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到來話七夕
史長軍
每年農曆七月初七,是我國傳統的節日七夕節,在人們的心目中,這一天也是一個最具浪漫色彩的日子。
「七夕」最早來源於人們對自然和時間的崇拜,但是,人們最為熟知的,還是關於牛郎織女的傳說。相傳牛郎父母早逝,只有一頭老牛相伴。老牛告訴牛郎,等美麗的仙女到銀河沐浴時,只要拿走織女的衣裳,就可娶織女為妻。果然有一天,仙女們來到銀河沐浴,藏身在蘆葦叢中的牛郎就把織女的衣裳拿走了,仙女們發現後,急忙上岸,穿好衣裳驚惶失措地飛走了,唯獨剩下織女。在牛郎的懇求下,織女嫁給了牛郎。婚後,牛郎織女男耕女織,相親相愛,生活得十分幸福美滿,並育下一兒一女。
玉帝和王母娘娘知道織女和牛郎成親的事後,勃然大怒,便命令天神下界抓走了織女。牛郎回家不見織女,急忙擔了兩個孩子追去。眼看就要追上,王母娘娘就拔下頭上的金簪向銀河划去,昔日清淺的銀河頓時變得濁浪滔天,牛郎再也過不去了。從此,牛郎織女只能淚眼盈盈,隔河相望。天長日久,玉皇大帝和王母娘娘被他們之間的真摯情感所感動,就准許他們在每年七月七日相會一次。因此,每逢這一日,人間的喜鵲就要飛上天去,為牛郎織女在銀河搭起鵲橋,讓他們相會。
小時候常聽老人講,在七夕夜深人靜之時,坐在葡萄架下,就能聽到牛郎織女在天上的脈脈情話。也曾傻傻地聽過,但往往都會在秋蟲的唧唧聲中,安然睡去。
七夕節又稱乞巧節,七夕乞巧,源於漢代,東晉葛洪的《西京雜記》有「漢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針於開襟樓,人俱習之」的記載。
七夕節除了乞巧之外,在全國各地也有著不同的風俗。在湖南江浙一帶,有婦女七夕洗髮的習俗。在七夕這天取泉水、河水,就如取銀河水一樣,因此,在人們的美好願望中,用銀河裡的聖水淨髮後,就能獲得織女神的護佑了。陝西黃土高原地區,在七夕節的夜晚,除了供奉巧姑外,還要在七夕之夜,讓各家女子手端一碗清水,剪豆苗、青蔥,放入水中,用看月下投物之影來占卜巧拙之命,同時還舉行剪窗花比巧手的活動。而在閩南和台灣,七夕節又是「七娘媽」的誕辰日。過去,閩南人越峽跨洋到台灣或異國他邦經商、謀生,大都多年不能歸,婦女們只好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有了希望才有生活下去的勇氣。所以,每年的這一天,人們都會到「七娘媽」廟供奉花果、脂粉、牲禮等,以感謝「七娘媽」對孩子們的保護。
兒時的記憶中,家鄉的七夕節也別有趣味。每年的七月初七,村中就會有七個年輕漂亮的女孩子聚在一起,她們從白天就開始準備晚上祭拜七仙女時的貢品和用小麥面擀好的麵條。月亮升起,女孩們最先開始祭拜活動,祭拜完後,再由大人把已下好的麵條盛在碗里,放在祭拜七仙女的桌子上,其中,七個碗里只有一碗有麵條。七個女孩蒙上眼後,有大人領進屋內,每人根據自己的感覺去摸一碗,誰能吃到有麵條的那一碗,誰就是「七仙女」了。這時,屋裡屋外會聚集很多人,都在翹首以盼,看看究竟是誰吃到了那唯一的一碗麵條。
而在唐詩宋詞中,古代文人墨客對七夕的吟詠更是數不勝數,其中人們最為熟悉的應是宋代秦觀的《鵲橋仙》:纖雲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渡。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儘管各地風俗不盡相同,但在人們心目中分量最重的,還是吟詠了千百年來的那份美好的愛情。七夕,在這個美好而浪漫的夜晚,沐浴秋月,遙望星河。
推薦閱讀:
※其實,古代的七夕不是情人節……
※道·味 | 秋風起,雞頭米
※如何評價微博上"七夕節送女友什麼禮物好,二百塊錢左右"底下網友的評論?
※利用七夕情人節七天引爆200萬流量
※你曾經送過女友哪些禮物?
TAG:七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