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局部鈣調磷酸酶抑製劑:最新特應性皮炎指南中的首選治療
最新特應性皮炎指南中的首選治療
Atopic dermatitis update taps top therapy choices 來源:愛思唯爾 2014-06-10 夏威夷威可洛亞——全球醫學教育學會/皮膚病教育基金會主辦的夏威夷皮膚病研討會上公布的2014年最新美國皮膚病學會(AAD)特應性皮炎指南強烈建議使用局部鈣調磷酸酶抑製劑作為減少皮質類固醇使用的局部製劑(topical corticosteroid-sparing agents),甚至在2歲以下兒童中也是如此,在2歲以下兒童中,這些藥物的使用仍為標籤外使用。
在這一循證AAD指南中,使用局部鈣調磷酸酶抑製劑作為減少類固醇使用的局部製劑的建議類別為A類,證據水平為I。在該指南中,主動使用局部鈣調磷酸酶抑製劑作為主動計劃的短期間歇性維持治療以預防疾病急性加重的建議也是A-I建議。指南指出,沒有必要監測局部鈣調磷酸酶抑製劑的血液濃度。
指南強調了主動與患者討論局部鈣調磷酸酶抑製劑黑框警告的重要性,並強調長期監測研究的期中分析未發現惡性腫瘤增加。
指南的局部治療章節中詳細描述了濕裹療法,該療法能夠有效地快速降低急性加重期間的特應性皮炎嚴重程度。指南強烈反對使用局部抗組胺葯。
指南以較多篇幅詳細描述了修復皮膚屏障的重要性。洗浴被推薦作為治療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但在最佳洗浴頻率或持續時間方面尚無良好證據。AAD指南編寫工作組成員Wynnis Tom醫生表示,在使結痂脫落的同時需要保濕皮膚,為了不使皮膚隨著水分蒸發而變得乾燥,需要注意洗浴的持續時間。即使每天洗浴1次,效果也較好,只要患者在洗浴後使用保濕劑。治療和維持的關鍵在於自由使用保濕劑。
指南指出,雖然保濕劑是特應性皮炎治療的關鍵,但尚無證據顯示哪種保濕產品最佳。此外,也無令人信服的證據表明含神經醯胺或水脂的處方裝置在臨床上優於非處方保濕劑。
這一2014年特應性皮炎指南是首份辟出一個完整章節專門討論皮膚病診斷的AAD指南(J. Am. Acad. Dermatol. 2014;70:338-51)。這被認為很有必要,因為特應性皮炎的誤診是個問題,特別是在成人中。
指南強調,特應性皮炎的臨床診斷需排除以下疾病,包括接觸性皮炎、皮膚T細胞淋巴瘤、銀屑病、光敏性反應、脂溢性皮炎和免疫缺陷疾病。目前,尚沒有特異性生物標誌物被建議用於診斷特應性皮炎或評估其嚴重程度。指南不建議採取監測免疫球蛋白E水平的流行做法。
該綜合指南還包括一個有關光療和全身性藥物的章節。此外,一個有關預防疾病急性加重和使用輔助治療的章節預計將在6月發表。
Tom醫生聲明是安進和Anacor公司所資助研究的無薪酬研究者。SDEF和本新聞機構率屬於同一家母公司。
附:鈣調神經磷酸酶抑製劑釋義
鈣調磷酸酶抑製劑可阻斷鈣調磷酸酶的信號通路,抑制T細胞的活化,以往主要作為免疫抑製劑用於器官移植後的免疫調節治療。近年的研究發現其對一些炎症性皮膚病,如銀屑病和特應性皮炎等同樣有效,外用療效接近糖皮質激素卻不會導致皮膚萎縮,他克莫司軟膏和吡美莫司乳膏有望成為外用糖皮質激素在銀屑病治療中的替代藥物。
器官移植術後的免疫抑制方案中,過去一直強調鈣調神經磷酸酶抑製劑(CNI)是基本用藥,這類製劑主要有環孢素和他克莫司兩種。
外用糖皮質激素是許多炎症性皮膚病的主要治療手段,長期應用可能產生皮膚萎縮等不良反應。近年來出現了一類可以替代糖皮質激素的大環內酯類免疫調節劑,是子囊黴素衍生物,屬於皮膚外用的鈣調磷酸酶抑製劑,目前國內上市的有他克莫司軟膏和吡美莫司乳膏。 鈣調磷酸酶抑製劑是目前最有希望替代皮質類固醇激素的有效藥物。回顧近年來國內外非感染性皮膚病的外用該葯治療,對濕疹,麻風,天皰瘡,線狀IgA 大皰性皮病,白癜風,硬化性苔蘚,激素依賴性皮炎,面部再發性皮炎等多種疾病的治療,均取得了良好的療效。其有效性的內在機制除了經典的對於T 細胞釋放的自分泌因子IL-2 的抑制而達到有效的抗炎作用外,還發現可使引起炎症性皮膚病皮膚表面釋放超抗原的細菌密度明顯減少,同時維持正常皮膚組織的角質層完整性,對細胞損傷後的線粒體修復,以及皮損中損傷感覺神經具有修復作用,這些機制最終使病變的表皮達到重塑。這一全新的作用機制,為炎症性皮膚病安全有效治療提供了理論支持。
推薦閱讀:
※濕疹是不是脂溢性皮炎?看完這篇你就知道了
※【健康】神經性皮炎的防與治
※中醫外治法在神經性皮炎中的應用
※常見皮炎的種類及癥狀表現
※春季多發皮炎 藥膏不可亂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