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心經》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凈。不增不減。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以無所得故。菩提薩捶。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掛礙。無掛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磐。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羅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故說般若波羅蜜多咒。即說咒曰: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薩婆訶!
自古以來解釋《心經》的人,都是以人類的知識體系,思維觀念來解釋《心經》的表面文字,卻很少有人能夠體會「觀世音」這位修鍊境界達到大菩薩果位,證得圓融無漏佛法智慧時,對於佛法的圓融表達,「菩薩」是修鍊者生命升華後,智慧覺悟本性境界達到宇宙真理一定層次的果位體現,人類的生命,超出三界範圍,達到法界眾神存在的第一層境界,是「羅漢」界,第二層境界,是「菩薩界」,超出於菩薩界,就進入了「佛陀」境界,也就是覺悟宇宙生命最終真相的永恆境界,法界眾神的存在層次,是以生命純凈的標準來區分的,每一層境界所存在的宇宙天體範圍都是浩渺如煙海的無量蒼穹,超出與法界的生命,都是金身,在宇宙蒼穹中永恆不滅,羅漢為「自覺覺者」,是修鍊者脫離一切世間慾望,苦惱,執著後,生命體現出來的「清凈自我」,無我無他,無分別,無內外,無生老死苦,無世間幻想,是空性無礙的恆定真我,遵循佛法對於個體生命存在於法界內無漏執著心的體現,達到人心「空無遺漏」的標準,就算是解脫了三界因果制約與世間凡人的「六根,五蘊,執著幻想」的迷境束縛,達到了生命解脫的目的,了脫了三界生死輪迴,生命的形體得以保存,進入「無我,無心,無煩惱」的法界境地,可是,羅漢的修鍊目的,決定了他圓滿後達到的果位,「自覺覺者」,最終的修鍊目的就是為了解脫個體生命對於三界內束縛生命本性的一切煩惱,慾望,心靈的執著與思維中的幻想,達到自性的清凈解脫就算是證得果位,所以,他沒有普度眾生的願望,也沒有普度眾生的能力,羅漢的境界,離人類的生命存在境界很接近,所以,人類對於羅漢法的理解,往往把它作為人世間的「哲學」來研究,探索「空」與「有」的關係,其實,羅漢所說的「空』,不是人類思維理解到的哲學體系的「思辨」,而是修鍊者生命通過實際的修持,達到的對於人類七情六慾,執著心與業障的解脫,是靈魂的本質超脫於三界因果輪迴的制約,同化了佛法存在於法界最初層次境界的標準,是靈魂解脫世間慾望執著後,生命體現在宇宙高層的第一層存在形態。羅漢這種生命的存在,體現在宇宙空間中,法界內的表現,是金光萬道的,一個羅漢存在的體系,有數百個星球組成的體系那麼大,圓滿後的生命形象都很年輕,只是形態各異,因為這種高層的生命,雖然已經脫離了三界內有情眾生的「情,欲,執」的束縛制約,不在迷幻之中,可是,個體生命的性情差異還是很大,他們遵循的「空」,不是本性的「空」,而是人心無漏的「空」,是相對於三界眾生存在的業障,幻象的「空」,所以,靈魂只是解脫了三界內因果業債,情慾執著的制約,但是本性的廣大智慧並未開啟,生命的微觀中還是貫穿有「個體」的意識,但是這種「個體」的意識可跟人類的「自我」這種觀念相差甚遠,個體意識只是體現在對於佛法標準內涵理解後,體現形式的不同,而絕對不是我們人類認為的「自我」,這種由私心與觀念,情慾與執著心構成的表面人類,我們看到寺院裡面擺放的一百零八羅漢,形態,神態各異,其實就是這些達到法界標準,佛法內涵體現在個體生命不同的存在狀態。羅漢是離欲的生命,他們在法界的存在是清凈美好的,他們所渴望的,是聽聞宇宙間更高佛法的真諦,因為他們的生命原始本性並沒有真正被開啟,達不到佛陀徹底覺悟宇宙之真理的不滅境界,所以,宇宙更高層的法界真相對於他,也是無法觸及的迷惑,菩薩界的生命,身體所存在的宇宙空間領域就無比的廣大,無比的美好,真的是霞光萬道,一個菩薩的存在宇宙範圍,就有數萬顆星球那麼廣大,菩薩的形象,不論在地球上過去這個修鍊者性別是男是女,生命境界達到菩薩界,都是以女性形象展現,但是他是神,對於宇宙眾生來說,沒有性別的劃分,就是佛法展現在那一層次境界的生命體現,人類這個境界的眾生有慾望,觀念,所以有性別的區分概念,而法界的生命,沒有性別的這種區別,只是生命的表現形式不同,法界菩薩的形態萬千,裝飾也有所不同,有的裝扮的萬千珍寶,琳琅滿目,莊嚴華麗,有的潔白肅穆,超然入聖,有的騎著龍,有的坐在白像上面,有的是坐在蓮花上面,有的手持拂塵,有的千手千眼。。。。無法細述,一切都是那麼的美好莊嚴,肅穆神聖,菩薩通體是光芒萬道的,每一尊菩薩都有肋侍的小菩薩,與人類畫像中的菩薩絕不相同,是宇宙間絕對偉大的神,他們身體的光明是正覺智慧的如意體現,他們的裝扮,是佛法莊嚴智慧慈悲的如意體現,菩薩的智慧接近於佛,因為他的修鍊核心,是「自覺覺他」,不僅僅是自己的修鍊圓滿,而且要以自我的覺悟智慧幫助苦難中的眾生得救,修鍊發心的動機,決定了菩薩果位的生命,慈悲的心,利他的動機,歷經世間苦難所成就的智慧,圓滿了偉大的生命。《心經》,就是一位修鍊者達到菩薩界,所體現出來的對於宇宙,生命真相的論述,他所講的,絕對不是人類的知識,不是人類的文化與思想所能夠理解到的,《心經》所講述的,是一種生命存在的境界,讓我們以修鍊者圓滿智慧的角度,去從新讀一遍《心經》,從佛法浩瀚無漏的智慧角度,體會覺悟在佛法不同境界生命的內涵。「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 在修行深般若的時候。深般若波羅蜜,加一 「深」 字就分別於小乘也能修習般若,而是大乘才可以明白入手的般若。不論現在的文學翻譯家,他們對於這段文字的表面翻譯內容是什麼,我們透過文字表面,看這段文字的背後的核心思想,就是一位達到菩薩境界的修鍊者,在進入佛法修鍊深度層次的般若智慧,修鍊圓滿的本性,覺悟了自性智慧的光明,修鍊者達到對於表面人類系統的徹底解脫後,成就的佛法境界,就成為了覺悟的真性,這個「真性」就是佛法在宇宙一定層次中,具體的存在與展現,這個展現出來的境界,就是「菩薩」果位,佛法的無漏光明,貫穿於菩薩界以至於三界一切物質與生命之中,洞徹菩薩界內,一切佛法存在的如意真相,廣袤浩瀚,相對於覺悟的佛法智慧,無漏光明,人類的「四個系統」,肉體系統,情感系統,思維繫統,靈性系統,這些因果業障在三界內的組合,全部都在佛法「空」境界的「照耀」之下,顯現出來了原有的真實面目,照見五蘊皆空,「照」 ,有心叫作想,無心就叫作照。照的意思是離開人類系統的妄念幻想,真性覺悟像鏡子照東西一樣,清清楚楚,無所遺漏的透徹人類虛幻的存在體系。
「五蘊」 蘊是指「類、堆」。佛把世間一切事物總分為五蘊(五類),分別是:色、受、想、行、識。「色蘊」是物質這方面,一切萬物,凡眼所見,耳所聞,鼻所嗅,舌所嘗、身所覺,以及意所想到的東西都是色蘊。「受蘊」我們現在看見了水果,看見有一盤水果,大腦就有所領受,內心生起一種領納的作用,來領納樂境(樂受)、苦境(苦受)及不苦不樂境(舍受)。「想蘊」就是種種意識,觀念,記憶。而我們這個想是念念不斷的,念念遷流就是「行蘊」。「識蘊」是我們能夠了別、認識,例如上述水果存在,人最初只看到水果的景象,這是「眼識」,隨即聞到水果的味道,這是鼻識;同時傳達到意,能分別了知這是水果發出來的香味,這就是意識。「五蘊」構成我們人類生命的一切形象與內涵,在菩薩境界的佛法智慧來看,全部都是由三界內因果業債,情慾執著,幻想與業障構成的虛幻體,佛法在菩薩界存在的內涵體現是宇宙低層物質與個體生命空盡無漏的,一切「有形的物質」,人類的五蘊,六根,都是幻滅不實的假象,一切組成五蘊的因素,與佛法的永恆浩瀚相比,都是不長久的,幻滅空無的,相對於「五蘊皆空」的,即是佛法的「實有」,達到佛法的「實有」,便解脫了人類五蘊六根所帶來的「一切苦厄」,這是一位修鍊覺悟的生命所達到的真實境界。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觀自在菩薩答覆舍利子所提的問題,所以首先稱他的名字,舍利子。[色] 指「五蘊」中的 「色蘊」,指看得見的,摸得著的,聽得到的,這樣一些能感受到的東西,是真實存在。也就是平時說的[物質]。
「色不異空」後四句都是說色(物質)和空是等同的。這一段好理解,所謂的「色」,根源是我們人類所能夠感受世界的心,這個「心」就是我們人類的情感與思維繫統,由我們這個情感思維體系,所認識到的這個世界,由思想理解到的這個宇宙現象,我們這個肉體所探知到的這個客觀環境,統稱為「色」,換個名詞,就是「執迷」,是「迷幻業障」反映在人體內部的存在,而外在的虛幻宇宙,正是通過這個內在的「色」,體現出了「執迷」,內在與外在的世界,都是三界的不實物質虛幻組合,不是生命本性的真實如意,這是站在生命不同的層次境界所說出來的語言,在「菩薩境界」的空無佛法境界,「觀」一切有形的,有相的,存在於人類,以至於三界體系境界的,一切物質的表現與組成物質的因素,全部都是不長久的,其宇宙物質基本的構成因素都是幻滅的,都是「空」的,受想行識亦復如是,包括我們的思想意識,我們感受事物的「心」,都是三界內宇宙底層的物質,因果業障的聚合體現,本質是虛幻的,沒有長久不變的存在。所以說: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凈。不增不減。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以無所得故。這一段境界比較高深,是羅漢法與菩薩境界的區別,盡量用表面的語言準確的表達佛法境界針對生命的不同。佛教對於「法」的認識,是指宇宙間一切生命與物質的表現,所謂「諸法無我,諸行無常,寂靜涅槃」,沒有任何一種宇宙事物的存在表現,內涵中有「我」這種「意識」的存在,所以,佛教是無神論,認為宇宙萬物,遍及一切的物質本性都是空無的,生命只有證得了「空無」的本性,才回歸了永恆不滅的「如如本性」,證得了自性覺悟的「如來面目」,他們這樣說,究竟對不對呢?宇宙一切都是「空」的,哪么「如來」,「菩薩」「羅漢」,彌勒佛的「極樂世界」,又到底存在不存在呢?既然一切都是空的,那麼這些修鍊圓滿的大覺者,這些天國世界不也是空無不存在的嗎?為什麼我們還要去苦苦追尋,精進修持哪?佛陀還說過:「若以身色見我,以聲音尋我,如人入邪道,不可見如來。」哪么如來到底在哪裡啊?西方極樂世界不是真實不虛的存在嗎?佛教經典《極樂世界遊記》,《九品蓮花》不是真實的記載了佛國世界的存在嗎?我們所看到的,聽到的,所修持的佛法不是真實的嗎?呵呵,這些疑問,是處在人類這個生命境界中的生命,永遠無法破除的迷幻。佛陀所說的「如來」,是生命先天原有的,佛法造就生命原始初期的「法性」存在,而絕對不是在人類這個生命系統中,通過「五蘊,六根」所認識到的「佛」,那些對於「佛」的認識理解,全部都是擬人化的,人性俱全的「人像」,是人類觀念與執著所集,是人類虛妄執著心造就的「虛幻妄念」,佛陀所講的真實的「佛」,就是眾生的先天佛性,只有徹底放棄了後天產生的一切執著,妄念,與情感想像,解脫了人類的生命體系,先天的佛性才能夠得以覺醒,覺醒的本質原本就是宇宙間佛法的因素存在,具備了佛法浩瀚的無量智慧,所以說,覺悟的本性即是佛法,那生命本源的「如如不動的」空性,對於佛法派生出來的一切現象,他是「空性」,可是這個「空性」卻是佛法真實的存在,一切智慧的原我,於佛法合一,永恆不滅。其實,這些說法,都是由於生命境界的不同,所導致的對於宇宙現象認識的不同,也就是「法無定法」。
佛法無邊!在佛法開創出來的浩瀚無盡的宇宙體系內,派生出來了無限量的,不同層次境界的眾生,這些眾生,都是佛法在不同宇宙層次境界的具體體現,無論從生命的個體形象,與內涵境界,眾生,眾神,都是佛法的智慧如意存在,每一個生命的體現,都是偉大佛法在不同的宇宙層次境界所體現出來的如意法理,空盡無漏原始的佛法,派生出來了無限宇宙層次與不同層次境界的眾生,不同層次的眾生,所體會到,覺悟到的宇宙真理,真相是不同的,菩薩境界的覺者,證悟了佛法在菩薩果位的體現真相,洞徹了菩薩境界以下宇宙構成的真相,認為佛法的體現是永恆的,無漏的,奧妙的,無窮盡的,正因為菩薩證悟的這個「無窮盡,無漏,奧妙」的宇宙真相即是他真實的智慧,他也就不知道在這層次佛法的更高層次,是什麼樣的狀態,菩薩法是脫離了一切有形的有物的存在形式,菩薩界的佛法,本身也是佛法的體現,但是身入法中的生命,本身就是佛法的體現,以他的佛法境界來衡量,在他同等境界層次的宇宙真相,與低於他佛法境界的宇宙佛法真相,物質與生命的真相,他是洞徹無漏的,無所不包,無所遺漏,盡收眼底,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凈。不增不減。因為他就是這層宇宙佛法的存在,哪么一切宇宙佛法的具體表現,對於他,就是虛幻的,他證悟了,覺悟了本性對於佛法的相映,自性與佛法一體,那麼,一切在他境界之內的佛法表現,三界內,一切眾生,三界外,羅漢覺者與菩薩形象,都是佛法的形式展現,而本性與佛法的存在,是無形無相的,卻是一切有形眾生的根本源頭,不在一切「法」的展現形式之中,不生也不滅,不增也不減。【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眼耳鼻舌身]是人用來感知色蘊的器官,[意]就是受想行識四蘊。這六樣合稱為 [六根],一句合起來代指五蘊, 前面加個」無「,就是說五蘊皆空。[色聲香味觸]分別對[眼耳鼻舌身]的感知內容。也代指色蘊,「法」是一切事物。這六樣稱 [六塵]。前面加個」無「字,還是說五蘊皆空。[六根]加上[六塵]為 [十二入]([十二處]),所以這句也可以指[十二入皆空]。這一段,是針對羅漢法成就的境界而言,羅漢講「空」,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這段文字背後的境界,是達到羅漢層次修鍊者具體的存在狀態,也就是修鍊者完全脫離了人類生存系統後,真實體現出來的生命存在狀態,這一步境界,人類很難達到,去除了這個「我」,才能夠達到「無意識界」,可是請大家不要錯誤的理解,「無意識界」,不是你什麼都沒有了,而是你生命中,存在於人類的這個「自我」消失了,但是當「自我意識」這個「你」消失之後,你先天原始的自我本性就會被「覺悟」,本性清醒的時候,也就是「你」,生命的真我覺悟,那個時候,大家就會尊稱你為「某某菩薩」,或者是「某某羅漢」,如果你覺悟的程度達到了更高的境界,甚至於大家就要尊稱你為「某某如來」,呵呵,我說的絕對不是笑話,就看個人的修為,修鍊者最終的目的就是修鍊圓滿,圓滿佛法真理的生命,就是佛陀與菩薩,可不會是人類的博士或者教授,因為修鍊者的老師是佛陀,學習的是佛法經典,遵循的是神佛儀軌,目標是徹底放棄人類的執著於慾望,與人類的生命存在目的截然相反。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以無所得故 文中的[無明]和[老死]是 [十二因緣]中的兩個,因為十二因緣全部內容太多,摘了這兩個出來作為代表整個十二因緣。十二因緣說的是因果輪迴。
無明是低層宇宙的迷幻,沒有迷幻,也沒有破除迷幻後的真相,這句話很繞口,其實,就是不在一切因果輪迴的現象與組成現象的過程之中,就像是幼兒園的小朋友,每天玩的就是捉迷藏,藏起來了,沒有捉到,小朋友覺得失敗了,捉到了藏起來的人,小朋友覺得很高興,可是讓我們來看,捉到與捉不到,都是小孩子的把戲,實質的意義都是無聊的遊戲,高層的佛法智慧,看底層的無明與無無明盡,透破輪迴的本質,也不過就是在佛法「空性」中體現出來的虛幻境界。卻不是「空的本質」,沒有生命的存在現象,沒有生命「生」的因素,也就不在「死」的狀態之中。「苦集滅道」是佛教對於宇宙的概括認識,苦集滅道叫做 [四諦]。 [諦] 是真實不顛倒之義。人生是苦,真實不虛,就稱為[苦諦]。 一切可以招引苦果的種種惡因,例如無明,愛見等煩惱叫做[集諦]。 一切苦惱永遠的消滅叫[滅諦]。 一切能滅除苦惱的聖道(道即道路與方法)叫做[道諦]。一切三界眾生都在輪迴中,只有尋找解脫的法門,才能夠找到生命的真意,可是這些人類苦難的現象,與求得解脫的方法,修持法門,都只是存在於三界之內的現象,也不是宇宙與生命的本質真相,與法界菩薩的無漏智慧,永恆法性相比,這些人類存在的生命狀態中,包括修行者曾經用生命去履行的方式法門,在真實如意的無漏佛法智慧的境界看,都成為了假象,可是,修鍊的人都是要通過人間的這些不同的修鍊法門,這些對於覺悟圓滿的神來看是「假象」的方式中才能修持圓滿,所以,這種對於一切世間現象,包括對於修鍊形式所說的「無」,也是一種相對生命境界產生的認識,無智亦無得。以無所得故[智]指[四智]。佛教中的認識,菩薩修行成佛,就是把八識轉成四智。前五識轉「成所作智」,第六識意識成為「妙觀察智」,如鏡照物,觀察得很清楚,但是沒有受影響,沒有分別,沒有痕迹。第七是執我,變為「平等性智」。執我有自、有他就不平等。自他都一樣,一切都同體,就轉為平等性智。第八識變為「大圓鏡智」,也就是從人類的生命系統升華後,在佛法的內涵加持中,所體現的高層生命存在形態。這個很直觀,無智,沒有任何生命境界的思想,亦無得,也沒有因為失去思想而產生的愚鈍障礙,沒有任何生命執著的因素,一切眾生本具如來智慧德相。你本來就具一切如來智慧。成所作智、平等性智、妙觀察智、大圓鏡智,本自具足,不是你修持轉而得的。所以,以無所得故「空性」也是虛幻的執著,不是究竟佛法圓滿真相的如意「空性」,這種「空性」就遠遠超越了在羅漢所在層次境界的「自心空無」的境界,而是更大程度的揭開了宇宙時空,物質與佛法制約生命本性的真相, 菩提薩捶。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掛礙。無掛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磐。「菩提薩埵」就是通常說的「菩薩」的全稱。指立志解救眾生,要自覺覺他的人。觀世音就是一位菩薩。
「顛倒」是一切不理智的思想行動。顛倒者,凡夫有四倒,二乘有四倒。「凡夫的四倒」是把不凈的當乾淨的,把無常的當作常(就是把變化的當作永恆不變的),把無我的當做我,(這個我,就是由人類社會中形成的「四個系統」演化而成的具體人類,其實質上是虛幻的業債輪迴的聚合),把苦當做樂。「夢想」即是人類情感,觀念,執著心的體現。修鍊者深入禪定,脫離構成人類,三界因果聚合的業障,覺悟本性智慧,這就叫做』究竟涅槃」。[涅槃]之義是寂滅,或翻圓寂。因覺悟本性的無量無際無漏的圓滿智慧,洞見先天具有的「如來佛性」,才能從世間常人深陷業債輪迴的無量煩惱中得到解脫。這一段文字所講的,還是一位修鍊者在覺悟原始先天智慧本性時的反映,「般若波羅蜜多」,指的是修鍊境界,生命禪定深入過程中,本性覺悟的狀態,脫離了一切與人類,三界眾生,羅漢境界,有形無形的宇宙物質制約後,空無絕盡的原始本性,無漏徹底的展現了佛法存在的空靈智慧,無「我」的存在,也就沒有系在「我」這個「執障」上的「因果」,不在輪迴幻滅的顛倒世界之中,究竟了佛法真意對於本性真我的開啟,自性,佛法,般若智慧,圓滿圓融,無過去,無未來,無生無滅,寂靜涅槃。 【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三世諸佛]指過去、未來、現在三世佛。 這是講修鍊的方法,這位修鍊圓滿了的大覺者,智慧中洞知了宇宙過去,現在,未來的一切宇宙真相,看到了存在於人類生存狀態與生命境界的修鍊者,想要升華圓滿到覺悟佛法本性的「佛陀」境界,都要「反觀內照」,向自己的內心深處,生命的本性去尋找那永恆存在的「如來面目」,行深入的「般若波羅蜜多」,在禪定的深入境界,證得原本就有的佛性智慧,向生命先天的本性,自性圓滿覺悟的這個方向去尋找,才能證得永恆不變的無上真理,成就過去,現在,以至於未來的佛陀。【故知般若波羅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 佛家以及道家的咒語,實質的意義是人類與高層空間神靈溝通的語言,咒語在一定境界的宇宙空間內,是神的智慧體現,咒語的內涵,所起到的作用,與修鍊者成就的果位境界,達到的佛法覺悟是緊密相關的,一個普普通通的凡人,就算是持誦大覺者持誦的咒語,所起到的作用,也是很有限的,而一位圓滿的大覺者,持咒加持所起到的作用,是巨大的,足以改變一定層次宇宙的偉大力量,修鍊中的人持誦大覺者留下來的咒語,可以起到求得高層智慧生命的看護與加持,促進修鍊的進步,排除外界生命的干擾,增進修鍊者的功力上長,使生命尚未覺悟的本性與宇宙高層的龐大智慧生命得以溝通,得到神靈的指引,庇護,恩賜,所以,咒語所起到的力量在任何一個法門中,地位都是很崇高的,這裡,菩薩把「般若波羅蜜多」,這種實修的修鍊狀態,深入禪定的境界,對於修鍊者所起到的作用,與咒語化為同等的重要,可見,修持佛法的人,對於實修證得的覺悟境界,看的是何等重要,這種實修中證得的覺悟,是佛法與原始自性相結合,他具備了佛法一切廣大智慧,是佛法圓融無漏的體現,具備佛法純正威嚴,破除一切苦難的真理智慧,是窮盡蒼穹智慧,無量佛法的真如法力體現。
修鍊者只要實修,行「般若波羅蜜多」,禪定境界中的智慧佛性,自然會破除生命存在的一切苦難,這種力量,是與持誦佛陀咒語一樣的效果,真實不虛。【故說般若波羅蜜多咒,即說咒曰: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薩婆訶。】 翻譯成中國的語言,就是菩薩在對眾生說「度過去,度過去,一切眾生都得以救度過去。」,這是覺悟者的大慈大悲,看到生命的真相,看到眾生輪迴的苦痛,發自內心的慈悲,祝願一切存在於幻滅之中的有情眾生,都能夠尋找到佛法存在於生命的真性,解脫因果業債的生老死苦,證得無上的般若智慧,永歸不生不滅的涅槃境地,度過生死的無盡苦河。。。。。簡而言之,《心經》是一位佛法修鍊者圓滿菩薩果位後,如意智慧開啟,向普羅大眾展現出來的佛法奧義,在歷史長河中,達到菩薩果位的修鍊者有很多,他們所留下來的文字般若,內涵都相通相溶,不論是《心經》,還是普賢菩薩的佛法經文,或者龍樹菩薩對於西藏生死書的記錄,其內涵,核心都是統一的,都指向本性覺悟後,佛法體現出來的空盡無漏。菩薩是佛法的體現,佛法在造就宇宙眾生的時候,佛法的境界貫穿與眾神之中,決定了眾神智慧的境界高低,修鍊證悟同一層次佛法境界的生命,無論是菩薩還是佛,智慧境界,與核心內涵是統一的,只是表達佛法的角度不同,語言表面含義不同,但是說的,卻都是同一樣東西。菩薩以上就是佛陀了,佛陀的存在,也劃分了「辟支佛」與「如來佛」,這是佛陀圓滿智慧的大小劃分出來的位置,辟支佛的層次也許還沒有大菩薩高深,佛陀是如何存在的?真實的佛陀沒有形式,沒有形象,完全沒有宇宙間任何的物質,他不在任何宇宙境界層次之中,存在於最原始,構成宇宙最微觀,造就物質的基礎因素之外,他沒有法的標準,也不在佛法的範圍制約之內,完全是空的,甚至於「空」,甚至於「無」,都無法形容這種「本覺」的存在,他是宇宙物質產生的原因,他的生命標準開創了法界,眾神是他智慧的如意體現,宇宙無量,無窮盡的天體,無窮盡的宇宙層次,是他意願的表現,法界無量眾神,無上的,無窮盡的,神聖的生命,是他體現出來的「生命特徵」,宇宙一切眾神所皈依的佛法,是他生命派生出來的,開創宇宙眾生的能力體現,眾生產生於他,他是宇宙產生的基礎與源頭,他沒有自我,沒有物質因素,卻真實的貫穿與一切物質與生命之中,他沒有任何物質,也沒有任何生命的願望,宇宙蒼穹中,任何一個生命,都是他的存在與生命體現,任何一個生命的思想與願望,都是他的思想與願望,一尊佛的智慧,浩瀚與威德,是他的生命存在體現,一個螞蟻,他的存在,也是他的生命與能力構成,一個人類,從生命的本質到肉體的產生因素,都有他的能力貫穿與其中,佛,菩薩,與蒼穹眾生,對於他,沒有任何的區別,他在宇宙之外,一切物質與佛法之外,一切好與壞,對與錯,「存在」於「空無」之外。反過來講,一切的宇宙體系,浩瀚蒼茫,無窮無盡的星雲天體,無量浩劫的蒼穹世界,煙塵般存在於無限廣大的宇宙中,層層層層的天體世界,無限量的蒼穹眾生,都是他的存在,是他的意願與能力所成就,他開創一切,掌管一切,控制一切,他不在「生命」的概念之中,也超出「物質」的因素之外,可是他體現出來的「生命」,就是整體宇宙最基本的佛法,是他的這一最基本的「佛法」開創造就了整體無限量的宇宙層次與無量眾生,眾生都是他的體現,眾神存在的佛法境界內涵都是他的標準,他的標準制約貫穿著一切物質與生命,宇宙內生命對於標準的認識,決定了生命存在的境界,與智慧能力大小。
佛法之所以能夠「普度眾生」,是因為一切眾生都是佛法的體現存在,都是由根本佛法所造就的,神,人,鬼,畜,六道眾生,法界神佛,更為廣大,無量無際的蒼穹之主,都是這個「本覺」,在不同宇宙層次,不同的境界所體現出來的「生命形態」,這個佛法的內涵造就了,開創了無量境界,無盡層次無量眾生的存在環境,一切生命智慧與內涵,不同境界的眾生源於不同境界的佛法,所以,,眾生對於佛法體現內涵的認識決定了眾生存在的宇宙境界,在宇宙中,這種差別在生命產生的初期就已經註定了,每一層次的宇宙眾生都只能知道自己所在層次,以及以下的宇宙法理,超出這個境界的法,宇宙真相對於他就是永遠的迷。他沒有好壞善惡,美醜對錯,沒有「真理」也沒有「佛法」,沒有他就沒有一切,可是沒有宇宙的一切,就只有他的存在了。這就是真實的佛的真相。推薦閱讀:
※解讀李三素的風水理論---《天機貫旨紅囊經》(曾祥裕)
※廚房裝修很重要 解讀廚房裝修風水布置
※王招珺:腳上痣相之解讀
※八字十二長生解讀——臨官
※女命訣解讀(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