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王晶江湖老

香港娛樂圈是個江湖,門派眾多,紛爭不已,戲裡精彩,戲外更精彩。王晶在影壇歷經三十年風雲,起伏不定,而他在台前幕後的言行,也真假莫辨。但無論如何,王晶電影的確「滋養」過七八代華人觀眾,而他與「香港電影」,既成全了彼此,也拖累了對方。

…………………………

《少年王晶江湖老》

文/徐元

2007年11月,香港電影資料館出版了「香港影人口述歷史叢書」的第四冊《王天林》。這位上海籍老導演畢生拍片超過400部,1970年代後更是TVB崛起的重要推手,耄耋之年,他娓娓道來香港影視業60年的風雲變幻,條分縷析,引人入勝。而但凡老人提到祖國內地,一律用詞「國內」。

2011年8月,明報周刊出版社結集出版了導演王晶的個人回憶錄《少年王晶闖江湖》。著名的香港「爛片王」以個人視角,記述港片30年來由盛到衰的種種大事小情,而在他的筆下,也不見港人常用的「內地」「大陸」字眼,通篇都是「國內」。

對,王晶正是王天林之子。

(資料圖:王天林(圖右)、王晶昔年合影)

(一)

這對父子容貌相近,體型一致,都是圓滾滾的胖子。同為導演兼監製,大小王均以超級高產聞名,在電影和電視行當都收穫了不俗成績。然而差別也極大,王天林最大的成就,是在無線電視(TVB)期間,主導並升級了一大批古裝電視劇(尤其是武俠劇)的製作,是《楚留香》《射鵰英雄傳》等TVB劇集風靡華人世界的幕後功臣之一。

至於王晶,儘管因「作品低俗」而被知識界痛罵了三十年,但無可爭議,他的確堪稱香港電影全盛期的旗幟人物,由他製作的笑片賭片三級片,受眾之廣,票房之高,在華語電影圈可能再無第二人可比肩。不過,1960年,時年31歲的王天林就在當時華語電影規格最高的亞洲影展上奪過最佳導演及最佳影片獎,而王晶如今年近六旬,卻從未染指過兩岸三地任何一座電影大獎(他屢屢抱怨「金像獎零提名」)。

(資料圖:1960年,王天林憑《家有喜事》獲得亞洲影展最佳導演)

王氏父子真正的區別在於個性。王天林一生謙和謹慎,早年間已經升任導演,但後來仍然樂於為其他人作副導,甚至在圈中博得了「副導演王」的諢名。中年後又以大導演身份,屈尊拿低薪轉戰電視業,兢兢業業「打好這份工」。他在香港娛樂圈人緣好,是典型的忠厚長者,即便在八旬高齡時回首人生,也極度謙虛,反覆強調自己能力不足,而他品議人物時,更是講究分寸,不出惡聲。

王晶則不同,近期跟黃秋生杜汶澤等人「絕交」事件鬧得沸沸揚揚,但其實這遠不是他和同行鬧彆扭打嘴仗的頭一次。1990年代中,他就公開批評王家衛拍戲拖拉,壟斷行業資源;2000年,他發文質疑香港電影金像獎的評選規則,指摘時任金像獎主席的吳思遠假公濟私,在香港影圈更是掀起過一陣大浪,因而得罪了一票同行,導演爾冬陞甚至氣到在媒體放言「讓他去死」;最近幾年,王晶在多種場合批評周星馳貪財忘義,為人不端,絕對是新近冒起的「向太」陳嵐之前,最大的「倒周」派領袖;2012年,因為港姐評選的不同意見,王晶又和三十年交情的老友陳百祥撕破臉皮,在媒體上對罵(相形之下,最近的「絕交」動作,反倒斯文體面得多);2013年,他在微博發表公開信諷刺亞洲電視高管王征,「懇求」他從娛樂圈「滾得遠點」,此後又和於正袁珊珊及其粉絲們舌戰,至今還不時在網上揶揄挖苦這兩個後輩。

實際上,跟同行們拌嘴已經算是禮貌克制,要是到王晶的微博上瀏覽一圈,才會發現此公尤愛吵架,有些「普通網友」留言指責,他老兄必定睚眥必報,回復全是污言穢語。

但是,市井老粗般罵街,不過是王晶諸般武藝中的一項。和很多同代香港影人學歷不高不同,王晶不但是大學畢業生,而且是高材生,畢業於名校中文大學中文系。在《明報周刊》連載上的《少年王晶闖江湖》,寫人狀物筆鋒緊湊,文白交雜,除了有大量影壇八卦,更是寫清了這40年的香港電影工業史,十分耐讀,比他近年的電影更精彩。而在微博上,除了那些三字經「國罵」,即便是和同行齟齬的諷刺短文,遣詞造句也都相當典雅老辣,明顯有舊學功底。他批評孔慶東的文字恰可見一斑:「孔慶東是中文系教授?不會吧!《論語》教我們什麼是『仁』,《禮記》教我們什麼是『禮』。言論如此不仁無禮,怎把孩子交他調教!吹噓仇港心態,撕裂族群,鄙人無法苟同。」

(二)

王晶1970年代進入TVB,80年代初轉戰影壇,自編自導的《花心大少》《青蛙王子》《精裝追女仔》等一系列愛情喜劇接連賣座,但同時「王晶喜劇」也開始被指責為「低俗」「廉價」「屎尿屁」「剝削女性」,這類批評此後一直伴隨著他至今。

進入1990年代,王晶的商業娛樂片成績再上層樓,他執導的一系列周星馳喜劇和周潤發賭片多次刷新港台新馬的票房紀錄,《鹿鼎記》《九品芝麻官》《賭神》等在今天已經被視為港片經典。而他名下的李連杰動作片、劉德華英雄片等,儘管商業戰績稍遜一籌,但《新少林五祖》《龍在江湖》等,也算一代影迷的集體回憶。

而作為策劃及監製,王晶也是彼時香港電影幾次轉軌的關鍵人物,他出品了《赤裸羔羊》《玉蒲團》《滿清十大酷刑》等名聞遐邇的三級片,又打造出了「教壞一代人」的《古惑仔》系列。邱淑貞、鄭伊健、舒淇因而由他捧紅。

30年來,關於王晶電影的爭議從未停歇,批評者說他是爛片製造者,只會炮製快餐電影,尤其是他的作品誨淫誨盜,社會影響惡劣。而面對傳媒及評論界的這些批評,王晶也一貫強硬,堅持認為電影就應該娛樂通俗,滿足觀眾所需才是電影人的第一任務。

早年間,王晶間或通過媒體的訪問表達意見,較少回應影評人。新媒體時代後,他在網上直接和批評者正面交鋒,互相問候對方老母,也算蔚然一景。

不過,大炮脾氣的背後,王晶並不乏自省。他在微博里自承「我不敢和徐(克)杜(琪峰)兩位比。真心自愧不如……2000年和2001年改任行政人員,之後再執導筒,便一直回不了十足狀態」,而在回憶錄里,他更是詳細剖析自己的能力,認為「我最強的是編劇,其次是監製,導演是OK」,「在初期我甚至覺得自己導演好屎」,因為「能用十元拍出來的東西,我不會用十一元。所以水平長期處在七十五分」。

回憶錄里的王晶和娛樂版面里的王晶其實頗為不同。不少人知道他和爾冬陞、吳思遠、周星馳交惡,但在回憶錄上點評「業務能力」時,他對這些仇人都毫不吝嗇送上讚詞,比如他在一章中詳細道出了周星馳和他決裂的內情,狠批其為人,直言後期的合作只是「互相利用」,但另一章里,他又稱讚周星馳真是「好有才華」,至今仍是他心目中「華人影壇第一人」。而同為電影世家子弟的爾冬陞,王晶和他幾十年一直明爭暗鬥,兩人時常在作品裡互相影射嘲諷,後來更因「炮轟金像獎」事件而勢不兩立,但王晶行文,從不掩飾對爾冬陞執導的《癲佬正傳》《新不了情》《旺角黑夜》的喜愛。更有趣的是,爾冬陞的兩位哥哥,姜大衛和秦沛,則分別是王晶在回憶錄里承認的「個人偶像」,以及他心目中的香港八九十年代最佳男演員。

曾經極度繁榮的香港電影,影響了全球幾代華人,但在一大堆光怪陸離的影片和光怪陸離的八卦之外,卻一直缺少文化和經濟角度的梳理總結。當年大導演李翰祥、張徹在晚年曾撰文出書,回顧他們那個時代的香港娛樂業,而到了今天,李張之後,重量級的香港影人如杜琪峰許鞍華吳宇森劉德華等,只有一些訪談錄零星付梓,而王家衛周星馳江志強等,則完全沒有系統性的撰述問世。所以,仍在一線拼搏的王晶拿起筆,繼續「三十年細說從頭」,足以算是難能可貴了。雖然也有很多顯而易見的避諱、空白,更有大量的自誇自辯,但在他筆下,有判斷有臧否,有事實有態度,不但是香港娛樂工業的一份稗官,也堪信史。

(三)

香港影壇長期有「戲班子的義氣」,師徒、拜把關係是行業內的運行規則。「七小福」故事人人皆知,張徹和吳宇森的傳承也是影迷熟知的掌故,而王晶之父王天林座下,就有杜琪峰林嶺東兩大高徒,尤其是杜琪峰對王天林的孝順忠心,不但不輸王晶,在同行角度而言更猶有過之——王天林年邁之後,杜琪峰為了給「阿叔」解悶,特邀他玩票演戲,結果締造出了《黑社會》里令人難忘的老派黑幫當家「鄧伯」。

(按:銀河映像系列電影里,常有王天林客串)

王晶成名之後,多次澄清「父親不是我師父」(而是TVB的另一位名牌製作人劉天賜),「林嶺東杜琪峰才是」。但不言而喻,王天林的名導演身份,以及長期主政明星薈萃的TVB電視劇的地位,還是給王晶帶來了極為豐厚的資源和人脈。別的不說,王晶回憶,從小愛鑽父親的書房,「七歲開始睇《水滸傳》,十歲睇完四大名著」,更看了無數劇本,「覺得大多數寫得糟透」,「十五歲以後開始跟他討論劇本」,這遠不是一般人家子弟能有的生活體驗。

王天林是逃難到香港的戰爭難民,學歷不高,英文不通,為謀生計,從片場學徒一步步做起,最終才坐上了導演椅,因此畢生都有自卑心,自言「討厭拍電影」,而他那個「喜歡拍電影」的兒子王晶,則是中學「國語散文冠軍,會考中文A,大學入學試中文A,中大中文系文學士畢業」的高材生,而且「七歲開始看電影,十歲開始用所有的零用錢去買票」,整個八九十年代,更是「看了約一萬五千部」電影,簡直就是為了電影而生。

因此,王晶從一開始起點就高,捨我其誰,上手就是大公司大明星大製作。此後不但擔任導演編劇,更在永盛、嘉禾、中國星等主流電影企業擔任過重要的策劃、監製職務,還自組過最佳拍檔、晶藝、影王朝等公司,算是香港影壇數得著的老闆及製作人。不過,反過來看,這何嘗不是一道紙枷鎖?或許,當年走文藝言情路線、拿過大獎的王天林黯然離開電影圈,無奈委身電視界的家庭經歷,甚至也構成了王晶此後追求商業優先的一個心理動機。

八九十年代的香港電影及王晶電影太過輝煌,成功帶來了強烈的信心和話語權,但獎項上、輿論上「王家衛贊,王晶爛」的氣候自然也帶來了心結,而到了香港影業衰落之後,只愛電影或許也只會電影的王晶依然「開工」,先後用三級片和古惑仔電影試圖「救市」,但同業及輿論仍然熱衷批評的狀況,無疑更讓他產生了某種失衡失落感。循著這條線索,也就不難理解,為什麼新千年之後,王晶變成了影壇的一尊大炮,口無遮攔,樹敵連連。巧合的是,這時的杜琪峰也成大炮,時時在影圈開火。不過到了此刻,王天林公子和王天林弟子的際遇卻今非昔比了,前者從當年的票房金童子寶座上滑落,而昔日只是一介「僱傭導演」的後者,卻逐漸走向東方電影大師的殿堂,同樣是「講大聲」,在業界、在媒體上的影響和反饋,也就完全不同了——說到底,才華、才情、時運、造化的分野,確實「偷天換日」又「非常突然」。

王晶是那個香港電影「盡皆過火、盡皆癲狂」時代的旗手,那時的港產商業片,憑藉高效的拍攝速度、流暢的影像技法、豐富的題材類型、奪目的明星形象,以及市井的粗鄙趣味和多元的意識形態,佔領了華人通俗文化的制高點。王晶的成功源於此,但局限也在此,港片大浪退後,他成了遺老,守在當初的世界不出來也出不來——當然這樣的香港影人遠不止他一個,但作為領袖級人物,在中國電影業狂飆突進、好萊塢大片船堅炮利的大局面里,他(以及劉鎮偉黃百鳴們)也就成了香港電影「炒冷飯」和「濫而爛」的代名詞。不過,《大內密探靈靈狗》《財神客棧》《大上海》《澳門風雲》先後在「國內」大賣,其實證明,八九十年代的香港電影趣味,即便打了若干折扣,在今天的中國市場依然受歡迎,哪怕透著一股分明的「過氣的氣息」——看看這些「中國味」「歷史味」十足的電影主題,精神上和當年TVB電視劇熱衷於金庸小說、熱衷於神州傳奇多麼的近似,你就會明白,和現實狀況一樣夾生的「國際化大都市」題材,並未而且也不可能完全取代得了鄉土的、傳統的中國故事,以及為什麼當杜汶澤們言必稱「大陸」,支持「佔中」的時候,王晶們會說「國內」,反對「佔中」。

香港娛樂圈是個江湖,門派眾多,紛爭不已,所以戲裡精彩,戲外更精彩。當年以「笑片賭片咸片鬼片英雄片」結束了張徹李翰祥一代的少年王晶,在今天也已成了老人家。他在影壇歷經三十年風雲,起伏不定,而他在台前幕後的言行,也有些真假莫辨。但無論如何,王晶電影的確「滋養」過七八代華人觀眾,而他與「香港電影」,既成全了彼此,也拖累了對方。在今天,新出爐的王晶電影,品質其實和當年半斤八兩,只是時代已變,品味已變,它們再也無力代言當下華語商業片的主流。王天林人到老年,不經意在銀幕上另創一片天地,而即將花甲的王晶,未來在影像或文字上,不知還會整出哪些新名堂。

關於作者

徐元,媒體工作者,曾任《電影世界》雜誌主編、時光網副主編。

推薦閱讀:

香港老電影回顧之《新少林五祖》
為什麼王晶電影總是嘲笑王家衛?
《追龍》甄子丹飾跛豪、劉德華飾雷洛, 怕王晶把這部片子搞壞了! 劉德華配角早該拿最佳男配了
《追龍》沒有還原歷史甚至美化了毒販,為什麼在豆瓣還能得到7.4的評分?
《降魔傳》撲街:大家熟悉的王晶又回來了

TAG:少年 | 江湖 | 王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