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專訪 | 劉兆佳分析特首選舉形勢

▲全國港澳研究會副會長、全國政協委員、香港中文大學社會學系榮休講座教授劉兆佳接受中評社專訪,分析2017特首選舉形勢(圖片來源:中評社資料圖)



  劉兆佳認為,中央在考慮人選時不能完全不理會這些民主派,尤其是溫和民主派的看法。新一屆特首高票當選不是最終目的,但也是其中一個重要目標,如果在國家利益和香港利益不受到損害的情況下,中央會把特首高票當選作為目標之一。 


       但劉兆佳表示,並不認為民主派有「造王」的能力,且他們一致投白票的可能性並不大。民主派人士只能有以下兩個選擇,要麼派自己的人出來參選,但只能重蹈以往的覆轍,即自己的人輸了,但並不能對建制派的人當產生任何影響。第二,就是盡量團結起來與建制派討價還價,支持建制派人選中能最大程度回應他們訴求的人。 


       劉兆佳對中評社指出,理想的特首人選應該具備以下五個特質。


1


第一,在國家層面,能維護國家主權的安全。

2


第二,在中央層面,要尊重一國兩制下中央的權力與責任,並且能得到中央充分的信任,即未來大家可以合作無間。

3


第三,在香港有比較高的民望,高民望才可以排除施政的困難以及組建一個強有力的政府班子。

4


第四,有相當強的管治、駕馭行政機關的能力。改善香港的政治環境,讓特區政府有更寬廣的政治基礎,確保中央與特區政府的政策目標得以貫徹。

5


第五,未來幾年國際形勢變幻複雜,中美可能會出現更多的摩擦,香港、台灣可能成為美國對付中國的一顆棋子。因此,特首也要努力讓香港不成為西方勢力顛覆中國的基地。 


  專訪全文如下: 


中評社:民主派在今屆選委共取得325席,超過全部議席的1/4,完成了他們拿下「300+」的目標。對於泛民派在選委會取得的成績,您有何看法? 


  劉兆佳:我認為這件事可以分正反兩個角度去看。 


  從正面角度來看,參與投票的人不完全是我們認知上的民主派人士,還有很少的專業屆人士、年輕專業人士等普羅大眾。對於這些人,我們很難把他們劃入一個明確的政治黨派中。以往,一些民主派人士或同情支持民主派的人士是不願意參加所謂的「小圈子選舉」中,認為參與「小圈子選舉」不但無法發揮他們自身的影響力,反而加強了「小圈子選舉」的認受性。 


  但這次選委會的結果反映了相當一部分的民主派人士及其同情者,即使他們對所謂的「小圈子選舉」不滿,但仍然覺得他們可以在參與過程中發揮影響力,以及表達他們對民主的訴求、對特區政府的、對中央對港政策的不滿。 

  加上過去幾年以來,年輕人參與政治的程度提升,即使佔領中環失敗了,但無礙增強他們的政治能量。因此,他們積极參与選舉委員會的選舉,可以從側面反映出選舉委選舉即使在他們眼中是不民主的選舉,但相對於過去的全面否定,這次他們對選舉委員會選舉有新的認識。 


  從負面的角度看,民主派這次是想通過選舉委員會來表達對現行的體制和對中央及特區政府的不滿,尤其是特首梁振英的不滿。早前他們的目標是ABC(Anyone but not CY),但臨近選舉時梁振英宣布不競選連任,儘管如此,泛民們參與的熱情依然很高。他們不確定下一屆政府是否會追隨梁振英的路線,因此他們依然要站出來捍衛自己的政治利益,對下一任特首提出警告。 


  另外,他們積極加入選舉委員會是因為他們相信,梁振英不尋求連任是中央也聽取民意,既然如此,他們為何不站出來表達民意呢。 

  但問題就在於,這一群人不認同現在的體制,不認同中央最終的人選,即使他們的人數還是屬於少數,但他們還是能產生政治能量,尤其是一旦他們團結起來,他們還能爭取到選委會內部分建制派的人與他們進行合作。在這樣的情況下,他們能產生一定影響力,左右中央對人選的抉擇。 


  不過,他們具體的影響力在哪現在還看不出來。現在還不知道他們能否在提名及投票兩個領域上都能一致行動,他們是否會派一個「自己的人」出來參選?如果不派的話他們對建制派候選人的態度又如何?這些我們暫時都不知道,裡面變數很大。 


中評社:那你認為民主派人士有「造王」的可能性嗎? 


  劉兆佳:我估計中央不相信民主派有「造王」的機會,意思就是說,最終選舉出現一個民主派屬意,而建制派不屬意的人選為下一任特首的機會是沒有的。但由於建制派的票少了,中央更加需要建制派的人加強團結,才能確保選出來的下一任特首既能維護國家安全和利益,又能維持香港的繁榮與穩定。 

  所以泛民派在選委會的席位多了,即使他們沒有「造王」的能力,但不排除在某些情況下能團結起來影響選舉結果。所以某種程度上,中央在考慮人選時不能完全不理會這些民主派,尤其是溫和民主派的看法。如果不考慮的話,那麼下一任特首出現高票當選的可能性比較低。當然,高票當選不是最終目的,但也是其中一個重要目標。如果在國家利益和香港利益不受到損害的情況下,中央會把高票當選作為目標之一。 
 

中評社:剛剛您也提及民主派「造王」的成功率比較低,那麼你覺得他們有可能一致投白票嗎?


  劉兆佳:其實現在民主派選委內部不同的人說不同話,我並不認為他們會有一致的行動。只有出現以下這種情況,他們才有可能一致行動:就是他們沒有派人參選,但最後所有能「入閘」的候選人都是他們極度反對的人。但這個可能性並不大,有部分人還是會認為投白票是浪費了手中的一票,只會讓那些他們沒那麼反對的人白白當選,所以我不擔心他們會一致投白票。 

  畢竟,他們並不是同一個政黨,民主黨派內部也早已四分五裂。而且這些人裡面很大一部分也並不是民主黨派人士,只是專業人士,他們相對來說會講求自由行動,自我中心,不會受他們的號召一致行動。


中評社:那是否會擔心特首的得票率偏低,其認受性受到影響? 


  劉兆佳:當然,得票率偏低肯定不是大家想看到的情況,但我們也沒必要為了尋求高票當選而與反對派在重大問題上進行妥協。目前來看,雖說中央釋出善意,但大家的政治鴻溝還是很大的。例如,民主派里有人提出廢除「831政改」,有人則提出要重啟政改,也有人提出反對23條立法等等。從一個現實政治的角度看,所有建制派的候選人不會以民主派的支持作為主力,他們都是竭盡所能尋求建制派的支持,在這個基礎之上,他們才會拉攏一些溫和的泛民派的支持,而不是一開始就以民主派的支持為主力。否則,他們會開罪建制派陣營以及難以取信於中央。因此,在這樣的情況下,候選人必定要先回應建制派及中央的要求,他根本沒能力再去回應民主派的要求。 


  所以,民主派人士只能有以下兩個選擇,要麼派自己的人出來參選,但只能重蹈以往的覆轍,即自己的人輸了,但並不能對建制派的人當產生任何影響。第二,就是盡量團結起來與建制派討價還價,支持建制派人選中能最大程度回應他們訴求的人。 


中評:那您認為,中央心目中理想的人選應該具備哪些特質?


  劉兆佳:我認為有幾下幾點: 


  第一,在國家層面,能維護國家主權的安全。 

  第二,在中央層面,要尊重一國兩制下中央的權力與責任,並且能得到中央充分的信任,即未來大家可以合作無間。 

  第三,在香港有比較高的民望,高民望才可以排除施政的困難以及組建一個強有力的政府班子。 

  第四,有相當強的管治、駕馭行政機關的能力。
改善香港的政治環境,讓特區政府有更寬廣的政治基礎,確保中央與特區政府的政策目標得以貫徹。 

  第五,未來幾年國際形勢變幻複雜,中美可能會出現更多的摩擦,香港、台灣可能成為美國對付中國的一顆棋子。因此,特首也要努力讓香港不成為西方勢力顛覆中國的基地。


推薦閱讀:

丁守中有戲嗎?台北市選情分析
一個都不要跑,不敢參選就滾蛋
國民黨已現再敗先兆
韓國瑜宣布參選,目標: 輸得漂亮
海豚公德不配位 蕭淑麗退黨參選

TAG:選舉 | 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