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344)為何要修禪定

   

  禪修者問:有些導師對禪修者禪定的要求比較高。要修到他們自己滿意,才給他度過禪定的階段?

   

   

   

  帕奧禪師的回答是:在佛陀時代,有兩種修行者,一種是純觀行者;一種是止觀(從止禪入門的)行者。純觀行者通常都從四界分別觀入門,四界分別觀的修法,記載於《清凈道論》。

   

   

   

  在《中部.須深經》里記載,有許多阿羅漢是純觀行者,這些尊者們擁有足夠的波羅密,單靠純觀就可以成為阿羅漢。但在佛陀時代,有些禪修者是先修禪那,過後才修觀禪,這種行者就是以止禪為車乘、入門的止觀行者。 

   

   

  有些禪修者只是依靠初禪,基於這個初禪定力為基礎,他有系統的修學觀禪,也成就了阿羅漢。比如須菩提尊者,他只是依靠他的慈心禪那,而慈心禪那隻能證到第三禪。須菩提尊者基於慈心第三禪,他修觀禪也成就阿羅漢。

   

   

   

  《巴利經藏》的許多經里,佛陀特別地強調修習四禪,通過四禪定力為基礎,再有系統的修習觀禪,那麼行者將成為阿羅漢。有賴於各自的波羅蜜和各自的內在傾向,那些行者依各自的方法修學,都成為四果阿羅漢。

   

   

   

  而現代社會,我們非常難下一個判斷,因為不能夠讀一個禪修者的心,不能夠掌握他的過去世波羅蜜。禪修者自己也不能夠確定,自己是否有足夠的波羅蜜。帕奧禪師說:「你們知道自己有波羅蜜嗎?這是很難判斷的。所以,最好就是修學止禪到滿意。然後精勤地修禪定,直到滿意的階段為止。」

   

   

   

  我剛剛問帕奧禪師:「是否一定要由禪修者自己修,直到他們滿意。」禪師說:「這是比較好的,當然要修到他自己滿意,那就比較好。」最初,在緬甸的帕奧禪林,在開始教禪的階段,帕奧禪師對於初學者,是著重於教導他們修習四界分別觀的。因為大多數的初學者,都不想修習止禪。

   

   

   

  這對於有些禪修者,也是可以的。因為他們的波羅蜜較強,通過四界分別觀證得近行定的層次後;這些禪修者,能夠產生出非常強有力量的光明,這足夠讓他們很精勤地修習觀禪。但是,有些禪修者在修習四界分別觀的時候,他的智慧之光不夠有力、不夠明亮。他要去辨析那個色聚的時候,不能辨析得很清楚,還有困難。

   

   

   

  比如說,如果他要辨析色聚里的命根或它的食素,或者是男性根、女性根等,他就辨析不清楚、辨析不來。那麼,接著如果是修名業處的時候、去觀名法的時候,他也不能觀得很清楚,而只能夠整組地去觀。

   

   

   

  然而,象一個近行定的心路過程,或者一個智相應善心的心路過程里,一個心有三十三個名法或者三十四個名法。那麼,哪一些是一個心的三十四個名法?哪一些是一個心的三十三個名法?它們的差別在哪裡?

   

   

   

  這些禪修者不能清楚地去辨析,因為他們智慧之光的力量不夠、明亮度不夠。所以他們無力辨清,並不足夠去辨析得清楚。接著,在修習緣起法的階段,有些禪修者因為智慧之光不夠明亮;他最多只能看到,自己在母胎時的結生心,要跨越母胎那個層次,他就看不到了。於是,他不能夠看到自己前一世的名色法。

   

   

   

  因此,有些禪修者就這樣耽誤、就這樣卡著,修了幾個月的時間,都無法看到是過去世的什麼因,才導致他現在世成為一個人的果。雖然佛陀教導過,今世能夠成為人類的因,必定是前世某個善業被成熟,但這只是整體教導。

   

   

   

  至於具體是哪個善業,成為你今世投生此地的因,則必須透過觀智親見過去世的名色法,以便找到過去世的無明、愛、取、行、業,由於這五個因,才會有我們今世,五蘊果報身的果。而要透視過去世的名色法,必須擁有深厚的定力及明亮的智慧之光。所以在那個時候,業處導師會教導禪修者,回過頭去修習止禪,去培育定力。

   

   

   

  有些禪修者,由於整天整夜、整日整月的,不斷地修習名色法,修習內在與外在的名色。到了觀禪剎那定較穩時,他每看到一個時空、一個地方;無論是有情與無情世間、無論是物質世間,他都能夠把自己所看到的目標,全部變成為色聚。

   

   

   

  到了那個時候,如果要他去修習止禪,則又變得非常困難。因為止禪心的目標,只能是不動的概念法;而色聚的生滅速度非常快,無法令到禪修者的心安止,所以不能證得禪定(禪那)。由於無法證得禪那,他還是會缺乏深厚的定力及明亮的智慧之光,還是不能觀到過去世的名色法。

   

   

   

  對於這樣的禪修者,一旦所見的一切目標,都全部變成色聚的時候;如果要他去修習地遍,那麼地遍的禪相目標、那個明亮的遍相光圈,也會變成色聚;而他修習白遍的時候,白遍的禪相目標、那個明亮的白遍遍相的光圈,也會變成色聚。

   

   

   

  於此,在這樣的情形下,就很難教導他們成就止禪,而證得初禪、二禪、三禪、四禪等定力。同樣的,由於缺乏深厚的禪定力,其智慧之光還是不明亮、還是不夠力。於是,他依然不能清楚地去辨析,一個心的三十四個名法或三十三個名法,以及不能清晰辨明過去世的名色法。

   

   

   

  所以,對於禪修業處導師而言,要引導禪修者在這方面確定,他到底是哪樣的根性,是困難比較的。因為我們沒有這個能力,去查到他們的未來世是什麼狀況,他未來會怎麼樣?他應該走哪一條路?

   

   

   

  業處導師也不能查到禪修者的心,他們的潛質到底如何、他們的根性到底如何?因此,一般來說,禪修業處導師們,都是整體地教禪修者先修習止禪。在《巴利三藏》的很多經文里,佛陀都是先教導修習四禪,先借這個禪定的力量,來體證四聖諦。所以,很多佛經都是以四禪定力為基礎,然後可以修習觀禪,去體證四聖諦。因此,佛陀教導了很多禪修方法,都是以四禪入門的。

   

   

   

  但是,那個四禪的境界,必須是非常的光明、非常的明亮,而且必須非常的穩定。不會因為內在或外在的目標,而搖晃或動搖。四禪定力要很強,要很有力量,這個是根本。所以,也就因為如此,業處導師通常都教導禪修者,要維持很強的第四禪定力。

   

   

   

  當他的第四禪維持一個星期、兩個星期,直到他的四禪境界很深、很強。然後,業處導師才會教他去修習觀禪。在那個時候,他就可以很輕易地,去觀照到究竟名色法,或觀照到緣起,能夠很有系統地修習觀禪。過去在美國的禪修營,有一個禪修者正在做著他的博士論文,其論文就是要研究這個止禪和觀禪,帶著這樣的心,他來營中禪修。

   

   

   

  一般上,帕奧禪師都會教導禪修者修習止禪,以安般念入門,證到安般第四禪。然後,禪師教禪修者繼續修三十二身分、白骨觀、白遍等止禪,證得第四禪乃至到八定。開始是這樣教的,但沒有時間教導那個禪修者,其他的止禪業處。因為在時間上,感覺是很緊的。

   

   

   

  當時已經定下來,只有四個月的禪修時間。所以,基於那個禪修者白遍定力的基礎,帕奧禪師教他修習觀禪。開始修名色法時,他還一直可以輕易的能夠觀到。但是,到了修緣起的時候,他的四禪定力就不夠力量了。他不能夠很清楚的觀到,他前一世的無明、愛、取、行、業。譬如說這個業,就比較困難觀到。

   

   

   

  然後就這樣嘗試了一個星期,過後他表示不滿意。因為他在寫這個博士論文,所以他必須要清楚地觀到那個緣起法。那時,他不能夠很清楚地分辨出:什麼是無明?什麼是貪愛?什麼是執取?還有那個行與業等等。當他依次這樣觀的時候,會出現一個狀態;但下一回再觀時,則又是另外一個狀態。他不能很清楚地去確定與辨析,那些過去世的名色法。

   

   

   

  所以,這時禪師又教他修行十遍禪,每個遍禪都修到八定。然後,再教他練習神通的修法,教他修行能證得神通的十四自在。在佛陀時代也存在這種修法,《巴利經藏》里記載,有些禪修者就是修了十遍、八定、四梵住、佛隨念、死隨念等等,然後才去修觀禪。有些禪修者在佛陀時代,甚至修完了十遍禪、八定之後,還去修行世間的五種神通。

   

   

   

  過後,那些禪修者才去精勤地修習觀禪,這種修行系統是存在的,巴利經典《清凈道論》里也有記載。於是,帕奧禪師就教導那個禪修者,以遍禪八定為基礎,去修行十四自在以及宿命通。通過這宿命神通的修習,那位禪修者在一個禪坐的時間裡,就能夠看到很多個自己的過去世。

   

   

   

  因此,類似於這樣的禪修者也是有的。單單只靠第四禪的定力,還不足夠於讓他修習緣起法。
推薦閱讀:

正法:【九次第定】 如來禪定
一萬說禪(中)
一萬說禪(上)
《了凡四訓》中被忽略的禪定功夫

TAG:禪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