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春服既成去踏青

    ◎瘦豬

    《時間之書:余世存說二十四節氣》

    余世存 著

    老樹 繪

    中國友誼出版公司

    2017年1月

    「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二十四節氣,立春為首。古時民間大都在立春這一天過「春節」,將正月初一作為春節是民國立法確定的。讀余世存先生《時間之書》的時候,還沒到春節,斷斷續續讀完,就到雨水了。立春前後,南方不必說,北國甭管咋冷,這幾天必定有一天陽光和煦,氣溫升高,令人精神一振。就像清明前後,必有陰天或小雨一樣固定。這種神奇的現象,自有其科學道理。

    老早以前,父母官或村裡的族長會在立春將至時,帶領一干人等,在田地里挖個坑,放入一支羽毛。等到某個時辰,羽毛無風而動,從坑裡飄出來。此時此刻,即為「立春」。眾人於是放鞭炮,預祝今年風調雨順。南懷瑾曾講過類似的故事。古人將中空的竹管,填上蘆葦灰,按長短順序埋在地里,冬至這天,竹管里的灰會衝出來,並發出「嗡」的一聲。這就是冬至一陽生的道理,這個聲音叫黃鐘。《千字文》所謂的「律呂調陽」,說的也是這個道理。你看,氣候、聲音、陰陽奇妙地聯繫在一起了。此時,太陽往北移動漸多(準確地說,冬至那天開始,陽光直射點從南回歸線移向北回歸線),白晝增長,萬物待生。人呢,《西遊記》開篇即說,「地辟於醜,人生於寅。」如果把一年縮為一天,子時為天,丑時為地,人就誕生在寅時,相當於立春到春分這一時段。春天,五行屬木,中國是傳統農耕國家;春天方位為東,中國在世界的東方。人的肝臟屬木,木喜條達,所以春天要注意肝臟;而氣大傷身、肝氣鬱結等說法,即是從此而來。大到宇宙,小到人體,中國傳統文化就這麼將其囊括在一起了。

    我們常說,中國傳統文化,源遠流長而博大精深。實際上,它以儒道為核心,加上後來釋(佛學)。儒道兩家以《易經》為共同的第一經典(佛學也在不斷本土化)。從修身養性,到洒掃應對,到治國平天下,萬變不離其宗。這是經書。緯書就更是了,道家的緯書文化最為發達,婚喪嫁娶、蓋房修路等等,都受其左右,早已滲透老百姓日常生活。魯迅先生於是說,中國的根底在道教。中國傳統文化,可以說,在理論上,你通了一門,其他的也就自然通了。所以我們會看到,歷史上有很多大家,都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綜合性人才」。

    2015年10月,我曾有幸和余先生有過一次深談,彼時他在傳統文化上已浸淫多年,剛剛出版了解讀《易經》的書《大時間》。《時間之書》即是他計划出的兩本書之一,另一部是《上古中國史》。在這本關於二十四節氣的《時間之書》里,亦隱約看得見他的「大時間」觀念。

    余先生擔憂盛行已久的國學熱,僅僅熱了表面,水底還是冰冷波瀾不興,而且有的熱的不是地方。對此我有同感。去年我到甘肅臨洮鄉村小學走訪,教學樓道牆上,「三綱者,君臣義,父子親,夫婦順」赫然在目,真讓人無語。而需要人們知道的,例如節氣方面的知識,莫說現在的年輕人背不下來《二十四節氣歌》,就是成人對何謂「節」、「氣」、「候」,也不明了。遑論其背後的學問。「氣候」在如今通常理解為天氣。但是在古代,很多詞語,如眼睛、知識、鳳凰、豺狼等等,其實「眼」是「眼」,「睛」是「睛」;「氣」是「氣」,「候」是「候」,含義不同。節氣這東西,其實須臾不離身。我們立春吃春餅,清明節祭祖掃墓,都是顯像,節氣暗地裡也影響著人的情緒與身體狀況。誠所謂「百姓日用而不知」者也。

    從前,老祖宗極為重視節氣。一方面,咱們農耕社會使然,另外它還關乎修身立命。依舊拿立春為例。立春是二十四節氣之首,立春在正月里。正者,止於一也。蒙以養正,啟蒙之義在於知止知一。春秋史官常有「王正月」的寫法,乃是將一月的曆法意義上升到王權的政治意義上來,帶有「正朔」的意思。《月令》載,「立春,正月節。立,建始也。五行之氣,往者過,來者續。於此而春木之氣始至,故為之立也。」聯想到《禮記》的說法,「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立春意義大矣。春種秋收,農作物生長之周期,故以春秋代稱歷史。民間有一年之計在於春的俗語。至少從周代開始,老祖宗就迎接「立春」了,儀式隆重,上到王公大臣下至草頭黔首,莫不以大事視之。

    我們現在只是過個節,吃個春餅而已。態度上並無老祖宗那般嚴肅,這也無可厚非。但是這些「知」與「識」,卻不該不「知」不「識」。國學熱了很長時間了,有些學校甚至要求娃娃們背誦《三字經》。然而國學的真正意義卻視而不見,或見而不懂。比如節氣,徹底弄懂了,基本的國學知識就差不多弄懂了。而最重要的還是國學背後的修身立命。所謂見天見地,最後還是要落到見自己上來。

    《時間之書》主要講二十四節氣,當你讀懂了,就能看出余世存的目的並不在講授知識上。他說,「知識的富有、智力的優越在節氣面前無足稱道,因為我們每一個人都得面對自身。」

    從立春到大寒,二十四節氣循環不殆,草木有枯榮,身體有盛衰,生命卻在追求完滿。研讀《時間之書》,我們發現,老祖宗「將時間和生產、生活定格到人與天道相印相合乃至合一的狀態。」余先生總結說,「生產、生活有時,人生社會有節,人身人生有氣,氣節不僅自成時間坐標,也演化成氣節,提醒人生百年,需要有精神,有守有為。」誠哉斯言!

    《論語·先進》:「(曾皙曰)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夫子喟然嘆曰:吾與點也。」春天來了,到野外河裡游泳現在不太現實,踏青總是可以的,遠離霧霾,到大自然里吐故納新,以壯精神。在余先生「大時間」的概念里,立春屬於「天雷無妄(六十四卦第二十五卦)時空」,物候為東風解凍,蟄蟲始振。過幾天就是雨水、驚蟄的節氣,春天便真正來臨。農諺云:「立春一年端,種地早盤算。」別的事何嘗不如此呢?

推薦閱讀:

踏青必備:么么俠百果汁,甜甜卻無糖好喝更健康!
脫單聖地 || 春遊踏青+互撩脫單,來呀 ~ 快活呀 ~~(彭水遊玩篇)
清明時節大晴天,我帶萌娃去溜圈!溜娃!溜娃!不做宅娃!!!
陽春三月,穿上一件弔帶連衣裙去踏青吧
題春 三首

TAG:踏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