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界】國寶之爭這樣破可好?

  國寶幫和文博收藏界人士以及社會輿論間的口誅筆伐已有好多年了,官司也打了不少。但圈外看不懂的人依然看不懂。聽上去都有道理,有時候好像還是國寶幫有道理呢。

  國寶幫有國寶幫的理論,他們說,大博物館和大拍賣行等「利益集團」不肯承認民間擁有大量國寶,那是因為他們怕民間國寶衝擊了他們的既得利益。好像過去有個故事說,一位收藏家收藏到世上僅存的兩枚珍貴郵票,他燒掉了一枚,留下唯一一枚,這唯一的一枚價值於是遠遠高於兩枚。這就是個故事,但人們愛聽,愛信。

  國寶幫收藏的「國寶」基本涉及以下幾種:紅山良渚高古玉器、商周青銅重器、唐代金銀器和三彩陶器、宋代五大名窯、元代青花瓷、明清官窯器。其中數量最為龐大的是明清官窯瓷器和宋代五大名窯等御用瓷。還有一些七拼八湊光怪陸離的,大概穿越自玄幻靈界,非我人類歷史產物,就不說了。

  且說國寶幫收藏之最大項「明清官窯瓷」。凡對中國文物有所了解的都知道,歷代朝廷對御用瓷管理都極為嚴格,數量和使用嚴格限定在皇家範圍。即使偶有賞賜給大臣,也數量有限。受寵若驚大臣對皇上所賜必像神主牌位那樣供奉,代代呵護。就算在亂世,御用瓷有些則流散到宮外,但絕大多數會被當寶貝那樣以善價流通到大古董商和大收藏家手中。晚清、民國,那些流散到海外的明清官窯和宋代五大名窯瓷器,絕大多數最後被博物館和大藏家所得。國內「文革」抄家時,擁有國寶級藏品的藏家也會被公家博物館特別關照。如上海博物館就妥善保護了大批珍貴文物。那些被博物館保護起來的私人收藏國寶級文物,「文革」後有的被博物館購藏,有的發還原主。發還原主的,原主或其後人也深知其珍貴,極少可能以低價流落古玩地攤。

  從上世紀80年代迄今,民間古玩地攤市場上,確實出現過不少珍貴文物,尤其因當時大規模基本建設而發掘出的出土文物中,確實出過不少精彩的文物,有些民間收藏甚至勝過公立博物館。如兩年前故宮博物院收藏了浙江收藏家陳國禎捐贈一系列古代越窯珍品,並為此舉辦展覽和出版畫冊。這種收藏屬於特殊歷史機遇所造。然而,國寶幫大量以撿漏價收藏的「明清官窯」,我幾十年來還真的極少在古玩地攤上見到過,仿品倒舉目皆是。當然,也可能我眼拙,不能透過「假」相看出「真」相來。

  元青花也是國寶幫青睞的大項。但他們忘了,元青花誕生當時在中國並不受青睞,地位不高。那些較為精緻的元青花絕大多數屬於「出口瓷」,所以大多被收藏在國外,如收藏元青花最為著名的土耳其皇宮。國內民間元青花確實並不像某些專家說的那樣少,但風格有異於出口元青花,較為粗陋。如今,國寶幫在國內地攤上大量撿漏的「元青花」多屬出口風格,有的形制還超級巨大,有違基本史實和邏輯。

  《狸貓換太子》里劉太后淪落民間的故事不是不可能發生,但是,如果流落民間的太后,比歷史上有譜的太后總數還多的話,那隻能是笑話了。

  不過,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都不如國寶幫有理。這麼多專業人士說理都說不過國寶幫,我說了也是白說。我們何不用一種簡單的辦法來讓人們自己分辨呢?

  常言道,不怕不識貨,只怕貨比貨。這幾十年來,贗品製造空前泛濫並千奇百怪。這樣的「奇蹟」史所罕見,世所罕見,也算是一種非常具有時代感的現象。為什麼我們不能建立一些贗品博物館呢?

  趁著民間贗品存貨豐富,價廉物「霉」,不妨大量徵集其中有代表性的入藏贗品博物館。趁著現在景德鎮、洛陽、蚌埠等地的贗品製造「能工巧匠」都還在,趕緊進行史料文獻紀錄。你擔心那些贗品製造者不願泄密?放心,國寶幫收藏的贗品大多數屬於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過時的初級貨物,還達不到高仿程度,早已過了贗品製造界的「保密期」。

  不妨分門別類建那麼幾家贗品博物館,讓大家開開眼,長點見識,勝過空對空地鬥嘴。這種博物館倒是歡迎社會捐贈,只是不知道國寶幫肯不肯捐了。與其挖空心思把假的扮成真的來蒙人,不如坦然將這一段「國寶」瘋狂史展現出來。把「贗品」當國寶混進名牌大學和正規博物館是恥辱,但把那些所謂的「國寶」放進了贗品博物館,倒真的具有了文物價值。

  由此,「國寶」瘋狂史一段解不開理還亂的恩怨情仇,一笑泯之,豈不善哉?

文章來源於新民晚報

推薦閱讀:

【名家】跟著畫家宋威品國寶之追摹宋畫郭熙《早春圖》
龍門八卦局/乾坤國寶
姜一鳴教授稱 發現唐代韓干名畫
中國國寶「華夏第一龍」
86工程——新中國的國寶工程

TAG:收藏 | 國寶 | 這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