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量壽經 (第四集) 1989/4 新加坡 檔名:02-003-0004
無量壽經 (第四集) 1989/4 新加坡 檔名:
請掀開經本第九面,我們從第二章看起:
【德遵普賢第二】
【又賢護等十六正士。所謂善思惟菩薩。慧辯才菩薩。觀無住菩薩。神通華菩薩。光英菩薩。寶幢菩薩。智上菩薩。寂根菩薩。信慧菩薩。願慧菩薩。香象菩薩。寶英菩薩。中住菩薩。制行菩薩。解脫菩薩。而為上首。咸共遵修普賢大士之德。具足無量行願。安住一切功德法中。】
昨天我們介紹到此地。這一段經文裡面最重要的,就是講普賢大士之德,昨天跟諸位略略的介紹了第一個大德,就是禮敬諸佛。禮敬的意義雖然說出來了,要如何應用在我們日常生活之中,這是不可以不知道的。譬如我們見到佛菩薩的像,我們都會恭恭敬敬的頂禮三拜,經上告訴我們,「一切眾生本來成佛」,我們見了一切眾生,是不是也都要恭恭敬敬頂禮三拜?經上又告訴我們,「情與無情,同圓種智」,桌椅板凳我們見到它,是不是也要給它磕三個頭、拜三拜?如果要這樣的學法,那就變成佛獃子,那就學錯了。佛法在世間是活活潑潑的,一定要明白佛說法的義趣。開經偈不是說嗎?「願解如來真實義」,你要懂得佛法的真實義。
禮節是隨著每個朝代、每個國家民族所不相同的,佛法講的是中道第一義,它不是執著在一種情況之下的。因此,我們見到佛菩薩,今天還用跪拜的禮節,因為這種禮敬是屬於修行的法門,否則的話,應該是可以改的。從前老百姓見到皇帝要三跪九叩首,現在見到總統是三鞠躬,我們見到佛,也可以改成現代的禮節,三鞠躬。可不可以?實在講是可以的,不是不可以。為什麼我們還提倡在佛面前還是這樣禮拜?其實這有兩個用意。第一個用意,剛才說過了,是修行,禮拜是修行。有人專修禮拜的法門,一天拜三千拜佛,他用這個方法來修行。諸位稍稍明白佛理都曉得,佛法所修的是覺正凈,禮拜是修清凈心。我在拜佛的時候,心裡沒有妄念,至誠恭敬,所以是修清凈心。身體動作要按照規矩,五體投地,每個動作都做得很正確,給諸位說這是最高明的養生之道。身體是機器,如果要是老不動,它就會出毛病,身體一定要運動,禮拜是最好運動。因此有人一天拜三百拜、拜一千拜、拜三千拜,最好的運動。這種修行,心是清凈的,身體是不斷在運動,對於身心健康有很大的利益。現代的人,富貴人毛病很多,特別多,毛病從哪來的?就是他顛倒了,他身要很舒服,不動,身不動,缺少運動。身不動,心在那裡胡思亂想。心是要清凈的,它偏偏靜不下來,身是要動的,它又不動,顛倒了,這一顛倒什麼毛病都出來了。諸位要曉得,我們拜佛是最高明的養生之道。所以學佛的同修,拜佛拜的的確是愈多愈好,特別是我們現在這個時代,出門都有車,運動比較少,用拜佛的方法是非常恰當。
第二個意義就是做給別人看的,學佛的就像唱戲一樣,表演給別人看。希望那些沒有學佛的人、沒有接觸到佛教的人,看到你對佛像這麼恭敬,他心裡必定有所感動。你為什麼對佛像這麼樣的恭敬?他一定要來向你請教,為什麼向佛像這樣拜法?你就可以藉這個機會把佛法解釋給他聽,這就是機會教育,誘導他入佛門,有這樣的功德利益。所以這個禮節一直到今天,依舊還是把它保存下來。我們見人就不必了,見人隨俗,我們這個地方風俗習慣用什麼樣的禮節,我們就用什麼樣的禮節。可是內心一定是至誠恭敬,內心的誠敬無二無別,我們對佛對一切眾生沒有差別。但是在形式上一定要隨俗,一定要隨著風俗習慣。
其次講到對物,對物的恭敬,就是要把它保持得整齊清潔,這是對它的恭敬。像昨天講到,這《華嚴經》上說的,桌子善知識、香爐善知識、蠟台善知識,這個東西我們對它怎麼禮敬?你每天把它擦乾淨,擺得整整齊齊的,就是對它的禮敬。經書,經書我們讀的時候,恭恭敬敬的翻開,讀完了把它合起來,也把它放得規規矩矩。家裡有書架,放書架裡面,有書櫥則放書櫥,不能夠隨隨便便亂丟,這是對書本的恭敬。以此類推,對任何一物我們都要有恭敬心,這個恭敬就是禮敬。對於事,做事情要認真、要負責,盡心儘力把事情做到圓滿,這是我們對事的禮敬。所以禮敬的對象,概括起來不外乎對人對物對事,這是我們一定要知道的。然後才能夠將這一大願,在我們日常生活當中圓圓滿滿的把它做到。
第二願,「稱讚如來」。如來跟諸佛意義是相同的,也是一切稱讚,但是這個稱讚是有個標準的。標準是什麼?就是「如來」。大經上告訴我們,「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由此可知,這個如來並不一定是指釋迦牟尼佛、阿彌陀佛,不是的。我們每個眾生都是如來,如來就是性德,就是本性裡面本有的德能,這是要稱讚的。簡單的說,就是三皈依裡面講的覺正凈,覺正凈是我們本來有的,不是外面來的。如果我們的思想、言語、行為與覺正凈相應,就得讚歎,為什麼?這是正知、正見、正語、正行,當然應當要讚歎。假如與覺正凈相違背,我們就不能夠讚歎,那讚歎是讚歎他迷惑顛倒,不可以的。所以標準在「如來」這兩個字。經上這個說法,我們最常見的,也就是中國人最喜歡讀誦的,是《金剛經》。《金剛經》裡面一會兒說諸佛,一會兒說如來,你就曉得,它說如來有如來的意思,說佛有佛的意思;說佛是從形相上說的,說如來是從本性上說的。所以,如來的意思比諸佛的意思還要深一層,這是我們要明了的。
稱讚是智慧之行,沒有相當的智慧,這一願很不容易修。為什麼?因為要見如來,你才會稱讚;你要見不到如來,你要稱讚就稱讚錯了。這個話我們不能多說了,諸位仔細從覺正凈這三個標準去深思,這一願你就可以能夠修持了。
第三願是「廣修供養」。這一願有兩個意思,就是自利、利他,有兩個意思。自利的是什麼?是斷除我們的慳貪煩惱,這個煩惱是煩惱當中的根本。菩薩行門六波羅蜜,第一個就是布施,布施度慳貪。慳是慳吝,我們自己有的,捨不得給別人、捨不得布施;自己沒有的,希望能夠貪求、貪得。所以,慳貪是我們根本最大的煩惱。能夠廣修供養,這個煩惱就可以逐漸淡薄,到最後能把這個煩惱斷除。這個煩惱一斷除,可以說所有的煩惱都斷了,因為它是根。像樹一樣,樹根要是爛掉了,枝葉當然也就隨著倒下來,這是一定的道理。所以這是根本煩惱。第二個意義就是利他,利益眾生。譬如說,諸位同修在此地建立這個道場,這個道場之成就是大家供養的、大家布施奉獻的,這個地方才有道場。有這個道場,才能請法師、大德在這裡講經說法,許多眾生在這裡聽經開悟,得到佛法真實的利益。這是你布施、供養對一切眾生的真實利益。
可是,廣修供養也要有智慧,如果沒有智慧,往往就造業。假如你是供養一個外道,供養一個不如法的道場,這個道場建立,它天天在造業,那好了,他造的罪業你將來要跟著倒楣。他為什麼能造這麼大的業?你幫助他的,他墮地獄,你也得跟著去,免不掉的。所以要知道,布施、供養要有高度的智慧。尤其是供養法師,你們常常聽到供養法師功德很大,在我看未必,甚至於我所見到的,供養法師不是功德很大,是罪過很大。為什麼?法師身上沒有錢,他就乖乖的天天在念經、天天在拜佛,他就好好修行,錢一多他就作怪,胡思亂想。多少的好法師,都是被你們一供養,供養壞了,供養造了無量無邊的罪業。所以你們供養法師是消滅佛法,滅佛法的果報,將來墮在阿鼻地獄,你們以後還敢不敢?一般寺院裡頭都不請我去講經,為什麼?請我講經,他們都得不到供養。在每個地方請我講經
道場,建立道場,顧名思義這個場裡頭要有道,我們這個地方的人就有福。如果這個場沒有道、沒有正法,我們這個地方不但沒有福,反而受其害。所以,這一條的確是有高度的智慧。尤其是道場不能夠送給出家人,這個諸位要記住。出家,你看看這兩個字,他出了家,他沒有家了。你看他沒有家,你再買一個家送給他,那好,他又回家去了。這個不得了,人家發心出家,你現在又買個家給他,又給他枷住了,那可麻煩大了,這個罪就非常之重。因此,你看佛陀在世,以及佛法在中國過去,現在是末法時期,一切都亂了,從前出家人沒有家的,寺院都是叫十方道場,我只要是出家人,這裡有廟,我到這裡掛單不會拒絕的。所以,自己的確沒有家,所謂是「鐵打的常住,流水僧」,是這種情形。那種道場的建立,供養、捐獻真是有無量無邊的功德。
現代有許多道場不是如此,道場屬於私人的,到這個地方去,你跟他有交情,也許可以住幾天;沒有交情,甚至於一餐飯都不供給你,這是出家人走到末路了。你要仔細去追究,這個原因怎麼產生的?都是你們在家信徒供養過了分,把房子、地捐獻給一個人,這就糟了。你想想過去,過去大富長者很多,他們把寺院捐給佛教,是捐給整個佛教,不是捐給某一個人。因此,道場的建立是屬於地方,就好像辦學校一樣,這個學校是你們地方大家發心來辦的,出家人在裡面做住持,就好像當校長、當教員。教職員、校長是我們聘請他來的,那個地方不是他的,他在這個地方一定是規規矩矩、老老實實在這裡修行,在這裡用功,講經說法,利益大眾。為什麼?他要教得不好,我們聽得不滿意,我們就解聘,我們就不讓他住。如果他是自己的地方,那無所謂,我天天睡大覺,你也管不了我,你也無可奈何他。如果這個道場主權是你們在家同修的,這修行人就要認真、就要用功,不敢懈怠。所以我勸同修們,你們如果要廣修供養,眼睛要睜亮一點,千萬不要造罪業,千萬不要破壞佛法。現在大家都有錢,有錢破壞佛法很容易。
我自己講經三十年,我今天三十年我沒有廟,我也沒有一個地方。我今天住的小房子,是一個居士供養的,產權是他的,不是我的,等於我借來住的,我哪天不住了,他就收回去,所以我也很放心。道場是公家的,不是自己的。因此,我普遍勸諸位同修們,你們要廣修供養,我勸大家印經,這個決定沒有錯誤;勸大家放生,這個不會錯誤,不會有罪過;勸大家布施醫藥,貧困的老年人、有病的人,我們多多的幫助他。我沒有勸人建廟,沒有勸人建道場,所以我講經三十年都沒有道場,大概這也是報應。不過古人常說,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少一事不如無事,沒有道場就無事,清閑自在,有了道場,柴米油鹽什麼都來了,那個事情很麻煩。想想還是沒有道場的人有福報,我認為我在這個世間第一有福,因為我沒有事情,什麼事也沒有。心裡沒有事,身也沒有事,身心無事,在這個世間一生什麼事都沒有,不容易,很難得!沒事才是真正的福報。成天有事,我覺得那不是福報,沒事才是福報。當然這些事情,是你們喜歡有事的人,大家好好的努力去做;不喜歡做事的人,好好的念佛求生西方,早成佛道,這個功德也就無量。
第四條,「懺悔業障」。業障是我們每個人都有的,如果你沒有業障,你早成佛了。你沒有成佛,換句話說,你必定有業障。什麼叫業?什麼叫障?這兩個字的意思要把它搞清楚。所謂業就是造作,造作的結果就叫做業。通常我們講事業,事是造作,造作的結果就叫做業。造作則有善、有惡,你造作的善,結果是善業,你造作的惡,結果就是惡業。有了業,後來一定有果報,善有善報,惡有惡報,這是永遠不會改變的真理。我們每一個人,人絕對不是只有這一生,有過去,既然有過去,當然就有未來。我們學佛的同修都相信三世因果,都相信六道輪迴,這個是事實。由此可知,我們所造的業,是生生世世無始劫以來累積到今天,這個業不知道有多少。佛在經上告訴我們,如果我們所造的業,要是有形相、有體積的話,哪怕是再小,像一粒微塵一樣,無始劫來,我們所造的業,它是盡虛空都容納不下,我們造業造得太多了。所以我們在人生一世當中,樣樣不如意,不如意就是障礙。人一定要覺悟,不要怨天尤人,為什麼?自作自受!你說那個人對我不好,他為什麼對別人好?他要是對我不好,應該對所有的人都不好才對。他對別人好,但對我不好,那我跟他過去結的是惡緣,我造的是惡業。
人能夠處處向內反省,這是智慧,這是覺悟!所以真正覺悟的人,不怨天、不尤人,一切事情往內裡面去反省,問問我有沒有做錯、我有沒有想錯、我有沒有看錯,不要去問外境。這樣自己的修持功夫就會得力,功夫得力就叫做「懺悔業障」,業障才懺悔得了。樣樣都是別人不對,我自己都是對的,這只是業障上再增加業障,決定不會消除,天天拜「梁皇懺」也沒用處,也消不了業障。所以諸位要知道,懺除業障最低的限度是改過自新,業障才能真正懺除。佛門裡面懺悔法很多,不是把那些懺悔文念念,業障就消除,不是的。是要把那些懺悔文念了之後,自己好好的想一想,我們哪些地方做對了、哪些地方做錯了,哪些地方需要更改過來,這樣才能把自己的罪障懺除。所以佛家沒有迷信。
這條修行的方法完全從內心的醒悟,完全要依靠自己的自覺,才真正能做得到。如果說別人能夠代替我們懺悔,我們造了罪業,自己曉得造得太重,請幾個法師給我拜幾天懺,我業障就消除了。如果這個事情是真的話,是真正可能的話,諸佛菩薩大慈大悲,應當天天替我拜懺才對,他要不替我拜懺,他叫什麼大慈大悲救苦救難!我們頭腦要清楚,不要被人騙、被人迷惑,沒有這個道理,講不通。自己有罪業,請幾個人替我念念經、拜拜懺,罪障就消除,沒這個道理,罪障消除不了。但是你請幾個人給你念念經,是替你修一點福報,修什麼福報?因為他不念經,我給他錢,他在這裡念兩個鐘點的經,他有福,是我叫他念的,他念了兩個鐘點的經,這個福報就這麼大。自己業障呢?業障沒有懺除掉,修了一點福而已。這個帳要會算,各是各碼,你要算得很清楚。
第五,「隨喜功德」,這一願也是消除我們煩惱當中最大的一個,嫉妒。世間人嫉妒的煩惱也是與生俱來的,這不要學、不要教。你看小朋友一、二歲,他還不懂事,他就有嫉妒心,他看到你給糖給另外一個小朋友,他就不高興,你曉得他就有瞋恨、有嫉妒。所以佛教給我們,這是與生俱來的煩惱,我們應當要學隨喜。不但不嫉妒,我們看到別人好,我們要能夠生歡喜心,希望一切大家都好,都能夠超過我,我們這個社會才能夠安定、才能夠幸福、才能夠繁榮。如果說別人都不如我,那就很可憐!所以,「隨喜」,不但不嫉妒,見到別人好事情能生歡喜心。更進一步,我們還能夠盡心儘力幫助他、促成他的好事,不但不障礙,還要幫助他。
普賢行願的偉大處,是以平等心、清凈心、慈悲心來修,因此在一切眾生之內裡頭沒有界限、沒有分別。我們的標準,就是善惡,善惡的標準,是對這個社會、對一切眾生有利益的就是善,有危害的就是惡,我們只有這個標準。因此,連宗教都不能夠分別,不能說他是基督教,我不應該幫他,這個不可以;基督教他要是善的,我們一樣幫助他,我們只辨邪正,沒有其他的界限。這一點我在美國覺得比我們東方要好得多,我們東方宗教裡面界限劃得很嚴,都對立。我在美國弘法,有很多基督教的牧師、天主教的神父都來聽經,聽出興趣了,有時候還特別給他們舉行座談會,做深入的研究、探討,他們都非常歡喜,我們彼此當中都能夠幫助。他們承認佛教對社會有利益,對於佛法在那邊弘揚,他們都能夠讚歎、都能夠歡喜。所以,在美國這個國家,我覺得他們那些宗教徒心量比我們東方這些信徒心量要大很多。學佛的同修心量更應當要拓開,經上常講,佛的心量「心包太虛,量周沙界」,我們的心量要大、要能夠包容。所以一入佛門,你看到彌勒菩薩肚皮大,就表示能夠包容,這是我們應當要學習的。
我記得大概是在二十多年前,台灣大專學生學佛的風氣開了沒多久,那個時候我還在台中跟
我就很讚歎,我說你辦得很好,我們佛教很歡迎。他一聽就聽呆了,他說為什麼?我說我們佛教,佛教在中國一千九百多年,將近兩千年,當然出家人裡頭良莠不齊,有很多的垃圾、渣子我們沒辦法清除,排不掉。你們道風山設在那個地方,是我們佛教一個垃圾堆,把我們的垃圾統統清除掉,所以我們對你們的功德非常感激,一個不夠,多辦幾個。我相信他馬上把這個話就傳到道風山去,我們失敗了!我如果是罵他一頓,那他真辦成功了。但是我說的話是真話、不是假話。為什麼?道心堅固的人,什麼樣的誘惑他也不會動,被他少少的誘惑就動了心,那當然是垃圾,這沒錯,我講的是實話。實在講也就是告訴他,你這個做法錯了,我們佛教里真正的精英,你一個也沒辦法動,我們的渣子、敗類被你清除掉了,我說的是真話、老實話。你那個事情做的,對你沒好處,對我們有好處,勸他好好的反省反省,少造一點業。所以隨喜功德要有,這個要有智慧,要有善巧方便,真正能夠成就無量的功德。
第六條,「請轉法輪」,這個非常重要。轉法輪就是講經說法的意思,講經說法為什麼叫轉法輪?佛教裡面的標誌,自古以來用法輪做標誌的最多。像貴會,我看貴會徽章的標誌,外面也是個法輪。輪這個相是最圓滿的,佛法講中道,空有不二,什麼樣的東西能夠代表空有不二?在一切法里只有圓,圓就是輪,輪的確是空有不二。圓有圓心,那個心是空的,有沒有?確實有。能不能看得到?看不到,心看不到。諸位學過數學、學過幾何,幾何裡頭圓心,圓心確實有,但是圓心找不到,心是空的,代表佛性、代表法性。但是相是有的,相就像外面的輪,圓周,它是有的。相是動的,心是靜的,心是清凈的。所以,圓代表空有不二,性相一如,佛取法輪做我們佛教的標誌,道理在此地。因此佛講經說法就比喻作轉法輪,也就是說把佛所覺悟的這些道理,從他的心裏面,透過他的言語傳達給我們,使我們也覺悟,好像從這個輪把它轉給我們,有這個意思。
佛法在世間最大的功德就是教學。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你們諸位查查《大藏經》,他老人家自從示現成佛之後就開始講經,一直講到入滅,整整講了四十九年,說法四十九年,講經三百餘會。這是佛陀當年一生在世的事業。佛法是以講經、說法、教學為第一個目標,像近代做法會這些,沒有,在經上沒聽說過。你們查遍《大藏經》,釋迦牟尼佛幾時、在什麼地方跟一些人打過一次禪七,你去找找看,看有沒有辦法找到?沒有。有沒有跟人家在一起打過佛七?也沒有。有做過什麼法會?也沒有,什麼都沒有。釋迦牟尼佛天天講經說法教學,所以佛教是佛陀的教育,不是宗教。佛門裡面的法會就是講經的法會、教學的法會,傳法,大家聚集起來在一會。跟當年孔老夫子在世沒有兩樣,傳道、解惑、教學。
因此,十願裡面的「請轉法輪」就非常重要,佛法,就是正法,才能夠常住在世間。我們建道場,建道場的目的在哪裡?就是請這些法師、大德來給我們講解佛法,讓我們大家有機會來學習佛法。佛法就是智慧之法,佛學是智慧之學,我們這裡是學智慧的。雖然如此,在技術上如果我們用得不當,不但我們得不到佛法的利益,反而受了佛法的害處,這一點不可以不知道。那就是說,我們的同修在這麼多法門裡面,我們修的是哪一個法門,我們請這些法師、大德到這兒來教我們,必定是與我們自己所修的法門要相應,要有幫助,我們的道業才能夠成就。如果我們請來的法師、大德講的跟我們不相應,反而破壞我們自己的修學,那就錯了。佛教的道場,在前面曾經跟諸位說過,等於是專科大學一樣,所以請法師一定要請專科的。譬如我這個道場專修凈土,我請來的法師、大德一定跟我講凈土的經論,勉勵、策進我們大家在凈土修學上的精進,這就對了。如果請個禪宗的大德,來給我們講禪,教我們打坐,就錯了,為什麼?法門不相同!再找個密宗的法師來給你灌頂、教你持咒,那就更糟糕。不是說他那個法門不好,我們不是學他那個法門,法門只可以學一個,你才能夠成就,不能學多,多了你的精力統統分散。
所以聽經,講到請轉法輪,也不是一樁容易事情。你請來的法師多了,譬如說你們諸位這邊同修,你請我來給你講凈土,另外再請個法師給你講禪,再請個上師給你講密,再請個法師給你講戒律,你統統都聽到了,腦子裡聽糊塗了,不曉得學哪個好。每個法師都讚歎,我這個法門好,別的法門都比不上我。聽了三、四個之後,到底哪個好?算了,還是不學算了。這是不可以不知道的。我過去曾經參加過很多大專的夏令營,大專的講座,也曾經辦過佛學院,好在時間都不長。我覺悟了,現在我不敢辦了,為什麼?干這些事情,不但沒有好處,造罪業。我說個真實話,我不是在教導學生,我是在染污學生,怕學生頭腦還不夠骯髒,我再把它染污染污。佛學院講座里那麼多人,每個人講一個門路、每個人講一個方法,學生聽了之後無所適從,這是錯誤的。以後想想,台灣的大專講座,實在講值得稱讚的就是台中
這就是說我們道場有獨立的道風、有獨立的學風,我們啟請的這些法師、大德,一定要與我的道風、學風相配合。這樣我請他來講經說法,對我們有絕對的利益,這是請轉法輪不可以不注意的。不能什麼人都請,這個不可以。
我在台北,台北有兩個道場,都是請我在那裡掛名負責。我跟諸位說過,我是不管事、不管人,也不管錢的,什麼都不管。既然要我掛名負責,我說我只管一樁事情,除這樁事情,全權授權你們大家去管。什麼事情?就是請法師到我這個道場來講經,你們如果請法師來講經,一定要經過我同意,我不同意的話,任何人不能到我這兒講經,我只堅持這一條。為什麼?我這麼多年,我們的同修一心一意都在修凈土,如果搞一個其他的法門來,把我們同修信心動搖,對這個法門懷疑,去學別的法門,那我們對不起人。這是一定要堅持的,其餘的我一概不堅持,只堅持這一條。
所以請轉法輪是決定正確,但是決定不能破壞人家的道場。我舉個例子跟諸位說,一九七七年我第一次到香港講經,認識了聖一法師。我很尊敬他、很佩服他,聖一法師是參禪的,我是念佛的。我到他寶林寺去參觀,他有個禪堂,有四十多位出家,也有些在家的,每天都坐香,這是我看到真正學禪的第一個大善知識,非常了不起。他邀請我到他禪堂里講開示,我講什麼?我要勸那些人都念佛,說念佛比參禪好,那不等於罵他?那還得了,造反了,那也沒有禮貌。他邀請我,我就在《六祖壇經》裡面選了一段,跟他講禪。我雖然沒功夫,但是口頭禪還可以。決定讚歎,勸他們努力跟隨聖一法師修學,使他們的同修對於聖一法師增長信心。這是我幫助他道場,這是應當要做的,這個也是禮貌,應當要做的。
去年我到此地來,去年來的時候,我在香港得了很重的感冒,到海上放生吹了風。到這裡雖然十天,十天身體一直都不舒服。演培老法師給我安排了兩次講演,我只去了一次,第二次實在身體不行,我只去了一次。演公老和尚是修彌勒凈土,我是修西方彌陀凈土,不一樣。我到那個地方去,我對西方凈土一個字都沒提,我專門讚歎彌勒凈土。他老人家在此地二十五年了,那麼多信徒都是跟他修彌勒凈土的,我要說彌勒凈土不好,彌陀凈土好,這個說不過去,怎麼說都說不過去。這是禮貌,一定要懂得。曉得他們那邊是修什麼的,我們特別去讚歎他,使那個地方的同修對於那個法門的信心更深、更堅固,他才有成就。所以,人家請我們去講,我們也事先打聽他那個地方學什麼的、修什麼的,得問問清楚,決定不能破壞別人道場。十大願王稱讚如來、禮敬諸佛,我們怎麼可以去破壞?假如他這個道場沒有專修專學的,那個可以,我們自己修的法門可以介紹他;他已經有專修專學的,決定不可以。現代有些年輕的講經大德們,他們不懂禮貌,不顧別人修學,開口時候口無遮攔,往往破壞別人的信心,叫這個學佛人聽了之後無所適從,這是很大的罪過。講到請轉法輪,這一點一定要注意到。
第七願是「請佛住世」。實在講這一願很重要,但是這也是緣分,也是可遇不可求的。我當年在
也許你們要問,你既然明白了,為什麼你今天還亂跑?我剛才不是告訴你了,因為我沒有道場。
我過去曾經有這個願望,台灣煮雲法師在世時候,他老人家請我講經,在鳳山佛教蓮社,我前後在那裡講過三年。我曾經跟他老人家商量過,我說這裡是個凈土道場,我們兩個人合作,不要出門,就在這個道場,不出山門。你領導大家念佛,我專門講凈土的經典,我們每天講經兩個小時,念佛六個小時。一天有八個小時這樣課誦,我們完全不間斷,這個道場十年、二十年一定就變成凈土宗的祖庭。他聽了之後,不錯,這個很好,很歡喜。第二天他就走了,頭天晚上講好了,第二天就走了,這個事情沒有能夠達到願望,可見得因緣很難得,因緣非常不容易。
「請佛住世」,現在佛雖然不在了,如果遇到真正祖師大德,真正有修有學,我們請他常住在這個地方,長期的教導我們,才會有成就,這是一定的道理。一年當中偶爾聽這麼一次,不管用的,聽的時候好像很受感動,三天以後都忘掉了。這是我講得比較上是恭維一點、客氣一點,有的人聽了,出了大門就沒有了,就忘掉了。像我們
因此,請佛住世就很重要。此地這個道場建立非常之好,我勸勉同修們多多的留意有修有學的大德,倒不一定出家,不一定是出家人,在家人也一樣。真正有修有學的大德,請他來做住持,請他到這個地方長期來領導我們、來教導我們,我們依靠他學習,這樣就好。
十大願王,從「禮敬諸佛」到「請佛住世」這七條是願,是大願,後面的三願,實在講是迴向。第八「常隨佛學」,第九「恆順眾生」,這兩願就是上求下化,是屬於迴向,最後「普皆迴向」,是屬於總迴向。但是前面這兩條非常重要,我們學佛要以佛做標準,我們要跟佛學。佛不在世了,我們依靠什麼?諸位要知道,就是依靠經典,經典就是佛的法身。尤其是這部經,能夠把這部經典裡面所講的道理、方法、教訓,我們都能夠身體力行、都能夠做到,你就等於跟釋迦牟尼佛天天在一起,等於跟阿彌陀佛天天在一起,沒有離開佛。要以佛為標準,這是說我們上學。除了我們學佛之外,我們要面對社會的現實,這個很重要。在實際上現實社會裡,我們如何來處事待人接物,如何來過我們現前這段生活,你就要懂得「恆順眾生」,這個日子過下去才沒有障礙。要順他,不能不順。順的裡面要有智慧,不是一昧感情的順,是要有理性的順,這樣才沒有錯。要與大家和睦相處,佛教重視和,要修六和敬,團體裡面,它的精神就是六和敬。
「見和同解」,見和同解拿現在來講,就是達成共識,我們有一個共同的認識,這才能夠相處。也就是我們抗戰期間,對日本人作戰的時候,當時政府提出的口號,「意志集中,力量集中;國家至上,民族至上」。這四句話都是屬於見和同解,見解相同一致,這個國家決定不會滅亡,再大的災難都能夠平穩的度過去。俗語也常說「家和萬事興」,你這一個家庭裡面,父子、兄弟、姐妹都能夠和合,這個家庭一定興旺。公司行號、團體、社會、國家都是一樣的,一定要著重和睦。要能夠做到這條,一定要恆順眾生,所以和,要委曲求全,要把自己的成見放棄,才能夠跟大家和睦相處。
我去年到北京,看了看清朝皇宮,我第一次去看,我看了之後非常受感動。皇宮裡面最主要的建築物是三個大殿,我們俗話說金鑾殿,三個大殿。抬頭一看那個大殿的匾額,第一個最大的殿是「太和殿」,你看它這個「和」字,第二個大殿是「中和殿」,第三個大殿是「保和殿」,它三個殿都沒有離開和。清朝建立政權,能夠延續二百九十多年將近三百年,它靠什麼統治國家?靠和。尤其是清朝這些皇帝非常之聰明,他們在建立政權之後,宮廷裡面用什麼方法來統一見解?像過去
沒想到今天這部經,我們諸位都得到手上。你們在家庭裡面,一家念這個經,你們的家庭一定是吉祥如意;你公司裡頭,老闆員工都念這個經,你公司一定是發達,一定是發財。一個社會、一個國家都要念這個經,這個國家一定強盛,一定是會真正做到安和樂利,你就曉得這個經的好處。這是我們說到經上教給我們,怎樣去恆順眾生,用你的智慧,順著他。像我剛才給諸位講的,我遇到基督教的
『具足無量行願』,普賢十大願王是大願的綱領。每一願如果我們要展開來看,那是無量無邊的行願,就像阿彌陀佛四十八願,也超不出十大願王。所以,十大願王可以說是一切諸佛菩薩在因地所發大願的大成,歸納的十大綱領。『安住一切功德法中』,安是安穩,住就是心定在這個地方。定在什麼?定在「一切功德法中」,一切功德法是指如來果地無盡的功德。如果就本經來說,那就十分的具體,阿彌陀佛成就莊嚴極樂世界,接引十方眾生往生不退成佛,這是諸佛真實的無量功德,這些菩薩們都能夠安住在如來大功德法中。可見與會的這些大眾,絕大多數一定是已經往生凈土,從西方極樂世界倒駕慈航而來的。如果不是從西方極樂世界回頭來,就不能說安住一切功德法中。所以,前面這十六正士,乃至於文殊、普賢、彌勒,這個都不必說了,就是連與會的一萬二千人,裡面大多數也是西方極樂世界的菩薩,倒駕慈航到這兒來幫助釋迦牟尼佛接引眾生的。再看下面一句。
【游步十方。行權方便。入佛法藏。究竟彼岸。】
這個四句完全是包容了凈土法門。『游步十方,行權方便』,就是指西方極樂世界那些菩薩們,也就是說已經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的這些人。也許諸位要問,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幾時才可以回來?這個問題我們本經後頭有答案,咱們還沒有講到,我先把這個問題告訴大家。你跟阿彌陀佛見個面,在那裡磕三個頭,阿彌陀佛,我向你告假,我現在要到娑婆世界度眾生。阿彌陀佛點點頭,好,你去吧!就行了,你看看多快!阿彌陀佛沒有說,你到我這兒一定要住多少年,一定要證什麼果位,你才可以去。沒有,經上說你喜歡什麼時候去,你就什麼時候去。西方極樂世界的確是民主自由,真是民主自由,一切是隨心所欲,阿彌陀佛都不限制。
譬如說諸位,我看到諸位在這裡聽經坐這個凳子,我都很難過,坐兩個鐘點很累!所以我想,這個地方大概是不常講經,如果常講經的話,以後至少要坐靠背的,靠臂椅,因為坐的時候比較舒服一點。我在台北我的講堂,我的座位很舒服的,因為叫人家坐在這裡,坐得很不舒服,這是對不起大家。所以同修如果你們是廣修供養,把這個錢先買椅子,你們大家坐得舒服一點,這個很重要。極樂世界真的是自在,譬如說聽經,我在阿彌陀佛面前聽他老人家講經要規規矩矩的,要隨隨便便就沒有禮貌。你說我不想在這裡聽,阿彌陀佛點點頭說可以,你到外面去。你喜歡鳥,阿彌陀佛就變個鳥來給你講經,那就很自在,你躺著聽都可以。你看佛多慈悲!只要你歡喜聽經、歡喜學佛,你覺得什麼樣方便,他就會給你什麼方便,決定不強迫你,決定不妨害你。我覺得這也不方便,那也不方便,他不妨害你。所以,十大願王到西方極樂世界才真正做到圓滿,所以普賢菩薩也要求生西方極樂世界,為什麼?他要不生西方極樂世界,他這個十大願王不能做到究竟圓滿,究竟圓滿都是在西方極樂世界。這些諸佛菩薩們,可以說統統是西方極樂世界的大德們,這是大慈大悲,倒駕慈航,行權方便。
『入佛法藏』,什麼是佛的法藏?這一句非常的要緊。如果照常理說,佛的法藏會說得很深,簡單的講,就歸納到一般常說的「一乘果海」,就是諸佛如來果地上所證的,這個叫法藏,這叫佛法藏。但是這個說法我們很難抓到要領,換句話說,我們得不到受用。要具體的說,就可以指這部經,這部經就是佛法藏。為什麼?與剛才講的一乘果海沒有抵觸,因為本經,蕅益大師說過是華嚴奧藏,法華秘髓。我們中國佛教,沒有不尊重《法華》、《華嚴》的,稱這兩部經是經中之王,一乘了義,這兩部經,大家都認為沒有一部經能夠超過這兩部經。這是真的,不是假的,是中國佛教每個宗派祖師、大德所公認的。但是蕅益大師告訴我們,他說《無量壽經》跟《阿彌陀經》是《華嚴》的奧藏,奧是奧秘,就是《華嚴經》的精華,《法華》秘髓,就是《華嚴經》跟《法華經》的精華。既然說精華,當然比那兩部經還要高、還要妙,這是蕅益大師把《彌陀經》、《無量壽經》讚歎到了極處。
他說這個話有沒有講得過分?這是我們很關心的。如果諸位仔細去研究一下,他說的可以說是恰如其分,說得正好,絕對不過分。為什麼?《華嚴經》到最後,十大願王導歸極樂,這部經從頭到尾字字句句都是說西方極樂世界,怎麼不是《華嚴經》的精華?當然是的。《法華經》在「藥王本事品」裡面,佛明白教誡我們,念佛求生凈土。何況在梵文本裡面,「觀世音菩薩普門品」後面還有六首偈頌沒有翻譯過來,我們現在中文本的「普門品」裡面少了六首偈頌。這六首偈頌就是勸我們發願求生西方極樂世界,這個偈頌,民國初年
所以,這個經不但要念,不但要懂得,要把它變成我們自己的思想、生活、行為,要真正去把它做到。你能夠百分之百的做到,決定上品上生。如果你要打一點折扣,我不能完全做到,我能做到百分之九十,百分之九十也可以上品中生。百分之九十我也做不到,我只能做到百分之八十,那還有上品下生。依序往下降,下品下生至少要做到百分之二十,要做到兩成。兩成都做不到,就很難了,很難往生。所以,最低限度希望大家要做到兩成,那個折扣就打得很大了,做到兩成保證你往生。由此可知這部經的重要性。
『究竟彼岸』,這句經文依我們本經宗旨的解釋,究竟彼岸就是成佛;換句話說,念佛成佛。《觀經》開頭講的三福,就是十方諸佛凈業正因。佛給我們講了三條,最後一條是講菩薩福,菩薩修的,第一句是「發菩提心」,第二句「深信因果」。我在從前念這個經,念到這一句很懷疑。因為它三條,第一條是人天福報,第二是講聲聞緣覺,第三條講菩薩。「深信因果」應當是跟我們人天講就可以了,為什麼跟菩薩講?人天這一條裡頭沒有,菩薩有。我們就感覺到非常懷疑,難道菩薩還不相信因果嗎?因果報應是善有善報、惡有惡報,我們凡夫都曉得,怎麼菩薩不曉得?到以後這個經念多了,才覺悟到,那個因果跟我們通常講的因果不同。佛在那個地方講的深信因果,是講什麼因果?念佛是因、成佛是果,這個因果確實很多菩薩不知道。菩薩要知道這個因果,他趕快念佛到西方極樂世界就成佛了,他也不必去修三大阿僧只劫、不要再去搞無量阿僧只劫。就是因為不曉得念佛是因,成佛是果。佛真是非常慈悲,給我們這些緣熟的眾生,一語道破。所以,這個「究竟彼岸」就是念佛成佛。到這個地方是一段,向下的經文,都是講這些菩薩們的權德,也就是講他的示現,他遊戲在人間,這些地方值得我們學習。
【願於無量世界成等正覺。】
這一句是說極樂世界那些菩薩們,諸位要知道,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就是菩薩,西方極樂世界沒有二乘,沒有天人。不像我們這個世界,我們這個世界是有十法界,有佛、菩薩、緣覺、聲聞,下面有六道;西方極樂世界只有一法界,純粹是菩薩法界。所以,一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就是菩薩,這個不可思議,一切諸佛都有十法界,西方極樂世界沒有。這個情形到四十八願的時候再跟諸位說,這個世界非常奇妙,非常特殊,所以十方諸佛都讚歎。這裡面的菩薩,哪怕是下品下生的,跟阿彌陀佛見了面,他發了願,要到其他世界去度眾生。有些人很著急,到了西方極樂世界一想,「我娑婆世界,新加坡還有很多親戚朋友在那裡還沒有得度,我趕緊回去度他」,馬上就回來了,就可以回來。回來度眾生的方式很多,最殊勝的方式就是示現成佛,像釋迦牟尼佛在三千年前,在印度示現成佛,這就是『成等正覺』。也就是「普門品」上所說的,應以佛身而得度者,即現佛身而為說法,示現佛的身。所以無量無邊的身,「普門品」裡面只講三十二應身,它是把所有應身歸納成三十二類,三十二就是代表無量無邊,應以什麼身得度,他就可以示現什麼身。這個經上舉一個例子,這一個例子舉的示現佛身,只舉這一個例子,其他的例子就不舉了,要舉就太多了。
雖然現身,現身度眾生,以什麼法門為主?他從極樂世界來的,當然是以念佛往生極樂世界,一定是以這個法門為主,這是主要的法門。如果他一時不能接受,再跟他講別的,其他法門都是幫助的,是以念佛法門為主。說老實話,連釋迦牟尼佛示現都不例外,釋迦牟尼佛雖然講經三百餘會,說法四十九年,他真正主要的就是這部經,這是他主要講的一部經。其餘的,縱然連《華嚴經》、《法華經》都是配角,都不是他主要所講的。將來到第三章諸位就看到了,看到本經的發起,就看到了。才曉得這個是佛度眾生,出現於世間主要要講的一部經。我們看底下:
【舍兜率。】
佛先示現在兜率內院作後補佛,作補處菩薩。
【降王宮。】
在八相成道裡面,『舍兜率』就是降生,八相成道裡面第一個降生。『降王宮』,佛要是以佛的身分到世間來,一定是以王子的身分。他不會出現在其他人家裡面,他一定是找個國王,去做這個國王的太子。為什麼原因?對於以後教化有很大的方便。世間人都是求功名富貴,拚命去求,他不要求,自己有了,有了不要,這個意思就告訴你,學佛比作國王還好,還要殊勝。要不然他為什麼把國王的位子舍掉不要?別人拚命去爭的,他有了,他不要,便於教化眾生。所以,這一句就是托胎出生。
【棄位出家。】
把王位捨棄掉,出家去修道。
【苦行學道。作斯示現。順世間故。】
他的用意就在這一句,『順世間』,這就是十大願王裡面的恆順眾生,這個意義非常之深。告訴我們,世間所有榮華富貴不是真實的,如果是真實的,佛決定不會捨棄,不是真實的,曇花一現,是假的,大家要覺悟。佛教我們什麼?要求真實的,你永遠可以得到、永遠不會失掉的,這個我們要求。會失掉、保不住的,我們不要去求,這個隨緣就好。俗話常說,生不帶來,死不帶去,大家都知道,可是怎麼樣?因為現在還沒死,所以還要求,還要拚命去求。
現在求財富不得了,大家好像其他都不求,求財富可以說現代人列為第一個心愿,第一個要求的。我在美國遇到一個同修,他說他去年年底到香港,去香港看他一個親戚,是他一個表兄弟。這個表兄弟現在在做股票,說有一個什麼機器,大概是收音機一類的,我不懂這些東西,隨時帶在身上。每兩分鐘就要播一次股票的消息,他是全心全力聚精會神聽,二十四小時都不中斷的。打瞌睡時,馬上就要放到耳朵,吃飯的時候,請他吃飯,也是在那裡聽。他說他用心到了這種地步,這兩年給他賺了不少錢。因為他那個時候給我講這樁事情,以後問了我一個問題,他說我們念佛要怎樣才能念到一心不亂?我就告訴他,像你表兄搞股票那樣念法,那就到一心不亂。他求錯了,他如果拿這個希求的心、專註的心,要專門來念佛求生凈土,他決定上品上生。現在的確整個世界上都被股票這些東西搞成瘋狂,人都迷了,迷在裡面去了,說實在話,有點像走火入魔。
佛這個示現,就是你們所求的,告訴你們,統統是假的,真的是生不帶來,死不帶去。雖然還沒死,實在講我們每天晚上都要死一次,你每天晚上睡著了,睡著的時候你想想,哪一樣東西是你的?你睡熟的時候,人家把你身體抬走你都不曉得,哪一樣是你的?真睡著的時候,睡著了就等於死一樣,沒有兩樣。每天都死一次還不覺悟!沒有一樣東西是自己的,真正要覺悟。古人常講,「萬般將不去,唯有業隨身」,這是真正要覺悟,真正要警惕,我們要抓住永恆的,真正能夠帶得去的。依照這個經典修學,西方極樂世界是永恆的,西方極樂世界最殊勝的就是無量壽。他說的一切再好,如果壽命短,那有什麼用?你享受不到。所以它最大的一個特色就是無量壽,只要無量壽,一切所得到的才是真實的。
剛才你說了,每天晚上睡一覺也小死一番,西方極樂世界睡一覺不也小死一番嗎?我告訴諸位同修,西方極樂世界人不睡覺,西方極樂世界沒有晝夜,它是光明的世界。那裡不需要日月星辰,每個人身上放光,所有一切物質都放光,大地也放光,光明世界。那個世界人永遠不會昏沉,所以他不需要睡眠。睡眠是障礙,五蓋之一,財色名食睡,這是五欲,也是五蓋,蓋覆住我們的本性。像色界天人就沒有睡眠,色界是禪定,他也不需要飲食,禪悅為食。可見得,我們娑婆世界高等的凡夫,都不要睡眠、不要飲食,何況西方極樂世界?西方極樂世界人不要飲食、不要睡眠,得大自在。所以他用功不間斷,不像我們用功會間斷,用功累了睡一下,睡一下就中斷。他們用功不間斷,所以成就非常快。這個用意我們一定要曉得,作斯示現,順世間故。
【以定慧力。降伏魔怨。】
『魔』就是折魔、障礙。這個多半是講我們內心的煩惱,煩惱魔、五陰魔、生死魔,使我們修道的道業上不能夠精進,不能夠延續,這就是魔。『怨』是冤家,是外面的人來找麻煩的。我想讀經,他偏偏不讓我讀,我想念佛,他看到我討厭,他要找我麻煩,這就是怨,這是冤家。魔是裡面的障礙,怨是外面的障礙。用什麼方法來克服?對於魔,自己裡面的,要用定,對於外面的要用慧。譬如說,你在家庭,你一個人想念佛,你家裡人不是學佛的,看到你念佛就要罵你,就要毀謗你。你也不願意他造業,那你用智慧,還是念佛,大概你在家裡看看報紙,家裡人不會反對,不會罵你。你報紙一打開,你看報紙上每個字,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拿那個字做念珠。我佛也念了,不要念出聲,心裡默念,他以為我在看報紙,實際上我在念佛。用慧去降伏魔怨。
推薦閱讀:
※如何看待香港貨櫃碼頭現 9 輛用途可疑的新加坡裝甲車?
※到新加坡,有哪些不能錯過的美食?
※逍遙其中,流連忘返之新加坡
※如何評價新加坡總理李顯龍?
※中泰擬建運河繞開馬六甲海峽,對泰國、新加坡、中國影響幾何?
TAG:新加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