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都市報:赴港讀書第一課

赴港讀書第一課

南方報業新聞 時間: 2011年06月27日 來源: 南方都市報
  直通車

  □鍾曉慧(香港大學博士生)

  兩個月前,一位內地考生錯把電話打到了我的辦公室。小姑娘怯生生地用普通話問這是不是某某辦公室,是否收到了她的申請材料。我也用普通話告訴她電話打錯了,讓她打另一個號碼。如果十年前有人告訴我,以後會去香港讀書,還會在香港碰到許多內地學生。我肯定不相信,當年去趟香港旅遊尚且艱難,遑論讀書工作。但自從1998年香港大學率先在內地招收本科生,2001年港府允許內地學生畢業後留港工作,十年間赴港讀書的內地學生累計超過兩萬人,所有這些變成事實。

  國際化是香港高校內地招生時的賣點,也是考生和家長選擇香港的主要原因。但可能很多人沒想過,香港高校里大批國際學生其實來自於中國內地。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的報告顯示,國際學生中超過9成是內地學生。在某種程度上內地學生人數逐年遞增,促進了香港高校的國際化。自從2003年港府實施輸入內地人才計劃,2008年放寬內地學生畢業留港條件,留港工作獲得特區護照,也成為內地學生看中之處。但是2008年在港內地畢業生聯合會的報告指出,2001年以來留港工作的內地學生不超過18%。許多內地學生懷著夢想來到香港,卻發現現實令人失望。

  其實,到香港讀書的好在我們預期之外,需要慢慢去體會,許多人都經歷過人生第一堂課。我自己的第一課是,作為學生原來有權利提出合理要求,而且還真的管用。剛到香港第一年,系裡博士生們反映沒有辦公室不利於做研究,系裡最後花錢搭建了臨時工作間,直至新校園的辦公室落成後才拆掉。這對很多內地學生是新鮮的體驗,以往有困難首先想到的是自己克服,或者找同學幫忙,卻忘記學生也有向學校提要求的權利,更沒想到自己的意見被接受。還有一位學生告訴我,她在香港上的第一堂是歷史課,也許是很多家長送孩子來香港讀書時沒有預料到的。這些年香港高校開設越來越多關於中國的課程和講座,通過播放的短片、布置的閱讀材料、嘉賓講述的故事,完全沒誇張,許多90後內地學生在香港的校園第一次聽說父輩的歷史,第一次思考某些問題。

  每位在香港讀書的學生都有不同的經歷,收穫屬於自己的酸甜苦辣。有位學生離港時寫給我一封郵件,裡頭說有些事就像鞋子里的一顆沙礫,以前一直穿著在內地走沒感覺,來到香港才感覺硌腳。或許這個比喻是最傳神的註腳吧。

推薦閱讀:

十年砍柴:清代私刻《明史》案無需「非法經營」入罪(南方都市報 2010-9-12)
錯案糾正難 再審制度修改有望加速(南方都市報 2009-8-10)
雷鋒也幫不了的事(南方都市報 2013-3-6)

TAG:南方 | 讀書 | 都市 | 南方都市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