凈空法師:三毒裡頭毒中之毒就是「貪」
來源:凈土釋疑網 錄入時間:2013-06-14 16:07:44關鍵字:菩薩戒,戒律,比丘戒,三毒,看破,放下,忍辱,順境,逆境,加持,自私自利 |
【 點擊數:205 】 【字體: 大 中 小 】 【 收藏 】【 列印文章 】 |
摘自凈空法師《凈土大經科注》第319集 2013年6月9日講於斯里蘭卡阿彌陀精舍
三毒裡頭毒中之毒就是「貪」「大智、大力。」 我們今天講盡心儘力,這也叫做「大」,全心全力幫助別人。幫助別人以什麼為中心點?以「覺悟」為中心點。幫助別人覺悟,這叫佛法。因為覺悟了,他什麼都得到了。覺悟是回歸自性,自性裡頭本有無量智慧、無量德能、無量才藝、無量相好,能成就世間一切法。佛教菩薩是「六波羅蜜」,菩薩是佛高級班的學生。這一邊,我們到處看到佛教旗幟,佛教旗幟是代表「六波羅蜜」,看到這面旗幟,就想到「六度」。用「六度」這方法度自己、度眾生,眾生跟自己一起度。頭一個就是講「布施」,布施是放下,放下一切障緣,障礙大菩提的這些東西要放下。 障礙大菩提的頭一個就是自私自利,要從放下自私自利起。再放下享受,為什麼?享受這個習氣是多生多劫帶來的,很麻煩!享受裡頭最容易生起的就是貪戀、貪愛。「貪」是第一個煩惱,所有煩惱都是從它那裡生出來的,所以頭一個要從根上下功夫,把根拔掉。用什麼方法?用布施。布施度慳貪,不是度別人,度自己的,把自己無始劫那種慳貪,「慳」是自己有的不肯布施給人,這吝嗇;自己沒有的想求到,這貪得。患得患失,「患失」是「吝」,「患得」是「貪」,要把這個念頭斷掉。這個念頭是所有一切不善的根本,叫三毒煩惱。三毒裡頭毒中之毒就是「貪」。有了這個東西,六道輪迴是「貪、嗔、痴」變現出來的,「貪、嗔、痴」不除,六道是永遠出不去。天天搞「貪、嗔、痴」,天天在加強六道輪迴,你怎麼能出得去?要放下七情五欲,要把愛心擴大,能愛一切眾生,用清靜的心、平等的心去愛一切眾生,那就是佛陀、那就是法身大士。 你愛眾生,眾生愛你。眾生愛你,你才能度他,為什麼?你說話他相信、他歡喜、他接受;如果你討厭眾生,眾生也討厭你,你說的是好話,跟佛說的一樣,他也不相信,他不喜歡你、不聽你的,你度不了他。湯恩比也認為宗教裡頭最偉大的、最了不起的就是愛心。愛心是自性第一德,愛心沒有問題解決不了的。今天社會這麼亂,什麼原因?愛心沒有了。不但對人的愛心沒有了,對自己的愛心沒有了,所以人不自愛。不自愛,怎麼會愛別人?這不可能的事情!這是天下大亂的根源。宗教教育教什麼?宗教教育的核心就是愛心,沒有一個宗教不講「愛」的。我們是以阿彌陀佛為最好的榜樣,向阿彌陀佛學習,向佛學習。 …… 你成就有大小,跟你的忍辱功夫成正比阿彌陀佛五劫參訪諸佛如來的剎土,是不是一帆風順?有沒有遭遇到這種羞辱?肯定有的!我們看《華嚴經》末後五十三參就知道,善財童子遇到了勝熱婆羅門,真正遇到逆境,很不容易忍受的逆境,他都能夠順利通過;法藏比丘參訪十方剎土、諸佛如來,什麼樣的事情都見過,一片慈悲,順利通過,這才有極樂世界的出現。中國古人也有一句話說,「小不忍,則亂大謀」,小事不能忍辱,大的功德不能成就。你成就有多大,跟你的忍辱功夫成正比。所以看一個人一生當中有多大的成就,看他有多大的耐心。那個耐心越大,他成就越大。順境,沒有貪念;逆境,沒有怨恨。一切境緣,總是以清靜、平等、覺來對待。就是在一切境界裡頭修什麼?修清靜、平等、覺。順境,你起不起貪心;逆境,會不會怨恨。從這看,這是真功夫、這真實功德。你能順利通過,佛菩薩讚歎,天龍鬼神擁護你、讚歎你,沒有受委屈。那個不能忍受的人,他受委屈了;能忍受的人沒有委屈,成就「忍辱波羅蜜」。這是要學的,這就是「大智、大力」,「大智」——清楚、明了,「大力」能夠通過,布施的力、持戒的力、忍辱的力、禪定的力,他能通過。 「如是一切,皆能如阿彌陀佛,住真實慧,」都向阿彌陀佛學習,都向阿彌陀佛看齊,阿彌陀佛住真實慧,我們也住真實慧。 「攝凈佛國,普利有情。」 他教化的地區是真實國、凈佛國。那我們住在這個地區、這個道場,真正學阿彌陀佛,凈化這個道場,這個道場就是極樂世界的小模型。清靜國土的小模型展現在這個地區,功德無量無邊,這就是經教裡面所說六和敬的僧團。有一個出現,全世界人都得福了,為什麼?諸佛護念、龍天善神保佑。因為你這個地方是六和敬的道場,會產生這麼大的效果,整個世界都受你的影響,你會帶動全世界的安定和平,這功德多大?真正不可思議!這是菩薩事業,不是凡夫。 「普利有情,是即真發菩提心也。」 總起來,就叫發菩提心。 …… 要記住,我們今天起心動念「佛即知之」,這真的,不是假的。你是真誠心、慈悲心、智慧心想做這個事業,利益眾生,佛力就加持了。如果為自己名聞利養,佛不加持你;有加持的,是魔來加持你,為什麼?你跟魔同心、同願,你不是跟佛同心、同願。千萬不要以為起心動念是小事;不是小事,是大事!所以起心動念要謹慎,不能起一個惡念,不能起一個與性德相違的念頭。 只要你發的是真誠心,沒有能力佛菩薩會幫助、加持你的「普賢以十大願王,導歸極樂;彌陀以四十八願接引眾生。一切皆賴信願行為資糧而登彼岸。是故省庵師云:『 修行急務,立願居先』。」 修行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發願」,也叫做「發心」。真發心,我沒有這個能力,心有餘而力不足,可是你要真正發的是真誠心,沒有能力,佛菩薩幫助你、佛菩薩加持你,沒有能力也變成有能力了,這是真的,不是假的。特別是在講經教學上,有非常明顯的感應。發心弘法利生,不為名利,這點很重要;發心弘法利生,夾雜自己名利心在裡面,就不純了,果報很難說,有很多人先是佛,最後變成魔了,過去、現在都有這種情形。發心的時候年輕,發心出家了,發的是真心,是好事,可是以後慢慢地被名利染污了。這讓我們聯想到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為什麼不建道場。看到今天許許多多年輕人發心,發心的時候真的成佛有餘;過幾年之後,被名利染污了。沒有供養的時候心清靜;有供養的時候,慢慢就貪而無厭了,名利統統來了,就變質了。 現在一剃頭就受比丘戒,佛教的衰,就衰在此地所以印光大師教我們,教得好!教導我們在末法時期建道場建小道場,在一起共修的同學不要超過二十人,為什麼?我們想想今天的環境,對祖師這個教誨就明白了。今天道場經濟不能獨立,物質生活全靠信徒供養,所以修行的人心不定。見到這些信徒來的時候,要好好接待,怕他不來了,要攀緣。古時候不是的,無論什麼人到道場來了,道場人都不理你,誰接待?知客,專門有接待的人,他出面接待;不是知客,道場修行人不理你的。道場的經濟有來源,道場有土地,有田、有田地、有山地,田地、山地租給農民去耕種,他收租,就是將來糧食收成的時候,分多少給寺廟。所以寺廟經濟有來源,不依靠信徒,沒有攀緣的心。古時候這些大富長者供養寺廟,不是供養金錢,是供養土地、田地,買的田地供養給道場。我們也想到這問題,靠信徒不是辦法,心不能安定,所以我們在澳洲買土地、搞農耕。農耕,出家人自己不會,完全跟當地的農民,跟他們合作,他替我們來做耕種,我們給工資。一天八個小時給多少錢,我們給工資,天天發給他。收成之後,除了自己需要之外,我們在市場去賣,賣的價錢都很好。因為我們的東西確實跟別人不一樣,沒有農藥、沒有化肥,而且田地裡面一片都是念佛的聲音,念佛機放的念佛的聲音,所以這些農作物都是從念佛聲中長大的,長得特別好,市場人士特別歡喜,賣的價錢很好。那麼除付農民工資之外,還有剩的,這經濟獨立了,不靠人,靠人生存很難。所以中國佛教將來要是能夠復興的話,還要恢復老的辦法。那麼現在土地都是國有,應該國家一個寺廟分它多少土地,還是用農民耕種的方法,來收租。這樣寺廟經濟能夠獨立,修行人心是定的,不用攀緣、不需要你供養。 宗教,宗教的正業,「業」是事業,就是講經、教學。對內、對外,自古以來,佛門的正業,首先是學戒律。無論在家、出家,在家做佛教的居士,也要五年學戒,戒是根本;出家人也是五年學戒。出家剃度了,學戒五年,五年戒律有成就了,老和尚認定了,你再可以去受戒,參加三壇大戒,受戒之後是正式比丘了;五年學得不好,再學六年、七年,不學好的時候不能隨便受比丘戒。現在一剃頭就受比丘戒,佛教的衰,就衰在此地。「因戒得定」!正式受了大戒之後,你是比丘身份,學教、學禪、學密,這個法門由你自己選擇。你跟定了老師,接受老師的指導,誦經、念佛、參禪、講經。講經是報眾生恩、報國家恩,因為你把人民都教好了。讓人民都有覺悟,都能放下自私自利,都懂得倫理道德,懂得因果教育,也懂得了經典的教學,人都變成好人了,大家都能遵守「三皈」、「五戒」、「十善」、「六和」、「六度」、「普賢十願」。佛是以這個作為普世教育,人人都接受、人人都遵守,出家人做最好的榜樣,做出來給大家看。 所以修行最急的是發願,發願是要學,有願就有行。行門是戒律第一。所以無論在家、出家,先聽經、先學教,真聽懂了、聽明白了,你覺得這個不錯,好!值得我一生學習,我們就發願出家。家庭環境好,不妨礙修行,在家修行一樣,依據自身行菩薩道,佛法就能興旺。佛法興旺,能帶動全世界宗教的復興。全世界宗教團結、宗教復興,能夠化解一切衝突,帶給全世界的安定和諧。所以湯恩比說宗教是人類不能缺少的、是人類所必須要的,那麼宗教一定要回歸教育,宗教本來統統是屬於社會教育。釋迦牟尼佛教學四十九年,其他每個宗教教主,都是社會大教育家,這個我們要能夠認識、要肯定,要好好學習。 |
推薦閱讀:
※《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凈平等覺經》講記.凈空法師{35}-{40}
※凈空法師:為什麼一定要念阿彌陀佛
※凈空法師:生死不休,惡道不絕
※凈土大經解演義(第八十七集)-凈空老法師
※凈空法師《金剛經》講記 (十四)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