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如何為父親過節 -
古代人如何為父親過節
今天是六月的第三個周日,被稱為「父親節」,舶來品而已。從前天開始,各大門戶網站都將該節作為頭條熱點話題推出,一時祝福如潮,父親們皆感動得要命。筆者亦為人父,有一個可愛的乖女兒,還有一個懂事的乾女兒,幾乎是同時打來了祝福電話,也讓我感動得要命,說了不少噓寒問暖的話。
過後想想,不得不承認舶來品對中國民俗親情文化的巨大滲透力,如情人節的風頭蓋過了七夕節,聖誕節的風頭蓋過了春節,等等。
實際上,中國人有無自己的父親節呢?有,而且源遠流長,它是由眾多跟父親有關的節日濃縮而成的,如父親的生日、父母的結婚紀念日、孩子的生日、父親事業的起點日,等等,然後分開來過。這樣一來,一年間就有許多次,孩子們的祝福也有許多次,父親的幸福感自然如滔滔江水連綿不絕了,比舶來的節日更有親情味兒。
在古代,子女為父親過節的細節,很繁瑣,卻很溫馨。
給父親過生日,一般要舉行家宴,還有「聲樂」助興。從唐代開始,子女要親自為父親製作生日湯餅,又名水引,就是現在流傳下來的壽麵。紅樓夢裡寫賈敬的壽辰,「賈珍先將上等可吃的東西,稀奇些的果品,裝了十六大捧盒」,給他爹送過去。至於宴席、娛樂慶賀節目之類,更是捨得花錢,極盡奢華。古代子女還講究「天道忌滿,人事忌全」,不為父親過「整壽」,正是祝他長生不老的意思。
父母親的結婚紀念日,在如今很流行,子女們似乎也很看重,自覺地對父母表示祝福。在古代,這個節日叫「天倫日」,是個典型的父親節,母親只是配角。父親是一家之長,具有絕對的權威。每逢這個節日,成年的子女需要舉行家庭禮儀,行「九拜」大禮,祝福父親得享天倫,感謝父親賜予的血脈之恩。
如陸遊曾撰文敘述,每年他與唐婉的大婚之日,其長子陸子虞(後妻所生)都要將其他的兄弟們召集起來,一起向父親稽首。行禮時,子女們屈膝跪地,左手按右手,拱手於地,頭也緩緩至於地,頭至地須停留一段時間,手在膝前,頭在手後,這是九拜中最隆重的拜禮。陸遊著名的《示兒》詩就是在某一個「天倫日」里寫的。
成年子女過生日,如果父母均在世,也要作為一個父親節來過的,這叫不忘本,是中國古代孝文化的核心。
孔子說:「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於父道,可謂孝矣。」這裡的「三年」並非實指,而是代表時間長的意思。子女每年生日到來,要先拜父母,在父親的安排下拜祖、拜廟、拜師、拜墓等,然後才能慶祝自己的生日,父親在子女的生日里始終在唱主角:沒有我,哪有你。
所謂「孝為百行之首」,子女生日也是「百行」之一,盡孝的本質,就是為父親過節。
還有一個重要的節日,就是父親的「事業起點日」,文化人稱為「科甲日」,即考中功名的那一天,一般老百姓沒有這個節日。
白居易27歲一舉中第,按捺不住喜悅的心情,寫下了「慈恩塔下題名處,十七人中最少年」的詩句;另一位新科進十劉滄寫道:「紫毫粉壁題仙籍」,簡直以為自己是天上的文曲星了。像我們熟悉的范仲淹、歐陽修、包拯等都是出身微寒,通過科舉踏上仕途的。
「科甲日」是他們功名事業的起點,「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文化人會一生銘記這個日子,而他們的子女們更不會忘記,每當這一天到來,都要為父親舉行祝福活動。比如何薳在《春渚紀聞》中敘述了蘇東坡的幾個故事,其中就有他的大兒子蘇邁在知河間縣令任上,千里迢迢趕回家,為蘇東坡慶祝「科甲日」。
再看看今天所謂的「父親節」,全世界的父親們同一天過節,除了熱鬧,收到子女一句「父親節快樂、爸爸我愛你」的祝福之外,還能收到什麼?除了媒體為搶眼球,把父愛親情盡情炒作一番之外,我不知道父親節給我們這些父親們還帶來了什麼?
南京某公司資深女性形象顧問佘婷小姐說:舶來的父親節,骨子裡就透著娛樂的味道,拿父愛娛樂,女兒們心裡會疼。那麼,兒子們呢?多半也不會好受,畢竟他們將來也要當父親的。
古人講究「父母在,不遠遊」的孝道,如今看來不太實際,但能否在父親節這一天放假,讓遠方的子女切切實實當著父親的面,說一聲:爸爸,節日快樂!
推薦閱讀:
※(10)古代命書中的命理概念(5)
※有哪些流傳千古的梗?
※古代的燈籠有什麼用處嗎?
※凝霜寒雪楚江南!
※古時候人智齒長歪了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