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三桂非情聖 降清不關陳圓圓事(2)
05-31
多爾袞馬上決定「擴大趁火打劫的規模」,其中的關鍵是要在大順軍立住腳跟之前,迅速出兵。這還是一個強盜計劃。多爾袞之所以沒有更大的野心,比如佔領原來明朝的華北地區或者乾脆取明朝而代之,是因為連他自己都不相信新成立的清朝具有那樣的實力。與地上數千里、人口千萬計的明朝比起來,清朝偏居遼東一隅、人口不滿百萬,它與明朝的戰爭就像老鼠與大象的戰爭。老鼠能吞掉大象嗎?多爾袞不相信。多爾袞命令國內男丁七十以下、十歲以上全部強迫從軍,幾天後就匆忙「統領滿洲、蒙古兵三之二及漢軍恭順等三王、續順公兵,聲炮起行」。時間就是勝利啊,趕緊趁關內的漢人新王朝建立前多去攻城略地、搶佔人口。 後來有人說,當時清朝就立志要滅亡明朝,統一中國。我覺得,這樣的計劃肯定會嚇多爾袞好幾跳的。也許,清朝的統治者有統一中國的大志,但是當時他們根本不相信這一次倉促的起兵能夠一戰定乾坤。而阻擋著他們去路的吳三桂,也根本沒有與清朝接洽——多爾袞也沒派人與吳三桂接洽。他們是夙敵,多次在戰場上殺紅了眼。
吳三桂的關寧鐵騎很厲害,如果與它糾纏,清朝大軍就達不到趁火打劫的目的了。所以,多爾袞採取了降清的原明朝大學士洪承疇的建議,避開山海關,計劃在薊州、密雲之間挖開長城,攻入關內掠奪。於是,清朝大軍朝著山海關以西進軍。這時,歷史送給了多爾袞一個巨大的機遇:山海關的大門敞開了。 大門是吳三桂自己打開的。為什麼歷史會發生如此戲劇化的轉折呢?吳三桂換了一副腦子了嗎?有關吳三桂獻關降清的最權威記載是《明史》:「初,三桂奉詔入援,至山海關,京師陷,猶豫不進。自成劫其父襄,作書招之,三桂欲降。至灤州,聞愛姬陳沅被劉宗敏掠去,憤甚,疾歸山海,襲破賊將。」
這段記載有兩個要點:第一,吳三桂起初答應了大順王朝的投降,並且已經帶兵走上歸降之路了。看到大勢已去,實力遠遜於李自成農民軍的吳三桂投降了新朝大順,是很自然的選擇。這也是絕大多數明朝官員的做法。當時在北京的明朝官員有近四萬人。城破之時,慷慨赴死的只有三十餘人。絕大多數人抱著在新朝做新官的態度迎接了起義軍。儘管之後起義軍在京城內官紳,依然有明朝舊官自我安慰說,當初洪武皇帝(朱元璋)剛得到天下的時候,也是這樣做的。 第二,它把吳三桂降而復叛的原因歸結為愛妾陳沅(即陳圓圓)被農民軍大將劉宗敏掠去了。舉著白旗的吳三桂大軍走到灤州的時候,見到了一位從北京逃脫的家人,知道愛妾陳圓圓被他人搶走。奪妻之恨讓吳三桂勃然大怒,率軍掉頭反攻山海關(山海關的留守明軍投降了李自成),奪取關隘後,全軍為崇禎皇帝戴孝,以明朝殘餘自居,走上了與李自成兵戎相見的路程。
吳三桂的這個反覆,完全歸咎於農民軍搶走陳圓圓是不夠的。久經沙場、宦海沉浮的吳三桂斷然不會因為一個女人,拿名節、軍隊乃至國家命運來賭氣。一開始,吳三桂就不是死心塌地地投降李自成,只是為了自保。但是起義軍做法太過激反了吳三桂,先是扣押了吳襄,再是搶走了吳三桂的小老婆陳沅。吳氏家族的利益已經受到了極大損害,吳三桂還沒投降就彷彿看到了自己的悲慘遭遇。他很自然想到明朝殘餘還控制著淮河以南地區,包括數十萬軍隊和舊都南京。鹿死誰手,還不一定呢!如果自己能在山海關配合南方剿滅李自成,那就是再造明朝的大功臣了。主客觀兩方面原因,促使吳三桂回師山海關。
推薦閱讀:
※亂世紅顏陳圓圓:?慟哭六軍俱縞素,衝冠一怒為紅顏。
※吳三桂投降清朝真的是為了陳圓圓嗎?
※吳三桂與陳圓圓
※閆紅 : 陳圓圓:所謂紅顏(下)