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世人把是否吃肉作為學佛標準是佛弟子沒做好榜樣的原因

分享:世人把是否吃肉作為學佛標準是佛弟子沒做好榜樣的原因

  來源:凈土釋疑網 錄入時間:2015-12-28 19:53:56

關鍵字:分享,共修分享,體會分享,吃肉,學弟子規,學了凡,凈業三福,孝,改造命運,了凡四訓

【 點擊數:73 】 【字體: 大 中 小 】 【 收藏 】【 列印文章 】  

 

 

摘自凈宗經教(佛陀教育)網「學佛共修」修學體會  2015年12月28日

 

很榮幸成為這裡的一員,學佛由正確的學習方法次第開始學習

 

尊敬的凈空老法師、尊敬的各位大德同修:大家好!

阿彌陀佛!

  很榮幸我成為這裡的一名學員。註冊學習一周了,我詳細學習了《學佛入門》里編排的課程,在此我做修學報告。

  為什麼要學佛呢?學佛的目的是開啟我們自性本具的智慧德能,破迷開悟,離苦得樂。

  學佛要學些什麼東西?學真實法,學佛的正知正見,學正覺,唯有正覺才能解決離苦得樂的問題。正確的學佛就是要學習佛的經典,把佛說的經典應用在生活、工作、處事待人接物中。佛經典是諸法實相,是宇宙人生的真相。宇宙是我們的生活環境,人生是我們本人,一切佛經就是講我們自己跟我們自己生活環境的真相。

  什麼是佛?佛是智慧、覺悟。智慧是體,作用就是覺悟,所覺悟的叫「法」,「法」是宇宙萬有心境事理之代名詞,就是對於心思、境界、宇宙人生的理論、事實真相統統都能夠正確的理解。佛法就是無盡的智慧、覺悟,覺了宇宙人生一切萬事萬法。

  我們必須正確認識佛教。佛教是釋迦牟尼佛對於九法界眾生確確實實至善圓滿的教育。

  釋迦牟尼佛是本師,根本的老師;我們是弟子,是佛的學生,我們跟佛是師生關係。我們對老師感恩戴德,紀念老師,向老師學習向老師看齊,所以供養佛像,時時刻刻提醒我們自己踐行佛陀的教誨。

  佛法不是燒香磕頭,學佛必須依教奉行。

  佛法是師道,佛法是教育。佛要把迷惑顛倒的眾生喚醒,教我們覺悟,所以佛法不是宗教,不是迷信。師道一定要建立在孝道的基礎上。人要是不孝順父母,他怎會尊敬師長?!不能夠尊師重道,怎麼能開悟?!怎麼能破的了迷?!

  學佛從哪裡學起?從小乘學起。小乘法即人天法、世間法。

  學佛從「孝親尊師」做起,從心地上下功夫,我們的真心本性里有無盡的智慧無量的德能,「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心要清凈,沒有憂慮、沒有牽掛、沒有妄想、沒有分別、沒有執著,生一個幫助一切眾生的心,生一個成佛的心。

  「孝」字是個會意字,上面是個「老」字,下面是個「子」字,上面這一代跟底下這一代結合成一體,這叫「孝」。過去無始,未來無終,是一個自己,是一個自體。盡虛空遍法界是自己一體,這就是「孝」字所表達的意思。所以,我們要「孝親尊師」,孝敬一切眾生,無條件的愛護關懷一切眾生,行事依理智不感情用事,擴大心量。一切眾生皆是我們過去的父母,一切眾生皆是未來佛。

   孝順父母,不僅是關心父母的衣食住行,還要讓父母安心,不可以讓父母為我們操心憂慮,養父母之志,給父母臉上貼金不可抹黑。凈空老法師說「孝道講到究竟圓滿是成佛」,所以我們學佛人要立志成佛。

  凈宗人修學有五個科目:「凈業三福」、「六和敬」、「戒定慧三學」、「六度」、「普賢菩薩十願」。

  佛法的修學次第:「信、解、行、證」。

  「信」可以入門,不能得救。

  「解」,要理解,正確的理解,圓滿的理解。

  解了以後要行,要做到,把佛法的理論、方法、境界變成我們自己實際的生活行為,這叫「行」。

  什麼叫「證」?在生活當中,證實佛講的道理、講的教訓沒錯,證明我們所信的所理解的。

  修學規矩:跟一個老師學習,即師承。親近一個老師,專修一個法門,才能有成就。

  學佛的態度:恭敬心。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誠敬得十分利益。態度決定一切,所以,我們必須以十分誠敬的心學習佛法,必須做到老實、聽話、真干。只有依照佛的教誨才能把妄想、分別、執著去掉,恢復我們的清凈心。

  我以前了解一點佛法,東看看、西學學,沒有明確目標,也不知正確的學習方法次第,心裡沒底。現在,我加入佛陀教育網學習,心裡踏實了。我發心認真努力學習佛法,遵守這個平台的規則,一定按照這裡規定的課程一步一步去學習,為整個世界的和平做貢獻。

  感恩凈空老法師!

  感恩共修系統的老師們!

  感恩各位同修!

  弟子a02073敬呈

  2015年12月20日

 

相由心生、境由心轉,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

 

頂禮恩師上凈下空師父上人!

尊敬的網站共修系統的老師們諸位同修、大德師兄好!

阿彌陀佛!

  這幾天學習師父上人講解的《了凡四訓》,感觸很深。2007年,有朋友介紹我看這本書,我看了以後感覺特別好,又到書店買了十本送給身邊的朋友。這是一本白話文講解,我反覆地看,明白人的今生命運就是你生生世世的善惡果報。

  其中一段話對我觸動很大,他寫到:人的眼睛始終是向外看的,所以世俗的習慣,眼睛裡看到的都是別人的問題,凡夫一定認為自己是最善良的,最好的人,一切問題都是別人的問題。我就是這樣一個固執的人,從學校步入社會吃了很多苦頭,但我並不明白問題出在哪裡。2008年底有幸觀看了師父上人講解的《和諧拯救危機》,我才明白我的價值觀錯誤,以自我為中心,隨大流是行不通的。在深入學習師父上人的經教中,明白了宇宙人生的真相,深深體會學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

  《了凡四訓》是明朝袁了凡先生寫給兒子的四封家書,告訴兒子,要認識命運的真相,命運是可以改變的,命運完全掌握在自己手中,並且詳細告知如何改造命運。師父上人更是結合現代人的毛病講的具體透徹。

 

  第一篇:立命之學

  人皆有定數,世間萬物亦皆有定數。所以數理才能推算出來,但世間有定數就一定有變數,因為這個世界唯一不變的就是「變」。怎樣改變我們的定數呢,用什麼方法來改變定數,也是本書所論述的主題。佛教不談命運,但佛教深信因果,世間所有萬事萬物皆是起於因終於果,有前世因今生受,有今世因來生受,亦有今世因今世受。永遠如此輪迴

  人一生都在追求,始終不滿足。雲谷禪師問袁了凡先生:你應該有功名和子女嗎?了凡先生的回答實在是讓人敬佩有加!不應該有,因為有功名的人都有福相,而我的福薄;又沒有行善積德增加自己的福分,相反我經常沒有耐心,性情急躁,別人做得不合我意的地方,也不能包容、寬容,經常會變得氣量狹小;有時候自己又妄自尊大、驕傲自滿,以自己的一點小才幹、小聰明去嘲笑別人;或自己怎麼想就怎麼說,想怎麼做就怎麼做,也不管別人是否能接受。喜信口開河,議論他人的是非長短。像這樣的種種行為都是造成福薄的原因,又怎麼還能有功名呢!

  我有潔癖,又容易生氣發火,又沒有和氣和寬厚之心,又愛惜自己的名聲,死要面子,經常不願意幫助別人,更做不到捨己救人;常常喜歡高談闊論、議論別人,所以氣血受傷;又愛喝酒,所以精神被損,還經常熬夜不眠,而不知道保養身體。還有其他過錯難以一一細說了,如此種種原因又怎麼還能有兒子呢!

  了凡先生的這段自我反省是特別的深刻,有勇氣把這些缺點都袒露出來,這是包括我在內的很多人都做不到的,只有一個心懷坦蕩,謙虛和誠實的人,不在乎別人眼光和面子,一個真心懺悔的人才能做得到。 而了凡先生所說的這些種種缺點,感覺也就象在說我自己。通過這幾年學習,我現在已經不在意世俗的東西,相夫教子,孝養父母,盡好自己的,生活中隨份隨力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第二篇:改過之法

  「改過」所謂「知恥近乎勇」。「勇」是勇於改過自新。

  「改過」的方法:

  第一「要發羞恥心」。「恥心」主要是和聖賢比較,明白自己同樣得到人身,別人能成為聖賢而我卻造罪業而墮落,使得自己有慚愧感,同時也是激發一種積極向上的精神。人能夠知恥,他決定不會起一個妄心、動一個惡念。現在人之所以敢造惡業,追究其根本的因素,就是「不知恥」。

  第二:勇猛心。學佛修行更應該發大勇猛心,用毅力去從內心改正自己的錯誤,說改就改,切不可拖延,才會有成就。

 

  第三篇:積善之方

  例舉了十則公案,詳細說明「善行」對自身和後世子孫積累福德的影響。這些善人做善事時發心真誠,有悲憫心,長遠持久的心。如楊榮家祖父和曾祖父發大水後不貪圖財物,一心救人;林家的老婆婆三年如一日的給仙人粉團;包憑遇到觀世音菩薩聖像露天淋雨,捐出衣物銀兩修建廟宇。這些行善的例子都表現出至誠心,一心只為利他,沒有夾雜自私自利念頭,捨棄了自我,「積善之家,必有餘慶」這句話得到了應證。 這十個故事,雖然所做善事不同,但都是圍繞一個「善」字。

  「善」細分有:真假,曲直,陰陽,對錯,偏正,半滿,大小,難易。

  行善,一定要認識清楚什麼是真正的善,反之造業了還以為有功德。

  師父上人說:我們自己一定要曉得,「自私自利,名聞利養,五欲六塵,貪嗔痴慢」,這十六個字必須克服。這十六個字不能克服,我們這一生斷惡,惡斷得不幹凈;修善,善修得不圓滿,總是一些小善、半善。像了凡先生他做的,他改變了命運。有很多人修善積德,依舊被命運所轉,改不了命運,原因在此地;他斷惡斷得不幹凈,修善修得不圓滿,道理在此地。所以念佛的人多,往生的人少,原因在什麼地方,我們就明白了。

 

  第四篇:謙德之效

  一個人的一生走得好與壞,一定是由自己的思想和行為決定的。做什麼事都要對得起天地良心;對一切都有謙卑之心,敬畏之心。驕傲自滿的人,一定不能成遠大的器量,就算能發達,也不可能長久享受福報。

  以上就是末學在學習《了凡四訓》中的最深的體會。有不妥之處,懇請師父上人、諸位老師,同修大德批評指正!

  無限感恩共修平台的各位大德們辛勤的付出!

  至誠頂禮感恩!

  阿彌陀佛!

  學號:B01515

  2015 年12月2 1日

 

 

一開始不理解小小的《弟子規》怎可以與佛學經典相提並論?!

 

尊敬的共修系統里的各位老師、各位大德、各位同修:大家好!

阿彌陀佛!! 

  在學佛之前也接觸過《弟子規》,那是在一家公司上班的時候,每天早上早會就讀《弟子規》,但那個時候純粹只是當成一個任務來完成,並沒有深入去了解其中的含意,更不要說用來對照自己的日常行為。甚至根本沒有想過、也想不到學習這個《弟子規》會有什麼實際意義。所以,雖然讀了將近一年時間,自己一點改變都沒有,一點覺悟也沒有,所以也就沒有一點收穫。

  這次在共修系統里又一次接觸到《弟子規》,一開始我還很不理解:這麼一本小小的《弟子規》,怎麼可以和佛法、佛學經典相提並論?!但我想到既然決心要跟著凈空老法師學習,要跟各位老師大德在共修系統里修學,就得老老實實聽話。老法師既然這麼說,肯定有道理,老法師不會騙我。所以又沉下心來好好一遍一遍的讀《弟子規》,並按老法師說的在生活中去落實《弟子規》,用《弟子規》來對照我的日常生活,跟《弟子規》一致的,就做;跟《弟子規》相反的,就要改。

 

   一、《弟子規》是學佛三個根其中的一個根,要深扎這個根

  以前不理解,這次重新沉下心來學習《弟子規》,深刻的理解了老法師說的話,也真實的意識到如《弟子規》這樣的人間法。世間法都沒有學會,連這樣的基礎都沒有,談佛法就是談空中樓閣,就是談水裡的月亮,華而不實,是經不住考驗的。

  學習《弟子規》的過程,其實也是一個改過自新的過程,現在才發現,以前做得有多麼不好!生活中經常犯這樣那樣的錯誤而不自知。這樣的一種狀態又怎麼可以生起信心,就算念再多的阿彌陀佛,讀再多的經典,又怎麼能和佛菩薩相應?!

 

  二、「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

  所謂「孝」,最好的孝是養父母的心。以前是完全沒意識到這一點,以為每個月給父母寄一點錢回去就是「孝」,經常幾個月不打一個電話,有時候父母主動打電話來,在忙的時候還不耐煩,幾句話推脫掉電話,事後也很少打回去。父母一有什麼跟自己意見不一樣的地方,總覺得父母沒有自己懂得多,知識也沒有自己豐富,學歷也沒有自己高,自己什麼都比父母強,不聽他們的,跟他們爭執。「敬聽」和「順承」根本無從談起。

  很少主動和父母聊天、談心,總覺得有代溝,聊不到一塊去;父母的想法也很少過問,自己的事情更不會跟父母說,尋求意見,父母是否理解、是否支持、是否安心、是否擔心、是否高興,這些都沒有考慮過。其實現在回想起來,這是對父母不夠愛的表現,連父母都不夠愛,又如何能做到「凡是人,皆須愛」;就算愛,也是有條件的愛、有利益的愛,更談不上「泛愛眾」。

  如何能生起這顆愛眾之心?我想,得從愛父母做起,然後再擴大到眾生,而愛父母得以養父母的心為前提。

 

  三、「見人善,即思齊;縱去遠,以漸躋。」

  看到別人做得比我好,特別是身邊的朋友誰比我賺的錢多,日子過得比我好,我就嫉妒,不是想著如何向對方學習,而是嫉妒對方。嫉妒別人能幹,嫉妒別人優秀,嫉妒別人受人歡迎,嫉妒別人左右逢源受人愛戴。很少自我反省,還總覺得自己比對方強。嫉妒的結果是除了讓自己徒添悲哀外沒有任何益處。

 

  四、「凡取與,貴分曉;與宜多,取宜少;將加人,先問已;已不欲,即速已。」

  像這樣的不如法的太多太多,凡事只想著自己,自己喜歡的就用各種方式奪得,不喜歡的就推脫給別人,凡事都是以自我為中心,不會考慮別人。

  在學佛以前,在學習《弟子規》以前,還自以為自己做得不錯,現在翻開《弟子規》,每一條都切中我的要害,才知道我做人做得有多失敗、生活有多麼糟糕!《弟子規》就是一面鏡子,他能照出一個人的善惡美醜。

  在學佛的路上,我將以《弟子規》做為座標,並在生活中落實《弟子規》,好好紮下這個根。

  阿彌陀佛!

  慚愧弟子a02048呈

 

 

世人把是否吃肉作為學佛標準是佛弟子沒做好榜樣的原因

 

尊敬的凈空老法師,尊敬的共修網諸位大德;大家好!

  「佛子不先學小乘後學大乘,非佛弟子」。學佛從小乘學起,「儒」跟「道」是中國本土的小乘。

  「行門」五個科目是我們日常生活的標準。

  第一是「凈業三福」,當中第一條:「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是修凈土的第一門功課。第一條也是人天福報,人做好了,才能夠學佛,佛弟子最低的標準是「善男子,善女人。」八萬四千法門也都是依第一條作為基礎。

  第二是「六和敬」;

  第三是「戒、定、慧」三學。

  第四是菩薩的「六度」。

  第五是「普賢菩薩十願」。

  學佛求兩樣東西:一個求智慧,一個求福德。人人都能成佛,好像博士學位,你只要好好去讀,每一個人都可以拿到。

  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沒有建一個道場,沒有舉辦一場經懺法會,佛每日就是講經說法,把宇宙人生的真心講出來,這就是佛陀教育。所以,學佛就是接受佛陀的教育。佛說「以戒為師,以苦為師」。

  佛不能只是信,還得學,真正力行佛的教侮才是「學佛」。否則是搞「佛學」。真學佛,你的人生充滿智慧,陽光和快樂。搞「佛學」得不到佛法的真實利益,也改變不了你的命運。

  《大藏經》是《華嚴經》的批註,《華嚴經》是《無量壽經》的批註,《無量壽經》是四十八願的詳細說明,四十八願是十八願的批註。十八願是念佛臨命終時,一念、十念,必定往生。所以「佛號功德不可思議。

  孔子、釋迦牟尼佛他們教學為什麼會成功?沒有別的,先做到了。沒有做到的,不敢講;能夠講出來的,他全做到了,這是聖人。說到之後,確確實實能做到,這是賢人。說到做不到,就變成騙人;騙久了,就被拆穿了,這一文不值。

  修行就是修正自己的錯誤行為。「佛法重實質,不重形式」,如果不從自己的心地上斷惡向善,就是天天念佛、拜佛、念經、燒香、磕頭也改變不了命運。

  還有現在社會上把是否吃肉作為是否學佛的標準,這也是我們佛弟子沒有做好榜樣的原因,讓沒有學佛的人認為吃肉與學佛是完全的對立,沒有隨緣。有位大德講:如果心不改,就是連飯都不吃,每天喝西北風,也到不了西方極樂世界,也成不了佛。牛羊比人吃得素多了,吃素能成佛,牛羊也早成佛了,吃素可以幫助我們修行。也有人講:我心放平,不做昧良心的事情,信佛不信佛都無所謂,這個說法是不正確的,生活中很多人自己做錯,說錯了,吃錯了,穿錯了,都不知道是錯了,唯有聖賢教育及佛陀教育,才能規範我們的日常行為不犯錯誤。

  任何一個法門,我們不能批評,不能說它不好,說它不好,那就是謗佛、謗法。都是釋迦牟尼佛傳的,哪個路子都能成就,你怎麼能說它不好?只有在許許多多方法裡面,我們自己應當如何來選擇?選擇的條件,第一要適合我們的程度。如果它要求的程度太高了,我們沒有辦法修學,學起來很困難,不容易成功。要適合自己的程度,要適合自己的生活環境,學起來才方便,還要適合現代的時代背景,因為我們離不開社會,離不開人群,「依了義不依不了義」,「了義」用佛法講,契我自己根機,我自己學習了立刻就得受用,就得好處,這是「了義」,我學了沒有用處,學了也做不到,這對我就是「不了義」。

  換句話說,適合我的程度,適合我的工作,適合我的生活方式,適合我現前的社會環境,種種都能夠適應,這是「了義」,這個東西學習了馬上就有用處,如果學了這個佛法沒有用處,白學了,我們得不到利益,那就叫「不了義」。所以必須衡量這些條件,我適不適合學這個法門。

  「人能弘道,非道弘人」。經典,今天印刷術發達,我們印了很多,散發到全世界,可惜沒有人講!大家還是看不懂,還是把意思錯會了,必須要有人講。因此,今天利益眾生,最大的利益,無過於培訓講經的人才。

  b01924

   2015年12月23日

        --------------------------------------------------------------------------------- 

 

推薦閱讀:

對方是喜歡你的人還是喜歡你的外貌,某些不結的曖昧糾纏是否真的有真感覺。 【周運】菠蘿蜜十二星座周運勢(5.9~5.15)
有些人不需要減肥,測測你自己是否需要減肥呢?
脫毛會不會「脫」掉健康 永久性脫毛是否靠譜
 子女是否富貴有能力,從你的出生日就能看出來
[轉載]一方婚前房產婚後增值部分是否屬夫妻共同財產

TAG:原因 | 分享 | 標準 | 學佛 | 榜樣 | 作為 | 是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