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電視研究中心公布年度「電視大考」成績:6掌聲1噓聲
每逢冬至,北京大學電視研究中心就會發布年度電視掌聲噓聲,今年是這個「習俗」的第五個年頭。「掌聲是一種肯定,噓聲是一種善意的提醒。」這是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院長陸紹陽的闡釋。作為一個學院派獎項,年度掌聲比較「吝嗇」,今年有6個,已是最多的一次。年度噓聲不留情面,劍指每年新聞「敗筆」。「評選掌聲噓聲可真是費體力,5年前我一根白髮沒有,現在我還剩一點黑髮。」北京大學電視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央視主持人白岩松調侃著為發布會拉開序幕。
掌聲一:《數說命運共同體》節目不多,7期,卻是對大數據新聞的一次顛覆:用上數據≠大數據新聞。電視做過太多所謂「大數據」新聞,但中央電視台《數說命運共同體》不是用到數據,而是用數據生產新聞、用數據驅動新聞。
央視新聞中心經濟新聞部副製片人周旋介紹說,節目開拍前,大家用了好幾個月的時間來「統一思想」,因為一鏡到底的拍攝在新聞里幾乎沒使用過,超大數據的分析也從來沒嘗試過,就連拍攝的具體方式都意見不一致:團隊曾關在一個小屋裡吵架,為的是出國帶不帶綠幕(用來製作虛擬場景和鏡頭銜接)。如果帶綠幕,就又要多帶幾個場工,最後決定嘗試用綠板跟著主持人歐陽夏丹,拍攝了60多個穿越鏡頭。央視總編室節目研發部主任吳克宇雖然不是拍攝團隊成員,但對這個節目也有著特殊的感情,「拍攝前研發部遍訪數據新聞國際專家,請人為團隊培訓,設立數據新聞工作坊,最後形成的數據為1萬GB,相當於1萬部電影。」
致掌詞:《數說命運共同體》在大數據及可視化技術運用等方面創造了全國同類型新聞專題報道的多個第一,開創了中國電視媒體運用大數據技術實現重大主題宣傳報道創新的先河。掌聲二:《生命緣》《急診室故事》
「我出國一年,走的時候這類節目剛剛開始,但一年後我回來發現,這類節目已發展為現象級節目。」中國傳媒大學教授胡智鋒的感觸恰恰可以為醫療紀實類節目的2015年進行總結。北京衛視《生命源》、東方衛視《急診室故事》,一北一南,鏈接著這一現象級。
醫療類節目最難製作,因為生命至上、尊重至上。或許編導跟拍了幾個月,家屬一句「不想拍了」就讓節目組進入歸零模式。北京衛視中心副主任邵晶介紹,有時候5000分鐘的影像素材只能用上一兩分鐘。醫療類節目難拍,因為很多時候不能去拍,所以兩個節目都採用了固定攝像頭技術,《急診室故事》就是98個攝像頭24小時覆蓋。醫療類節目的意義在哪裡?《急診室故事》總製片人曾榮介紹,上海衛生部門統計,節目第一季播出後,醫患矛盾下降12%。
致掌詞:中國電視慘烈競爭的黃金時段,究竟是誰家之天下?這個問題在《生命緣》和《急診室故事》里有了明確的答案。北京衛視和東方衛視,在晚9點黃金時間檔呈現嚴肅的人文紀實節目,真正做到了有價值觀的收視率才是有價值的收視率。掌聲三:《高考》《高考》是一部大膽放棄解說詞的紀錄片,卻將同時段收視率提升了10%。在北京師範大學藝術與傳播學院教授張同道看來,用紀錄片來拍高考,本是一件風險係數極高的事情。第一,題材風險,《高三16班》等同題材作品已經博得收視;第二,美學風險,在紀錄片影像追求極致的時代,高考難以與其他類型片PK。即便如此,央視紀錄頻道製作的《高考》還是脫穎而出了。正如中國社科院新聞與傳播研究所研究員時統宇所言:「我們都經歷過高考,但看到《高考》還是震撼了。」他認為,在「只要學不死,就往死里學」「扛得住要扛,扛不住死扛」的錯誤理念下,高考「病」了,而《高考》恰是對這種現實的關注與反思。
致掌詞:近年來,紀錄片的影像愈加華麗,市場更為廣闊,但思想深度與美學個性卻並不因此而更加突出。為此,《高考》才顯示出紀錄的價值。它客觀地記錄了當下中國教育現狀,理性地呈現了其中問題。掌聲四:《我們15個》這是評選活動首次將掌聲送給新媒體。《我們15個》是騰訊聯合荷蘭talpa公司共同研發,並和東方衛視聯合製作播出的全素人觀察類真人秀視頻節目。
《我們15個》像是在玩著做節目,但玩得很認真。製片人張磊介紹,節目120多路機位24小時365天拍攝;節目多個關卡的負責人都是大牌人物,比如場景設計師就是電影《1942》的美術指導孫立;節目還不是自己玩,一些建築師、心理學研究者不斷在網路上為節目出謀劃策。或許,與其歸為秀類,不如把它看做一場心理課。《我們15個》開播以來,累計不間斷直播時間超過4000小時,數億觀眾共同見證了15位普通人在實現夢想過程中的各種努力、拼搏與焦灼。
致掌詞:這是中國視聽史上前所未有的創新實驗,無劇本、無任務、無拍攝死角。騰訊視頻、東方衛視樹立了網台聯動的新標杆,為視聽節目發展提供了可資借鑒的成功經驗。掌聲五:《琅琊榜》山影集團成了「掌聲」的常客,去年《北平無戰事》獲得掌聲,今年《琅琊榜》再成「闖入者」。
曾有許多人預測2015年是電視劇小年,然而事實是電視劇佳作、大作頻現。《琅琊榜》這部一直在下半年保持熱度的現象級佳作,並未在宣傳上花什麼氣力,所以最初幾集收視率平平。但就像金子總會發光一樣,它在短短數日內靠口碑逆襲,收視率飆升。根據歌華有線的統計數字,10月7日北京地區該劇點播量達38萬之多,外出遊玩錯過直播的人們在拚命「補劇」。即便如此,《琅琊榜》導演李雪依舊「不善宣傳」,只是說,沒有什麼特別的,就是想著把戲拍到最好,最主要是電視劇傳達的精神氣質符合中國人的價值觀。
致掌詞:《琅琊榜》是2015年中國電視劇的現象級作品,被認為既樹立了中國古裝劇的新標杆,也為網路文學IP的電視化提供了一個成功範本,同時也使一直毀譽參半的架空虛構的古裝劇類型得到觀眾和行業人士的認可。掌聲六:《調查》按照慣例,4個或5個掌聲之後,致掌環節就該結束了,但今年卻「多」出了第6個掌聲:山東衛視《調查》欄目,因為「研究員們反覆看,覺得這個節目不能落下」。
《調查》,一檔調查評論類節目,類似《焦點訪談》。其實它並不新,早在2010年就創辦了。但在2015年,山東廣播電視台台長呂芃大膽地將節目由傍晚調至「920」節目帶,對抗各種綜藝節目。結果是,節目非但沒被淹沒,反而火了。調查類節目本就不易,《調查》更是。《調查》的一名編導這樣總結自己的2015年:沒讀萬卷書,卻走了萬里路,一年下來,成了航空公司金卡會員,繞了地球一圈半……欄目製片助理許諾介紹了這樣一組數字:算上攝像29個人的團隊,製作著一個日播16分鐘、全年播出4800分鐘的節目,也就是每個編導一年要製作200多分鐘的調查類節目。
致掌詞:在山東衛視《調查》欄目里,新聞即命令,記者即戰士。在紛繁的新聞事件中,他們力爭不缺位,不失語,有作為。這樣的調查實踐,在新聞弱化的背景下,凸顯其價值。年度噓聲:重大突發事件下的本地權威媒體失語
很清楚,噓聲劍指「8·12天津濱海新區爆炸」後本地權威媒體的失語。這個環節由白岩松主持,他以其一貫犀利的評論風格現場發揮,讓工作人員在原有PPT上加上了這樣一句:「責任在誰?」
災難刺痛所有人,「但板子不應只打在媒體身上」,白岩松的這一觀點,當即得到北京大學電視研究中心的認可。他說,「請不要把噓聲給我的電視同行,也許我們每一個人都有責任,噓聲是我們開始承擔責任的一部分。」
獨立的思考、獨特的發現、獨到的評判——這是「掌聲噓聲」為自己設定的標尺,北京大學電視研究中心主任俞虹希望,每年的發布能成為中國電視回首和前瞻中一道獨特的風景,更希望「掌聲噓聲聲聲入耳」,砥礪中國電視前行。
推薦閱讀:
※訪談 | 李向平:「神聖」研究三十年
※命理研究:賣春女八字集錦(實例)
※三命通會卷十一 通玄子撰集 (珞琭子賦著) 黃文塗堪輿研究中心
※八字技法研究
※桃花神煞信息病毒 異姓同胞 命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