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承祖訓家風 忠勤廉正造福百姓

  江夏堂 劉東華 攝  

江夏堂外貌 拍客 興隆魚 攝

  今年中秋節,廈門江夏堂將舉辦海峽兩岸名家書畫展暨海峽兩岸青少年書法比賽,通過中小學生的書法,寫出黃氏的祖訓、族規、家風。本月14日,金門宗族文化研究會一行人還特別來到江夏堂,同廈門江夏堂黃氏宗親會一起探討活動事宜。近日,江夏堂已經開始向兩岸的書畫名家發出徵集邀請。

      「黃氏族訓二十四要」

  要敬天地  要奉祖宗

  要孝父母  要和兄弟

  要順夫婦 要信朋友

  要忠國家 要遵王法

  要睦宗親 要和鄉里

  要讀詩書 要知稼穡

  要循天理 要存良心

  要持名節 要顧廉恥

  要慎舉動 要謹言語

  要安本業 要守本分

  要大志氣 要寬度量

  要端人品  要愛身家

  記者 戴懿

  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江夏堂

  清朝皇帝下旨興建

  特派匠作監工指導

  江夏堂是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位於思明區中華街道轄內錢爐灰埕巷2號。江夏堂系黃氏大宗祠的祭祖堂,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位武狀元黃培松在清宣統二年(1910年)奉旨建造的宗祠,被譽為「廈門最具藝術價值的老建築之一」。因為江夏堂是清朝皇帝下旨興建的,當時朝廷特派匠作前來監工和指導,體現出清代典型的宗祠建築特色。而黃培松正是紫雲黃氏的後人。

「孝闕增光」牌坊是民國初年大總統黎元洪所題,表彰廈門孝子黃傳昌。  資料圖

  廈門江夏堂黃氏宗親會名譽會長黃金火說,唐代的黃守恭被奉為江夏紫雲派始祖。江夏堂不僅保留著傳統的清代典型的宗祠建築特色,它更是黃氏宗親尋根認祖的重要場所,它聯結著海內外黃氏宗親的心。雖然在宗祠里並沒有關於黃氏祖訓、家風相關的文字,但是每年祭祖的時候,祭文中誦讀的就是祖訓、家規的內容。

  正是因為祖訓、族規、家風的傳承,紫雲黃氏,甲第連登,世代簪纓。在黃金火收集的資料上記載著:「由唐開元黃守恭起,至清末一千二百餘年,先後登進士竟達數百人,有同祈文武魁天下之高中。歷代登科甲仕進者,人才濟濟,指不勝屈。有清正廉潔之臣,又有驍勇善戰之將;既有一代名儒,也有志士仁人。」而近一百多年來,有文狀元黃思永、武狀元黃培松、辛亥英傑黃廷元,華僑有大企業家黃仲訓、爪哇糖王黃仲涵、印尼「石油大王」黃奕聰、愛國華僑企業家黃奕住、民族企業家黃世金和著名華僑領袖黃文華等。

  代表人物及故事

  人物1

  黃守恭

       為讓子孫開拓發展,遣五子分居「五安」

  黃守恭 (629-712),字國材,號一翁,少習詩書,博通經史,聲蜚士林,時稱「郡儒」。初事貨殖,後務農桑,辟桑園周圍七里,田叄佰陸拾庄。成為名聞遐邇的莊園主。平時扶貧濟困,一生樂善好施,仁風義舉。

  相傳黃守恭十分重視後輩子孫的成長,為了讓子孫開拓發展,黃守恭將五子分居「五安」(即南安、惠安、安溪、同安、詔安)。當時黃守恭遣子分派「五安」時,作了一首「認祖詩」:「駿馬登程往異方,任從隨處立綱常。汝居外境猶吾境,身在他鄉即故鄉。朝夕勿忘親命語,晨昏須薦祖宗香。蒼天有眼長垂祐,俾我兒孫總熾昌。」

  這也成為了紫雲黃氏最早的祖訓。隨著各分支千年的發展,也形成了更為豐富的族規、家風。而在《豪土鄉黃氏略記世譜》的扉頁記載著「黃氏族訓二十四要」,更是幾代人對黃氏族訓的理解、發揚和總結,為黃氏子孫的成長起到了良好的啟迪和導向作用。

  聲音:談傳承

  黃金火(廈門江夏堂黃氏宗親會名譽會長):紫雲黃氏祖訓、族規、家風一代又一代傳承,已經牢牢地印在了黃氏宗親的骨子裡。很多紫雲黃氏的後人不僅在自己的崗位上兢兢業業,還孝敬宗長、熱衷奉獻家鄉教育、關心宗祠建設,不論他們是赫赫有名的愛國華僑或者是普通百姓,他們用自己的行動踐行著忠、孝、善、信、仁、義。 

  

  人物2

  黃克纘

  忠勤廉正「黃五部」,曾對抗太監魏忠賢

  黃克纘(1550-1634),字紹夫,號鍾梅,晉江梅林(現石獅市永寧鎮梅林村)人,是守恭公次子紀公的裔孫。明萬曆八年(1580年)進士,歷任山東巡撫、兵部尚書、刑部尚書、工部尚書、吏部尚書。為官忠勤廉正,對貪污不法、克剝百姓血肉之事深惡痛絕。民間稱其為「黃五部」。

  萬曆九年,黃克纘上任壽州知州,積極清丈田糧,推行一條鞭法。他在離任壽州二十年後,仍牽掛壽州,自捐俸銀,支持壽州的教育事業。

  天啟四年,黃克纘任工部尚書,當時皇宮三大殿進行大修,總理太監馬誠同把持朝政的太監魏忠賢狼狽為奸,想在工程款上大撈一把。像運一塊大石頭過盧溝橋,太監開出保橋費用四十萬兩的預算,黃克纘提出新方法,費用一下子裁減掉三十萬兩。後來魏要取舊殿廢銅時,又被黃克纘當場喝住。

  聲音:談清廉自守

  黃偉煌(廈門市思明區商會副會長、思明區海外聯誼會副會長、江夏文化研究會會長):持名節、顧廉恥,清心寡欲、節儉樸素,拒賄不貪、廉明正直,這不僅是紫雲黃氏家訓中對於後人的教誨,也是優秀的民族精華,寶貴的歷史遺產。(更多關於黃氏資料請添加黃氏大家族公眾號)黃氏族訓就像一個種子,種在我們的心理,指引我們該如何做人做事。

  彭一萬(廈門市政協特邀研究員、文史專家、原廈門市文化局局長):對正直、清廉的堅守正是紫雲黃氏族訓一直提倡的。黃氏族訓其實涵蓋了中華傳統優秀文化的方方面面,特別是以「孝悌忠信禮義廉恥」八德為核心,激勵著一代代黃氏後人修身立品,為官忠勤廉正。

  人物3

  黃奕住

  拒絕加入荷蘭籍日本籍

  業成返國回鄉造福百姓

  黃奕住(1868-1945),艱苦奮鬥,勤儉節約,精心經營,從一名剃頭匠、肩挑小販而成為富有的僑商,是一位愛國的華僑企業家和民族企業家,而且還是一位積极參加華僑社團、熱心文教公益福利事業及僑鄉各方面建設的社會活動家和愛國者。

  上世紀初,印尼當地政府官員曾動員黃奕住加入荷蘭國籍,從而可減輕交納「戰稅」。日本駐三寶壠領事也企圖乘隙而入,拉攏和分化華商,邀黃奕住加入日本籍,以得到其「保護」。但是,黃奕住有強烈的中華民族自尊心和愛國心,拒絕了他們邀請。

  黃奕住決心「業成返國」。他結束印尼的生活及事業,1919年將所積資金約合2000萬美元匯回祖國,返回鼓浪嶼定居。回國之後,黃奕住創辦銀行,扶助發展華僑工商業,振興祖國實業。創建自來水公司、開辦電話公司統合鼓浪嶼和廈門島的電話業務、積極從事廈門、鼓浪嶼的房屋、市政建設及文化教育事業。

  聲音:談忠心愛國

  彭一萬(廈門市政協特邀研究員、文史專家、原廈門市文化局局長):家訓家教是中華民族重要的文化基因,對祖國、對家鄉的認同,從黃守恭的《認祖詩》到後來代代相傳的族訓里得到淋漓盡致的體現。正是在這樣思想的影響下,紫雲黃氏在海外的華僑們都有一股愛國愛鄉的情感,他們熱衷回到祖國,造福本國人民。

  家訓其實是一家人公約,老一代人告訴子孫應該怎麼做。家訓形成家風,家家的家風就形成民風,形成社會的風氣。家訓變成家教,形成優良的家風,形成民風。家風正,則民風純。

尋根訪祖,推動黃姓興旺發展、與時俱進並繼續發揚光大


推薦閱讀:

圈內人士主導的改革只是圈內利益的調整,雖然口號激昂,振奮人心,但對圈外的百姓來說,只不過是一場認認真真糊弄人的表演秀而已。
大宋被滅後,百姓都在擔心兩位皇帝受苦受苦,宋徽宗還卻忙著娶妾
看完百姓調解你有何看法?
民政局婚姻登記處如何知道兩個人是不是近親結婚?怎麼查詢分辨出來的?
2016年百姓獲得感提高了嗎?

TAG:傳承 | 百姓 | 家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