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心經》第二講
佛心經品亦通大隨求陀羅尼
2
大家好!我們今天繼續來分享《佛心經品亦通大隨求陀羅尼》。我們先念開經偈:
無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
願解如來真實義
在開講之前我們還是來禮敬這位譯經大師唐三藏法師菩提流志。在西藏和印度學習經典之前都要加這種禮敬,第一是禮敬佛陀,第二是禮敬這些聖者,還有最重要的就是禮敬這部經的翻譯者。因為我們知道最開始從印度傳入中國的這些經典都是非常非常不容易的。很多人都是冒著生命危險,甚至要把這個經文藏在皮肉裡面,才能帶得過來。
在近代,大家比較重視佛像,同時特別重視給佛像裝藏,佛像為什麼要裝藏呢?其實並不是佛像需要我們給祂加入五臟六腑,才能有靈性,祂最重要的是把這些經藏藏在佛像的身體裡邊,因為我們知道以前的這些經書,可能有竹製的、有紙制的,很容易毀壞。在雲居寺藏了很多石刻的經版,其實也有保存經藏的意思。因此,裝藏進去的這些佛經,如果外在的這些佛經毀壞了,人們可以從佛像之中,把這些經典取出來,這個才是佛教真實的舍利。佛教從根本來說是無相的,祂不是來追求偶像的,雖然立像起初也是為了這個意思,但是當時佛陀並不主張人們立他的形象,後來慢慢才形成了佛像的這種形式。
這部經的「佛心經品」也是要如此,讓我們知道真正佛教最根本的是什麼?是證得無相悉地,也就是心密所倡導的無相密,這種修法才是最關鍵的,而後面的這些啟用法,反而是容易達成的。但是沒有真正的這種無相悉地的攝持,或者說沒有證成佛心攝持,這些啟用法很容易就變歪了,所以我們看到很多的啟用法門,其實跟道家或者其他外道區別不大,關鍵是用佛教的智慧跟見地作為一個攝持。 真正的佛教智慧跟見地就是無所得跟無相的這種智慧跟見地。
接著往下講:「爾時復有德藏菩薩問金剛愍言:云何名為慈悲三昧?」
這個德藏菩薩,德指的是我們引用六祖大師的話「自性為功,平等為德 」,所以這個平等是我們眾生本具的,而且不是說這個東西跟那個東西平等,而是說祂們究竟的體性是平等的,所以祂還是我們自性的一個功用。因此這尊德藏菩薩,就因為我們眾生的這種平等,基於這種平等而問金剛愍言,什麼叫慈悲三昧,佛為何要入慈悲三昧?由德藏菩薩來啟問,意思就是我們眾生跟佛到底平等在哪裡?(是說我們平等在相上,還是平等在體性上面,還是平等在什麼地方)所以是由這尊菩薩來啟問的。
「即金剛愍告言:正是救攝之處,善哉善哉。」
佛入慈悲三昧,佛就像一個最好的演員一樣,非但能夠演得真、演得切,而且不會被這個劇情所迷惑,因此佛入這種慈悲三昧就是我們看到佛很慈悲,佛為了我們的這種解脫,而真正的苦口婆心去講或者來救度我們。實際上,在佛看來是實無眾生可度的,這是佛一個真正好演員的心態,如果說一個演員要做到慈悲三昧,就是要演好救度眾生的這個角色,但是不被這個角色所迷惑, 這就是三昧。因此的話別的宗教祂也說慈悲,但祂沒有說三昧,慈悲就是慈悲。有時候還把自己弄的很痛苦,而且還會住著功德相,認為我做了多少功德終究是對我有利的,這點很重要,就是他做了功德以後,其實他回過來的目的還為了自己有利。
因此今天有一位師兄問我,什麼是真正的菩提心呢?菩提心最簡單的理解是什麼意思?就是說做這件事情,我本來就不是為自己去做,我真正的出發點為了眾生,讓他解脫成佛,而這個功德不是為我去做的。就如同昨天講的放生一樣,有多少人放生是真的為了這些魚跟這些眾生,不是為了自己的某一種想法。這種三昧的攝受,對於眾生來說,就是一個平等的攝受,就是因為沒有這種交換,沒有這種高下,沒有這種利益在裡面,祂才能夠是平等的,所以這裡是由德藏菩薩來啟問的。
「其時各凈身心,在須臾之間,見如來心遍諸眾生。」
之前我們講「且自凈心,待佛所宣」。在這兒來說各凈身心,這個各凈並不是指現在是髒的,我把它清凈了,而是你本來具有的這個心性—— 「如來心遍諸眾生」。只是我們認為自己由於無明產生的執著而認為有這個身跟心是我所獨有的。「在須臾之間」什麼意思?就是非常迅速的,幾乎是沒有來去,沒有這種時間概念的。也就說明了「見如來心遍諸眾生」,這個見用的特別好,就像我們說的觀察的觀也是又見,就是祂本來就在那兒,只是說你之前沒有見到,而現在見到了。祂沒說給你如來心,沒說把如來心安在你身心上,是說見如來心遍諸眾生,這個見用的就特別妙,可見這位譯經大師也是通達法性,而且也是證悟者,所以他在這兒翻譯成見,這是非常準確的,並不是說這個本來沒有現在有,而是說祂本來就是我們眾生本具的如來德相,本具的如來藏,在這兒你只要見到祂就可以了。
「爾時如來從三昧起告言:諸善男子,善哉善哉, 眾生沒盡,汝悉知不?」
這裡說的「諸善男子」其實就是指的這些大菩薩,還有這些金剛力士、於會的這些聖者,之所以叫諸善男子,也就是因為具備這種善根。
「眾生沒盡」不是說眾生慢慢慢慢沒有了,而是眾生慢慢慢慢見不到如來心了,所以在這兒來說,眾生已經開始迷倒了,開始漸漸失去了自己的正見,是這個意思。
「汝悉知不」也就是問這些善男子,你們知道不知道這件事情,或者說眾生都是在這裡受這麼大的苦 ,你們知道不知道?
「我今諸眾生,不解我法,不知我心,不到我際,被魔所持。」
魔是什麼?魔就是你跟著境界跑,跟著心念跑,而不能時時與心性相應,而與外境與心念相應,這就是魔。所以佛說「不解我法,不知我心,不到我際」。不解我法,佛就沒有辦法,沒有法就不能知道我們的本心,不知道本心的話就不能夠真正達到佛果,所以的話「不解我法,不知我心,不到我際。」這是一個次第。
就和我們修心中心一樣,首先你要能聽聞到這個法教,包括從大愚祖師、二祖王驤陸上師、母音上師,從各位的傳法老師那兒能夠聽聞,並且能夠得到這個灌頂,能夠得到這個法要,但是得到這個法要還不夠,還要真正能夠理解。首先我們不說證悟,你要能夠解悟,能夠清晰的轉變自己的見地,這才是最重要的。然後從不知我心,慢慢解悟,通過每天兩個小時、四個小時、六個小時打坐,保持一千天就能夠見到我們的心性。這樣我們才能夠修行成就,或者說是解脫,成佛,就相當於到了佛那裡,就是不到我際,我到的時候,同時就是成就佛果。
然後佛就問了「如何救得,誰有方計護得眾生,誰有方計攝得此毒?」
也就是說佛在這裡問,誰有方法可以救度這些眾生,誰有方法可以解除眾生的貪、嗔、痴、慢、疑這五毒。
「其時即有二十千萬億菩薩,皆是灌頂大法王子。」
也就是這些菩薩不是一般的菩薩,都是真正能夠候補佛位的。
「威德自在,來白佛言:世尊我有菩薩慈。佛言:此非慈攝。」
我們知道菩薩是表慈悲的,因為菩薩是看不得眾生在火中受苦,雖然菩薩知道這是一個幻化的,是一個遊戲類的,但是還要不停的救度眾生,而讓自己具備這種慈悲。佛言,不是這個慈悲可以救度他們。所以大家要想想為什麼菩薩的慈悲不能救度我們?實際上是現在我們眾生的根器<下劣>,就如同有些時候有人想要去幫助我救度我,可是我自己不想,自己不肯,這你沒有辦法吧!你再慈悲,再用你的慈心來救度我,來跟我講,我就是不聽,就是不去,你有什麼辦法,所以說,這個不是菩薩慈的問題。
「復有百千萬億恆河沙數世界金剛密跡。一一密跡持四天下力士,前白佛言:世尊我能力攝。佛言:金剛此非力攝。」
前面我們說的菩薩慈就類似於寂靜本尊,然後後面就開始威猛了,你不是不聽我說,不聽我救嗎!那我就用力量給你攝來,佛言: 金剛啊,你這個力量也攝不了眾生之心。也就是說眾生可能一時被你的力量所攝,但是長久的話,因為眾生是剛強難化,別說你拿著金剛杵了,你就是拿著機關槍,我該是不聽你的還是不聽你的,就是如此,所以眾生的這個根器就是如此,金剛也沒有辦法。
所以我覺得這部經講起來有點得罪人,就是因為在這點來說,實際上佛已經講了,包括寂靜本尊和忿怒本尊,你們這些方法對於眾生來說,沒有什麼太大用處,可能是一時的,但是這個對於眾生來說不是一個究竟解脫處,因此我們說這部法是大圓滿的心髓部。大圓滿心髓真正的修法是沒有咒印、沒有觀想本尊,就是這樣坦然安住,這個是最高的修法,因此有幾位大圓滿祖師都講過,他們講什麼吶?講起來就比較傷人了啊!凡是修本尊法的人,修息增懷誅的人都叫「耍鬼活計」,什麼叫鬼活計?就是耍一些把戲罷了。在這裡,沒有辦法使眾生解脫, 也沒有辦法使自心解脫,所以從這兒來說,佛說第一菩薩慈不行,第二金剛力也不行。
下一位出場了「其時,復有一切世界大自在天,能變身為佛,來白佛言:世尊我有自在變化所攝。佛言:非汝幻惑所知。」
我們知道眾生還特別喜歡漂亮的,特別喜歡非常美麗的,所以大自在天說眾生這種根器我可以來救度他們,我幻化成佛。但是佛跟他講這是幻惑,因為畢竟不是佛,你只是幻化出佛的樣子,這個樣子是會變異的。因此這個是不能救度眾生的。這裡也對應了《金剛經》 里有句話「凡所有相皆是虛妄」這個虛妄跟幻惑差不多是一個意思。
所以這些相上東西是容易變異的,它是不能夠代表我們的體性的,體性是離念離相的。如果你用這個相來迷惑眾生,你用這個相把眾生勾引來了,可是發現你沒有任何的智慧跟法教傳授他,他不能見到自己如來本體的情況下,這是一個幻惑。
好,今天我們就講到這裡,我們一起念迴向:
願以此功德 莊嚴佛凈土
上報四重恩 下濟三途苦
若有見聞者 悉發菩提心
盡此一報身 同生極樂國
謝謝大家!
未完待續
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
老龍精舍在娑婆世界
傳播優秀的佛教文化
推薦閱讀:
※試解《心經》
※如何治癒功血(信佛者進)
※《心經》解讀-《心經》的真正作用及好處--破三障,除煩惱
※成剛法師:般若波羅蜜多心經述義筆錄(一)
TAG:心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