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不寫海棠詩的千古爭論

杜甫造像圖

 

    海棠花在我國栽培歷史悠久,其姿容俏麗、高貴典雅,素有「花中神仙」的美譽,深受人們喜愛。千百年來,名流雅士競相吟詠。海棠花開之時,蘇東坡為了能多欣賞一刻海棠的芳容,竟秉燭夜觀「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燒高燭照紅妝。」海棠花開之時,李清照一早起床,顧不得梳妝,第一件事便是惦記昨夜風雨中的海棠是否無恙,「試問捲簾人,卻道海棠依舊。」海棠花開之時,陸遊擔心海棠的嬌美不堪風吹日晒,便「綠章夜奏通明殿,乞借春陰護海棠。」連夜給玉帝上了份奏摺,祈求多些陰天,好讓海棠花常開不謝;海棠花開之時,大觀園裡結起了「海棠詩社」,你一首,我一首,抒發著對海棠無限的讚美;海棠花開之時,朱自清更是頂著大風的天氣,跑到中山公園去觀賞,並曰:「我最戀的便是西府海棠……」

    然而,頗令人費解的是,在眾多詠海棠的詩人中,卻少了杜甫的身影。海棠花向來以蜀中為盛,而杜甫又曾久居四川,在成都草堂寫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名篇佳句。川中風物、人情、軼事、花鳥等等皆有吟詠,卻唯獨不見詠海棠花的詩。唐鄭谷云:「杜工部居西蜀,詩集中無海棠之題。」宋王安石也說,「少陵為爾牽詩興,可是無心賦海棠。」唐薛能、北宋蘇軾等眾多知名學者和詩人,也都認為杜詩無海棠也。這不能不令後人產生疑惑,到底是什麼原因造成杜詩中無海棠呢?這一問題吸引了諸多文人的眼球和廣泛關注。從晚唐開始,歷經宋元明清,直到今天,仍然是欲說還休,爭論不止。

 

    未見之說。

    杜甫不曾見過海棠,故杜詩無海棠也。持這種觀點的是南宋楊萬里,他在《海棠四首》中云:「豈是少陵無句子,少陵未見欲如何?」杜甫是否未曾見過海棠,我們不得而知。但我們可以從海棠的栽培歷史和杜甫的生活經歷中去推斷。海棠在我國栽培歷史悠久,在《山海經》(先秦時期)和《三巴記》(三國時期)中都有關於川中海棠的記載,這說明川、陝等地很早就有海棠分布了;再從人工種植海棠的情況來看,據《西京雜記》記載,漢武帝修上林苑時,苑中便栽有群臣敬獻的海棠四株。唐大明宮、興慶宮內也都栽有海棠。而杜甫年少時遊歷過齊、趙、吳、越等地,困居長安時,曾供職於大明宮任左拾遺,安史之亂後遷居成都,足跡又遍布川蜀,顯然,不曾見過海棠的可能性微乎其微。所以,後人對此說大多持否定態度。

    失傳之說。

    陸遊就認為杜甫有過海棠詩,但已失傳。他在《劍南詩稿》卷三《海棠》詩中自注云:「老杜不應無海棠詩,意其失傳爾。」曾幾在《茶山集》卷四《海棠洞》中也說,「杜老豈無詩,應為六丁取。」不管是說被六丁神取去,還是說失傳,皆猜測之言。古人手稿、作品流失本屬平常之事,杜甫一生寫了將近三千首詩,流傳下來的僅有一千四百多首,另外一千多首詩哪去了,應當是失傳了。

    避諱之說。

    王禹? 《送馮學士入蜀》云:「莫學當年杜工部,因循不賦海棠詩。」因循在詩中是避諱的意思。《古今詩話》里也記載:「杜子美母名海棠,子美諱之,故《杜集》中絕無海棠詩。」在古代,文人是很講究避諱的,子女不能直接稱呼父母名字,否則便視為不孝。杜甫因避母諱,所以才不作海棠詩。就像他避父名閑之諱一樣,杜詩中全無「閑」字。這種說法合情又合理,因而多數人認同。但卻遭到了清代李漁的反對。他說:「然恐子美即善吟,亦不能物物詠到,一詩偶遺,即使後人議及父母,甚矣,才子之難為也!」

    還有人認為,杜詩中無海棠,是因為在盛唐時期,海棠花還未受到關注,也就是說,海棠花在杜甫那個年代還沒有真正成為詩人們吟詠的對象。盛唐時,杜甫未寫過海棠,李白、白居易、韓愈、元稹、柳宗元等大詩人也都沒有寫過。海棠在唐初稱為「梨花」或「海棠梨」,到晚唐時才為「海棠」。也是在晚唐,海棠才逐漸進入到詩人們的藝術視野中,到宋代之後才形成了一種文學審美意象。因而,杜詩中無海棠也就不足為奇了。這種說法也頗有說服力。

    近代有學者認為,杜甫寫過海棠,並論證了其《江畔獨步尋花七絕句》之六的「黃四娘家花滿溪,千朵萬朵壓枝低。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即為詠西府海棠的詩(《光明日報》2003年5月28日趙紅娟的《杜甫沒有寫過海棠詩嗎》)。這一論斷面世以來,備受歷史、文學和植物界人士的熱議,使得杜甫不寫海棠詩的「歷史懸案」更加撲朔迷離!

推薦閱讀:

杜甫的《絕句》描繪出了怎樣的情境?
問:胡震亨《唐音癸簽》中對杜甫的評價,其中「好自標榜,即以詩入詩」,請問,以詩入詩怎麼理解?
杜甫草堂觀感
杜甫為何被稱為詩聖?該怎樣解讀?
杜甫筆下的大邑風物

TAG:杜甫 | 爭論 | 千古 | 海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