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事無大事,家事難了事|根本之道在於治癒隱痛
家事無大事,家事難了事|根本之道在於治癒隱痛
2017-06-10 劉白露 法治之聲
家
家事無大事,家事難了事。
家庭是人類社會最基礎的單元,家庭安則社會安。每一起訴訟到法院的家事糾紛,都有著中國傳統觀念中不足為外人道的種種隱痛。就這些案件對於法官來說,下判容易,修復艱難。想要審理好家事案件,往往需要超越案件審理本身,傾注大量的精力和心血才能真正實現案結事了。
2016年4月,最高法院始推家事審判方式和工作機制改革,作為改革試點單位,北京東城、西城、房山3家法院結合自身實際,立足改革探索,推出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家事審判改革創新舉措。
1家事審判改革更加強調婚姻家庭
穩定性和修復性
長期以來,婚姻家庭的穩定性建設普遍被認為是自己的事,內部的事,是幾乎不受外部評價、介入和引導的私人領域。實際上,婚姻家庭的不穩定不僅影響直接當事人,還極易引發未成年人犯罪、老年人權益保護等弱勢群體社會問題,關係到整個社會機器的有序運轉。
自2014年10月以來,北京法院共受理一審家事案件121476件,審結112351件,平均調撤率69.6%。家事案件作為人民法院最為傳統的案件類型,是民事案件中數量最多的一類,其中離婚、繼承類案件佔比三分之二強。
與傳統家事案件不同的是,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家事案件的審理出現了一些新的特點,審理難度不斷加大。以涉訴財產分割為例,許多家事案件中涉及的家庭財產利益如房產等動輒幾百萬甚至千萬,個別社會人群的家庭財富分割標的甚至達到幾十億。同時,新類型財產案件不斷出現,股權、期權、保險產品、信託財產等新型財產形態不斷出現,涉及小產權房、公租房、農村宅基地房屋等法律定性上有爭議的案件持續增加。科技發展帶來的新類型案件也不斷湧現,如人工生殖技術發展帶來的新類型家事案件,電子類、信息類等新遺囑類型,網路虛擬財產分割等都需要法院在界定法律性質基礎上進行裁判。
然而,對於這些新情況、新問題的處理和破解,還無法涵蓋此次家事審判改革首要解決的難點問題。傳統家事案件審理中,法官往往用財產類案件審判模式審理家事案件。案件一來,法官先問是否願意離婚,當事人一說願意離,審判方向馬上轉變為財產分割和子女撫養,至於當事人感情的修復問題,法官過問並不多。最高法院關於家事審判改革的思路明確提出,家事審判的基本定位是,要維護婚姻家庭關係的穩定,依法保護未成年人、婦女、老年人的合法權益。因此,家事審判理念要變偏重財產分割、財產利益保護為全面關注當事人身份利益、財產利益、人格利益、安全利益和情感利益,真正藉助審判修復婚姻家庭關係。
2
借外「安內」 多種社會力量助結
家事糾紛
2016年7月27日,北京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簡稱北京二中院)與北京悅群益眾社會工作發展服務中心正式對接,在家事案件審理中引入社會資源。北京悅群益眾社會工作發展服務中心是一家4A級社會組織,專門為需要幫助的個人和群體提供社工服務。在與北京二中院合作後,將引入心理諮詢師、社會工作師、律師等專業人群參與到部分家事案件的審理過程中,能為需要服務的當事人提供心理疏導、訴訟引導等服務。
2016年8月,悅群益眾中心委派社會工作師張老師參與了一起離婚案件審理,並對當事人及近親屬進行心理疏導,在北京法院首次引入社會工作師輔助審理離婚類家事案件。剛滿10歲的劉小童(化名)的爸爸起訴到法院要求離婚,原因是在自己因突發腦出血昏迷住院後,小童的媽媽僅僅支付了入院當天的搶救費用後就再也沒有出現過,後續治療的費用和陪護工作都落在了老人的身上。法官在庭審過程中了解到,小童的媽媽和奶奶長期不和,積怨很深,就連每次到法院,老人都是滿腹牢騷。但考慮到小童的爸爸身患癌症,幫忙把小童拉扯大的爺爺奶奶又已年邁,一審法院最終判決小童由媽媽撫養。
矛盾可想而知,老人捨不得長期離開孩子,案件上訴到北京二中院,要求就子女撫養和財產分割重作處理。在徵求當事人的意見後,社會工作師張老師開始參與庭審,她的任務不僅僅是對小童的父母,更是對小童和奶奶作心理疏導,幫助他們調整心理狀態,接受判決結果。經過反覆交流,老人想明白了,氣兒也順了,甚至能與兒媳面對面溝通。法官隨即和張老師達成一致,在法院的心理諮詢室安排了一次祖孫探視,老人見到孫子笑魘如花。二審雖未改判,承辦法院依然收到一面充滿感激之情的錦旗。
除了社會工作師,北京二中院還在家事審判中引入「百姓評理團」,選取7~9位有一定生活經驗的社區工作者、心理諮詢師、人民調解員、家庭治療師、社會工作者、民主黨派人士、律師等社會各界人士,在徵得雙方當事人同意後,參與庭審旁聽,並對爭議事實發表評理意見,作為法官判案參考。案件判決後,由「三師」針對來法院信訪當事人的不同情況協助化解矛盾。其中,律師主要對於判決中確有問題的進行引導申訴;社會工作師針對判決沒有問題、但確有困難的群眾鏈接社會資源,協助尋求社會救濟;心理諮詢師則針對案件沒有問題也不存在困難的上訪人進行心理疏導。
此外,北京市西城區法院還藉助婦聯、司法局、青少年維權組織、人民陪審員等各方力量,在全區範圍內選聘有經驗的家事調查員,在社區形成工作網路,了解涉訴家庭的相關情況,給法官處理案件提供客觀意見,服務審判實踐。北京市東城區法院甚至在家事案件審理過程中邀請當事人的領導、同事、親友和關係密切的街坊鄰居到調解現場一起調解,形成修復當事人情感的最大合力。
3
前延後伸
給當事人更多庭外關注
「冷靜期」和「案後回訪」,是北京市西城區法院家事審判改革試點以來的一套組合拳。「冷靜期」的主要做法是,對於起訴到法院的家事類糾紛,首先由立案法官引導當事人接受立案前「冷靜期」調解,負責具體調解工作的是北京市西城區法院精心挑選的29名人民陪審員。經過訴前調解,在「冷靜期」內達成調解協議的,即時製作人民調解協議或法院調解書。未在「冷靜期」內達成調解協議的,及時立案。「冷靜期」制度自2015年10月試行以來,累計收到575件,28%的家事糾紛在「冷靜期」內得到解決。對於調解不成的案件,由於在「冷靜期」內就部分爭議達成一致並疏導了情緒,減輕了法官在庭審中的壓力。
老王是北京市西城區法院的一名前法官,退休後現在是西城區人民調解委員會常駐家事審判庭的專職調解員。他每天一早來到家事調解室,幾乎整整一天都閑不下來。他的目標就是「幫當事人念順那本難念的經」。
老王曾經處理過一起「冷靜期」內的繼承案件:被繼承人去世後,他的母親、兩個女兒和前後三任妻子都提出繼承要求。來到家事調解室的時候,第一任妻子要爭房產,第二任妻子要分家析產,未辦結婚手續的第三任妻子掌握著所有的銀行存摺和工資卡。被繼承人的老母親哭哭啼啼,一大家子謾罵爭吵不斷,混亂不堪。老王見到他們的時候,一上來根本沒提繼承的事,而是告訴他們,「要想告慰死去的親人,首先就要健健康康,好好說話。」等大家情緒平靜下來,老王開始給他們上法律課,講法律關係、審理程序、夫妻共同財產等等,講清楚後,才開始一點一點做調解工作。前後6次「約談」後,協議達成併當即執行完畢。老王在他的「冷靜期」結案表格里欣慰地划了一筆。
對於一些法律程序上結束的案件,家事法官更關注判後當事人的情況和情緒。北京市西城區法院家事審判庭針對一些積怨較深或有特殊困難的家事案件,邀請調解員、社區工作人員進行定期「案後回訪」,關心當事人的案外需求。
4情感修復更加註重為
當事人療傷
修復,意指通過修整恢復原樣。哲學上說,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修補創傷也許亦如此,但對家事案件當事人的情感修復,卻可能會影響到他們將來的生活。
怎樣打開心結,讓愛真正回家?北京市西城區法院在被確定為試點法院之前,就開始了家事案件情感修復工作機制的探索。西城區法院家事審判庭張爽法官曾經處理過一個6次判決駁回離婚請求後,二審法院發回重審的離婚案件。原告、被告雙方都是中科院的退休職工,多年前,他們唯一的兒子意外猝死,女方一直無法生育,失去了聯結紐帶後,隨著時間的推移,夫妻兩人感情越來越淡。2009年起,男方開始起訴離婚,訴一次,駁一次,先後6次,法院都判決駁回訴訟請求。在訴訟過程中,女方受不了失掉兒子又失婚姻,精神狀態出現嚴重問題。而實際上,從2010年開始,男方就開始單獨撫養自己婚外的非婚生子,夫妻兩人的婚姻,早已名存實亡。第六次離婚訴訟被駁回後,男方上訴,二審法院發回重審。重審過程中,張爽找到已是老太太的女方談過幾次話,但女方反覆告訴法官說:「沒有家了活著沒有意思。」案件一度難以進展。
勸和還是判離,張爽法官開始認真思考案件下一步的方向。直覺告訴她,判離容易,但想讓老太太真正走出來,恐怕沒那麼簡單。張爽法官在北京西城區婦聯的支持下,找到了一位心理專家,專門去做老太太的工作。
「當我第一次看到神情獃滯、恍惚的老太太,聽到她祥林嫂式的喃喃自語時,我就知道婚姻已經是她的唯一執念。」心理專家王學榮說,「但並不是所有的案件都適合調解和好的,幫助不適合在一起的夫妻化解干戈、理性分手,也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這個判斷,與張爽法官完全一致。他們先後3次上門做工作之後,老太太走出了陰影,配合法院完成了離婚訴訟程序。
「療傷」也講藝術。2016年7月19日,北京西城區法院32法庭,張爽法官在主持一起離婚案件的調解。調解之前,張爽說:「開庭之前,我們先來看一段視頻。」法庭播放的視頻里,是當事人一家四口相親相愛、兒女嬉戲玩耍的畫面,像每一個美滿家庭的日常,溫馨暖人。起訴離婚的女方和男方都是博士,兒女雙全,收入豐厚,因為懷疑男方出軌,女方強烈要求離婚。
張爽在第一次開庭後,判斷原告、被告雙方有很好的感情基礎,於是她邀請了3名家事調解員、婚姻情感專家和雙方的共同好友參與了這次調解。看到視頻後,泣不成聲的女方說:「沒想到法庭播放了我們生活的視頻,心裡有說不出的滋味。」等原告冷靜下來,婚姻情感專家湊到低頭垂淚的原告身邊,輕聲撫慰,和家事調解員一起連著做了3個小時的疏導。最後,在朋友的陪同下,夫妻兩人選擇了包容,一起離開法院。
法
法律是剛性的,但並不妨礙被法官溫情適用。家事審判方式和工作機制的改革,與其說是工作理念的變化、工作內容的變化、工作方式的變化,倒不如說是法官在審理案件過程中,除了使當事人服判息訴外,更多的是要讓當事人真正信任法官、信仰法律。
人類社會在發展進步,社會生活的每一個領域,都在比以往更加關注每一個個體的深層次需求。案結事了作為法官審理案件的基本要求,隨著此輪家事審判改革,將被賦予新的意義。改革成果向來都需要磨礪和檢驗,相信已經初顯成果的家事審判改革,未來更加光明。
推薦閱讀:
※如果有個愛翻東西隨意進出自己房間的婆婆要怎麼辦?
※為什麼沒人寫李定國的傳記和改編夔東十三家事迹?
※公婆住我的婚房不走說是他們的,可是我和老公還了好幾年貸款呢怎麼辦?
※你認為婆媳關係的矛盾來源是什麼?
※婆婆必須帶著大哥的孩子,可我不想跟侄女一起生活,如何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