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佛門儀軌

佛力不可思議的小故事[轉貼]我們在齋堂時,老媽媽就給我們講小故事,都是佛力不可思議之處。一、那是在她家鄉,也是一個專修念佛的道場。那裡的老師父養了一條狗,叫大黃。有一天這個大黃不管對著誰就亂叫,老師父就對大黃說「大黃呀你都是佛門弟子了,亂叫可是枉語啊」說完也就算了。可第二天,就看見大黃嘴裡叼著一塊磚頭,吃飯的時候就放下,吃過了再叼起來,之後就一直這樣。老師父明白了,大黃這是聽懂了,在懲罰自己呢。而我們人當真正認識到自己的錯誤時,真要學學大黃啊。二、一學佛的老中醫養了一隻八哥,也教它念佛,有一天就去寺里給八哥做了皈依,回到家之後,再喂它食物,還知道挑了呢,只要是帶肉的,它都用嘴把肉夾出來再吃食物。可見皈依之後的動物,就是不一樣啊。三、在寺上次打佛七期間,來了一位老居士。做飯的師傅,就送給他一個稍稍有點破損的車牌(就是掛在車裡,上面寫著南無阿彌陀佛的小牌子),老居士回到家就送給了開車的兒子,一段時間後,出車禍了,車子全部損壞,可是裡面的人,卻沒有受一點損傷,大家就想起了那塊佛牌,可是無論怎麼找,就是沒找到,後來大家發現了一件極奇怪的事情,在車子後面赫然是一灘鮮血,可是卻沒有一人受傷,無法解釋。這也是那個老居士來寺自己說的。四、宗師父在送我們佛卡的時候,也講了一個故事。說在馬來西亞一次10人的車禍中,9人喪生,唯一人生存,還沒有受傷,後來一問那人說,大概是我媽媽送給我的在寺請的佛卡吧,我只是把他放在錢夾里,晚上有時間就拿出來拜一拜。這下寺的佛卡可出名了,馬來西亞一下子就向寺要了15萬張。所以人在順境中的時候,感覺不到這些法寶的作用,只有業障來了,才知道確實不可思議。——————[轉自]:西方極樂世界博客http://blog.sina.com.cn/s/blog_557200ce0100blq6.html來自:瑩磨莊嚴http://blog.sina.com.cn/s/blog_51a05f870100efwm.html佛門儀軌    [編輯]生長在台灣的人或多或少都見過幾次媽祖出巡、喪家祭殯及中元普渡的景況;媽祖神轎搖來晃去,七爺八爺威風凜凜,大隊人馬,鑼鼓喧天,鞭炮聲震天嘎響;城市小鎮路邊的布棚內,孝子孝女披麻帶孝的隨著道士僧尼拜唱,以及普渡時廟庭前擺著成千上百桌供好兄弟享用的祭品。中文名     佛門儀軌表達式     表現佛門中種種事物道理應用學科    佛學適用領域範圍    懺儀、戒儀排班行禮誦念目錄1 佛門儀軌的意義2 儀軌的定義3 包含範圍與種類4 制定緣起戒律而來定慧修持懺悔儀式5 基本內容及中心義理法界無盡的理論萬法唯識性空緣起6 佛門儀軌與禮俗的比較禮俗的形成過程禮俗的結構功能禮俗的內層思想傳統禮俗與佛教儀軌的異同7 探討佛教儀軌的作用與功能澄清誤會疏耙理路修改複雜不適用創新儀軌8 結論佛門儀軌的意義    [編輯]對佛門弟子而言,在寺院內,懺儀、戒儀排班行禮誦念的情景,焰口儀式中主法者頂戴毗盧帽的儀容,是不陌生的景象。這些民間信仰以及佛門的儀式,在一般人看來不免會問他們在做什麼?為什麼做那個?真的有那些事物嗎?做了有什麼作用呢?雖有一連串的疑問,但多半的人只是到此而已,並不細加推究,當事臨己身時,只好依樣畫葫蘆,如此這般。我們覺得這是不明佛教儀軌的意義與作法所產生的無知,以下試就幾點對佛教儀軌做說明:1. 儀軌的定義2. 包含範圍與種類3. 制定緣起4. 基本內容與中心義理5. 佛門儀軌與傳統禮俗的比較6. 探討佛教儀軌的作用與功能一.儀軌的定義    [編輯]佛教藉由儀軌來表現佛門中種種事物道理,通俗的說它就像是一般的典禮,如古代國家的祭天大典、皇帝登基,又如現在的閱兵、祭孔等種種儀式;民間世俗有祭祀祖先、山神、河神、土地等等;中國古人的禮節有殯禮、婚禮、成年的冠禮等等,而這些禮節的目的都是為了要達到諧和眾人心靈、提升道德、表現高度的文明精神;佛門儀軌的精神意義,也近乎世俗的這些儀式,然不同於世俗儀式之外,尚有變化生命流轉理則、修正心性使身口意三業清凈,透過修行轉變業力,或感通諸佛菩薩天王龍神,以遠離鬼魅、罪惡痛苦,得到生命中的輕安自在。「儀」在佛法中表「威儀」,指我們的身口意三業,透過身口意三業帶動了六塵的境界,由六塵境界轉換,然後引發了身心山河大地的緣起幻現、唯識道理的體認,這即是「儀」。「軌」表軌則,像鐵路的雙軌使火車行走得以通行無礙;「軌」也像圓規,依著中心可以成就圓滿,可以依靠依止,可以進行修行,改變生命境界、心性、人際關係的一種方法。所以把:「儀」「軌」結合起來,就是一種眾人的身口意三業,配合以種種的法器、時間、因緣,種種建築擺設,如磬、鍾、鼓、木魚、鐺...,及種種供養如香、花、燈、塗、果、樂、幔...,再配上梵唄,唱念優雅的樂曲,及寓意深遠的經、咒、贊;佛法的儀式經由眾生這些手舞足蹈、手印、身體的姿勢、口說的話語、意念的觀想,即由身口意來呈現,同時也經由儀軌化變眾生的心性、人際關係、生命力量,甚至改變宇宙人生的境界。二.包含範圍與種類    [編輯]儀軌包含身口意三業威儀,系依佛法大意的原則思作出來,使眾生消罪愆增福慧。佛弟子跨進山門、進到殿堂,禮佛、上香、向師父問訊、談話,學習打坐、誦經,乃至離開寺廟,及寺院生活中的早上打板、打鼓、敲鐘、唱偈、早課、過堂、出坡、誦經、打坐,乃至大型法會,都有一定規矩;生活上的點點滴滴,不管在家或出家弟子,從廣義而言,生活上的每一個舉動,乃至心念的思考,都包含在儀軌的範圍之中;然而一般人常誤以為儀軌只是一些祈福消災,為亡親超薦的法會,以及出家人打坐誦經的一些儀式罷了,其實不然,儀軌是歷代祖師,依佛陀的教誨、經典的記載,將佛法的精神融入四眾弟子的行住坐卧中,予以規範,使能從而生善去惡,可以說是高度的宗教情操、哲學、道德規範所表現出來的一種生活軌則,這就是佛法儀軌的精神。宋朝理學大儒曾到寺院中,看到僧眾過堂用齋誦經,不禁讚歎的說:三代的禮樂盡在佛門中,從此一典故,可見佛門的儀軌,能表現世俗禮樂的精神,對人有規範的功能。佛門的儀軌從佛法的精神出發,從前白居易問鳥窠禪師何謂佛法大意,鳥窠禪師答道:「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凈其意,是真佛教」,這句話包含了佛法的精神,符合了儀軌的理念。現將儀軌種類歸納如下:1. 佛菩薩聖誕、成道、涅盤會2. 祖師忌日3. 祝福國王君主儀(今已廢用)4. 求全民安泰儀(1) 仁王護國會:仁王般若經、金光明最勝王經(2) 祈雨祈時會:請觀音經(3) 禾麴生長青苗會5. 救六道眾生苦難(1) 天:齋天大會(2) 人:無遮大會(3) 鬼:焰口、蒙山(4) 畜生:放生會(5) 地獄:地藏法會(6) 六道普渡:水陸大齋會6. 修行(1) 戒: 五戒、八關齋戒、菩薩戒會、三壇大戒(2) 定: 金剛禪定會、禪七、佛七等(3) 慧: 請經法會、佛學講座等(4) 懺悔: 水懺、梁皇寶懺、大悲懺等7. 祈福(1) 祈福: 千僧齋、盂蘭盆法會、光明燈會、報恩會(2) 薦亡: 追悼法會、超薦法會8. 其它:傳法法會、晉山大典、朝山三.制定緣起    [編輯]經典中所含攝的法義廣大深遠,一般佛子或無法領會,或不易具體行持,因而不能得到經典修持的功德利益,於是祖師們根據經典中的道理或方法,依世俗的因緣,制定成具體可行之各式各樣的佛門儀軌,譬如:1.戒律而來祖師根據戒律的精神及道場風格,制定了叢林清規,以為道場大眾生活上言語行為的準則尺度,又如根據戒經中對於戒律的規定,制定了受戒、羯摩、結夏、懺悔等種種戒法操持的規制。2.定慧修持祖師根據各宗或各經論的義理,制定各種修持定慧的理論方法及方便,如禪宗有各宗禪堂的鐘板及參話頭看心等方法;又根據如圓覺經、般舟三昧經等,剋期取證等道理而有打七的方法;又如凈土宗有佛七及往生懺願儀等;如天台宗智者大師為其兄說小止觀,及為弟子說漸次圓頓止觀等。3.懺悔儀式除了為解脫而修持三學的方法外,最常見的就是懺儀,因為眾生無始來惡業深重,惟恐墮落或是已墮惡道者,為其拔離苦難所制之儀式,在生死中的苦難,為一般眾生所親身經歷,因此感受特彆強烈;如最有名的梁皇寶懺,梁武帝因郗後墮蟒身,請志公等搜錄藏經製作而成;又如慈悲三昧水懺,是由悟達國師感袁盎晁錯之怨仇,而制以解怨之懺儀;又如焰口、蒙山是不動法師為憫餓鬼,依經典而製成等等。4. 其它如早晚課誦、晉山升座、開光講經說法、祈福法會等等,都有其制定之因緣與施用意義,茲不一一敘述。由經典中所載的一些滿足世俗眾生安樂需要,類似道教的法術,或秘密咒語的方法,所使用的儀式,譬如摧伏怨魔,或讓他人對我們產生恭敬心、愛戴心、或是要得到種種財寶、或是想令鬼神供驅使、或避災難、或延壽命,這些可說是世俗的術法,雖也是佛門儀軌的一部份,但在傳統的大乘佛教不用,多半是密教使用,這是儀軌中特殊的一部份,它完全是世俗的方法,多半是運用鬼神的力量來達成目的。四、基本內容及中心義理    [編輯]世俗的禮俗遍布在生活中;人與人相處也有一時一處的典禮,如婚禮、葬殯祭禮、就職禮等;佛教也如此,生活細則稱為清規戒律,一般典禮儀式則比較莊嚴隆重稱為佛事。現就佛事一般常用內容法式列出,並說明其義,此常用諸式,隨各佛事繁簡作用而增減,並以主要本法為中心結合而成,今就各儀節了解佛教法事一般通用之義理。佛事儀節通式表1、 請師: 請主持法事和尚及諸師入壇2、 灑凈: 主法者以甘露水清凈道場3、 請聖: 請諸佛菩薩龍天護法蒞臨神力加持4、 請眾: 普請六道眾生及有緣者共聚道場修行5、 供養: 以香花燈塗果饌樂等供養諸聖賢6、 懺悔: 大眾向諸聖及怨親陳白悔過,凈滌身器7、 三皈: 大眾虔誠恭敬皈命三寶8、 說法: 主法者說明法事的因緣道理行持態度9、 行本法: 大眾同修此堂佛法儀式之主要功能祝福延生坐禪起觀放生施甘露食廣修供養禮佛除障羯摩除罪授戒10、 宣疏: 將此法事功德信士,及法事義理秉宣周知11、 遣眾送聖: 法事圓滿恭送諸聖及六道眾生回本位12、 發願: 大眾發四弘願13、 迴向: 以此功德迴向一切眾生或莊嚴佛土佛法的儀式是根據經典而來,有依戒律而定,有依各種禪定方法所作,有的是對種種空性道理作說明,有的是為眾生懺悔消災祈福及驅使鬼神,以得到世俗利益。依經典的精神思想製作,不管是祈福、懺悔或修戒定慧的原理原則,不出佛法的基本理論:一.法界無盡的理論,二.如來藏緣起,三.萬法唯識,四.性空緣起,五.業感緣起。1.法界無盡的理論:華嚴重重無盡的道理以華嚴的道理來說,所謂儀式的進行,其實是參與儀軌的行者(生命),把整個無窮無盡的山河大地、無窮無盡的空間,也就是華嚴經上所說事事無礙的法界、因陀羅帝網的珠網,重重無盡、交互含攝的整個宇宙,做為所修行儀軌的道場。而修行者的一念之動、一個唱念、一個心念、一個舉手投足的動作,就牽動著整個無窮無盡的宇宙空間的轉換─這是對修行者最深、最可貴的相應。2. 如來藏緣起:如來藏的妙真如性退而求其次,它可以相應著所謂清凈的本心。一個行者在修行儀軌時,如果他所依據的是如來藏妙真如心的道理,則他在一舉手一投足.一個舉心動念之間,都是在與他的真心相應,因為他是以一個清凈的本心做為他修行的道場。因此,他一念當中,整個心性 - - 一個清凈、湛然不動的妙真如性─會因此而轉動。3.萬法唯識:唯識所現的道理如果他所相應的是唯識的道理,那麼在他一起念、一舉手、一投足當中,無窮無盡唯識所變的境界,將隨著行者起心動念,舉手投足之間,而整個山河大地如夢幻般的轉變。這是把唯識所現的整個無窮無盡、如夢幻影像般的山河大地、佛國剎土,做為他修行的道場。4.性空緣起:妙有兼容相即的中道之理如果行者行法事時,所依據的是中道實相之理,則在儀軌中,行者是將一妙有真空、本無如幻的無盡山河國土,做為道場。而在行者的起心動念,舉手投足間,無非是妙有幻顯之法,亦即將身心與山河國土全體融溶,等視為一妙有幻顯的法體,此妙有幻顯之法,能隨行者心念而幻現出國土山河、有情生命。所以行者若能與此中道之理相應,則無邊無盡的山河國土,諸趣眾生都能隨其心念而遷移動轉。5. 業感緣起:因緣果相依相因的道理再者,如果行者所相應的是無窮無盡的業感生命,則在行者行法儀之時,將隨所造作的語言施設、心念起滅,而與無盡有情生命及善惡諸法相應。在與法儀相應的當下,一切惡業將如湯銷冰、如陽照雪、渙然而泯;一切善法則如祥雲萃集而彌覆身心國土。這是因為行者將三界做為修行的道理,而動轉一切三界的善惡業果所致。以上是就儀軌與佛法相應之理所做的說明。而其實,在行者所相應的諸佛理中,原都只是一味,但是隨眾生機感不同,個人根性不同,於佛理契入淺深圓頓有別,故說有所依之理的差別。然雖所依之理有別,但施行儀法時,都是在法性中,相應於不同的法界及有情,如十法界之十種生命:佛法界、菩薩法界、緣覺法界、聲聞法界、天法界、人法界、修羅(仙)法界、畜生法界、餓鬼法界、地獄法界。其中,或有相應於聖界之一或四、或有相應於聖凡交融,或是十法界皆相攝於中。此所相應的法界之所以不同,是視所行儀軌之作用而定;而作用不同,其儀軌的施設亦因之而異。佛法儀式是根據經典義理而來,目的無非是積集福慧、消滅罪障,而其滅罪生福慧的根據則散見於各經典,有的依戒律;在大乘佛教常用的懺法,其齋天、仁王護國,這些經典有的對天神鬼神祈允,不完全是與業感相應;用法義修持,祈求善神的回護,令天龍、鬼神、護法來保護我們,但它還是以大乘的思想做為基礎。另焰口的儀式雖屬密宗典籍,理論基礎是緣起、一切唯心所造,雖用了咒語、手印,但重點在於觀想及法性融合,所以可說佛門儀軌離不開佛法諦理思想。總說佛法儀軌的目的可歸納如下:1. 發揚、讚美佛菩薩功德之事。2. 上求佛道、下益眾生之事。3. 顯宇宙真理之事。五.佛門儀軌與禮俗的比較    [編輯]1.禮俗的形成過程「俗」,是指中華民族的形成過程中,先民在不同的時空、領域自然形成的一種生活習慣,再配合文化的進展需求所形成,形成習慣之後先聖先賢賦予了更深意境的法天、法地、法陰陽、法人倫的道德哲理的意義;經演變而約定成俗,漸漸由風俗、禮俗、禮制而禮義,使「禮」富有人文道德精神思想。2.禮俗的結構功能「禮」是中國文化的具體表現,最大的特色包括人倫道德與政治哲學的成份,而在人倫道德及政治哲學為重心的思想中,隨著社會文化的發展,而融合了宗教、文學、藝術、經濟、軍事等文化的成分,具體表現在中華民族社會生活中的每一個細節中。古禮的種類與包含範圍,六禮:冠、婚、喪、祭、鄉、相見,九禮:冠、婚、朝、聘、喪、祭、賓主、鄉飲酒、軍旅。從禮的內容結構來看,禮是以人的一生為核心,以人的各種關係為半徑而形成的一種結構,這種結構實際就是人本身的生活範圍,生活範圍有多大,禮的範圍也就有多大,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生活範圍,所有這些生活範圍加在一起就是整個社會,所以「禮」籠罩了所有人的生活,所以也就籠罩了整個社會。「禮」具體包含治理國家的各種典禮制度,以及百姓的生活儀文禮節兩種結構,以國家制度為結構體,是以君權為中心,而百姓生活習俗則是以圍繞父權來展開的,而兩種結構不同卻本質一致。3.禮俗的內層思想中國是一宗法分封的君權民族,亦是一農業社會的發展文化,古代賢哲為使主政君王愛民益物,用禮儀規範了一個仁政禮治的理想治國行事,而在以農業生產的社會中,賢哲提出了順應自然天地運行規律,也就是天人合一的思想。又法陰陽互轉相變而生萬物,因而形成了陰陽五行的思想,用這種思想指導社會政治活動就形成了天人感應的陰陽五行說,如禮記:「禮運:夫禮先王,以承天之道,以治人之情,故失之者死,得之者生,...是故夫禮必本於天,教於地,列於鬼神,達於喪祭射御冠昏朝聘,故聖人以禮示之,故天下國家可得而正也」。4.傳統禮俗與佛教儀軌的異同了解傳統中國禮俗簡義,我們試將二者同異表列如下:傳統儀禮 佛門儀軌使用教化理路及隱含力量 教化-法律道德善獎惡懲 教化-法性.業力三世因果教育工具 文學.音樂.建築.工藝.美術 文學.音樂.建築.工藝.美術時間長短 個人一生 無量劫三世空間 一國族 三千法界施用對象 人類 六道有情對應神聖 天地祖先 四聖諸天護法龍神中心思想 天人合一,反本復性,陰陽五行 法界無盡.萬法唯心體現道德 忠孝仁愛禮義廉恥 無緣大慈,同體大悲施行處所 社會規範.生活每一細節 生活每一細節內容結構 國家法制(君權)生活儀節(父權) 成佛之道(無漏慧智)人天善法(有為福德)上面可知佛教儀式與傳統禮俗,在作用的處所是人生的每一個細節,而所藉以表達的則是三業感官所覺的文學、藝術、工藝、音樂等,在基本思想價值觀則迥異,然而二者在人性向善的教化功能卻是一致的,這也可以看出,佛教思想可以和傳統中國以儒道思想相融的一個契合處。中國文化有極高度天人合一的思想,一.禮本於人性,還本復古,追溯人之本心立場,二.禮本於天地陰陽的思想,追溯人性而與天地陰陽合一。在中國一貫思想的交互融合之下,這就是禮的精神,它結合了君權、父權、宗教文化制度,來表現政治、哲學、與人倫道德思想。中國文化透過禮的發展,無非是要使廣大的生命,在人與人之間所謂三綱、五常的思想得到協調,在面對不可知的天地、鬼神與祖先,也能透過禮得到一種協調,它的重點在人;所以孔子有「敬鬼神而遠之」,及「不知生焉知死」的論調。中國的禮在調和人性三綱、五常的思想,對於人性的復古、天地的協合,乃至達到天人合一的思想,這與佛法不同;在思想上,佛法能與法性的空慧、與諸佛菩薩、鬼神感通,改造宇宙人生的業力;相同處,在生活上、在世俗的層面,佛門的儀軌有生活細節上的協調、去惡從善、有諧和眾人道德與人倫層面的功能。六.探討佛教儀軌的作用與功能    [編輯]1.澄清誤會因佛門弟子不太了解佛門儀軌的意義與精神,乃至在使用的過程當中,忘失了它的精神,亦失去了儀規濟溺感通、慈悲智能的功能,而一般人不知因由,更容易認為那是迷信,因此有必要澄清這個誤會,這是寫作本文的第一個動機。2.疏耙理路儀軌背後的思想、製作緣起,軌儀本身各別特有的功能,整個儀軌組織結構、施用的具體儀式、使用的法器、梵唱、音聲等等,以上這些不了解的釋明,有缺漏的補正,有模糊的釐清;因本文受限於篇幅及筆者自身的學識,無法詳述及對儀軌的各層面做一處理,僅做此一問題之指出。3.修改複雜不適用在釐清佛們儀軌不了解、模糊、誤會的層面,也確立佛門儀軌背後真正的義理、確切的結構及做法儀式,有些儀軌或過於簡要,或過於繁瑣,或是所用的器具太抽象,在能符合佛法的大意,且不違背儀式的精神之下,認為可加以適度調整,使更適合現代人。4.創新儀軌根據佛法的義理軌則,及現代社會改變的實際情況,創造出對於佛法理論更易顯彰、世道人心更易凈化、對佛法弘揚更有利益的佛教儀式,以適應新世代需求。結論    [編輯]除了上述佛門儀軌在不共傳統禮儀的成份外,展現在一般的道德、哲學層次的精神上時,提倡要有孝心、懺悔心、平等心、慈憫心、布施心、因果心、無我心等等;在風俗禮儀上,提倡要有恭敬心、敬畏心、謙卑心、倫常心、莊嚴心、歡喜心。總而言之,整個人類的文化在不同的民族、地區、國家呈現不同的道德哲學、風俗禮儀、文學、藝術等等,它們在人類文明的進展過程時,帶給人類心靈的調和、凈化、鼓舞。佛法的儀式在傳入中國,或傳入世界各地中,它為了達成佛法教化的作用,於是融合了當地世俗的哲學道德、禮儀、風俗、文學、藝術,來體現佛法的本質;當佛法的儀軌與世俗的文化結合後,在佛法的層面體現了佛法的精神,在世俗的層面,提升凈化了世俗文化。【儀軌】梵語kalpa su^tra。原指密部本經所說諸佛、菩薩、天部等,於秘密壇場之密印、供養、三昧耶、曼荼羅、念誦等一切儀式軌則,後轉為記述儀式軌則之經典的通稱。全稱秘密瑜伽觀行儀軌、念誦儀軌、秘密儀軌、三摩地儀軌。或稱修行法、念誦法、供養法、三摩地法、密軌。密部諸尊在諸經中多有規定其行法儀軌,如欠缺規定者,則依通用之儀軌。於婆羅門經典中,各有其供養法、供祭法之書,此亦相當於密教之儀軌。儀軌行法如與經合則稱經軌,由於諸尊甚眾,且修法各異,故其經軌亦多,不下數百卷,宋元以後之大藏經雖均有收錄,然至今多數已不流通於中國,唯獨在日本流傳。日本之最澄、空海、常曉、圓行、圓仁、惠運、圓珍、宗睿等八人相繼來華,傳寫許多儀軌返日,世稱八家相承,其書目則載於各師之請來錄中。江戶時代,日本黃檗山開版之錄內儀軌有一八七部三二四卷;另有黃檗山、江戶靈雲寺、大和長谷寺等地刊行之儀軌,總稱為錄外儀軌,計一三三部一八○卷(其中亦含若干經典)。明治後之縮刷大藏經、大正新修大藏經,均收有錄內、錄外及其他各種儀軌,前者收錄五七○部九三一卷,後者收錄六一二部九六一卷。又藏譯大藏經亦收有各類儀軌。密教圖像之所以複雜,系由儀軌繁複之故。我國儀軌之述作系由印度傳來,印度之儀軌則由龍樹誦出。主要之譯者為善無畏、金剛智、不空等大師。儀軌(術語)記密部本經所說佛菩薩諸天神等念誦供養儀式軌則之書。謂之儀軌。原為龍樹所誦出,最為廣博。不空善無畏自其中抄出而傳譯之者,即今之儀軌也。宋元以下之大藏經中載之。——《英漢對照詞典》儀軌密續修法的法本,詳細地敘述如何觀修本尊的壇城及禪定。——《藏傳佛教辭典》儀軌為密乘人作觀時組織的一套念誦程序和事相規則。《藏傳佛教寧瑪派》劉立千著——《佛教哲學大詞典》儀軌讀音:[yi2 gui3]即化儀的規範、儀式的規則。謂佛、菩薩等本尊的安置方式、供養方法、教誡等,又指記載上述事項的典籍。印度從吠陀時代起就將禮拜諸神的方法稱為儀軌。<撰時抄>、<善無畏抄>所舉出的「儀軌」是指不空所譯的<法華儀軌>。御書撰時抄(第二八七頁)善無畏抄(第一二八五頁)儀軌——《中華佛教百科全書》(一)(梵kalpa、vidhi,藏cho-ga)又稱秘密儀軌、密軌、供養法。印度自古吠陀時代,即將禮拜諸神的方法,稱為kalpa。密教依循此一傳統,亦將有關佛菩薩、諸天之造像、念誦、供養的方法軌則,稱為儀軌。(二)(梵kalpa su^tra)指記載密教實修法之典籍。隨著密教儀禮的發達,作為密教儀禮執行軌則的儀軌亦大量被製作出來。依修法目的、本尊之不同,以及成立年代的差異,儀軌的內容與體裁亦呈現多樣化。現存的儀軌,有些是梵文原典,有些是原文已佚的漢藏譯本。也有一部份是在中國所形成的。日本自奈良時代(八世紀)開始,即有入唐僧人攜回儀軌。其中,以平安時代初期(八世紀末九世紀初)最澄、空海等入唐八家所攜入者為數最多。後來,安然集合各家之目錄而編成《八家秘錄》二卷。但此等儀軌因為以寫本方式流傳,故頗多散逸;江戶時代元祿年間(1688~1704),凈嚴曾加校訂,由黃檗印房刊行,計收錄一八七部三二四卷。此系依空海《御請來目錄》等書編集而成,稱為『錄內儀軌』;其他在靈雲寺、長谷寺、高野山等處所刊行者,稱為『錄外儀軌』。《大正藏》密教部收有六一八部九六六卷。古來稱儀軌為事相,是秘密佛教的根本內容。在密教的實踐體系中,儀軌具有相當程度的神秘性,甚為重視師資傳承。故如未受合格上師(阿闍梨)之傳授則不能通徹其意義,私修其法亦無利益可言,且不能傳授於人,若強為之則犯越三昧耶罪。◎附︰談錫永〈西藏密宗的儀軌〉(摘錄自《現代佛教學術叢刊》{74})(一)西藏密宗以行持為主,雖然它亦重視理論的建立,但到底以為只談理論,有如『說食不飽』,所以主張行持比理論更為痛切。當蓮華生大士初抵藏土弘揚密乘時,並不重視著述,而受法修持成就者,據史乘記載,數以千計;其後阿底峽尊者來藏土弘化,弟子的根器已較下劣,尊者便不得不以『文字般若』啟示來學,而有《菩提道炬論》之作,但此時成就者已遠不如蓮華生大士時期之盛了。這種情形,和漢土的禪宗頗為相似。禪宗初期,師弟以心印相傳,亦無須憑藉文字,然而一花五葉;宗師輩出,及至宋代以還,根器亦較差劣,禪門的著述亦相對地增多,倘和釋尊拈花,迦葉微笑,彼此不著言語聲塵,而心法授受了了的情況比較,無疑是很深刻的諷刺。然而,西藏密宗卻有一點和禪宗不同的地方。禪宗的印心,實在無法記錄當時行者的實際心理狀態,留傳下來的公案,對後人只是一個悶葫蘆。但西藏密宗的行持,卻仍有歷代師資傳授的儀軌可遵,這些儀軌,等於前人修行成就的腳跡,故後學踏著這些腳跡前進,縱或因種種障礙,不能達到解脫的目標,卻仍可以走多少算多少,而且也沒有走錯方向的顧慮。這種說法,並不是說藏密比禪宗高明。相反地,當藏密修持至最高階段時,仍須有向禪宗借鏡的地方。筆者的意思只是說,由於藏密有儀軌的傳授,故在層次較低時,較禪宗的入手為易,亦且沒那麼容易發生差錯。因此,本篇所談的儀軌,只是談較低層次的儀軌──層次愈高,愈依賴金剛上師的『口訣』,這些口訣,宣之於文字極為無益,因為,『認指作月』的毛病很容易產生。在層次較低的儀軌中,又有『事業法』儀軌,與『成就法』儀軌兩種分別。前者世間法的意味較重,與行持的關係亦較少;後者出世間的意味較重,與行持的關係極大。因此,倘談事業法儀軌,很難顯示出藏密的特色,故本篇略而不論,只介紹成就法儀軌。在成就法儀軌中,一位本尊有一種特別的修法。西藏密宗法系中,本尊極多,故實在無法將各種不同的儀軌一一介紹,只能攝取各儀軌的通則,以顯示藏密行人能藉修持以達『即身成佛』的方便。(二)所謂『儀軌』,應該解釋為威儀的軌範。顯宗弟子有『行住坐卧』四種威儀,藏密行人除此之外,還須『觀想』自身時刻都成本尊的威儀。這種『佛慢堅固而坐』的威儀,在藏密中是極其重要的。時刻觀自身為本尊,說起來很輕易,但事實上很困難。首先,是行者本人的心理障礙,非密乘根器的人,對這個觀想有兩種不同的反應︰第一種是,根本不敢把自己觀作本尊。在他們的意念中,佛與眾生的差別太大了,倘觀自己為本尊,彷彿是對佛或菩薩的褻瀆。第二種是,在清凈時敢於把自身觀成本尊,但在不清凈時(例如吃飯、如廁),則絕不敢作此觀想,否則亦恐褻瀆。本來,在藏密行人眼中,這兩種態度都是眾生無謂的執著,但為了照顧有此種心理,根器較鈍的弟子,則仍給予種種方便,使其依次第而修,終至可達『佛慢堅固而住』的程度。這樣,我們在談『無上瑜伽密』的儀軌之前,又不能不先談談培養時刻觀想自身成佛這種威儀的次第了。從前已經說過,整個密乘法系,有作密、行密、瑜伽密、無上瑜伽密四種分別。倘若把他們作縱的觀察,而不是橫的排列,很可以把他們看作是一系列的次第。在作密中,修行的人需按軌範布壇四十九日,而入壇只修七日︰在壇上修法時,自身觀成本尊,但離壇之後,則不須再作此種觀想。七日修法完畢之後,應將所布的壇拆去。這種修持的軌範,對前述第二種心理的人,是完全不成問題的,因為在壇場中,當然極其清凈了,離壇後即或到不清凈的場所,卻已無須自觀本尊了。對第一種心理的人,也極其有幫助,因為藉著四十九日布壇的工夫,藉著壇飾的莊嚴,已可增加其修法時觀想的自信。在行密中,事相工夫比較減少了,只需依軌範布壇七日,但可入壇修四十九日法,在此四十九日中,離壇後仍觀想自身為本尊,而修法圓滿後,則無須作此種觀想,並須將壇場拆去。很顯然,這和作密比較,已是進一步的要求,但倘依次第而言,這要求顯然是不算嚴苛的,因為行者已有了作密的基礎。在瑜伽密中,壇場鈴鐸繒幡珠鬘瓔珞,無盡莊嚴,但在行者心中,此種『塵色壇城』,不外是引心近佛的助緣,因此,有『五觀成道』的修法。這五種觀,分別為『道場觀』──觀五濁惡世為道場;『月輪觀』──觀月輪,視如母胎;『阿字觀』──先觀梵文的阿字(在梵文中,『阿』義為無),然後觀種子字。『本尊觀』──觀本尊在行者對方。又需用咒語及手印,迎請本尊,請本尊安住,修法後又需撥送。『入我我入觀』──觀對方安住的本尊,以咒音入我腦,我之咒音則入本尊之心,成一循環。瑜伽密這種修法,已無布壇若干日,修法若干日的限制。顯然在事相工夫方面已作很大程度的減輕,但與本尊的關係而言,在無上密行人的眼中,則較為沒那麼親切。無上瑜伽密修持儀軌,一般無種種布壇的限制,甚至不須對著本尊像也隨時可修。於修持時,不作『道場觀』,而代之以觀空,於虛空中,次第生成本尊──這時,當然連自身也已一併觀空,故可免除自身與本尊身的執著和分別。這是瑜伽密一點頗重要的不同。另外,無上密觀本尊時,無須迎請、安住、撥送的手印與咒語,因而事相上又少了一些工夫。如上所述,倘若把這四種系統的密法作整體觀察,很顯然可以看出,那是事相的逐步減少,也就是對塵色壇城依賴程度的減輕。可是,讀者卻不要誤會,修密的人,一定需要由作密開始依次而修,事實上,這是四個獨立的法系,而且各有不同的成就相,並沒有必然的一貫性,所以樹立四個法系,目的只在攝受不同的根器,當然,隨著根器的漸變,一個修行人也是可以依次而修持的。只不過這並不是必然的過程。(三)現在,可以著重談談無上瑜伽密的儀軌了。在整個儀軌中,它統攝了由凡夫以至成佛的道路;同時,也統攝了真空、妙有,以及空有雙融的妙諦。一般而言,儀軌由三大部份構成,即『加行』、『正行』與『後行』。這三部份,自以正行最為重要。在加行中,只攝『皈依』與『發心』兩目。然而在意義上,藏密行人卻以此為由『外凡』轉入『內凡』的階段。──所謂外凡,即外道凡夫。不要以為外道是個很壞名詞,其實,這只是指仍未皈依佛道,仍未發心學佛的人而言,他們之中,盡有些見解精闢的哲學家和熱心於拯救人類的宗教家。所謂內凡,則指已皈依、發心的學人而言。西藏密宗又特別重視發心,尤其是發『菩提心』。既成內凡,即可轉入正行。在正行中,首作觀空,這種觀空應於一剎那間完成,但其所謂空,此時仍非勝義的空,蓋只如小乘行人,但觀『人我空』,以人我境界泯滅,遂便於本尊身的生起──在這階段,行人已是修內凡入小乘,因此有『法執』(執著於法)是很顯然的,而且,正可藉著法執,作種種本尊的觀想。所謂觀想本尊,為便於循序漸進起見,可先修『對生本尊』──本尊生起於行人的對方,然後修『自生本尊』──行人自身成為本尊;此際又應起悲心,上供下施,即上弘佛法,下度眾生。在這階段,行人的身語意三業,均需修成三密︰身成本尊;語念本尊咒音;意作本尊觀想。然而,這只是屬於外相。倘更進一層次,則應更內修藏密極其重視的脈、氣、明點。因為藏密以為,身只是粗相,脈才是細相;語只是粗相,氣才是細相;意只是粗相,明點才是細相。只有外修粗相,內修細相,始能發揮眾生成佛的本能。脈、氣、明點的修法,藏密有種種方便,即使要簡單敘述,也非易事,而且也非本篇的範圍,在這裡,只想指出修法中最粗淺的層次,那就是︰修中脈成咒輪、修氣相成咒音、修明點成咒輪放光相。當然,就是這樣粗淺的層次,也不是容易圓滿修成的,學人非一面修持,一面領受上師的口訣不可,否則便徒然淪入事相,出世不成,反多一重『法』的束縛。在這個階段里,就整個儀軌的意義而言,已經是由小乘渡入大乘的過程了,因為只有大乘才有悲心的生起,才有弘法利生的宏願。然而在大乘法系中,此時的意味實傾向於相宗,因在儀軌生起尊身時,分別統攝了六、七、八等三識,故有『三昧耶尊』、『智慧尊』,以及『三摩地尊』的同時生起。儀軌在這時已高度發揮了相宗的理論,而且付諸實踐。儀軌繼續下去,又是另一次的觀空。然而,此時的觀空已與正行開首時的觀空不同,因為行人須於剎那間收攝一切,盡歸入無分別、離言說的法界虛空。此際不但無人我,抑且無法我,故能所雙亡、人法盡滅,而行人即於此空有雙融的勝義空境界中入定。至此,儀軌的正行已告圓滿,蓋此時已踏入成佛的階段。接著下來的後行極其簡單,只不過是『迴向』及圓滿的念頌,其意義和顯宗的迴向並無二致,故不須贅說。然而,儀軌雖告圓滿,行者卻並非就此了事,蓋仍須行持『佛慢堅固而住』的威儀,這種行持,也許就是無上密之所以無上的特色了。[參考資料]真常〈諸儀軌稟承錄序〉;松長有慶《密教經典成立史論》。仁王護國般若波羅蜜多經道場念誦儀軌——《佛學大詞典》全一卷。唐代不空譯。又作仁王護國般若波羅蜜多經陀羅尼念誦儀軌、仁王護國般若儀軌、仁王念誦儀軌。收於大正藏第十九冊。解釋仁王護國般若波羅蜜多經卷下奉持品之文句,並說明仁王經法曼荼羅建立之儀則及修法次第。分五科,即:(一)明五菩薩現威德,(二)建立曼荼羅軌儀,(三)入道場儀軌,(四)釋陀羅尼文字觀行法,(五)陀羅尼觀想布字輪。在縮刷大藏經中,本儀軌分為二卷。又不空所譯仁王般若念誦法系整理本儀軌第三入道場儀軌以下而成一卷,其文稍異,亦收於大正藏第十九冊。閻曼德迦儀軌——《佛學大詞典》記載佛說大威德明王念誦法之儀軌。計有四本:(一)聖閻曼德迦威怒王立成大神驗念誦法,全一卷,唐代不空譯。(二)大乘方廣曼殊室利菩薩華嚴本教閻曼德迦忿怒王真言大威德儀軌品第三十,全一卷,唐代不空譯。(三)大方廣曼殊室利童真菩薩華嚴本教贊閻曼德迦忿怒王真言阿毗遮嚕迦儀軌品第三十一,全一卷,唐代不空譯。(四)妙吉祥最勝根本大教經,凡三卷,宋代法賢譯。以上四本皆收於大正藏第二十一冊。內容記述佛陀為利益末法眾生,制此不益於有情者及悖逆偽王,令佛法久住世間,所宣說之真言教法。勝軍不動明王四十八使者秘密成就儀軌——《佛學大詞典》全一卷。唐代遍智、不空編集。又稱勝軍不動秘密儀軌、勝軍不動儀軌、勝軍儀軌。收於大正藏第二十一冊。勝軍不動明王系大日如來之心所生,為守護行者,遂顯四十八使者之身。本儀軌內容包括:功德、咒詛法、畫像法、道場觀、略布字法、供養法、不動尊贊、四十八使者之形像及本地、大自在蘇息之咒法等。深沙大將儀軌——《佛學大詞典》全一卷。唐代不空譯。又稱深沙大將菩薩儀軌。收於大正藏第二十一冊。深沙大將,據傳,玄奘於遠涉流沙遭遇危難時,感見此神之守護,或以此大將為北方多聞天王之化身,本儀軌則以之為觀世音菩薩化身。若誦其真言,惡業悉能消滅,文中並載修法及所成就事。堅牢地天儀軌——《佛學大詞典》全一卷。又作地天儀軌。唐代善無畏譯於開元五年至二十三年( 717~734)。收於大正藏第二十一冊。內容敘述禮拜恭敬供養堅牢地天及功德天,並誦其真言,結其根本身印者,能增益壽命,精進勤行,得大辯才、大智慧,及無量福德,並圓滿諸事業。又列示其他種種能獲得福報之作法。本儀軌雖將堅牢地天與功德天並舉,然主要在述說堅牢地天利益人天之事。宿曜儀軌——《佛學大詞典》全一卷。唐代一行撰。收於大正藏第二十一冊。本經之初列舉虛空藏菩薩、文殊菩薩、普賢菩薩等與宿曜有關之諸尊印明及九曜真言、九執曜天印、二十八宿印、能吉祥真言、北斗七星真言等;終則引述金剛大成就經吉祥成就品,宣說修行息災護摩、禳除惡宿曜之法。然所引之金剛大成就經不詳。帝釋岩秘密成就儀軌——《佛學大詞典》全一卷。施護譯。收於大正藏第十九冊。內容敘述佛入於帝釋岩,為金剛手講說禮拜彌勒菩薩之作法及根本大明。胎藏四部儀軌——《佛學大詞典》凡十一卷。賅攝秘密部大日經諸品之意,並明示胎藏界供養法及諸尊印明之四部儀軌。略稱四部儀軌。現收於大正藏第十八冊。此四部儀軌為:(一)攝大毗盧遮那成佛神變加持經入蓮華胎藏海會悲生曼荼羅廣大念誦儀軌供養方便會,三卷,唐代輸婆迦羅譯,略稱攝大儀軌。(二)大毗盧遮那經廣大儀軌,三卷,唐代善無畏譯,略稱廣大儀軌。(三)大毗盧遮那成佛神變加持經蓮華胎藏悲生曼荼羅廣大成就儀軌供養方便會,二卷,唐代法全撰,略稱玄法寺儀軌。(四)大毗盧遮那成佛神變加持經蓮華菩提幢標幟普通真言藏廣大成就瑜伽,三卷,唐代法全集,略作青龍儀軌。此四部儀軌中,攝大、廣大兩軌系十方三世諸佛流入大日如來之法界曼荼羅所示妙行;玄法、青龍二軌則為釋迦牟尼如來於大日如來之法界曼荼羅中,顯示開會之儀相。[諸阿闍梨真言密教部類總錄卷上、寶冊鈔卷二、秘密儀軌隨聞記卷十八、秘密儀軌傳授口決卷六]金剛頂蓮華部心念誦儀軌——《佛學大詞典》全一卷。唐代不空譯。又作金剛界儀軌、蓮華部心念誦儀軌、蓮華部心儀軌、蓮華部心軌、蓮華部儀軌。收於大正藏第十八冊。內容記述金剛界曼荼羅諸尊之念誦供養法,依序明示成身會、羯磨會、三昧耶會、供養會等諸尊之印契真言;古來多以此儀軌配於廣本金剛頂經初品六會之曼荼羅。又不空所傳譯之金剛頂一切如來真實攝大乘現證大教王經二卷即此儀軌之同本異譯。[貞元新定釋教目錄卷十五]金剛薩埵說頻那夜迦天成就儀軌經——《佛學大詞典》凡四卷。宋代法賢(?~1001)譯。略稱頻那夜迦天儀軌經。收於大正藏第二十一冊。內容敘述頻那夜迦天(歡喜天)得成就一切眾生之利益,及此天相應於息災、增益、敬愛、調伏等四種法之咒咀法。放生儀軌甘露妙藥    [編輯]放生儀軌甘露妙藥(正文)頂禮根本上師蓮足!把所放之眾生置於一處,大眾一起念誦:加持咒(三遍):嗡 桑巴Ra 桑巴Ra 波瑪納薩Ra 嘛哈藏巴巴 吽帕得娑哈目錄1 放生儀軌甘露妙藥正文皈依、發心(三遍)發四無量心(一遍)供養偈(一遍)般若波羅蜜多心經(一遍)誦佛菩薩名號(各三遍)誦咒2 迴向文(一遍)3 注意事項4 放生十大功德放生儀軌甘露妙藥正文    [編輯]頂禮根本上師蓮足!把所放之眾生置於一處,大眾一起念誦:加持咒(三遍):嗡  桑巴Ra  桑巴Ra  波瑪納薩Ra  嘛哈藏巴巴  吽帕得娑哈皈依、發心(三遍)諸佛正法賢聖三寶尊,從今直至菩提永皈依。我以所修施等諸資糧,為利有情故願大覺成。發四無量心(一遍)願諸眾生永具安樂及安樂因;願諸眾生永離眾苦及眾苦因;願諸眾生永具無苦之樂、我心怡悅;願諸眾生遠離貪嗔之心、住平等舍。供養偈(一遍)並觀想將此眾生供養諸佛菩薩:諸佛菩薩垂念我,乃至究竟菩提果,此等眾生作供養,祈以悲愍而納受。般若波羅蜜多心經(一遍)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凈,不增不減。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以無所得故,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掛礙。無掛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羅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故說般若波羅蜜多咒,即說咒曰: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薩婆訶。誦佛菩薩名號(各三遍)頂禮、供養、皈依出有壞善逝應供正等覺本師釋迦牟尼佛頂禮、供養、皈依出有壞善逝應供正等覺善名稱吉祥王如來頂禮、供養、皈依出有壞善逝應供正等覺寶月智嚴光音自在王如來頂禮、供養、皈依出有壞善逝應供正等覺金色寶光妙行成就如來頂禮、供養、皈依出有壞善逝應供正等覺無憂最勝吉祥如來頂禮、供養、皈依出有壞善逝應供正等覺法海雷音如來頂禮、供養、皈依出有壞善逝應供正等覺法海勝慧遊戲神通如來頂禮、供養、皈依出有壞善逝應供正等覺藥師琉璃光如來頂禮、供養、皈依出有壞善逝應供正等覺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頂禮、供養、皈依出有壞善逝應供正等覺寶髻佛頂禮、供養、皈依文殊菩薩頂禮、供養、皈依地藏王菩薩頂禮、供養、皈依彌勒菩薩頂禮、供養、皈依觀世音菩薩頂禮、供養、皈依除蓋障菩薩頂禮、供養、皈依金剛手菩薩頂禮、供養、皈依普賢菩薩頂禮、供養、皈依虛空藏菩薩頂禮、供養、皈依十方三世一切佛,一切菩薩摩訶薩誦咒釋迦牟尼佛心咒(十遍):嗡牟尼牟尼瑪哈牟尼耶索哈金剛薩埵心咒(二十一遍):嗡班匝兒薩埵吽觀世音菩薩心咒(二十一遍):嗡嘛呢叭美吽舍阿彌陀佛心咒(十遍):嗡阿彌德瓦阿依斯德吽舍不動佛心咒(三遍):那莫Ra 那札雅雅 嗡剛嘎訥 剛嘎訥 若匝訥 若匝訥 卓札訥 卓札訥 札薩訥 札薩訥 札德哈那 札德哈那 薩瓦嘎瑪巴讓 巴 Ra訥美 薩瓦薩埵難匝索哈長壽佛心咒(三遍):嗡 那摩巴嘎瓦得 阿壩熱么大 阿耶加那 色波那 則大得昨Ra 雜呀 達它嘎達亞 阿哈得 薩亞桑波達亞 達亞它 嗡 本耶本耶 嗎哈本耶 阿壩熱 么達本耶 阿壩熱 么大本耶 加那桑吧 若巴子得 嗡 薩瓦桑嘎Ra 巴熱西達 達瑪得 嘎嘎那薩夢嘎得 桑巴瓦 波西得 嗎哈那亞 巴熱瓦銳索哈往生咒(三遍):南無阿彌多婆夜 哆他伽多夜 哆地夜他阿彌利都婆毗 阿彌利哆悉耽婆毗 阿彌利哆毗迦蘭帝 阿彌利哆毗迦蘭多 伽彌膩 伽伽那 枳多迦利娑婆訶緣起咒(三遍):嗡 耶達瑪黑德抓巴瓦 黑敦得堪達塔嘎多哈雅巴達 得堪匝友呢若達 誒旺巴德瑪哈夏 瑪納耶索哈偈頌(一遍):諸法從緣起,如來說是因,彼法因緣盡,是大沙門說。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凈其意,是諸佛教。迴向文(一遍)    [編輯]此福已得一切智,摧伏一切過患敵,生老病死猶涌濤,願度有海諸有情。若時間充裕,能誦念下面兩頌則最為殊勝。《大方廣佛華嚴經入不思議解脫境界普賢行願品偈頌》所有十方世界中 三世一切人師子 我以清凈身語意 一切遍禮盡無餘普賢行願威神力 普現一切如來前 一身復現剎塵身 一一遍禮剎塵佛於一塵中塵數佛 各處菩薩眾會中 無盡法界塵亦然 深信諸佛皆充滿各以一切音聲海 普出無盡妙言辭 盡於未來一切劫 贊佛甚深功德海以諸最勝妙花鬘 伎樂塗香及傘蓋 如是最勝莊嚴具 我以供養諸如來最勝衣服最勝香 末香燒香與燈燭 一一皆如妙高聚 我悉供養諸如來我以廣大勝解心 深信一切三世佛 悉以普賢行願力 普遍供養諸如來我昔所造諸惡業 皆由無始貪嗔痴 從身語意之所生 一切我今皆懺悔十方一切諸眾生 二乘有學及無學 一切如來與菩薩 所有功德皆隨喜十方所有世間燈 最初成就菩提者 我今一切皆勸請 轉於無上妙法輪諸佛若欲示涅槃 我悉至誠而勸請 唯願久住剎塵劫 利樂一切諸眾生所有禮讚供養福 請佛住世轉法輪 隨喜懺悔諸善根 迴向眾生及佛道我隨一切如來學 修習普賢圓滿行 供養過去諸如來 及與現在十方佛未來一切天人師 一切意樂皆圓滿 我願普隨三世學 速得成就大菩提所有十方一切剎 廣大清凈妙莊嚴 眾會圍繞諸如來 悉在菩提樹王下十方所有諸眾生 願離憂患常安樂 獲得甚深正法利 滅除煩惱盡無餘我為菩提修行時 一切趣中成宿命 常得出家修凈戒 無垢無破無穿漏天龍夜叉鳩槃荼 乃至人與非人等 所有一切眾生語 悉以諸音而說法勤修清凈波羅密 恆不忘失菩提心 滅除障垢無有餘 一切妙行皆成就於諸惑業及魔境 世間道中得解脫 猶如蓮花不著水 亦如日月不住空悉除一切惡道苦 等與一切群生樂 如是經於剎塵劫 十方利益恆無盡我常隨順諸眾生 盡於未來一切劫 恆修普賢廣大行 圓滿無上大菩提所有與我同行者 於一切處同集會 身口意業皆同等 一切行願同修學所有益我善知識 為我顯示普賢行 常願與我同集會 於我常生歡喜心愿常面見諸如來 及諸佛子眾圍繞 於彼皆興廣大供 盡未來劫無疲厭願持諸佛微妙法 光顯一切菩提行 究竟清凈普賢道 盡未來劫常修習我於一切諸有中 所修福智恆無盡 定慧方便及解脫 獲諸無盡功德藏一塵中有塵數剎 一一剎有難思佛 一一佛處眾會中 我見恆演菩提行普盡十方諸剎海 一一毛端三世海 佛海及與國土海 我遍修行經劫海一切如來語清凈 一言具眾音聲海 隨諸眾生意樂音 一一流佛辯才海三世一切諸如來 於彼無盡語言海 恆轉理趣妙法輪 我深智力普能入我能深入於未來 盡一切劫為一念 三世所有一切劫 為一念際我皆入我於一念見三世 所有一切人師子 亦常入佛境界中 如幻解脫及威力於一毛端極微中 出現三世莊嚴剎 十方塵剎諸毛端 我皆深入而嚴凈所有未來照世燈 成道轉法悟群有 究竟佛事示涅槃 我皆往詣而親近速疾周遍神通力 普門遍入大乘力 智行普修功德力 威神普覆大慈力遍凈莊嚴勝福力 無著無依智慧力 定慧方便威神力 普能積集菩提力清凈一切善業力 摧滅一切煩惱力 降伏一切諸魔力 圓滿普賢諸行力普能嚴凈諸剎海 解脫一切眾生海 善能分別諸法海 能甚深入智慧海普能清凈諸行海 圓滿一切諸願海 親近供養諸佛海 修行無倦經劫海三世一切諸如來 最勝菩提諸行願 我皆供養圓滿修 以普賢行悟菩提一切如來有長子 彼名號曰普賢尊 我今迴向諸善根 願諸智行悉同彼願身口意恆清凈 諸行剎土亦復然 如是智慧號普賢 願我與彼皆同等我為遍凈普賢行 文殊師利諸大願 滿彼事業盡無餘 未來際劫恆無倦我所修行無有量 獲得無量諸功德 安住無量諸行中 了達一切神通力文殊師利勇猛智 普賢慧行亦復然 我今迴向諸善根 隨彼一切常修學三世諸佛所稱嘆 如是最勝諸大願 我今迴向諸善根 為得普賢殊勝行願我臨欲命終時 盡除一切諸障礙 面見彼佛阿彌陀 即得往生安樂剎我既往生彼國已 現前成就此大願 一切圓滿盡無餘 利樂一切眾生界彼佛眾會咸清凈 我時於勝蓮花生 親睹如來無量光 現前授我菩提記蒙彼如來授記已 化身無數百俱胝 智力廣大遍十方 普利一切眾生界乃至虛空世界盡 眾生及業煩惱盡 如是一切無盡時 我願究竟恆無盡十方所有無邊剎 莊嚴眾寶供如來 最勝安樂施天人 經一切剎微塵劫若人於此勝願王 一經於耳能生信 求勝菩提心渴仰 獲勝功德過於彼即常遠離惡知識 永離一切諸惡道 速見如來無量光 具此普賢最勝願此人善得勝壽命 此人善來人中生 此人不久當成就 如彼普賢菩薩行往昔由無智慧力 所造極惡五無間 誦此普賢大願王 一念速疾皆消滅族姓種類及容色 相好智慧咸圓滿 諸魔外道不能摧 堪為三界所應供速詣菩提大樹王 坐已降伏諸魔眾 成等正覺轉法輪 普利一切諸含識若人於此普賢願 讀誦受持及演說 果報唯佛能證知 決定獲勝菩提道若人誦此普賢願 我說少分之善根 一念一切悉皆圓 成就眾生清凈願我此普賢殊勝行 無邊勝福皆迴向 普願沉溺諸眾生 速往無量光佛剎《大圓滿基道果無二之發願文》注意事項    [編輯]① 時間:放生在每月初八、十五、二十五、三十或佛菩薩的紀念日較為殊勝,尤其在神變月(農曆正月)的功德更大。但也可以不定期放生。② 地點:宜在放生池、以及遠離捕殺之水域、山林等盡量能使所放眾生生存悅意且能長壽之地。③ 類別:蟲類、魚類、飛禽、畜類等,所放眾生之軀體越大,則所獲之功德也越大。④ 方式:動作輕柔,若有甘露丸、解脫丸等則預先化於水中,在放生前灑在所放動物上。用密宗《系解脫》在其上方加持則更為殊勝。⑤ 發心:應發利益眾生之清凈心,一心一意為其獲得暫時之安樂及究竟之解脫而祈禱。本來各种放生儀軌頗多,且各不相同。如漢地有的為念香贊、水文、大悲咒、心經、往生文、傳皈依、誦佛號、心咒、迴向等;美國等西方放生時多數為皈依誦咒、迴向等的簡略儀軌;藏地有皈依後,在所放眾生之頂上以酥油畫月像,以供養諸佛菩薩,然後誦六度偈,以及長壽咒後迴向。此儀軌為依高僧大德之竅訣而作,簡單且又完整,適用於顯宗密宗以及藏漢各族,且具無量加持也。以此善根,迴向無邊眾生,並願諸高僧大德長久住世,常轉法輪。丁丑年四月 索達吉作於五明佛學院 南方摩尼寶洲。生老病死猶涌濤,願度有海諸有情。放生十大功德    [編輯](一)無刀兵劫。世上刀兵大劫,皆由人心好殺所致。人人戒殺放生,則人人全其慈悲愛物之心,而刀兵劫運,亦自消滅於無形,此轉移世運之絕大運動也,深望大政治家,大教育家,大農工家,注意於此,力為提倡,必有絕大效果。(二)集諸吉祥。吾人一發慈悲之心,則喜氣集於其身,此感應必然之理。(三)長壽健康。佛經云:戒殺放生之人,得二種福報。一者長壽。二者多福多壽無病。(四)多子宜男。放生者善體天地好生之心,故獲宜男之慶。(五)諸佛歡喜。一切生物,佛皆視之如子,救一物命,即是救佛一子,諸佛皆大歡喜。(六)物類感恩。所救生物臨死得活,皆大歡喜,感恩思德,永為萬劫圖報之緣。(七)無諸災難。慈悲之人,福德日增,一切患難,皆無形消滅。(八)得生天上。戒殺放生者,來世得生於四王天,享無邊之福。若兼修凈土者,直可往生於西方極樂國土,其功德實無涯矣。(九)諸惡消滅。現在為人生極危險時代。蓋煙酒之癖,戀愛之魔,纏繞眾人。如眾生報恩,則諸惡消滅,四季安寧。(十)子孫興旺。動物由下級進於高階之狀態,與人類由野蠻進於文明之階級相符合。據生物學家之言曰:凡生物皆應於外界之狀態而生變化。如人人戒殺放生,則生生不息,善心相感,正似子孫代代相傳,永遠福壽。
推薦閱讀:

寬如法師傳授大悲咒修持儀軌
千金不換 - 准提法唐密儀軌篇(二)
居家簡易放生儀軌
達真堪布:修法儀軌網路傳承?【大圓滿法網】

TAG:儀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