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皇帝傳略》之嘉慶帝顒琰(4)

第五,崇儉黜奢。乾隆中後期,隨著社會商品經濟的發展,統治階級過著窮奢極欲、一擲千金的豪華生活。顒琰親政後,表示要提倡儉樸,以期轉移社會風氣。嘉慶四年正月,顒琰在查處和珅時就知諭內閣說,每年外省督撫所進的貢物,內廷不過「賞收」一二件,其餘皆入和珅腰包。他質問道:試想外省所備辦的玉、銅、瓷、書畫、插屏等物,都是取之州縣,州縣取之百姓,「稍不足數,敲扑隨之,以閭閻有限之脂膏,供官吏無窮之朘削,民何以堪?」  他告誡大臣說:此等古玩,飢不可食,寒不可衣,直若糞土一般,怎麼能當奇貨對待呢?為此鄭重宣布:「經朕此次嚴瑜之後,諸臣等有將所進之物呈進者,即以違制論,決不稍貸。」不久,他又獲知上年底從葉爾羌采解的大塊玉石正在運送途中,立即命令各地方官,一接到此諭,不論玉石行至何處,即行拋棄。  

    順琰本人素習儉樸。早在乾隆四十年前,即他當皇子時,書房中每遇年節,他與師傅、諸昆弟互相饋贈,不過如意、荷包、食物,而「從未有以陳設玩器相持贈者」。親政後,他又表示「朕躬行節儉,為天下先」,把節儉看作遏制奢侈之風、恢復國家元氣的重要措施。嘉慶四年五月,他令「各省督撫司道署內,俱不許自養戲班,以肅官箴,而維風化」。嘉慶十四年,是他五旬壽辰之年。為了防止奢靡之風盛行,前一年就預飭直省督撫不準進獻珍寶。十四年五月,他在上諭中說:「萬壽正日」,准許督撫各呈獻一柄如意,此外惟年例應進土貢及預先準備的書冊字畫准許呈遞,珠玉陳設等件則一概不準進獻;民間也不準廣陳戲樂,「巷舞衢歌」。十六年,御史景德上疏,建議萬壽節時令北京城內演戲設劇10日,「歲以為例」,遭到顒琰的嚴厲訓斥,並被立即革職。  

    顒琰到各地巡幸也較少。他為皇子時,曾隨其父弘曆巡幸江南。即位之後,多次巡幸盛京、熱河等地。嘉慶十年九月,他在東巡盛京返回途中,一路上與同行大臣津津樂道地議論各地風景之美。大臣吳熊光上奏說:「皇上此行,欲稽祖宗創業艱難之跡,為萬世子孫法,風景何足言耶?」顒琰頗不以為然,說:「汝蘇州人,朕少扈蹕過之,其風景誠無匹。」吳熊光又回答說:「皇上所見,乃剪綵為花。蘇州惟虎丘稱名勝,實一墳堆之大者!城中河道逼仄,糞船擁擠,何足言風景?顒琰很不高興地質問說:「如汝言,皇考何為六度至彼?」吳熊光趕緊叩頭,依然諫道:「皇上至孝,臣從前侍皇上謁太上皇帝,蒙諭『朕臨御60年,並無失德。惟6次南巡,勞民傷財,作無益害有益。將來皇帝如南巡,而汝不阻止,必無以對朕。』仁聖之所悔,言猶在耳。」顒琰後來未能南巡江浙,恐怕與吳熊光等大臣的諫阻及國庫空虛很有關係。  

積重難返的閉關政策  

    乾隆年間,英國曾經派馬戛爾尼使團來中國,但談判毫無結果。嘉慶即位,正是18世紀最後幾年和十九世紀初,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力圖把中國變成它的商品市場和原料供應地,侵略活動日益頻繁。外國軍艦在中國沿海武裝巡弋,屢次炮擊沿海村莊。許多侵略分子藐視中國政府和中國法律,肆意殺害中國居民。嘉慶五年,英國船隻「天祐號」Providence駛往黃埔,無端向中國民船開槍,以致一人受傷,一人落水淹死。中國官府向英人索要兇手,英人拒不交出,其事不了了之。嘉慶七年,英國兵船六艘停泊在澳門外洋面數月,進行窺伺。嘉慶十二年,英國船隻海王星號Neptune水手在廣州縱酒行兇,被送回商館,又於當晚外出尋釁鬥毆,打傷中國居民數人,打死一人,英國方面極力袒護兇手,僅以過失殺人罪繳納四英鎊罰金得釋。  

    顒琰對西方殖民主義者的野心有一定的認識。嘉慶十三年九月,英國借口與法國在歐洲發生戰爭,法國將侵奪澳門為詞,派海軍少將度路利Drury帶領兵船九艘侵入廣東香山縣屬雞頸洋面上,並派300名英軍在澳門登岸,佔據澳門三巴寺、龍嵩廟及東西炮台。顒琰認為這是對中國領土主權的嚴重侵犯,立即諭令兩廣總督吳熊光前往澳門交涉,駁斥英國的荒唐借口,嚴厲警告他們「即速撤兵開帆,尚可曲恕爾罪,仍准爾國貿易」,否則當封禁進澳水路,斷絕糧食供應,調軍前往圍捕。這一年的十二月,度路利率領英軍撤出,事態沒有擴大。  

    但是,顒琰畢竟不了解世界的發展,不了解外國資本義的性質和活動方式,缺乏對付資本主義的正確策略。他繼續執行閉關政策,以各種清規戒律、繁文縟節極力限制中外交往。他在上諭中說:「天朝富有四海,豈需爾小國些微貨物哉?」,封建的自然經濟是清王朝統治者固步自封、虛驕自大、閉關自守的根本原因。在這種思想指導下,顒琰使英國第二次派來中國的專使阿美士德的聘問也是毫無結果。  

    英國政府派遣以阿美士德勛爵William Pitt LordAmherst為首的使團前來中國,嘉慶二十一年閏六月初六抵達大沽口。顒琰和其父乾隆帝一樣,把使團看成是向中國「進貢」的,因此,使團剛到天津,覲見皇帝的禮節又成了爭執的焦點。顒琰派理藩院尚書和世泰、禮部尚書穆克登額往通州迎接,希望勸說阿美士德在覲見時行三跪九叩首之禮。顒琰在上諭中說:「務將該貢使等禮節調習嫻熟,方可令其入覲」。而阿美士德從本國得到的是相互矛盾的不同指示。英國政府曾授以便宜行事之權,對於清方提出的要求,若能藉此而完成使命,則不妨照辦。但是東印度公司的董事們卻勸他在覲見的禮節問題上不作任何讓步,以免貶損英國的威望。阿美士德勛爵本人則拒絕在這個問題上讓步,在與清方官員會談中,表示「不能同意行韃靼禮節」,只同意跪單膝,脫帽鞠躬。清廷負責接待的大臣不敢將英國使節的態度如實稟報顒琰,企圖含糊了事,且謊稱英使已同意行跪拜禮並進行了練習, 「起跪雖小不自如,勉強尚可成禮」。顒琰聞知十分高興。準備在七月初七在圓明園接見英國使節。不料屆期阿美士德到達圓明園門口,拒絕入內行禮。這時清廷王公大臣都已穿戴齊全,集合等候;顒琰也準備御殿受禮。但門外為三跪九叩首引起的爭執還沒有解決。和世泰等極為狼狽,堅持要立即引領阿美士德入園朝見,甚至連拖帶推。阿美士德以身體極度疲憊,禮服亦未準備,沒有攜帶國書為理由,不顧而去。清廷官員向顒琰謊稱阿美士德突然得病,不能覲見。顒琰令副使覲見,副使也不肯入園。官員們這時再也無法掩蓋真相。顒琰十分懊惱,將負責接待的和世泰等「交部嚴加議處」。責令將英國使團入京沿途一切費用由官員們攤賠;令即日遣送英國使團啟程回國。  

    英國在兩次遣使聘問失敗之後,繼續派遣商船在中國沿海進行走私活動,不僅把大批商品如棉紗等源源運來,也將鴉片輸往中國。  

    對鴉片輸入及其危害,顒琰也有較為清醒的認識。鴉片最初是作為藥物輸入中國的。雍正時每年輸入僅有200餘箱。乾隆時吸食者增多,輸入激增至4000餘箱。嘉慶五年,顒琰下令禁止鴉片進口,規定凡外國商船到廣東,須先由行商具結,保證進入黃埔的貨船不夾帶鴉片。但外國鴉片販子用賄賂和走私的辦法使禁令成為具文,鴉片的輸入有增無減。  

    嘉慶十五年三月,京師廣寧門巡役盤獲一楊姓身藏鴉片煙六合。此事轉奏顒琰後,他在上諭中指出:鴉片煙性最為酷烈,食之既久,必致「戕賊驅命,大為風俗人心之害」,特命步軍統領、五城御史於各門嚴密查訪,一有緝獲即按律懲治,並將其煙物毀棄。嘉慶十八年七月,顒琰再次重申嚴禁私販鴉片,並制定了處分官民服食的條例。嘉慶十九年五月,他更明確地指出,鴉片的危害「比白蓮教為尤甚」。但由於鴉片走私猖獗,行銷地區日廣,吸食者越來越多。嘉慶二十五年時有人估計,僅蘇州一城吸食鴉片者不下十數人。嘉慶在位25年,雖然對鴉片走私並沒有嚴厲的措施加以禁止,但他關於禁煙的言論對道光朝卻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辭  世  

    顒琰於嘉慶二十五年七月二十五日戌刻在承德避暑山莊「龍馭上賓」,留京的孝和皇后聞聽此訊,即派王大臣「馳寄懿旨」,命扈從的皇太子綿寧「即正大位,以慰天下臣民之望」。八月十二日顒琰的梓官用128人大槓由避暑山莊啟行,奉移入京,沿途十宿,二十三日到達,在乾清宮停放。道光元年三月,葬於昌陵今河北省易縣。謚號為「受天興運,敷化綏猷,崇文經武,孝恭勤儉,端敏英哲,睿皇帝」。  

    顒琰在位時先後有兩個皇后。一是孝淑睿皇后,姓喜塔臘,副都統、內務府總管和爾經額之女。乾隆三十九年,她被乾隆帝弘曆冊封為順琰的嫡福晉。四十七年八月,生下皇次子綿寧。嘉慶元年,顒琰即位,冊封她為皇后。一年後病逝,謚為孝淑皇后,道光時加謚為孝淑睿皇后。另一位是孝和睿皇后,姓鈕祜祿氏,禮部尚書恭阿拉之女。顒琰為皇子時,她為側福晉,即位後被封為貴妃。嘉慶二年五月,顒琰奉太上皇弘曆的敕諭,命她繼位中宮,先冊封為皇貴妃。六年四月,顒琰又正式冊立她為皇后。二十五年八月,顒琰在熱河病逝。孝和皇后傳旨命曼寧即綿寧嗣位,是為道光帝。旻寧尊她為皇太后,道光二十九年十二月病逝。咸豐時加謚為孝和睿皇后。  

    顒琰生子五人,女九人。  

簡短的結語  

    顒琰是清朝入關後的第五代皇帝,是一位勤政圖治的守成君主。他親政後採取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對於改變乾隆後期的種種弊政起了一定的作用,但沒有、也不可能從根本上扭轉清代中衰之勢。從清朝的發展歷史來看,當時早已形成的「積重難返」局面,決非顒琰一人的力量所能扭轉;從顒琰個人來說,他始終開不出一個根治日趨嚴重的腐化和怠惰的藥方,對一大批「尸祿保位」的官僚只能採取和風細雨的警告、虛聲恫嚇,最終「舌敝唇焦」、「隨筆掌淚」,徒呼奈何而已。他對西方殖民主義者的侵略雖有一定認識,但內部危機正在日趨嚴重的封建的古老國家,不可能真正有效地對付外來侵略者,此後只能沿著衰敗的道路滑下去。 (李尚英) 

主要參考書目  

《清仁宗實錄》  

《嘉慶漢文起居註冊》  

《清史稿》,中華書局標點本,1977年版。  

吳晗輯:《朝鮮李朝實錄中的中國史料》  

昭槤:《嘯亭雜錄》,中華書局1980年版。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藏:《硃批奏摺》、《軍機處錄副奏摺》  
推薦閱讀:

嘉慶帝「懷柔」阿美士德
嘉慶皇帝的罵貪官詩
乾隆臨死前一天,寫下一首五言詩,嘉慶讀了大哭:父皇早就該死了

TAG:皇帝 | 嘉慶帝 | 嘉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