題答題方法步驟及答題模式

  

    古詩詞答題方法和步驟

 

    (1)根據賦分,確定答點,先總(概括知識點)後分(分析闡釋),綱舉目張。抓住古詩中的「景」和「情」,就抓住了一切。所有的古詩不管怎麼設題,都要回到「景」和「情」上來,即:用什麼景抒發了什麼情(思想),景(意境)有什麼特點,與情有什麼內在關係(表現手法)。

 

    (2)比較閱讀類的解題:要把握作品的思想內容和主要的寫作手法,結合題干中的比較角度(思想內容、情感、表達技巧)求同,析異;既要有總體分析,又要有具體分析。

 

    (3)理解文意是關鍵,參悟意象是手段,情景關係情為主,緊扣詩題析通篇。

 

    (4)做到不引文不答題。答題時,一定把理解和詩歌中的關鍵字關鍵詞或關鍵句放到分析中,這將極大的增強答案的規範性。

 

    鑒賞口訣:①從題目認識對象,②從字面讀出感覺,③從注釋破解難點,④從作者了解背景,⑤從原作找到根據,⑥從題幹得到啟示,⑦從首聯找到特點,⑧從尾句參透主旨,⑨從景物把握情感,⑩從意境洞察心胸。

 

    運用答題模式

 

    1.對抒情形象的分析回答:身份+性格+思想。

 

鷓鴣天代人賦

辛棄疾

晚日寒鴉一片愁,柳塘新綠卻溫柔。若教眼底無離恨,不信人間有白頭。

腸已斷,淚難收,相思重上小紅樓。情知已被山遮斷,頻倚闌干不自由。

 

    分析:這首詞描寫了一位思婦,即一位內心充滿「離恨」與「相思」的女性。她「眼底」充滿了「離恨」,明知視線已被青山遮斷,心上人是看不到的,但仍要情不自禁地、一次又一次地倚靠著樓上的闌干(欄杆)遠望,足見其情之痴絕。

 

    2.對詩歌意象的分析回答:表層含義+深層含義。

 

題菊花

黃巢

颯颯西風滿院栽,蕊寒香冷蝶難來。 

他年我若為青帝,報與桃花一處開。

 

    分析:滿院菊花在颯颯秋風中開放,似乎帶著寒意,散發著幽冷細微的芳香,蝴蝶也難得飛來采掇菊花的幽芳。作者想像有朝一日自己作了「青帝」,就要讓菊花和桃花一起在春天開放。而統觀全詩,詩中的菊花寓意是當時社會上懷才不遇的有志之士的化身。作者既讚賞他們迎風霜而開放的頑強生命力,又深深為他們所處的環境、所遭的命運而憤激不平,立志要徹底加以改變。

 

    3.對所抒發情感的理解和回答:通過什麼+抒發(寄寓、揭露)什麼感情。

 

漁歌子

張志和

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

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通過雨中青山、江上漁舟、天空白鷺、兩岸紅桃,寄託了作者愛自由、愛自然的情懷,也反映了他高遠、沖淡、悠然、脫俗的意趣。

 

    4.對詩歌意境的體味回答:客觀形象+主觀感受+交融了什麼樣的感情。

 

山居秋暝

王維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這首詩寫秋晚山景,描繪了山中秋雨過後清朗明凈的月夜:松間的明月、石上的清泉、竹林中的浣女、溪中的漁舟,有機地勾勒出了一幅恬靜、淡遠的秋色晚景圖。這首詩是王維晚年隱居輞川時所作,寫秋晚山景,藉以表達作者對純樸安靜、放縱山林生活的熱愛。

 

    5.對關鍵字的品位回答:詞語含義+手法+表達作用。

 

玉樓春

宋祁

東城漸覺風光好,縠皺波紋迎客棹。

綠楊煙外曉寒輕,紅杏枝頭春意鬧。

浮生長恨歡娛少,肯愛千金輕一笑。

為君持酒勸斜陽,且向花間留晚照。

 

    分析「鬧」字:「鬧」字以動寫靜,生動形象地寫出了春天的濃烈氣氛和春天那一派盎然春意以及生機勃勃的美妙境界。

 

    6.對表現手法的賞析回答:手法+表達作用。

 

關河令

周邦彥

秋陰時晴漸向暝,變一庭凄冷。佇聽寒聲,雲深無雁影。

更深人去寂靜,但照壁孤燈相映。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

 

      分析:這首詞表達的思想感情:融情於景。本詞上闋先寫薄暮凄清之景,孤獨的旅客默立客庭中,長鳴傳來,不見雁影,營造了一種凄清的氛圍。下闋的「孤燈」與上片相呼應,孤寂凄苦之情自然流露於詞的字裡行間。

 


推薦閱讀:

TAG:詩詞 | 答題 | 古典 | 古典詩詞 | 鑒賞 | 詩詞鑒賞 | 糾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