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馮小剛要過把「大師癮」

《一九四二》
馮小剛要過把「大師癮」

  王中磊認為,表面看去,馮小剛的性格、觀念和過去有很大的不同,但實際上,他骨子裡沒有任何變化,「馮小剛有次跟我聊天,說自己年輕時是一個悲觀主義者,後來他漸漸以為不是。但經過一圈輪迴,到頭來發現自己還是一個悲情的人。」

  變與不變

  政治、歷史、戰爭、民族、災難、悲憫———馮小剛,這個以拍賀歲喜劇片起家的導演,準備用宏大敘事去再現1942年河南饑荒、餓死300萬人的歷史時,他似乎可以很有底氣地宣稱:我其實一直是一個有情懷的導演。

  1993年夏天,王朔推薦馮小剛看了劉震雲的調查體小說《溫故1942》,他熱情高漲,旋即張羅了一個座談會,請了些著名導演、專家到北影廠,討論如何把這本小說改編成電影。當時,35歲的馮小剛正在拍劉震雲另一部小說改編的電視劇《一地雞毛》,還沒有任何電影執導經驗。拍這樣一部電影需要花多少錢,他沒有概念。起初,劉震雲不同意,覺得這本小說沒法拍成電影,每次馮小剛提起,他都不接話茬。直到2002年,劉震雲才鬆口,寫出14萬字的劇本。從那以後,馮小剛三次成立《一九四二》劇組,每次都因為劇本、審查、市場回報等種種問題而泡湯。2012年,馮小剛終於把這部電影拍了出來。

  長期以來,馮小剛被稱作「市民導演」、「賀歲喜劇之父」。這其實是個很高的稱謂,相當於「人民藝術家」。但對馮小剛而言,這是膚淺的同義詞———沒有情懷,不講政治,他因「導格」不夠而不能進入大師行列。近20年來他要做的事情,就是要在這一點上獲得認同。他非常渴望。

  即使現在實現華麗轉身功成名就,馮小剛仍然覺得自己是站在一旁的人。他自幼家貧,在微博自曝最喜歡吃開水泡飯就剩菜,都是小時候貧寒養下的重口味。被邀請到一些時尚、慈善派對上去,他仍然很不自然,覺得自己跟別人始終不是一個階級。

  馮小剛的母親曾對馮小剛說:「你會順順利利的,所有的苦難都讓媽替你嘗盡了,你有出息,我的罪就沒有白受。」「有出息」的一個重要指標就是「被認可」,他的朋友、派格太合總裁孫健君對媒體說,馮小剛一直渴望得到圈內人的認可。不過,非科班出身的馮小剛在圈裡沒背景沒關係,甚至「沒天分」。

  《大片時代———馮小剛與華誼兄弟》一書的作者秋原認為,馮小剛出身於「野路子」,而影視行業極其講究門第與身份。他所有接觸過的朋友,當年的身份地位都高過他,例如鄭曉龍、王朔、張和平、韓三平。這也使得他強烈地感覺到人際關係的重要,特別需要朋友和同行盟友對他的推動和幫助。

  馮小剛曾對媒體承認,他是一個重視人際關係的人:「人每天都活在各種關係里,你要集中你全部的人生智慧去應付。」對此,馮小剛曾經的朋友、在《甲方乙方》中客串「吃雞富豪」的葉京公開批評他「很會做人,帶有強烈目的性」。

  1980年代,鄭曉龍在北京電視劇藝術中心主抓生產,他曾說,當時誰想進中心,都要通過他,在北京城市建設開發總公司擔任工會文體幹事的馮小剛對他非常恭敬,整天跟在他後面跑,得以調到電視劇中心當美工。1985年的某天,鄭曉龍在片場空隙時翻到一本刊載王朔小說的雜誌,馮小剛站在旁邊也笑著看,得知鄭曉龍認識王朔,他要求一定要引薦。最後馮小剛做東,請王朔和鄭曉龍一起在燕京飯店吃飯,從此馮小剛就「王老師長,王老師短」。

  認識王朔對馮小剛的人生產生了很大的改變,他幾乎能把王朔的小說倒背如流。2000年,一本400多頁的《痞子英雄:王朔再批判》面世,馮小剛在其中寫了一篇《誰戒我也戒不了這一口兒》,自曝經常把王朔誇得臉上紅一陣白一陣,而王朔對他的盛讚十分警惕。

  「王朔就是馮小剛的精神領袖,馮小剛的思想、語言輪廓都來自王朔。」孫健君如是說。令馮小剛聲名乍起的是1991年開播的電視劇《編輯部的故事》,坊間流傳馮小剛能加入該劇的編劇陣營就是王朔力薦。

  關係可以經營,沒有天賦也可以模仿。馮小剛的模仿能力強是圈內公認,孫健君說他是一個「拿來主義大師」,哪怕生活中、飯局上的一個段子,他都能吸收過來為創作所用。劉震雲不能原諒馮小剛在創作中還開著手機,或是接待突如其來的訪客和外出赴飯局———這個細節,被馮小剛放進了《手機》。

  馮小剛自己也承認不擅長「平地起高樓」,他在前不久接受媒體採訪時說,從《集結號》、《唐山大地震》到《一九四二》,都是由作家和小說決定的電影風格,「你讓我寫劇本我寫不出來,我必須看別人的東西,才能去想這東西怎麼樣是對的。」

  幸運的是,與他合作的編劇、作家都靠譜,從王朔、劉震雲、劉恆,到王剛、盛和煜以及寫過《阮玲玉》、《胭脂扣》的香港編劇邱剛健,都沒出什麼閃失。

  積攢人品

  1990年代末,中國電影大環境不好,北影、上影幾個老廠連年虧損,很多電影導演沒活干,開始回頭去拍電視劇,但馮小剛還在電影圈找翻身機會。時任北影廠廠長的韓三平和北京紫禁城影業公司總經理張和平當年頗有商業頭腦,決定「撈」馮小剛一把。

  韓三平問馮小剛能不能拍一部反映下崗工人社會熱點的電影,馮當時反駁:「這樣的題材有人看嗎?下崗工人是沒有心情去看電影的,在崗的人又不能理解下崗人的心情。」———他的理解是,在現實中承受苦難的人,要在電影里獲得解脫。於是,馮小剛推薦了王朔的《你不是一個俗人》。韓三平和張和平都覺得很有意思,很快決定投資,張和平做主,定了片名《甲方乙方》,目標盯准賀歲檔,目標很明確,就是要炮製一部成本低、高票房的商業電影來救市。當時韓三平等幕後推手也考慮過張藝謀、陳凱歌這樣的大導演,但他們當時很難接受市場理念,而初出茅廬的馮小剛自言「天性里有和觀眾溝通的暢順通道」,相對更合適。

  《甲方乙方》拍攝之初,馮小剛沒拿片酬,張和平跟他講好,事後拿票房分賬。第一次給院線、影院工作人員試映,影片聲音出了問題,馮小剛當時就急瘋了,在現場放聲大哭,自己臨時租車,非要拉著院線的人到其他影院去重放,新影聯副總經理高軍當時還覺得他特別較勁。王朔的原著基礎、馮小剛的京味小聰明和葛優的表演三重奏效,1997年,《甲方乙方》號稱拿下3600萬元票房,馮小剛一舉成名。趁著這部影片的成功,《沒完沒了》、《不見不散》相繼出爐,不僅造就了葛優和馮小剛這對「黃金搭檔」,也直接促使一片空白的中國電影市場出現了「賀歲檔」的概念。此後,馮小剛被冠以「賀歲檔之父」的美名。

  1998年,靠廣告公司起家的華誼公司參與投資了《沒完沒了》,影片用3000萬元票房再度掃蕩次年的賀歲檔,隨即王中軍、王中磊兄弟出一年400萬元的高價挖馮小剛,原因很簡單,這對兄弟踏進電影圈之後,起初投資的幾部電影都不成功,他們看好馮小剛的商業價值和品牌,決定聯合他在影視圈大幹一場。

  《大片時代———馮小剛與華誼兄弟》透露,在2003年之前,王中軍一度把很多熱情投向姜文,連續投資了《鬼子來了》和《陽光燦爛的日子》,而且華誼參與的《尋槍》《天地英雄》《理髮師》三部電影都打算讓姜文出演男主角,希望建立與姜文的緊密合作,可是姜文霸氣、獨斷而強硬,華誼和王氏兄弟「HOLD不住」。相形之下,馮小剛沒有這麼大的譜,懂得合作,而且他非常重視影片的票房和口碑———《非誠勿擾》做試映時,一條負面新聞曾讓他一夜未眠。基於性情相投、共同的利益,王氏兄弟和馮小剛開始了緊密合作。馮小剛和王氏兄弟的合作,曾被王中磊以「信任感和安全感」來概括。

  接下來的《大腕》《手機》和《天下無賊》三部電影的票房數字都不算十分漂亮,但是馮小剛的品牌和現代題材,給做廣告出身的華誼兄弟一條新的商業探索方向———植入廣告,1999年《沒完沒了》的各種廣告收益已經達到1500萬元,2004年《天下無賊》的植入廣告能拿回一半以上的投資。

  自己的情懷

  其實馮小剛最早想拍的並不是市民氣

  息的喜劇《甲方乙方》,他一直想拍悲喜劇路子的《一聲嘆息》(原名《過著狼狽不堪的生活》),這才是他眼中「走心、有度數」的片子。誰知1996年3月這部電影開拍10天後,電影局給了嚴厲的審查意見,說「劇本過於挑逗,有違社會公認道德標準的價值觀念」,劇組停機。在那個時期,他拍的《月亮背面》《我是你爸爸》也未達到他的預期。

  多年以後,馮小剛以此來證明自己一直是有情懷的。這相當於說,劇本沒有被斃過,你都不好意思說自己是導演。回憶這段經歷時他說:「我在走投無路的情況下,才狠下心拍商業片的。所以我現在知道哪些東西是抗不過的,哪些東西是可以堅持的。」他表明自己並不是一個徹底的商業片導演,最多是「文藝商業片」。

  《甲方乙方》大獲成功後,馮小剛又想再拍《一聲嘆息》,但華誼兄弟、電影局都希望他連拍三部賀歲片,一個是賺票房,二來是確立起中國的賀歲檔,最後,他「捏著鼻子」拍完了自己相對不喜歡的《沒完沒了》,換來了《一聲嘆息》的機會。2000年,《一聲嘆息》拿到了超過2000萬元的票房。此前,有人說馮小剛的電影成功全靠「賀歲+葛優」,馮小剛曾拿沒有葛優、選在10月份上映的《一聲嘆息》來反駁,表明自己照樣可以。他覺得有了觀眾撐腰,可以給那些「永遠不看好他」的人一記響亮耳光:「不是中國電影幫助了我,是我幫助了中國電影。」

  2002年,張藝謀的《英雄》拿下2.5億票房,極大地刺激了包括王氏兄弟在內的國內電影人。華誼把新畫面公司的宣傳負責人挖到旗下,對比了張偉平的那一套大片營銷思路,醞釀幾年後,華誼與馮小剛聯手打造的《夜宴》出爐。這部電影是華誼對中國式古裝大片的一次試水,馮小剛把它比喻成「命題作文」。他的態度是既不大看得上這種類型的電影,又不服氣,認為自己一定能駕馭得了。他曾對媒體表示:「這個社會既然認為這種電影是高級的,那我也不淺薄一次,我拍一個你們認為難的。」結果影片最終拿下1.3億票房,沒有達到華誼的預期,馮小剛遭遇了從影以來最嚴重的一次口碑失利,很多觀眾呼籲馮小剛回到過去的喜劇路線。但馮小剛已不想回去了,他要講情懷,並且認為以前的那些賀歲片,從來都不是純粹的商業電影,而是藝術電影。他說從《天下無賊》他就開始朝這個方向轉變。「像《非誠勿擾2》,雖然是一個浪漫的輕喜劇,但在裡面討論人生、生死的話題。希望能夠把我們對生活的感受,放到商業電影里去。」在電影中,他借了秦奮的嘴說了不少針砭時弊的話:「冒充上流社會,哪有上流啊?全是下流。這就是一幫寄生蟲,騙吃騙喝騙炮打。」

  這次真的有情懷

  但這些,也許他自己都不相信,所以他也沒有回頭再去拍喜劇片,他自認為的藝術電影。他想拍一直很渴望的戰爭題材《集結號》,這是他首次碰觸重大歷史題材,片中以一個近乎撒嬌的方式向「組織」抱怨,但內核是永恆的愛國情懷。開拍之初,業內對這部電影的票房前景完全不看好,而且這部電影也沒有辦法做華誼最擅長的植入廣告,最終華誼仍然決定投資,一方面為了支持馮小剛滿足心愿,另一方面,馮小剛的品牌價值在華誼的地位越來越重要,他們既要留住這塊金字招牌,又要想辦法維護、擴大它的價值,嘗試拍攝其他類型也是一條必經之路。

  所幸的是,在不被看好的情況下,《集結號》獲得了2.6億的票房。接下來馮小剛在「眾望所歸」的氛圍中拍攝了賀歲喜劇《非誠勿擾》,不過,這部電影和他過去平民視角、詼諧幽默的賀歲喜劇有所不同,顯得有些「傻樂」,這部電影對馮小剛本人來說,是休息和調整,對華誼來說,則是馮小剛用票房「報恩」的時候。王中軍對媒體表示,馮小剛是必須對華誼每年的利潤作貢獻的,公司為這部製作成本4500萬的電影定的票房指標是2個億。

  拍攝《非誠勿擾》時,華誼安排的大堆植入廣告讓馮小剛在現場發火摔了杯子,這時王氏兄弟就來給馮小剛翻賬簿:就算完成2億元的票房任務,這部片子滿打滿算只賺幾百萬,做植入能賺到1500萬,全公司這麼多人要養,之前《夜宴》和《集結號》都沒法植入,好不容易拍一部現代戲,總要讓公司賺點錢。心情最壞的時候,馮小剛也想:廣告就廣告吧,反正我也不想當大藝術家。《唐山大地震》是馮小剛又一個轉型之作,在權力、票房、口碑與個人情懷上,他都成功了,現在,是有「政治、歷史、戰爭、民族、災難、悲憫」等主題的《一九四二》。

  雖然靠賀歲喜劇起家,但為了證明自己,馮小剛不願意停留在喜劇片、賀歲片導演的固定角色上,從《一聲嘆息》開始,他在《天下無賊》、《夜宴》、《集結號》、《唐山大地震》甚至《非誠勿擾》中不斷變換類型,以區別於《甲方乙方》時代,直到拍完格局和視野都格外宏大的《一九四二》。用馮小剛最近在微博上飆的狠話來說,為了《一九四二》,他賭上了之前12部電影積累的人氣,「即使輸得精光也無憾」———言下之意,這些年他在電影圈裡的闖蕩,彷彿都是為了《一九四二》做鋪墊。王朔也跟他說:「拍完這部電影,你精神上就沒什麼負擔了。」「通過《一九四二》這段歷史,讓我重新去想我們的民族性是什麼樣的,我們是從哪兒來的。」馮小剛覺得這才是他最想拍的電影。

  他考慮過翻拍《英雄兒女》,還買了巴金的《團圓》改編權,在拍攝《非誠勿擾》之前,他還準備了一個涉及「反右」「文革」改革開放時代變遷的劇本《特務》,但都沒過審查。

  據說,王朔為馮小剛的《一九四二》打了個包票,如果虧本,他明年再為馮小剛寫個新戲全賺回來。這部戲就是王朔正在寫的《私人定製》,馮小剛已經在華誼今年的大活動———「H計劃」發布會上把這個消息抖出去,稱這《私人定製》可以抗衡好萊塢大片。

  摘自2012年第32期《看天下》


推薦閱讀:

弘一法師作曲,太虛大師作詞的《三寶歌》
星雲大師到底有老婆嗎?是誰?他有哪些關於女人的經典語錄?
《印光大師文鈔》第七卷 復丁福保居士書八
風水大師:墓相風水吉凶判斷,五重點
《印光大師文鈔》第七卷 復丁福保居士書十一

TAG:大師 | 馮小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