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黑教主」李宗吾:儒釋道的真正不同是什麼?

  春秋戰國時,列國並爭;同時學術界,也是百家爭鳴。自秦以後,天下統一;學說也有君主之意,歸於統一。秦時,奉法家的學說,此外的學說,皆在所擯斥。漢初,改而奉黃老,到了漢武帝,從此即專奉孔子之學,但老子的學說,勢力仍是很大。於是孔老二教。在中國成為.兩大河流,以後佛教傳人中國,越傳越盛,就成了三大河流,同在一個區域內,相推相盪,經過了很長的時間,天然有合併的趨勢,於是宋儒的學說,應運而生。

要談宋儒的學說,須先把儒釋道三教的異同,加以研究。三教異同,自然古人說得多;但最重要的一點,即是三教均以「返本」為務。孟子說:「天下之本在國,國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但返至身還不能終止,於是他又說:「孩童,無不知愛其親也;及其長也,無不知敬其兄也。」可知儒家返本,以返至「孩提」為止。

  老子一書,屢言「嬰兒」、嬰兒是指才下地者而言。孟子所說的孩提,知愛知敬,是有知識的;老子返本,要進一步,以返至才下地的無欲的嬰兒為止。但老子所說的,雖是無知無欲,然猶有心,故日:「聖人無常心,以百姓心為心。」

  釋氏則並此心示無之,以證人涅檠,無人無我為止,禪家常效人「看父母未生前面目」,竟是透過娘胎,較老子的嬰兒,更進一步。儒釋道三傢俱是在一條線上,我們可作圖表示:

  如圖示,儒家由庚返至丁,再由丁返至丙,老子由丁返至乙,佛家由丁返至甲;宗吾呼此線為「返本線」。至此可看出三家的異同;要說他們不同,他們三家都沿著返本線向後而走,這是相同的;要說他們相同,則儒家返至丙點而止,老子返至乙點而止,佛家直返至甲點方止,又可說是不同。所以三教的同與異,都可以說得過去。

據下圖所示,似乎佛氏的境界,非老子所能到;老子的境界,非孔子所能到;則又不然。

  佛氏說妙常;老子亦說:「後命日常」,又說:「玄之又玄,眾妙之門。」佛氏的妙常境界,老子何嘗不能到呢?佛氏主張破我執破法執,孔子亦說:「毋意毋必毋固毋我。」佛氏所謂我執法執,孔子又何嘗不能破呢?

  但三教雖同在一線上,終是個個獨立,他們立教的宗旨,各有不同。佛氏要想出世,須追尋至父母未生以前,連心子都打破,方能出世;既是要出世,所以世間的禮樂刑政等等,也就不詳加研究了。孔門要治世,是在人事上儘力,人事的發生,以意念為起點,而意念之最純粹者,莫如孩提之童,做從孩提之童研究起,以誠意為下手工夫,由是而正心修身,以至於齊家治國平天下。他們的宗旨,既是想治世,所以關於涅檗滅度的學理,也就不願深究了。

  老子意在窺探造化的本源,故絕聖棄智,無知無欲於至虛至靜之中,領會那寂然不動感而遂通的妙理,故取象於初生的嬰兒。向後走是出世法,向前走是世間法。他說:「多言數窮,不如守中。」此中字,即指乙點而言,是介於人世出世之中的。

  佛氏三藏十二部,孔子詩書禮樂易春秋,可算說得很多了。老子卻不願多說,只簡簡單單的五千多字,扼著乙點立論,含有隱而不發的意味。他的意思,只重把人世出世,打通為一,揭出原理,讓人自去研究,不願多言,所以講出世沒有佛氏那樣精,講世間沒法有孔子那樣祥。

  總而言之,佛氏專言出世法孔子專言世間法,老子則把出世和世間打通為一,這就是儒釋道三教的不同之點。

  人情是厭故喜新的,魏晉時代,清談既久,一般人都有了些厭棄了,適值佛教陸續傳人中國,越傳越盛,在學術上另開一新世界,朝野上下,群起歡迎。到了唐朝,佛經遍天下,寺廟遍天下,天台華嚴凈土,各宗大行,禪宗有南能北秀,更有新興的唯識宗,可算是佛學極盛的時代。

  唐朝自稱是老子之後,追尊老子為玄元皇帝,所以道教很盛。孔教是歷代所崇奉的,當然也很行盛。三教相推相盪,天然有合併的趨勢。那時的儒者,多半研究佛老之學,可說他們都在做三教合一的工作。卻不曾把它融合為一。直到宋儒,尤其是程明道,才把這種工作完成了。

  程明道以前,雖有孫明復、胡安定、石守道、周蓮溪諸儒,作宋開路的先鋒,但那只是萌牙時期;到了明道,才吸取三教的精華,以老子,思想為主,把它組織成一個個系統,我之所謂宋學。以後的程朱陸王學派,都是從明道分支的。明道為宋學之祖,而明道之學,即相類於老子所以趙宋諸儒,均含老氏意味。

  宋儒「以釋氏之學治心,孔子之學治世」,三者俱是順其自然之理而行,把治心治世打成一片,恰是走入老子的途徑。由此知老子之學,不獨可以貫通宋明諸儒。總而言之,即說老子之學,貫通中國全國學術,也不為過。

  在宋儒儘管說他們是孔門嫡派,與佛老無關,實際是融合三教而成,他們的學說俱在,何能掩飾?其實能把三教融合為一,這是學術上最大的成功!他們有了這樣的建樹,盡可自豪,反棄而不居,自認為孔門嫡傳,這是為「門戶」二字所誤。惟其是這樣,我們反把進化的趨勢看出來了。

  儒釋道三教,到了宋朝天然合併,宋儒順著這個趨勢做法,自家還不覺得,猶如在河內撐船,工作一般,宋儒極力想逆流而上,自以為撐到上遊了,殊不知反被捲入大海。假令程朱諸人,立意要做三教合一的工作,還看出天然的趨勢;惟其極力反對三教合一,實際上反完成了三教合一的工作,這才見天然趨勢的偉大。

  宋儒學說,所以不能磨滅者,在完成三教合一的工作;其所以為人詬病者,在里子是三教合一,面子偏說是孔門嫡派,就成了「掛羊頭賣狗肉」的勾當了。

  宋儒的學說,原具有一種革命精神。他們把漢儒的說法全行推倒。另創一說,是具備了破壞和建設兩種手段。他們不敢說是自己特創的新說,仍然托諸孔子,假為復古,實是創新。馬丁路德的新教,歐洲的文藝復興,具是走的這條途徑。宋儒學說,帶有創造性,所以信從者固多,反對者亦不少,大凡新學說出世,都有這種現象。


推薦閱讀:

(原創)儒釋道「三教」三心,異彩紛呈
儒釋道三教對死亡觀的比較
(1)儒釋道三教合一的盤龍寺
儒釋道的性論
【佛語詳解】儒釋道三家之別

TAG:教主 | 儒釋道 | 李宗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