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氏八十五式太極拳動作要點提示
05-31
怎樣自學傳統楊式八十五式太極拳呢?根據自已自學太極拳的體會,我覺得首先應選好選對教材,我認為傅清泉的視頻講座非常好,示範性強,講解細緻,《楊式太極拳譜(楊澄浦85式老架完整版)》對動作過程描述得很詳細清晰,動作要點介紹得全面深刻,易於理解把握。所以看傅清泉講解就象學生聽老師上課,而此《拳譜》就象學生上課的教材,兩者缺一不可。下面要根據本人學拳的體會把此《拳譜》的特別重要的部分整理如下: 第一式預備式 1.要求「虛領頂勁」、「氣沉丹田」、「尾閭中正」、「含胸拔背」。在這幾個主要要求下,放鬆全身,做到「立身中正安舒」,並貫串於整套動作之中。這幾點要求,為太極拳所有動作的共同要點,鍛煉時須刻刻記住。
推薦閱讀:
2.兩臂下垂,肩關節要放鬆;手指自然微屈。 3.精神要自然提起;心要靜,不要有絲毫雜念。 4.預備式中的要點大都是整套動作的要點,所以該式是一切動作的基礎,初學者尤當注意。 第二式起勢 1.在兩臂未舉之前.應仔細檢查一下預備式是否合乎要求,然後開始做起勢動作。這時,思想要領先.要集中在每個動作的動向上,也就是要做到《十三勢行功心解》所要求的「先在心,後在身」。例如在做該式兩臂前平舉時,先要意識到怎樣舉,然後隨著徐徐舉起;即使是重複的或已很熟練的動作,也必須這樣做,否則,內外動作容易散亂。
2.練習太極拳時。自起勢至收勢,每個動作都要求「沉肩墜肘」(詳見《太極拳十要》一文)。如該式兩臂前舉和兩掌下按時,兩肩不可聳起、緊張或用力.必須鬆開下沉。兩臂前舉時兩肘不可挺直,須有微屈下墜之意。兩肘下沉帶動兩掌下按時,「墜肘」固然很明顯,即使在兩掌已下按到兩胯前時,仍然要求「墜肘」。在這點上,初學者往往較難理解:認為肘部既已垂在下面,終不能把肘「墜」於兩掌的下面去。其實,在這種姿勢上(後面動作中也有類似情況,如摟膝拗步中摟膝之手等),對「墜肘」應該這樣來理解:就是兩肘須微屈,使小臂向前微彎.這樣,肘尖露出,與地面成垂直線,仍然可達到「墜肘」的要求;而如果兩小臂也垂直,就失掉「墜肘」之意了。 3.要做到坐腕。所謂坐腕,就是把掌根下沉.手指節微微上翹,但不可用力翹起,必須自然,這樣才能把勁貫至掌根,手指也有所感覺。能坐腕,才能「形於手指」。 4.太極拳從起勢到收勢,所有前後動作之間必須連接,不可停斷,要求速度均勻,綿綿不斷,一氣呵成。例如.該式兩掌前舉至高與肩平時即下落,其間不可有停頓現象,亦即每一動作到定點時,必須做到「似停非停」。 5.練習此拳套用掌時,五指要自然舒展,不可用力張開,也不可鬆懈、彎曲,掌心要微呈凹形。 第三式攬雀尾
1.身體左右轉動時要以腰為軸,身體仍須正直,後面所有轉體動作都必須這樣做。 2.身、手、足等方面的動作都須柔緩,速度均勻。 3.身、手、足等方面的動作在文字敘述中雖有先後,但必須同時開始和同時完成,要做到協調一致。所以《十三勢行功心解》中說:「切記一動無有不動,一靜無有不靜。」 4.《十三勢行功心解》要求「邁步如貓行」。因此.凡步邁出都必須輕靈。例如該式右腳向右邁出,應以坐實之左腿漸漸下蹲來控制著邁出的右腿向前徐徐伸邁,才不致笨重。這也是「分清虛實」在步法上的一種表現。 5.凡弓步,弓腿之膝不可超出腳尖;蹬腿的腳掌和腳跟要全部著地,腿也不可蹬得挺直。凡弓步,以弓腿為實。蹬腿為虛;一般以弓腿負擔體重十分之七,蹬腿負擔十分之三。膝要與腳尖方向一致。
6.右臂前掤須與肩平,不可偏高或偏低;掤出時肩關節不可前探;不可過於前棚,要以上體直立前移而右膝蓋不超出腳尖為度,同時身體不可前撲。 7.重心前移時,腿、腹、胸、手須不先不後地一致前去,自然「上下相隨」,變動過程中也要保持「立身中正」。 (二)捋式 1.兩臂須隨腰左捋。左掘時兩掌不可向外豁開,但兩肱里側也不可貼著肋部;沉肘起著護脅的作用,但兩腋要留有約可容一拳的空隙。整套動作都應該這樣,避免把身體困住。 2.左捋時身體仍須正直轉體,不可前俯後仰或搖晃;關鍵在於「上下相隨」、「不先不後」。如果,下肢後坐得快些就會前俯,慢些就會形成後仰。
3.在捋的動作過程中,由於翻掌、沉肘和向後坐實左腿等,看來兩掌似乎稍有低下的現象。其實兩掌並不是有意識地向左「下」搌。這點在循著棚、搌、擠、按四式規定的定步推手中也是如此:其中「捋」式也同樣只向左《或右)捋,並沒有向下之處。所以,凡是向左(右)「下」捋或向「下」捋者,都是不正確的,因這與推手是不相符合的。 4.掘時左臂鬆鬆捋住,捋的過程中,兩手要保持著與推手中捋式時同樣的距離,也就是要用一手搭在對方腕節,一手搭在對方近肘節的大臂處來引進,使搌化的距離相等,不可拉得太開,這叫做「上於兩膊相系」。 (三)擠式 1.前擠時上身不可前俯或後仰;肩部不可聳起,須放鬆下沉;臀部不可凸出;肘部不可抬起,須稍低於腕。 2.擠出後左掌與右脈門之間要似挨非挨。
(四)按式 1.重心漸漸後移時,右胯根(股骨頭關節)微向後抽,使身體正對前方,不致偏向左斜角。 2.兩掌要隨陪後坐抹回。要松肩,兩肘不可外凸。 3.兩掌須隨重心前移而向前按出,呈微微往上的弧形,但幅度不宜大;兩臂與肩部不可緊張,不可聳肩。兩時不可用力挺直,身體不可前俯或後仰。 4.兩掌尚未按出時,左掌心斜朝右面前方,右掌心斜朝左面前方;兩掌按出時,掌心須隨按隨向前轉,但兩掌心不可轉至朝正前方;同時要求兩掌根下沉,拇指一側微往後翹。
5.初學太極拳時,首先要把整套的所有動作和姿勢都做準確,然後在做每個動作的同時還要練習運勁。 第四式單鞭 1兩掌前後抹轉一個平面橢圓形時須隨腰轉動,同時兩肘(肘尖須下沉)也須圓活地隨兩掌抹轉而屈伸。兩臂轉動時距離要相等,總須前手去,後手跟,「兩膊相系」不散漫。當兩掌向里抹轉經胸前時要含胸轉腰才能圓活。但含胸要注意不可凹胸,並要注意胸部不可乎板,所以拳論說:「意氣須換得靈,乃有圓活之趣。」 2.上身要正直,避免前俯、後仰或向左歪斜。 3.要「沉肩墜肘」和松腰胯。
4.定式時兩臂與腿(左臂與左腿、右臂與右腿)方向要一致,上下要垂直,避免右臂斜朝右前斜方;膝部不可超出腳尖。鼻尖、腳尖、手尖要三尖對齊。 5。右吊手的腕關節要彎曲,使五指撮攏下垂,與右足尖咸一垂直線; 第五式提手上勢 1.由單鞭過渡提手上勢時兩手動作是合勁,腳和手的動作要協調一致。 2.兩肩和腰胯要放鬆,臀部不可凸出,身體應保持正直,胸部不可正對前方。腳跟虛點地面,腳尖微微抬起,不要翹得太高,右膝要微弓,不可挺直。要坐腕。重心應全部坐於左腿上。
3.由單鞭過渡提手上勢時,由於左胯根內收,左腿要有繼續微微下蹲的現象。在擠的同時須有靠的意思,但不可聳肩;身要正直,不可前俯。 第六式白鶴亮翅 1.由提手上勢過渡到白鶴亮翅時要有朝上的氣勢,但右腿仍要下坐,要拔腰,這樣就有著上下對拉、身肢拔長的感覺,但要注意不可形成挺腹;頂勁上領,精神就提得起;沉氣落胯,下體就穩重;左腳尖要虛點地面,不可用來支撐身體。 2.成白鶴亮翅式時,兩臂要呈弧形,不可挺直;右掌雖在右額前上方,但不可抬肘、聳肩,要松肩沉肘、坐腕;身體仍須保持中正,不可前俯、後仰,不可挺胸、凸臀。 第七式左摟膝拗步 1.兩手必須隨腰的轉動而動作;腰部由右轉變為左轉時,切不可搖晃,因為一搖晃,上體勢必或側或傾或仰或俯,與「立身中正」的要求不符。向前邁步時,上體也仍要正直,避免前俯、後仰。在邁步過程中,因為只有下蹲的一腿作支撐,所以往往會為了照顧身體的平衡而把臀部凸出,這就不符合「斂臀」和「尾閭正中」的要求了,這點必須注意。定式時兩手應該同時到齊,不要一隻手已停著,另一隻手還在運轉。 2.右掌自下向右上移要與左腳提起一致;體左轉、變弓步與右掌推出要一致。整個摟膝拗步動作要做得協調、圓滿、柔和,不可有滯頓或稜角的現象。 3.右肩往下松沉時,不可形成右肩低左肩高的現象。整套動作中雙肩須平齊。 4.凡摟膝拗步中摟膝的一臂要呈弧形,避免伸直;推出的右掌,要微微旋轉而推出,但到定式時,掌心不可正對前方,須稍朝左斜;兩掌要坐腕。 第八式手揮琵琶 1.由摟膝拗步變為手揮琵琶時,重心前移和後坐都要求上體正直,不可前俯或後仰。 2.右掌後撤收回時,要以腰為軸,要松肩、墜肘、沉腕這樣節節貫串地收回;要以身領手,不可先將右掌撤回而不顧肩肘部分。 3.左掌上舉要帶弧形,右臂也不可挺直。 4.做手揮琵琶動作時要有下沉的氣勢,但精神仍要具有輕靈活潑的意思。 5.同前提手上勢要點2,惟左右式相反。 第九式左右摟膝拗步 (三)左摟膝拗步 1.同前摟膝拗步要點。 2.練習該拳套時,其步型中弓步、虛步的兩腳不可站在一條橫線上,這樣容易產生重心不穩和彆扭的現象;必須後一腳與前一腳彼此稍微離開橫線。所以每當上步或退步時就應注意落步的地點要稍開一些,才顯得平穩。「向前退後乃能得機得勢」(引自《太極拳論》)這句話,也包括步型與步法的正確性在內。 第十二式進步搬攔捶 1.在連續進步時,要求「邁步如貓行」,並要求速度均勻,上下相隨;上身要正直,不可歪斜和仰俯;右腳前上一步時要比一般步型更開得闊一些,並要避免上體隨右腳上步而向右傾斜。 2.步法和手法要隨腰轉動;右拳搬出時不可離身體太遠,並注意不可抬肘;右拳打出時要隨腰轉動,並隨打隨著臂微內旋,使虎口轉朝上;右拳打出時中間經由心口向前打出,這叫做「拳從心發」。 3.練該拳套時,拳要自然握實,不可用力握緊。 第十三式如封似閉 1.兩臂須隨身體後坐回收;兩臂交叉時要避免兩肩縮攏或聳起;要松肩墜時,兩肘略分開,腋下須留有餘地,約可容一拳,但肘部不可外凸或抬起;同時兩肘不可後撤到身體後方,以免把自己困住。 2.重心後移要坐實右腿,松腰胯,不要做成重心沒有後移,單是仰身;後坐仍要保持上體正直。重心前移和後退時,要注意胸、腹的齊進齊退,不先不後,身法就能保持中正,不致形成前俯後仰。 第十四式十字手 1.當左腳尖里扣漸至踏實時,右腳跟即漸漸離地提起,須象翹翹板一樣此伏彼起。這也是步法中分清虛實的鍛煉方法的一種。當右腳一踏實,就接做下一動作,即左腳尖里扣。 2.整個十字手的動作,要上下相隨,要同時開始動作,同時完成,務求協調一致。 3.十字手的兩臂須呈環形,須松肩沉肘,不可聳肩抬肘。 4.兩腿起立時,身體各部都須放鬆。 第十六式肘底看捶 1.自抱虎歸山過渡到肘底看捶的動作須根據「一動無有不動,一靜無有不靜」和「綿綿不斷」的要求進行,勿使有稜角和停頓處,要做得圓滿、協調。步法和手法均須隨腰轉動。兩腳不要雙重,要此起彼落,象翹翹板一樣。 2.當兩掌向左平移時,要注意勿使右掌盪下,在平移過程中右掌須坐腕;平移時左手去、右手跟,距離要均等。 3.左膝要自然微弓;注意兩肩不要上聳,松腰胯;兩臂須呈弧形,不可挺直;胸部不要正對前方,要側朝右前斜方;左掌要坐腕。 第十七式左右倒攆猴 1.在連續退步時要注意,兩腳不要踏在一條線上,要稍離開些。當一腿提起準備退步時,另一支撐腿不可起立,須仍保持虛步時的高度;注意上體不要前俯。 2.當一掌後抽時,須經胯旁,初學者往往做成經肋旁,那樣手臂就成直角而不成弧形,就顯得不寬舒和彆扭。 第十九式提手上勢 1.由斜飛式過渡到提手上勢的動作,腰部以及上下肢動作要同時開始,同時完成。 2.與前第五式「提手上勢」要點同。 第二十二式海底針 1.左腳提起,略里收落下時,右腿要漸漸下蹲,左腳尖漸漸落下虛點地面,重心須全部由右腿支撐。 2.右腕向里提回時要防止聳肩抬肘。 3.做海底針時,左掌似乎沒有很明顯的動作,因此初學者往往把左掌的動作忽略掉,其實左掌必須隨重心前移、後坐和轉腰進行動作,否則就不符合「一動無有不動」的要求。另外,兩臂不可伸直,須微屈。 4.右掌向前下插要隨右腿下蹲和折腰而動作,並要以肩催肘、肘催手,節節貫串地下插。 5.折腰時,自頸椎至腰脊要保持成一直線,不可低頭、弓背。眼視右掌前方,但不可把頭抬起。要注意頂勁和沉氣,上下一氣貫通。 第二十三式扇通背 1.左腳前邁時右腿要坐實,不可站起,落步時不可太快,速度要均勻,並防止身體搖晃和前俯後仰。 2.變左弓步、左掌前推與右掌上托三動作要一致。 3。右掌上托要防止聳肩抬肘;左掌推出時,掌心不可正對前方,並要坐腕。 4.做扇通背的動作時往往容易挺胸、直臂,這就會不符合「勁以曲蓄而有餘」的要求,同時也不符合「含胸拔背」的要求。所謂「勁以曲蓄而有餘」,就是要使動作還有伸展的餘地,因此做太極拳的任何動作時手臂與兩腿都不可伸直或挺直。弧形要求圓滿,處處要有能「八面支撐」的意思。 第二十四式撇身捶 1.手法和步法要隨腰轉動,並要協調一致。 2.右腳落步時不要與左腳踏在一條線上,並注意右腳尖要正對前方,不要外撇。 第二十八式雲手 1.雲手時,身體轉動要以腰脊為軸,要徐徐轉動,不可胡亂擺動,上體不可傾斜,要保持「立身中正」。 2.兩臂要隨腰運轉,要自然、圓活。經下面向左或右向上運時要含有上抄之意;運轉到上面的左或右肘不可抬起,小臂要鬆鬆掤住而運轉。兩臂一上一下,一左一右,更迭運轉:左手為主時,右手相隨;右手為主時,左手相隨;不散漫,不僵滯。 3.腳提起時要腳跟先離地,踏下時要以腳尖先著地;當踏下的腳跟一經踏實,另一腳的腳跟即離地,要此伏彼起,象翹翹板一樣。 第三十式高探馬 1.當重心移向右腿時,要坐實右腿,要以左胯根漸漸里收來帶動左腳提起,同時上體不可後仰;當左腳一經離地收回,右腿即漸漸起立,頂勁要具有沖霄之意,沉氣於小腹,有上下對拉,拔長身肢之意。 2.兩臂要呈弧形。右掌前探時不可聳肩。要拔腰,但不可挺胸或弓背。右臂不可挺直;手指不可朝前,朝前就會失掉坐腕的意思。 第三十一式左右分腳 1.兩掌各抹轉一個平圓時,臂要呈弧形,肘部稍沉,抹轉乎圓要均勻。右臂在抹轉後探出時也不可挺直。 2.兩掌合抱交叉後仍須隨左腿起立而柔和地向上向外微移,才顯得輕靈、沉著。如果左腿起立時兩掌交叉著不動,就會產生獃滯現象。合抱時兩掌腕部不可鬆懈地彎屈。 3.兩手分開要和右分腳一致。同時兩臂也不可伸直,要微屈肘使前臂稍向身前方彎屈;肘部也須略沉,低於腕部,並要坐腕。 4.分腳時身體要穩定,不可俯、仰、傾、側;兩肩不可為了保持身體平衡而緊張,仍須松肩。只有「虛靈頂勁」和「氣沉丹田」才會使身體易於保持平衡。 第三十二式轉身蹬腳 1.同前右分腳要點3、4。 2.左腿須隨轉身收回,不可著地;要「含胸拔背」,不可後仰。 3.左腳蹬出時要以腳跟為著力點。 註:楊澄甫老師原來的分腳、蹬腳,都是提膝後迅速踢出,勁透腳尖或腳跟,踢出時都有風聲,後來他改為緩緩踢出或蹬出。 第三十四式進步栽捶 1.當左腳前邁腳跟尚未著地時,注意上體保持正直;當左掌摟過左膝時,上體隨右拳下打折腰,並沉腰胯。但折腰時,自頸椎到腰脊仍要保持成直線,不可弓背、低頭或抬頭。 2.眼視右拳前方,但不可抬頭。 3.兩肘須微屈,不可挺直。 第三十八式左打虎式 1.右蹬腳後,右腳下落時,左腿要相應地下蹲來控制右腳輕緩地著地,這樣才符合既輕靈又沉著的要求;如果單是右腳落下,就顯得平板獃滯。 2.左腳邁步時要注意「邁步如貓行」的要求,同時上體要保持正直。 3.兩手過渡為打虎式時,弧形要走得圓,不要有稜角。上下肢要相隨一致。 4.當左手經過左膝前時,掌心朝上要有摟膝之意。 5.成打虎式時,兩臂要呈弧形,圓滿地曲蓄,肩部防止上聳。 第四十一式雙峰貫耳 1.邁步時要坐實左腿,收右胯根,然後以左腿漸漸下蹲來控制右腿前邁,上身保持正直。邁步的速度要均勻。 2.隨著落胯、沉氣、松肩,兩掌向下經膝旁時,要以兩肘下沉來帶動兩掌下落,不可單是兩掌下落,要用整體的勁使掌背沉著松凈地下落。 3.兩拳向前上勾擊要與右弓步協調一致。 第四十三式轉身右蹬腳 1.與第三十七式「右蹬腳」要點相同。 2.轉身時須借右腳輾地(一經輾地,腳跟即離地)和左腿擺動之勢,才能迅速圓潤地轉向後面。轉身時,身體不可前俯後仰,否則會產生不穩定的現象。 3.兩掌合抱交叉要與轉身動作同時開始,同時完成。 第四十九式野馬分鬃 1.野馬分鬃的弓步比一般弓步稍微開一些,但不到45度斜角;腳尖要與膝蓋方向一致。 2.兩掌成抱球狀時,注意不可抬肘。 3.右或左手例出時要隨腰轉動,並要由肩到肘、由肘到手節節貫串地向外(扌列)出。同時例出與轉體、變弓步要協調一致。下採的一手不要離胯部太近。兩臂要呈弧形。 第五十二式玉女穿梭 1.玉女穿梭共有四個,方向是朝著四個斜角。 2.在每個轉身或上步時,不可起立,身體要保持正直,動作要連貫、均勻,上下相隨,協調一致。 3.一掌向前上翻時要防止引肩上聳或抬肘;推出一手的臂部不要挺直,要稍屈。 4.變弓步、一掌前推時,腳尖、膝蓋、身體、面目與推出的一掌方向要一致地朝著斜角。 第五十七式下勢 1.左掌弧形里收下移時,須隨身體重心後移松腰胯,松肩部,下沉肘部,這樣才能節節貫串帶動左掌里收下移。左掌由里收下到前穿要圓活,掌指要朝前(東),掌心朝南。 2。做下勢動作時要防止身體前俯、低頭和臀部突出,要仍然保持上體正直,並要注意不可挺胸。 3.成左仆步時,左膝微屈,左腿不可用力挺直。 4.眼神雖隨左掌,但當左掌由下向前穿時,不可低頭。 第五十八式金雞獨立 1.由下勢左仆腿起,重心前移時,要左腿漸屈,右腿漸蹬,松腰胯,上體要平行前移,然後漸漸前起,形成左弓步的形狀,不要兩腿伸直而起。 2.在過渡為左獨立式時,先要穩固地屈膝坐實左腿,然後右膝向前漸漸提起,同時左腿隨著漸漸起立;不要先左腿起立,然後再提膝,形成不協調。由下勢變為左獨立的整個過程中,要防止上體前俯,須保持正直。 3.由左獨立變為右獨立時,注意右腳下落時,左腿要同時下蹲,不要單是右腳下落而左腿仍然直立。當左腿提膝時,右腿也要隨著漸漸起立。 4.在做獨立式時,須「沉肩墜肘」,「坐腕」,「虛靈頂勁」,「氣沉丹田」;要「肘與膝合」,即肘與膝上下成垂直,向前的方向要一致。獨立的一腿直立時不要用力挺直。 5.在左右獨立式動作說明文字中所用的「托」字,是按該動作的技擊作用而來的,但在鍛煉時不要為了「托」字的意義而將掌心朝上,應該手指朝上。 第七十二式高探馬帶穿掌 1.左穿掌動作要同左弓步、身體右轉協調一致。 2.邁步時要防止上體前撲,要做到「邁步如貓行」,落步時要輕靈。 3.左掌穿出時右臂要呈弧形,右腋要留有空隙,不要逼緊。如果逼緊和臂不呈弧形,一方面在姿勢上顯得彆扭,達不到處處求圓滿的要求,另外在動作轉換中也會失掉圓活之意。 第七十八式上步七星 1.同第五十八式「金雞獨立」要點1。 2.由下勢過渡為右虛步時,注意身體不要搖晃。上體要保持正直,要松腰胯,腰部要防止為了保持平衡而僵硬。不可用右腳尖來分擔身體重心.因為此時右腳為虛,左腳為實。如果右腳尖用力著地,分擔重心,就會犯步法上「雙重」的毛病,也就是虛實沒有分清。 3.右拳向前上掤時,要如掤如打,注意不要做成向前上揚的動作。 4.兩拳前掤時,兩肩不可因兩拳交叉而上聳或鎖住,兩臂要呈弧形,使姿勢達到曲蓄而又圓滿的要求。 第七十九式退步跨虎 1.向後退步時注意右腳的落地點,不要踏在一條線上。 2.成退步跨虎式時(圖232),上體不可朝右側傾或後仰、前俯,仍須正直。 3.兩掌分開後,兩臂要呈弧形,注意兩掌不要距離身體太開而形成鬆散的現象。 第八十式轉身擺蓮 1.以右腳掌為軸身體向右後轉時,要借左腳略踩地、左腿向右後擺和轉體之勢,才能轉得圓活。在轉體時,身體不可搖晃,要立身中正,但腰部不可因此而挺硬,仍要放鬆。 2.左腳落地時,要漸漸下蹲,形成象右虛步的過程,然後隨著腰部自左向右轉和右腳自左向右上擺而漸漸起立,但也不可挺直。 3.右腿擺蓮是橫勁,要用轉腰來帶動右腿外擺。由於右腿外擺是橫勁,又要由腰來帶動,因此右腳最好不超出肩部,同時右腿不要挺直,要微屈。如果腿部伸直和腳的高度超出肩部,則勢必胯部力量用得多,而腰部力量用得少;反之,腿部微屈,腳的高度不超過肩部,就能充分運用腰部力量,達到橫勁的要求,並且所發到右腳背的勁力也更大。 第八十一式彎弓射虎 1.兩手要隨腰轉動。腰部隨兩手拍擊右腳面後先左轉,隨即右轉,兩手也隨著向右上繞;當右拳繞至右耳側和左拳繞至胸前時,身體又變為左轉.兩拳也隨著體左轉而向左前斜方打出。身體轉動、兩拳打出與變左弓步等動作要協調一致。 2.成為彎弓射虎時(圖241),要防止右肘上抬,肩部上聳,身體前撲。
推薦閱讀:
※暢快動作打擊《果寶特攻4合體》什麼時候發行?
※少林拳基本動作v
※一組有氧 腹肌動作計劃,6個動作,1-3月幫你練出清晰堅實的腹肌
※愛情解碼:女人要「性奮」時的9個小動作
※5個減肚子最快的瑜伽動作 三天就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