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淵明《歸田園居·其三》賞析 - 雜文 - 紅袖添香

歸田園居·其三·種豆南山下——[魏晉]陶淵明

  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

  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願無違。

  

  南山:指江西廬山。

  晨興:早上起床。興,起。

  理荒穢:除雜草。理,整頓。穢,田間雜草。

  帶月:披著月光。帶,一作「戴」。

  荷鋤:扛著鋤頭。荷,扛著。

  草木長:草木長得高。長,這裡易於作「長(ch醤ɡ)」,因草木長得高,才易於打濕衣裳。

  沾:沾濕。

  願無違:不要違背隱居躬耕的最初心愿。

  

  南山坡下有我的豆子地,地里雜草叢生,豆苗卻長得很稀。早晨天亮就起來到田裡鋤草,晚上披著月光扛著鋤頭回家歇息。高高的草木覆蓋了狹窄的田間小路,露水打濕了我的衣裳。衣裳濕了倒不重要,只要不違背我的初衷就行了。

  

   陶淵明(365-427),字元亮,一說名潛,字淵明,世號「靖節先生」,晉潯陽柴桑(今屬江西九江)人。早年曾作過幾次地方的小官,四十一歲任彭澤縣令,僅八十餘日即棄官歸隱田園,直到老死。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的精神為後人所稱讚。他是我國古代一位偉大的詩人,其詩的藝術成就很高,對我國後來的詩歌發展產生了廣泛而又深遠的影響。有作品《靖節先生集》傳世。

  《歸田園居》共五首,本篇是第三首,寫的是詩人的勞動生活情況和隱居田園的決心。

  「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這兩句寫詩人歸田園後在南山的山腳下種了一片豆子,那地很慌,草長得很茂盛,可是豆苗卻稀稀疏疏的。起句平實自如,如敘家常,就像一個老農在和你說他種的那塊豆子的情況,讓人覺得淳樸自然,而又親切。

  「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為了不使豆田荒蕪,到秋後有所收成,詩人每天一大早就下地,晚上月亮都出來了才扛著鋤頭回家。雖說比做管要辛苦得多,可這是詩人願意的,是他最大的樂趣。正如詩人在《歸田園居》(一)中所說的那樣:「少無適俗韻,本****丘山。誤入塵網中,一去三十年。」詩人厭倦了做官,「守拙歸田園」才是最愛。從「帶月荷鋤歸」這一美景的描述就可以看出來,他非但沒有抱怨種田之,反而樂在其中。

  「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願無違。」狹窄的小路被齊腰深的蒿草封蓋著,晚上掛的露水打濕了詩人的衣裳,但衣服濕了沒有什麼大不了的,只要不違背自己的初衷就足夠了。「衣沾不足惜」一句話看似平淡,但這種平淡恰好映射了結尾這一句「但使願無違」,使得「願無違」強調得更為充分。這裡的「願」蘊含了詩人棄官歸田以潔身自好的願望,從另一個側面看,也更能突出當時社會官場的腐敗與黑暗。

  這首詩用語十分平白自然。「種豆南山下」,「夕露沾我衣」,「帶月荷鋤歸」,樸素如隨口而出,不見絲毫粉飾。然而正是這自然平白的詩句創造了作品醇美的意境,形成了陶詩平淡醇美的藝術特色。
推薦閱讀:

【攝影賞析】日本風情畫
浪淘沙原文、翻譯及賞析
宋詞鑒賞:王詵名詞賞析
宋詞精選賞析 (二)
趙孟頫楷書《四時讀書樂》賞析,大楷極品,壯美如斯

TAG:陶淵明 | 雜文 | 賞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