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太極拳的「拳外功」

中華武術博大精深,拳種繁多,然而,擁有眾多修鍊者的拳種要首推太極拳,這一東方古老的武術拳種,蘊含了民族文化之精華,是中華民族聰明智慧的結晶,它的精深的一面,可使修鍊它的人終生難以盡其妙,它平易近人一面,又可使父老可為,人人皆練,雖說它有眾多修鍊者,然而真正能探其奧蘊,登堂入室者還是少數人,正如有位太極名家所言:練拳者千萬人,成功者一二人.它的法理、它的修為,確實不是那些粗俗俘燥者所能接受的.有的人練拳多年,功夫下的也不少,打起拳來總象缺點什麼、更不能用於技擊實踐,如同幼兒寫的書法一樣,雖說甜美,稚趣橫生、但缺少內涵,經不起推敲。行家們分析這與幼兒的文化修養、閱歷等因素有關,書法界有一句名言,"書似佳酒不易甜"、"功夫在字外"。我們是不是可以說,太極拳也同書法一樣,功夫在拳外呢?一個太極修鍊者走向成功之路,勤奮用功,良好的悟性,明師指導故不可少,但缺少拳外的修為,也難以達到武術的高層次。太極拳高質量人才的培養,不能只在技術上做文章,應學習與提高和拳學相關的知識(本人稱拳外功),只有兩者兼備才可事半功倍,因為太極拳是棉里藏針的藝術,它不是孤立的,它與諸學科有千絲萬里的聯繫,這就要求太極拳的修鍊者應具備與本學科相關的知識,並以此指導練功實踐,提高太極拳的修鍊質量,實現太極拳的至高境界.那麼,太極拳修鍊者應該注意哪些方面知識的學習呢?

一、古典哲學思想的學習

太極拳是用陰陽哲理解釋拳理的拳種,學習與研究太極拳,首先要了解中國古典哲學思想,這對指導練功是十分必要的.陰陽五行學說是我國古代形成的自然哲學思想,作為主要學術指導思想,被廣泛運用於各個領域,在醫學具體闡釋上用"陽化氣"、陰成形"來命題,在具體描述上,用陰陽來概括人體內外、腹背、臟腑,在調整疾病的機理研究中提出"陰平陽秘,精神乃治,陰陽離決,精神乃絕"的治療原則,武術家也以此哲學思想闡釋其練拳方法、技擊原理和戰術思想,如"練拳之道,開合二字盡之,一因一陽謂之拳,其妙處在於互為其根而已。"陳氏太極拳創始人陳王庭總結了前人的經驗、以太極理論創編了太極拳,並把"五行"概念引入了拳理之中,正如陳鑫雲"陰陽五行之氣運乎其中,拳者、權也,所以權物而知其輕重也,然其理實根乎太極,而其用貴乎兩拳,且人之一身,渾身上下都上太極,渾身上下都是拳、不得以以拳目拳也"。

太極拳又名十三勢、十三勢指五行八卦,以金、本、水、木、土之五行比喻太極拳的五種步型,即前進、後退、左顧、右盼、中定";以乾、坤、坎、離、巽、震、兌、艮之八卦比喻太極拳的八種手法,即掤、捋、擠、按、采、列、肘、靠,分配在八個方向。東、西、南、北、東北、西北、東南、西南,太極拳手法的運用不出此八方,陰陽五行學說在太極拳中的運用,其樸素哲學辯證思想,有其自身的科學性,它肯定了陰陽的普遍存在,肯定了陰陽的對立統一,肯定了陰陽的依存互根,肯定了陰陽的消長轉化,肯定了物質間相生相剋的普遍關係,這對於認識太極拳的意與氣、形與神、虛與實、開與合、剛與柔、動與靜、攻與防等相互關係,提高太極拳的練功質量與技擊技巧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二、氣功科學的學習

氣功是六十年代興起的一門新學科,氣功即古代的導引養生術,因它與行氣有關、故被定名為氣功,氣功是通過調身、調息、調心的自我身心鍛煉,來提高人的生理機能,防病治病,開發潛能的。因太極拳以武顯名,其氣功機理還未有得到應有的重視,其實從太極拳誕生之日起就與氣功息息相關,從陳王庭"黃庭一卷隨身伴......悶來時造拳",就說明了這一點,《黃庭經》是道家導引養生的經典著作,當初陳王庭身伴《黃庭經》;可見他對道家導引養生功夫有很高的造詣,他巧妙地將這種導引養生的方法與武術的招招勢勢有機地結合起來,創造了"以心行氣,以氣運身"的新型武學,即陳氏太極拳,這是武術界劃時代的偉大創舉,所以說太極拳不僅是一門深奧的武術,也是一種氣功,而且是開發人體潛能的高深氣功,我們從太極拳修練有素者的技擊實踐中確認,太極拳是開發人體潛能(也可稱特異功能)的有效途徑。太極拳修鍊者加強氣功知識的學習,不斷提高氣功素養,對提高太極拳的內功勢能是大有裨益的。

三、中醫經絡學的學習

經絡學說,是祖國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因現代科學還無法證實它在人體內部存在的物質性,所以一直被蒙上一種神秘的色彩。著名醫學家李時珍指出:"內景隧道,唯返觀者可照察之",可見經絡的發現,與氣功修鍊有關。經絡是溝通表裡的通路,具有聯繫臟腑、運行氣血的作用、太極拳與經絡學說密切相關,拳論曰"凡經絡皆益於拳",太極拳以螺旋纏絲的運動方式與經絡相表裡,行氣血、壯筋骨。學習研究經絡知識,對於正確認識練功中出現的麻、脹、觸電感等得氣現象,對於提高太極拳表裡雙修的質量,以及技擊中蓄髮,收放時內氣的掌握是十分重要的。

四、力學知識的學習

太極拳乃養生、技擊之道,太極拳技擊法不同於外家拳,它通過聽、化、拿、發的巧妙配合,在維持自身平衡的前提下,破壞對方的平衡而取得主動,處處均合力學原理。力學知識告訴我們:力的組成有大小、方向、作用點三個要素,太極拳以圓運動的向心力、離心力、槓桿力等力學原理,通過移動、轉動、滾動使力點落空,拳論雲"欲知環中法何在,發落點對即成功,"此發落點,即作用點,在對方落空後尋其發落點(作用點)打擊對方,即省力,又會出現精彩的打擊效果,實現"四兩撥千斤"的目的,學習力學知識,對指導太極推手及技擊實踐是大有幫助的。

五、道家思想的學習

道家思想是中國文化的源頭之一,幾千年來一直影響我國政治、文化、軍事、藝術等領域,太極拳也不另外,它的學術、技擊思想也同樣受到道家思想的深刻影響。

中國道家思想主張無為而無不為,主張柔弱生存而取勝,《老子》一書雲"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弱之勝強,弱之勝剛,天下莫不知,莫能行。"太極拳行功中松靜、虛靈的要求,均是道家思想的反應,拳家雲"極柔軟然後能極堅剛,""任他巨力來打我,牽動四兩撥千斤"的武學思想與道家思想是相輔相成的。著名太極拳家孫祿堂在《拳意述真》中寫到:拳術至煉虛合道,是將真意化到至虛至無之境界,不動時內中寂然,空虛無一物動其心、至於忽然有不測之事,雖不聞不見,而能覺而避之。"這是道家"無為而治"思想的生動寫照、所以學習道家學說有助於提高太極功夫的境界。

六、兵法知識的學習

太極拳與兵法脈絡相同、理法相融,兵家的用兵之道,幫助太極拳創編者制定了積極防禦的戰略思想和對具體情況作具體分析,因勢利導的戰術方針,使太極拳在技擊中以柔克剛,以靜待動,以簡御繁,以逸代勞,以小制大,現實克敵制勝的目的。

孫武在《謀功篇》中說:"知彼知己,百戰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勝一負;不知彼,不知己,每戰必殆。"明確闡明了敵我雙方鬥爭中知己知彼的重要性,太極拳創編者的聰明之處在於他將兵家理論引入拳學之中,創編以鍛煉"知己"功夫的太極拳架、以鍛煉"知彼"功夫的雙人推手,通過知己知彼的長期磨練,以達到"階及神明"之境界。

太極拳推手、散手、無論攻守、動靜,均要根據具體情況靈活多變,掌握對抗的主動權,在我國古代軍事科學的影響和培育下,太極技擊更突出積極防禦的戰略原則,如拳論云:"彼不動,我不動,不愈動,我先動。"在舍已從人,引進落空中尋其弱點全力出擊、正如兵家的"避其銳氣、及其隨歸"之戰術。

太極推手、散手,如兩軍對壘,學習與研究兵法知識,對提高太極拳技擊的戰略、戰術水平、對深入體會太極拳的技擊學理,意義重大。

太極拳是一部百科全書,它所涉獵的知識遠非上述幾點,希望更多的太極拳愛好者不斷加深"拳外功"的修為,提高自身的功夫層次,實現《太極拳論》所描述的功夫境界。

 


推薦閱讀:

李天金是連續多年的太極拳冠軍,太極拳是什麼?
練太極拳膝關節疼痛的原因分析及防治 - 陳式太極拳 - 中國太極拳網 太極拳論壇|太極論壇...
黃帝內經養生精要——李鴻義解讀黃帝內經首篇上古天真論
太極拳之「松圓勻順整「(下)
三教居士的【中華太極拳劍】2

TAG:太極拳 | 太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