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睡了閨蜜的男朋友》之中英對照版
世間所有的愛情故事都是套路。明白這一點後,很容易對正在熱映的浪漫電影,都市愛情電視劇,提不起任何興趣,覺得它們膩味非凡。就像談了幾個戀愛後,碰到一個各方面都一般的男人上來打個招呼,你知道他接下去要開始幹什麼,對任何一個環節都瞭然於心,因為不心動,眼睜睜看著別人當面發情,這事簡直比動物交配還要沒勁和難堪。
動物好歹有著相當強烈的繁殖目的性,人類用安全套構築起了目前世面上所有的悲歡離合。
《七月和安生》劇照
但荷爾蒙總是會來,這促使著對一切漠不關心的生命體,再一次賤兮兮地,打開了某個愛情題材影視作品。《倫敦生活》是我自己看的,《七月和安生》則是朋友拖著進去看的,據說是國產電影曙光云云。
碰巧,兩部都是一個題材,《oh my god,我睡了你男朋友》《靠,我男朋友你都敢睡?》,碰巧,都以其中一個閨蜜的死亡,給睡好朋友的男朋友這件事加上了最隆重的陰鬱色彩。
睡了閨蜜的男朋友,到底是一件屬於什麼性質的事?通常,不管中西方,江蘇小城還是英國倫敦,我們都會把幹這種事的女人,冠上一個「婊」字,太婊了,此處的婊字如英文的bitch一樣,早就失去了賣淫的本義,而是一個活靈活現的壞女人,壞得人咬牙切齒頭皮發麻,還是無可奈何。看不慣這種事的女人,心中一般都有一條道德底線,無法想像這個世界上男人比癩蛤蟆還要多,為什麼偏偏要睡屬於別人的那個?
但仔細想想,古往今來,特別是性自由開放的時代,睡閨蜜男友的故事,簡直多如牛毛。女人渾身上下都流滿嫉妒的血液,較真起來,一斤肉,一厘米身高,通通都是要比的。
即便a女看上去樣樣都不如b女,a一定也從整個內心覺得,自己如此與眾不同,你活該是手下敗將。而女人之間,通常只有一種微妙的方法,證明誰贏過了誰,那就是我睡了你視為真愛的男友,呵呵。
《七月與安生》中,周冬雨飾演的李安生,從小父母離異,爹不管娘不親,長相普通性格頑劣,而閨蜜林七月家庭幸福,漂亮溫柔讀書好,乃常見的校花級好學生範本。倆人好到如膠似漆,但好女孩一交上男朋友,壞女孩馬上覺得自己有了亮相的必要,她非要在男人心裡埋下一顆種子不可,好歹證明,自己並非一無是處。林七月放手自己男朋友出去試探,也是種不甘心,她總覺得對方的人生比較有意思,於是也用男人來判斷,是否果真如此?有意思的姑娘是不是比乖巧的好姑娘要更刺激更生動更撩人?
這就是我為什麼在影片前半部分,經常覺得內心拱起一大片尷尬的原因,好幼稚啊,怎麼能這麼幼稚呢?活捉一個成年女性,在電影院看這樣的幼稚劇情,不得不說,是一種殘忍。就像看著兩個小女孩,正在認真的過家家,把世界拼湊出自己自以為是的模樣,以為這個世界的女人,就是兩種樣子,一種好姑娘上天堂,一種壞姑娘走四方,一個陳舊的小說題材,即便刻畫感情到了最細膩的地步,最叫人尷尬的,還是這部小說內核的幼稚。
《七月和安生》劇照
《倫敦生活》里的好閨蜜,則是截然不同的模樣,一個死掉的,是通常愛得特別撕心裂肺的女性代表,她們溫柔,和善,充滿妙趣,只要發給她們一個靠譜的,相愛的好男人,她們保準是這個世界上最願意認真過完一生的標準人類。
可男人要是差點意思,這些姑娘就很容易發瘋,真誠遇到欺騙,她只想原地爆炸。一個沒死的,就是典型的看破世事型,知道好男人這三個字就是騙局,幸福生活也是騙局,好爸爸,成功人生,光明前途,統統都是。
說白了,她只想在這種短暫又糟糕的人生里,抓住片刻歡愉。這就能解釋,為什麼她睡了閨蜜的男朋友:嗯,很愚蠢地想試試自己的魅力值,我bitch起來的樣子總是特別美,我知道,我不想誠心傷害她,但成人世界不就是到處暗影浮動滿地不可告人的秘密嗎?我睡了他,真的,只是睡睡而已,不是搶也不是爭,只是找點刺激的事情做做,我知道他會甩了你,沒有我他也會,這個世界上哪有真正珍惜彼此的男女?
持有悲觀主義精神的女主沒死,對愛情和生活總是抱有幻想的那個閨蜜死了,死於因為男友忽然消失,想不開的彷徨中,遭遇了一場車禍。根本說不清是自殺還是意外,畢竟片刻的絕望也能殺了一個人。
《倫敦生活》劇照
《倫敦生活》的好處是,這個劇中的一切荒謬,都可以轉換成人對現代生活的無力感,我們總在這種看似不錯的生活里,表現得很緊張,很憤怒,有時候假裝什麼也不在乎,有時候又假裝悲痛欲絕,裝得久了,連自己到底想幹嘛,都有了一層掙脫不掉的殼。
女主說自己無時無刻都想哭,她唯一的好朋友死了,死亡讓友誼變得如此難能可貴,她再也找不到一個像閨蜜這樣的人,可以一起笑,一起罵,一起抽煙,一起喝一杯,一起開一家永遠沒什麼人來的小咖啡館。她的生活原來可以因為一個人的缺失,就徹底垮塌。
而周圍那些看似更重要的人,父親,姐姐,男友,可能成為下一任男友的男人,都如此地不重要,這些人都來自另一個陣營,無法和女主角並肩,去解決她遇到的任何一個問題。俗話說得好,泥菩薩過江,自身難保。
可還是擋不住以西方世界一貫的虛偽,用真誠的笑容發問:你還好嗎?你真的好嗎?哦,親愛的,你這樣我真的很難過。
可惜,世界上那個唯一會難過的人,已經死了。
《七月與安生》里,一個女孩的死,可以讓另一個女孩堅強活下去。這種健康向上又積極的樂觀主義,在《倫敦生活》里死得幾乎透透的。
女主不會死,因為死這件事太幼稚,她只要想像下繼母那副表面悲痛萬分的神情,就死不下去。
有一種活著叫,我認為這個世界糟糕透了,我笑是因為你看起來太假,我沉默是因為你喋喋不休說著廢話,但是我會活下去,不是因為這個世界會有什麼好事發生,而是總不能讓我討厭的人佔領整個地球。
《七月和安生》劇照
看完《倫敦生活》,再看《七月與安生》,即便最後半小時,我在電影院哭得很傷感,還是不能掩蓋一個事實,作為一部國產片,它的情感成分,真是太十八歲的青春十八歲的造作。
生孩子會死這種事,就是小女孩時期最致命的恐怖,居然在一部電影里變成了現實,這讓我們這種三十歲的成年婦女到底怎麼想呢?
真想拍拍安生的肩膀,不怕,比生孩子更恐怖的事,這個世界上真的多了去了。
比如《倫敦生活》,所有人看上去不錯的生活里,都隱藏著揮之不去的煩惱。這是成人式的哀痛,努力工作好好生活,根本解決不了這種現代化的孤獨。
推薦閱讀:
※我的身邊有你沒有他! 適合閨蜜同游的目的地
※姑娘,你想要一個男閨蜜嗎?
※《閨蜜2》:閨蜜是女人的底牌,早了解早受用
※閨蜜撬走了我的男人:你支持子君與賀涵的愛情嗎?
※《我的前半生》:防閨蜜?來自自相矛盾的情感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